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展望

2024-04-26 05:37楊志敏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4年7期
關鍵詞:學業浙江省命題

楊志敏|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

自《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以來,以依標命題為核心、以省級統一命題為標志的新一輪中考命題改革正漸行漸近。全省統一命題會帶來哪些變化?沒有考綱、沒有樣卷,第一份試卷會“長”什么樣?堅持依標命題,考試范圍該怎么把握?這林林總總的問題在廣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心中縈繞已久。筆者從依標命題這一改革的基本點入手,結合全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質量評估的要求,試圖剖析浙江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未來走向,以期勾畫出理想的道德與法治試卷樣貌。

一、堅持依標命題,穩步推進改革

本輪考試命題改革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由傳統的依綱命題向依標命題轉變。

2019 年6 月23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不斷提高命題水平?!?022年,教育部在多年實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質量評估工作的基礎上,頒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各地要認真落實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的規定要求,堅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不得超標命題和隨意擴大、壓減考試內容范圍……確保依標命題、教考銜接”。2023年11月,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關于實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全省統一命題的通知》,又把相關規定轉化成了浙江省統一命題的具體要求,為浙江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如何堅持依標命題指明了方向。

隨著2024年浙江省中考統一命題如期落地,依標命題成了各學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依標命題,顧名思義,就是要全面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各項內容進行命題。這里的“全面遵循”是指命題要依據課程標準的所有方面,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評價建議等[1]。在命題實踐中,命題者既要明晰課程標準的這些規定在命題過程中的不同內涵,又要全面落實這些規定在命題過程中的不同要求,充分彰顯課程標準在命題中的獨特價值,切忌把“基于課程標準命題”窄化理解為僅僅依據課程標準中的“內容要求”命題。因此,對浙江省教育廳的命題者而言,既要深刻領會教育部、浙江省相關文件的精神,又要全面掌握課程標準的各方面內容,吃透課程標準的核心精神及其在命題實踐中的指導意義。只有這樣,命題者方能全面把握依標命題的改革方向和具體的命題要求。

堅持依標命題,就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而言,就是要全面遵循《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標》”)進行命題。以《義教課標》中的“課程理念”為例,我們完全可以把五大課程理念轉化成命題理念,甚至是命題具體要求。如“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這一課程理念看似與考試命題相距甚遠,但從命題的視角,我們可以解讀出如下內涵:一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命題既要堅持價值引領,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多樣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建構;二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把知識運用于社會,服務于人民,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等等。這樣,課程理念便具備了重要的命題指導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持依標命題的大方向,全面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有一個由淺入深、從初步體現到全面落實的探索過程。因此,點面結合、穩步推進依標命題的各項要求,應該是今年浙江省統一命題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對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可以有差別地落實:實踐中已經有成熟經驗和具體操作的,比如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可以力求全面落實;而有待于進一步探究的,比如學業質量、跨學科綜合探究等,則可以從某個側面加以體現。

二、堅定素養立意,落實命題框架

命題立意體現了試題基本的考查意圖,代表著試題的核心價值。素養立意是近年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命題改革的明確指向。

《義教課標》提出“學業水平考試以考查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為目標”。根據依標命題的要求,2024 年浙江省統一命題在素養立意這一根本點上絕對不會動搖,這恰恰也是近年浙江省各地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改革的明確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強調從課程性質、時代要求、學生發展三個主要維度體現核心素養考查,這既與課程性質、課程理念一脈相承,也是考試評價改革進入素養時代的突出標志。只有進一步探索素養立意的命題,才能達成教、學、評三者的有機統一,真實體現考試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推進課程改革走向深入。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命題要堅持核心素養立意,就要緊扣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的發展,以充分體現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本質。這也意味著,命題者要圍繞考查學生的“觀察社會現象,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全面地、辯證地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合理的行為選擇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四大關鍵能力展開試題命制。

在浙江省各地市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命題實踐中,已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學科任務導向型的命題框架,具有較為成熟的命題經驗,能通過關鍵行為表現、學科任務、評價情境和學科內容等基本要素的優化組合,有效測試學生核心素養的真實發展水平。因此,2024 年浙江省統一命題要堅守素養導向,就需要充分把握這一命題框架,在情境選擇和加工、任務引導、答案和評分標準設計等具體的命題環節中,細化素養表現、巧設素養載體、滲透素養要求,從而展現任務導向型評價體系的獨特功能,把對核心素養的考查落到實處。

相對而言,道德與法治五大核心素養中,“責任意識”的考查具有較大難度。從以往的命題實踐來看,涉及這一核心素養的分值相對較少。但實際上,如何引導學生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培養學生的責任和擔當,又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極為重要的目標。因此,2024 年浙江省統一命題需要多加關注模擬社會生活方面的試題,這或許會成為命題創新突破的新選擇。

三、題型保持穩定,任務或有變革

試卷的題型結構及其分值分布是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這些要素既決定了一份試卷的“樣貌”,也直接影響著復習教學的方向。

經過多年的命題實踐,浙江省各地市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學業水平考試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題型。全卷一般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大部分,以50 分總分為基準,二者的分值都在20 分到30 分之間波動,與全國各省級命題單位所命制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主客觀題分值比大體相當?!读x教課標》在“試卷結構”部分明確提出,“題型搭配、分值比例恰當,能發揮不同題型的測試功能”。同時,“題型多樣化,主客觀試題比例適當,能發揮不同題型的測試功能”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評估中的重要內容。其中,“主客觀題比值適當”在各地試卷中并無統一標準。結合浙江省各地市多年的命題實際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全省統一命題的通知》中“合理設置試題結構,減少機械記憶試題和客觀性試題比例”的要求,一般而言,主觀題分值會略多于客觀題分值。

從具體題型看,在近年各省級命題單位所命制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試卷中,客觀題一般為單項選擇題,單題分值大多為2 分,少部分省市存在1分題和3分題。鑒于浙江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采取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合卷考試的現實,從試卷長度、考查內容的覆蓋面等多個因素綜合考慮,2024 年浙江省的單選題估計會設計成2分題。相比于主觀題而言,選擇題變化不會很大,仍然會延續純單選和組合單選交錯呈現的格局。在組合單選題中,4選2、4選3的題目應該都會存在。

主觀題的情況相對比較復雜。從全國各省市已有的試題來看,道德與法治主觀題均歸結到“非選擇題”部分,不再細分具體題型。從試題的任務指向區分,道德與法治主觀題的題型非常豐富,既包括傳統的簡答題、分析說明題、材料解析題,也包括近年流行的評析題、實踐探究題,有些省市還命制了跨學科綜合探究題?;谡憬「呖济}“穩中求進”的改革思路和2024年新課標背景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全省首次統一命題的現實,筆者預計道德與法治主觀題的命制會優選較為成熟的題型,不再細分具體題型,統一歸結到“非選擇題”部分。但這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在主觀題的任務設計中,命題者會想辦法突出創新亮點。其中,浙江省近年高考嘗試過的“駁斥短文”“評析短文”“陳詞立論”“宣講提綱”等形式值得借鑒。這些試題任務都基于社會現實,考查跨度大、綜合性強、能力要求高、評分方式新,符合《義教課標》提倡的改革導向。

四、依據情境命題,材料力求多元

“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習實際上是人和真實生活情境之間持續而有意義的互動?!保?]在近年探究素養立意的命題實踐中,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遵循“無情境,不成題”的原則,業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立意、情境、任務、答案和評分標準四統一”的命題手法,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指出的“以具體的真實情境作為執行特定任務和運用學科內容的背景與依托”,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學科內容應對各種社會生活情境的問題和挑戰”。

在命題過程中,情境的創設是一項富有學科專業性的復雜工作,涉及情境材料的選擇、加工及學科考查功能的挖掘等具體環節。為此,《義教課標》提出了“真實性、典型性、適切性、復雜性”等具體要求。這些具體要求在2024 年浙江省統一命題過程中無疑會持續遵循。同時,材料出處的權威性、表述的嚴謹性與簡潔性等浙江省考試命題的傳統特點仍會繼續發揚光大。

同時,《義教課標》還強調,情境類型要多樣、呈現方式要多樣。情境類型多樣化可從兩個維度審視:在內容維度上,需要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元內容;在范圍維度上,需要涵蓋個人、社區、國家、國際等不同視界。呈現方式多樣化,即充分利用文字、數據、圖片、圖表等不同類型的表達方式,多樣化呈現情境材料,使得卷面圖文并茂、生動活潑。這些選材原則,既是由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也符合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評估的要求。因此,2024 年浙江省統一命題在具體的情境選擇方向及各類材料構成比重等方面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在情境材料的加工過程中,尤其要關注情境的復雜程度?!陡咧姓n標》指出,“一般來說,情境涉及的行為主體越多,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越強烈,決策要實現的相互競爭的目標越多,影響決策及其結果的因素越多,情境的不確定性越大,立場觀點或價值觀、利益越多樣且相互沖突越大,情境所蘊含的價值、功能、作用越豐富多樣,情境的復雜程度越高”。依據試題難度要求調整情境的復雜程度,是命題過程中需要靈活把握的一個重要環節。此外,在試題命制過程中,基于材料定考點、基于考點找材料是殊途同歸的兩條命題路徑,在實踐中也可視需要靈活選用。

五、穩定難度預期,適度綜合開放

在命題主體由各地市命題單位轉變為省級命題單位的變革中,試卷難度是一個較為敏感的問題。近年來,浙江省各地市對試卷難度的預期并不一致。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試卷看,既有難度系數在0.75以上的地市,也有難度系數在0.70左右的地市,個別地市甚至在0.70以下。浙江省統一命題后,就需要確定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難度預期。從教育部確定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難度評估標準看,這個預期值很有可能會定在0.70左右。同時,這個難度值也符合浙江省近年來對各地市初中道德與法治試題評價的要求。因此,我們不妨把0.70(±0.05)作為2024年試題的難度預期值。同時,這一難度標準也符合保持大局穩定的改革思路。

新課標背景下浙江省統一命題的第一份初中道德與法治試卷,應該會在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等具體的設問要求上穩步變革。一方面,這種創新代表著新課標、新理念在評價領域的落地。另一方面,這種創新又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是一種適度的創新,能充分體現浙江省統一命題改革“小步走、不停步”的思路。

試題任務的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既可以體現在選擇題中,也會更顯著地體現在主觀性試題中。比如:選擇題有意識地導向“一題多點”,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某個問題,以體現思維的綜合性;主觀題會更多地選用開放性設問,要求學生選擇性作答或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等;評分方式會從“采點給分”轉變為“采意給分”,或引入等級評分制等,以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實現從考查知識到考查能力素養、從解答試題到解決問題的評價變革。在此,還需要強調的是,試題的難度與試題任務的綜合性、開放性存在微妙的關系,二者并非正比例呈現,這完全取決于試題任務的內容及整卷的難度預設。

六、統一考查內容,突出主干知識

考查的內容范圍也是師生較為關切的命題要素。在以往的命題實踐中,受制于各種因素,各地市的考查內容、考查重點并不一致。浙江省教育廳在《關于實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全省統一命題的通知》中要求:“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超標命題或隨意擴大、壓減考試內容范圍,嚴禁將高中課程內容、學科競賽試題等作為考試內容?!备鶕@一規定,浙江省統一命題在考查的內容范圍這一關鍵問題上就有了統一的標準,即嚴格依據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安坏贸瑯嗣}”既包括考查的知識內容不超標,也包括考查的能力要求不超標?!安粔簻p考試內容范圍”意味著《義教課標》規定的五大“學習主題”和對應的“內容要求”均為考查的知識范圍,但這并不意味著各學習主題會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中均衡設分。從近年來各省級命題單位的命題實踐看,法治教育、國情教育兩個主題仍然是考查的重點,所占的分值相對較高。

在考查的知識內容上,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存在一個特殊情況,即現行教材與新、老課標均不完全對應,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兩大主題,現行教材缺乏與之相對應的完整內容。另外,其他教育主題中的具體內容與現行教材也并不完全一致,即存在較為突出的“標”“本”不一致的情況。這就需要浙江省在統一命題時進行靈活處理。筆者認為可以“依據課標,以本為本”,即把《義教課標》作為上位的指導性文件,但命題的本位是課本。這只是基于現實的權宜之計,完全遵循依標命題還有待于《義教課標》與教材的進一步統一。另外,命題時使用的教材版本也是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因為現行教材每年都有修訂,有些提法甚至整個框題的內容都會有調整。對此,我們要堅信一條基本原則,即命題以當屆學生學習使用的教材版本為準。

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一直是近年各地命題一貫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素養立意命題的具體要求。因此,筆者認為,2024年浙江省統一命題不僅要進一步“強干、削枝、提質”,更要緊緊抓住“主干知識”這一關鍵,把過量的知識記憶減下來,把能力、思維的考查要求提上去。只有這樣,浙江省的命題改革才能行穩致遠。

綜上,2024 年浙江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并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在總結提煉省內各地市近年命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因此,廣大教師絕無必要在“考什么”“怎么考”等問題上糾結,只要把握住《義教課標》的理念導向,總結出近三年浙江省各地市命題的發展趨勢,就能判斷出2024 年浙江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考試試卷的基本走向,為自己的復習教學定調。

猜你喜歡
學業浙江省命題
《初心》
艱苦的學業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數學競賽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數學競賽
下一站命題
35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