?

糖脂代謝異常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及MACE發生風險的相關性

2024-04-25 07:30邱劍新王科朝李永標
吉林醫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糖脂心衰分級

邱劍新,王科朝,李永標

(羅定市第六人民醫院 1.內科,廣東 羅定 527200;2.中醫科;3.羅定市加益鎮衛生院住院部)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多發生于老年人,數據顯示其是導致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慢性心衰的早期病理生理表現并無典型性,其臨床診斷主要依靠超聲、CT、核磁等影像學手段,但這類檢查對患者配合度要求相對較高,費時費力,且結果容易受到醫師主觀因素影響。生物標志物檢測由于具有簡單方便、快速的特點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2-3]。研究表明,糖代謝異常是老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之一,早期控制血糖對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分級,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4]。脂代謝也與各類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心力衰竭在發生時會使中心靜脈壓升高,胃腸道淤血,機體對脂類物質的吸收、轉運和合成減少,從而影響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5]。探討糖脂代謝異常相關的標志物用于評估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本研究探究了慢性心衰患者糖脂代謝相關指標與其心功能分級和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發生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21年1月羅定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108例慢性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8中關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6];②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標準,心功能分級 Ⅱ~Ⅳ 級;③年齡18~80歲;④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并發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②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活動期或急性加重期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近期進行過手術或有過其他創傷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齡50~79歲,平均(65.72±7.25)歲;NYHA分級:Ⅱ級28例、Ⅲ級58例和Ⅳ級22例;基礎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34例,冠心病35例,缺血型、擴張性心肌病分別為15例和24例。

1.2研究方法:①入院后抽取患者空腹10 h以上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②采集末梢靜脈血測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③采用網絡或電話的方式進行隨訪3個月,記錄住院期間與出院后3個月內患者MACE事件的發生情況,主要是指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事件的發生情況。

1.3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t檢驗及方差分析,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方法分析糖脂代謝指標與心功能分級和MACE發生的相關性。

2 結果

2.1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Ⅱ級、Ⅲ級、Ⅳ級心功能分級患者HDL-C水平依次降低,FPG和HbA1c水平依次升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TC、TG和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糖脂代謝相關指標比較

2.2MACE事件發生患者與未發生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108例患者中,39例發生MACE,69未發生MACE。MACE發生患者TG、LDL-C、FPG以及HbA1c水平高于MACE未發生患者,HDL-C水平低于MACE未發生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ACE事件發生患者與未發生患者的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2.3糖脂代謝指標與心功能分級的相關性分析:經Spearman相關分析發現,HbA1c水平與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r=0.707,P<0.01),HDL-C和FPG與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級具有一定相關性,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0.189,P=0.045;r=0.309,P=0.083)。

2.4糖脂代謝指標與 MACE發生的相關性分析:經Spearman相關分析發現,HbA1c水平與慢性心衰患者MACE發生呈正相關(r=0.818,P<0.01),HDL-C與慢性心衰患者MACE發生呈負相關(r=-0.689,P<0.05),TG(r=0.241,P=0.089)、LDL-C(r=0.197,P=0.452)和FPG(r=0.422,P=0.053)與MACE發生具有一定相關性,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心衰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原發性心肌損傷疾病導致心臟負荷過重所引起的,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最終臨床表現和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使其成為目前心血管領域中重要的挑戰[7-8],怎樣在早期識別慢性心衰來改善患者的預后一直是國內外醫學界研究的重點。

血糖代謝異常在多種慢性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已經被大量的研究所證實,糖代謝異常到心血管疾病的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漸進性,一般會經歷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最終可能導致慢性心衰[9]。糖代謝異常導致心力衰竭發生的潛在機制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炎性反應、細胞內鈣穩態的改變、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形成增加和心肌能量底物改變,包括自由脂肪酸利用率增加、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和氧消耗增加導致心臟效率降低,因此糖代謝紊亂可導致心功能惡化。同時,脂代謝也參與心力衰竭發生發展過程,雖然脂肪酸的利用率增加,但TG和其他脂質代謝物(如神經酰胺、二酰甘油等)仍在患者心肌中積累,導致進一步的心血管功能障礙,引發和加重心力衰竭病情,甚至嚴重導致MACE發生風險。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FPG以及HbA1c水平具有顯著的差異,Ⅱ級<Ⅲ級<Ⅳ級,MACE發生組患者FPG、HbA1c高于MACE未發生組。Spearman相關分析發現,HbA1c水平與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級和MACE發生具有相關性,機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導致體內炎癥、氧化應激加重,并且血管因子的活性也出現下降,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概率[10]。HbA1c是血糖在非酶物質的作用下與細胞內血紅蛋白-纈氨酸結合生產的產物之一,其產物可以降低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導致心肌細胞與組織的缺血缺氧,隨著糖代謝紊亂的加重,可能會導致心肌廣泛灶發生缺血缺氧壞死,導致發生慢性心衰[11]。糖尿病不僅與心血管事件具有相關性,其與心血管并發癥也具有密切的關系。既往有研究報道,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并發癥風險比血糖正常的患者高出2.636倍[12]。因此,可以認為HbA1c水平與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和MACE發生具有相關性,其可以作為血液指標評估慢性心衰患者心肌損傷和預后情況[13]。HDL-C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保護性因素,HDL-C水平較高的心臟病患者術后MACE的發生率較低[14]。國外的研究對HDL-C進行了長期監測,結果顯示HDL-C變化每增加0.01 cVIM,MACE發生的風險增加6.8%[15]。本研究表明,HDL-C與慢性心衰患者MACE發生呈負相關,提示HDL-C水平較低者(如心功能Ⅳ級的心衰患者)發生MACE的風險較高,應加強重視和臨床管理。

綜上,糖脂代謝指標HbA1c和HDL-C水平與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和MACE發生具有相關性,將其作為評估慢性心衰患者預后情況的輔助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猜你喜歡
糖脂心衰分級
膽汁酸代謝與T2DM糖脂代謝紊亂的研究概述
國外心衰患者二元關系的研究進展
睡眠質量與心衰風險密切相關
討論每天短時連續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合并心衰
糖脂康平顆粒對糖脂代謝紊亂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分級診療路難行?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分級診療的強、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級診療
孕婦妊娠中期糖脂代謝紊亂對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