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市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2024-04-25 07:30張月元
吉林醫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口腔疾病含氟齲齒

張月元

(長春市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吉林 長春 130000)

口腔健康有益于全身健康,提高民眾的自信心[1]。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面臨著學習、人際關系、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口腔健康經常被忽視,易出現口腔問題,影響整體形象、自尊心和生活質量,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2-3]。因此,在大學階段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對整個人生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大學生的口腔健康認知、行為和現狀,為大學生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本研究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采用分層抽樣方法,調查長春市4所高校非口腔醫學專業在校大學生。共發放問卷800份,其中62份問卷數據缺失,回收有效問卷73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3%。其中醫學專業320人,非醫學專業418人;大一學生183人,大二學生198人,大三學生180人,大四學生177人;男生305人,女生433人;學生年齡為17~24歲。

1.2調查內容:參照《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手冊》和《WHO成人口腔健康調查表》,設計調查問卷[4]。問卷共30道題,旨在評估大學生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健康知識和口腔健康現狀。問卷主要內容:學生基本信息,如專業、年級、性別和年齡等;口腔健康行為,如每天刷牙次數、每次刷牙時間、多久更換一次牙刷等;口腔健康知識,如齲齒致病因素、牙齦出血原因、牙菌斑的影響等;口腔健康現狀,如口腔異味情況、牙齒變色、牙結石等。

1.3調查方法:在輔導員發放調查問卷前,所有學生都了解調查的性質和目的[5]。在調查員現場指導下,被調查者采用無記名方式獨立完成問卷,嚴禁互相討論及查閱資料,填寫結束后,立即收回問卷。

1.4統計學分析:調查數據使用Excel軟件進行記錄及整理,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6]。

2 結果

2.1大學生口腔健康現狀:多數學生的口腔現狀不容樂觀,其中口腔異味(χ2=23.166,P<0.05)、牙疼(χ2=28.420,P<0.05)、牙齦出血(χ2=22.887,P<0.05)、口腔潰瘍(χ2=43.184,P<0.05)、齲齒(χ2=14.162,P<0.05)口腔現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年級學生口腔健康現狀差異較明顯,其中大三、大四學生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牙疼等口腔健康現狀較低年級學生發生率高;大一新生口腔異味、齲齒較其他年級學生發生率高。相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口腔健康狀況有差異,其中,大一醫學生口腔異味、口腔潰瘍等口腔健康現狀發生率低于非醫學生;大二非醫學生口腔異味、牙疼發生率低于醫學生,大三醫學生牙疼、牙齦出血、齲齒發生率低于非醫學生,大四非醫學生齲齒發生率低于醫學生。見表1。

表1 不同年級大學生口腔健康現狀[n(%)]

2.2大學生口腔健康行為:一半以上的大學生能夠堅持每天刷牙次數≥2次,每次刷牙時間≥3 min,并使用含氟牙膏、使用軟毛牙刷刷牙,其中每天刷牙次數≥2次(χ2=19.700,P<0.05)、牙刷更換頻率≤3個月(χ2=36.562,P<0.05),豎刷法刷牙(χ2=35.525,P<0.05)、使用含氟牙膏(χ2=23.845,P<0.05)、使用軟毛牙刷(χ2=22.535,P<0.05)、使用漱口水(χ2=63.236,P<0.05)等健康行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口腔健康調查中,每天刷牙次數≥2次、牙刷更換頻率≤3個月、口腔檢查、使用含氟牙膏等口腔健康行為醫學生優于非醫學生,且年級越高,口腔健康行為越良好。大四醫學學生每天刷牙≥2次、刷牙時間≥3 min、牙刷更換頻率≤3個月、使用豎刷法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使用軟毛牙刷刷牙等方面優于其他年級學生醫學生及非醫學生。見表2。

2.3大學生口腔健康知識:對于口腔健康知識,大多數學生認為口腔疾病會影響口腔健康和身體健康,但對于口腔疾病引發的齲齒、牙齦出血等口腔疾病的認識不足。對于口腔健康知識的了解,醫學生優于非醫學生,其中齲齒致病因素(χ2=20.235,P<0.05)、牙齦出血原因(χ2=14.268,P<0.05)、使用含氟牙膏(χ2=26.930,P<0.05)、潔牙作用(χ2=14.604,P<0.05)、窩溝封閉(χ2=34.732,P<0.05)健康知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醫學生對齲齒致病因素、口腔疾病預防和牙齦出血的成因等方面較非醫學生了解更多,特別是大四醫學學生。對于口腔保健方法,有多數醫學生認為使用含氟牙膏和窩溝封閉,可以預防齲齒,去除牙結石,有利于口腔健康。見表3。

表3 不同年級大學生口腔健康知識[n(%)]

3 討論

口腔疾病是當今全球最普遍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不僅會損害口腔健康,還可能對全身造成影響[7]。Bajaj等[8]研究發現,口腔疾病與全身性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因此,大學生應該重視口腔健康,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對齲齒、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進行早預防早治療。

在口腔健康現狀方面,大學生的口腔健康現狀不容樂觀,一部分學生受到口腔異味、口腔潰瘍、牙齒敏感等問題的困擾。狄歌等[9]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較為普遍,常常不吃早餐或進餐不規律,奶茶、果汁等高糖飲料攝入過多,常吃高糖高鹽食物,導致口腔健康問題頻出,進而影響與口腔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因此,要從大一開始,引導學生健康、合理飲食,減少口腔疾病困擾。

在口腔健康行為方面,有半數以上的大學生每天至少刷牙2次,遠高于第四次全國調查顯示的成年人的比例。醫學生在牙菌斑影響、預防口腔疾病的措施等口腔健康知識方面的表現優于非醫學生。醫學生較非醫學生擁有更多關于口腔健康的知識,可能是因為非口腔醫學專業的醫學生雖然未學習口腔方面相關課程,但醫學知識具有交集,同時醫學生可能對口腔知識更加感興趣,同年級的醫學生較非醫學生擁有更多的口腔健康知識[10-11]。因此,大學生本身應該加強自身口腔健康意識,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積極形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堅持刷牙,2次/d,使用含氟牙膏防齲、定期到醫院檢查口腔健康情況[12]。

在口腔健康知識方面,醫學生對“牙菌斑影響”和“牙齦出血原因”等口腔健康知識方面認知高于非醫學生。高雅婷等[13]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牙齦出血是由牙周炎或牙齦炎引起的,少數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維生素缺乏或上火引起的牙齦出血的比例急劇下降[14]。定期口腔檢查和洗牙,正確的刷牙和經常使用牙線,是預防牙周病的有效方法[15]。

綜上,長春市在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對口腔健康行為和口腔健康知識重視度有所提高,但在健康意識行為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在提高大學生的口腔健康等方面,學校要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在課堂上講解口腔健康常識,加強學生對口腔健康的認識;組織口腔保健方面的活動和講座,展示和推廣口腔保健技能和方法;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學生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也需要進行自我調整,定期進行口腔清潔,預防齲齒的發生,堅持刷牙,2次/d,建議使用濃度為1 000 ppm及以上的含氟牙膏進行刷牙,使用牙線、沖牙器、漱口水等方式清潔牙齒;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定期洗牙,使用密封劑和氟化物提高牙齒抗齲齒能力;改善生活習慣,戒煙、限制飲酒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含糖飲料、零食的攝入。如已出現牙周炎、齲齒等口腔癥狀,應及時到口腔醫院進行治療,包括口腔清潔、藥物治。通過這些行為,改善個人口腔健康方面的不良習慣,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水平。

猜你喜歡
口腔疾病含氟齲齒
吃飯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門
臨床預防干預在口腔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黃芩主要化學成分對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綜述
骨性Ⅲ類錯畸形上頜骨前牽引方法及輔助擴弓的研究進展
預防齲齒
光伏含氟背板隱憂
預防齲齒
預防齲齒
POSS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預防齲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