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符號到意義:多模態閱讀的教學關注

2024-04-26 02:00江蘇省南京市東郊小鎮小學
小學教學研究 2024年4期
關鍵詞:語篇符號模態

江蘇省南京市東郊小鎮小學 朱 露

在互聯網時代,閱讀已經不僅僅是指單一的文字閱讀,影像、圖片等多媒體資源極大地豐富了閱讀的內容,將閱讀升級為具有交互性的多符號模態閱讀。新課標指出,語篇類型可分為口語與書面語等形式,還可分為文字、聲頻、視頻、數碼等模態。語言表達不僅能通過文字來傳遞信息,還能通過很多其他方式來傳遞。比如,通過圖形、表格、動畫、符號等,這或許可以對英語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嘗試將多模態閱讀的理論引入英語教學,通過多模態靈活的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降低英語學習難度。

因此,筆者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學為例,嘗試將日常教學備課進行多模態化修改,舍棄傳統的以單一的文字展示為主的課堂教學,將語言與符號、圖像、視頻等多種手段結合起來,將書面描述擴充為具體情境,將靜態的文字轉化為動態的情景,通過多模態手段構建各種場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身臨其境般的感受。

一、多模態識別,感知符號表征意義

傳統的教學偏向于使用文字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非文字模態閱讀的理解能力變弱,加大了多模態閱讀廣泛實施的難度。因此,需要培養學生的多模態閱讀意識。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引入多模態閱讀中常用的符號系統,讓學生感知符號的表征意義。符號系統包含的內容很豐富,除了我們熟知的語言文字外,還有伴隨語言符號和身體語言符號,以及由圖片、聲頻、視頻等構成的非身體語言符號。教師只有敏銳地識別不同模態的作用,靈活地結合多模態的素材,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語篇,掌握課堂的教學目標。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作文體裁,說明文的語言文字偏嚴肅、理性,與以往課文中的對話式的內容不同。學生不僅要適應新的文章題材,還要學習課文中新出現的單詞句型,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單純地依靠文字展示來教學,學生的學習進度將極其緩慢,對“保護地球”這個主題的理解也會比較困難。為此,筆者在備課過程中發掘課文中的多模態元素,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了適量的圖片和圖表來對文字進行補充展示,用視頻來講解背景知識、展示真實場景,輔助學生理解課文,降低學生閱讀語篇的難度,使學生在學習時可以產生聯想。

二、多模態運用,鏈接經驗理解意義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對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通過重復的抄寫練習讓學生掌握新的單詞和句型。大量枯燥的練習占用學生較多的課余時間,導致學生不愿意空出時間來進行額外的英語閱讀,從而無法養成主動閱讀英語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動力,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良性的英語學習習慣,還可以減輕自身的教學負擔。多模態閱讀的運用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獨特的排版和色彩替換了枯燥的文字板書,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課本中的內容,快速掌握新知識,讓學生有更多的空余時間用來閱讀英語。

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加入了多種多模態元素,改變了教學方式,選取和課文相關度較高的視頻、圖片、圖表等內容輔助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視頻短片,激發情感

圖片和視頻往往可以使人生動直觀地了解某些信息。因此,在傳統的文字課件中合理地加入圖片和視頻資料,可以更生動地展現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

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給學生展示了兩個視頻,一組視頻展示了歷史中的地球,自然資源豐富,大地生機盎然,江河湖泊點綴其間,各類動物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一切欣欣向榮;另一個視頻則展示了如今地球生態遭到破壞的情況,水資源遭到污染,資源被過度開采,多種動物瀕臨滅絕。學生通過兩個視頻深刻地感受到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產生了保護地球的強烈情感。

(二)文本排版,洞察主旨

版面設計是平面設計的一種,將整體布局進行規劃布置,使頁面的內容清晰明了,而且版面設計集合了多種表現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多模態載體。經過版面設計的教學課件,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知道教學課件所表達的重點,了解教學節奏,把握語篇的結構和重點。

教師在課件中加入了一張學生曾經在活動中有過使用體驗的手抄報,將課文中的情景置于報紙中,利用新聞類文本的特征,通過醒目的大標題展示課文的中心思想,通過羅列的小標題梳理課文的重點,然后用分段式的文本將對應的課本內容進行填充展示。由于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關于手抄報的經驗,在閱讀課件上的課文手抄報時,他們可以快速地進入對課文的學習,把握課文的重點,找出課文中所描述的多種保護地球的方法。

(三)數字圖表,對比理解

圖表作為一種常見的可視化工具,因其清晰、直觀的特點,被認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文字模態。圖表可以將大量的數據進行歸納,并進行圖形化展示,使數據信息一目了然,提高閱讀效率。

課文中用“In many places,there is not much water.”來描述地球水資源匱乏的情況,學生讀起來較為抽象。為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教師給學生展示了一幅中國缺水地區分布圖,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文中所提及的“many places”指的大概是哪些區域,然后與這些地區的可飲用水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展示,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地區淡水資源的匱乏。在圖片和圖表的直觀展示下,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深意。

(四)觀點碰撞,真實語用

伴隨語言又稱體態語或體勢語,它的媒體形式包括音調、聲音的頻率、語氣等,對語言意義的傳遞起重要的輔助作用。英語課堂要特別關注這些伴隨語言的特征,通過對音量、聲頻、語氣、語調的運用,形成真實的溝通場景,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助力。

本課教學中涉及塑料使用多少為宜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充分、更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塑料使用的利弊”這個主題,展開了一場辯論賽。正反兩方的學生代表輪流發言,在代表發言時,學生可以直接地觀察到發言者的語速、動作和表情等信息,輔助其他同學理解發言中所表達的觀點。教師利用辯論這種形式,可以促進學生貼近真實情景,培養表達能力,深入理解課文中的觀點。

三、多模態課程,融入生活深化意義

英語學習不能僅限于教會學生讀寫英語,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英語閱讀就不應該再是簡單的文字閱讀,教師需要通過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對其背后文化的探索。所以,筆者對閱讀教學進行了延伸,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結合繪本和網絡資源,形成了多模態的拓展閱讀。

(一)拓展主題繪本,進行課外閱讀

繪本相比于普通的故事書,制作更加精美,圖片更生動,更受學生歡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作用很大。貼合故事情境的插圖可以補充繪本故事的場景信息,使學生不需要完全看懂文字內容,也能結合插畫對故事的發展做出猜測,幫助學生更快地學習語篇。當然,繪本閱讀教學不能只流于表面,如果只是簡單地將繪本分發給學生自由閱讀,并不能最大化地利用繪本,而且容易讓學生養成只看插圖,不看文字的不良習慣,這并不是繪本教學的初衷。教師應該在學生接觸繪本初期,引導學生科學地使用繪本。

在閱讀課結束后,教師讓學生拓展閱讀和課文有著相同主題的繪本Our Earth Helping Out和The Forest,并引導學生分三個步驟進行繪本閱讀:第一步,觀察符號等非文字模態,先自由觀察繪本的封面和圖片,對繪本講述的故事進行猜測;第二步,通讀語篇了解故事,根據自己的能力快速地閱讀整個語篇,對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采取跳過的方式,對故事進行整體瀏覽;第三步,運用模態輔助閱讀,并互相分享心得。學生結合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模態進行課文講解的經驗,嘗試將這種經驗運用到繪本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互相分享閱讀所得,增加模態閱讀的經驗積累,還可以通過撰寫讀后感和好書推薦等來展示自己的收獲。

(二)利用網絡平臺,提高動手能力

在接觸了多模態閱讀并進行了諸多的實踐后,學生有了大量的多模態信息輸入,積累了很多的高質量構思經驗,為表達自己的收獲、進行輸出做了鋪墊。在社交網絡平臺成熟的今天,學生可以接觸到如微信、QQ 和微博等社交平臺,這些平臺中豐富的圖文、聲頻元素很適合學生進行多模態輸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這些社交平臺上進行多模態寫作,將自己的收獲轉化為自己的輸出。

下課后,教師鼓勵學生上網了解保護地球的方法、措施,將自己在了解過程中收集到的圖表和視頻等保存下來,整理成多模態的小短文,或者嘗試撰寫一篇“保護地球”的倡議書,將這些內容發送到朋友圈或微博進行展示。

發掘多模態閱讀教學的潛力,利用多模態理論幫助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可以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豐富有趣,可以讓教學手段變得靈活,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到多模態的表達方式,讓他們更好地迎接多元化的挑戰。教師應該更多地去培養學生進行多模態閱讀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模態閱讀的情境,提高學生多模態閱讀的能力。

猜你喜歡
語篇符號模態
學符號,比多少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符號的由來
變符號
國內多模態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圖的有效符號邊控制數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電力系統低頻振蕩模態識別
由單個模態構造對稱簡支梁的抗彎剛度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