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4-04-27 03:23吳希源
種子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斑病紋枯病植株

吳希源

(赤水市農業農村局,貴州 遵義 564700)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進步,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是最終的目的。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先進的管理技術及綠色、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將是玉米種植重點關注方向。在玉米種植期間,應用先進的管理技術能夠保證其在各個生長階段較好地獲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提高植株抗性,促進玉米生產提質增效。所以,不斷創新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對玉米種植十分重要,研討這兩項技術能夠為促進玉米產業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路[1]。

1 玉米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目前,我國已經通過審定的玉米品種較多,各個品種具有一定的優良特性,而優質、高產、高抗是各地主推品種的首要標準,也是農業生產發展及技術探究的重要成果。玉米生育期包括幼苗期、拔節期、抽雄期、灌漿期和成熟期。為了使玉米植株健康生長發育,需要在各個生育期結合不同玉米品種的生長特點做好相關管理工作,應用優良的種植管理技術來保證玉米能夠良好生長。

1.1 選擇環境

玉米的生長與土壤環境、光照、水肥等因素相關,土壤環境是玉米幼苗期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經過大量的走訪和調查發現,結合基層農技服務,在玉米播種前會對土地進行一系列耕作準備,選擇肥沃的土壤進行翻耕、整地、施肥(底肥)。同時,選擇玉米與大豆、玉米與紅薯等間作、套作、輪作模式以調整土壤pH 值,增加土壤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提高土壤透氣性,從而不斷優化玉米生長環境,促進玉米不斷提質增效[2]。

1.2 選擇玉米品種

眾所周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此,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適宜的玉米品種是玉米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級科研機構及農技干部不斷進行種子試驗推廣。赤水市屬于河谷地帶,具有高溫高濕的氣候特點,近年來赤水市主推的雜交玉米品種有福玉588(株型半緊湊,穗形長筒型,高抗穗腐病,抗小斑病、大斑病,中抗莖腐病、紋枯?。?、K 玉6 號(株型半緊湊,抗紋枯病,中抗小斑病和莖腐?。?、友玉717(株型平展,抗大斑病和小斑病,中抗莖腐?。?、和玉808(株型半緊湊,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穗腐病,中抗莖腐病、紋枯?。?、華試919(高抗小斑病、穗腐病和銹病,抗灰斑病、大斑病和絲黑穗病,不宜夏播,高濕地區重點加強防治紋枯?。?,鮮食玉米有金甜糯828(植株壯旺,整齊緊湊,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田間表現抗紋枯病和大、小斑病,高抗莖腐病,抗倒伏能力中強)、農科糯336(果穗筒型,高抗莖腐病,中抗南方銹?。?、金玉甜1 號(果穗長筒形,注意防治大、小斑?。?,以上品種廣受當地群眾喜愛。

1.3 種植管理

玉米栽培管理主要分為田間種植管理和水肥灌溉管理兩大部分。

1.3.1 田間種植管理

1)在玉米植株3 葉期開展間苗工作。及時跟蹤觀察玉米的生長狀態,如果植株密度過大、幼苗擁擠,不利于玉米生長,可以選擇性疏苗,合理選擇長勢較好的幼苗進行培育。2)在玉米植株5 葉期做好蹲苗和種苗工作。依據植株具體長勢開展蹲苗和種苗工作,比如夏播玉米生長條件較為良好,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蹲苗。在玉米生長期及時去除雜草,保證田間通風透氣、玉米植株能夠良好進行光合作用及養分充足,以便更高效地促進玉米生長發育[3]。

1.3.2 水肥灌溉管理

播種前施足底肥,在生長過程中實時追肥,滿足玉米生長對養分的需求。根據需肥規律確定施肥量和施肥時期,重點施用有機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肥及緩控釋肥,若播種密度增加,需要適當增加鉀肥的施用量,注意肥料深施,避免燒苗。同時做好水分管理工作,特別是在播種及移栽后,保證土壤含水量可促進玉米正常生長,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推行水肥一體化(水肥耦合)技術。近年來赤水市主要推廣玉米集雨節水側膜栽培技術及玉米“一增五改”高產高效種植技術。

2 玉米集雨節水側膜栽培技術

玉米集雨節水側膜栽培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抗旱技術,能夠提高地膜增溫保墑能力,抑制雜草生長,有利于蓄水納墑,提高移栽幼苗成活率,進一步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其核心是將全膜覆蓋的70~80 cm 幅寬地膜改為40~50 cm,覆蓋于玉米行間或者蓋膜后把玉米栽植于地膜兩側。該技術能節約蓋膜成本40%以上,并最大限度減少植株間土壤水分蒸發量,是一種新型抗旱節本增效技術。該技術操作要點包括以下幾點。

2.1 規范開廂

在秋季播種小春作物(小麥、油菜等)時,規范開廂,實行“雙三〇”“雙二五”中帶種植或“雙五〇”“雙六〇”寬帶種植,預留玉米種植帶。對于預留行不規范的地塊,可在80%小春作物成熟時,留足玉米種植地塊,保障玉米適期播種,減緩共生矛盾。

2.2 中溝施底肥和底水

玉米播種或移栽前,在玉米種植帶正中間挖一條深20 cm 左右的溝槽(溝兩頭筑檔水?。?,施復合肥450 kg/hm2、原糞15 000 kg/hm2兌水7 500 kg/hm2作為底肥和底水全部施于溝內,后期在拔節期和孕穗期再分2 次追施速效氮肥,或者在溝內一次性施入“百事達”等長效緩釋肥,后期不再追肥。

2.3 小壟雙行

結合溝施底肥和底水后復土,形成高于地面20 cm、壟底寬40~50 cm 的小壟,壟面呈瓦片型。

2.4 蓋膜保水

施用底肥、底水起壟后,或者在春季持續3~5 d降水量達到20 mm 使土壤地表干土層明顯降低后,立即將幅寬40~50 cm 的超微膜蓋在壟面上,并將四周用泥土壓嚴,保住肥水。

2.5 膜側栽苗

玉米栽(播)于蓋膜的邊際,每壟栽植2 行玉米。

2.6 干濕促根

由于在玉米生長過程中交替發生季節性降水與季節性干旱,使玉米根區處于干濕交替狀態,可促進根系發育和下扎,既能吸收深層土壤水分,又能有效收集蓋膜后雨水。

2.7 注意事項

玉米集雨節水側膜栽培技術適宜應用于海拔在1 000 m 以下,且土層厚度不低于40 cm 的淺丘區。山區高海拔地區由于需要發揮地膜的增溫作用,建議推廣全膜覆蓋技術。

3 玉米“一增五改”高產高效種植技術

玉米增密,即將原有稀大窩栽培改為合理密植,增加種植密度;改等行距栽培為寬窄行栽培,提高田間通風透光性、玉米抗病性和光能利用率、果穗容重;改偏施氮肥和“一炮轟”施肥方式為配施有機肥和磷、鉀肥,調整氮肥施用量,注重肥水耦合,改肥料淺施為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玉米灌漿效率,改秸稈焚燒和淺旋耕為秸稈還田和深翻耕,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該技術要點包括以下幾方面。

3.1 品種選擇

選用生育期適中、豐產、廣適性和抗性較強、脫水快、緊湊型或耐密型玉米品種。必須選用經過國家或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認定)的玉米品種。種子質量必須符合《糧食作物種子 第1 部分:禾谷類》GB 4404.1-2008(XG1-2020)的標準。

3.2 種子處理

精選種子,曬種或拌種,提高種子發芽率。

3.3 播種及方式

適時早播,貴州省一般在4 月20 日前完成播種,高海拔地區在5 月上旬播種完成。根據水源條件選擇播種方式,水源豐富的區域選擇育苗移栽方式(營養球、營養塊、漂盤育苗等),于1 葉2 心期進行移栽;水源匱乏的區域選擇直播方式。

3.4 栽培規格

寬窄行栽培和單株栽培,寬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25~30 cm,栽培規格為(寬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25~30 cm,種植密度55 500~66 000 株/hm2。

3.5 施肥

分期施用底肥、拔節肥、攻苞肥,杜絕“一炮轟”施肥方式。根據土壤肥力水平,施用純氮210~300 kg/hm2、P2O560~105 kg/hm2、氯化鉀75~150 kg/hm2折算肥料用量,氮肥按照底肥20%~30%、拔節肥20%~30%、攻苞肥40%~60%的比例進行施用,磷、鉀肥一次性施用。施用時改表土淺施為深施,結合降水量進行灌溉,提高肥效。

3.6 水分管理

拔節期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是玉米水分臨界期,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田間持水量在70%~80%。

3.7 秸稈還田

采用秸稈粉碎機將玉米秸稈粉碎成15~20 cm 的長度,采用深旋耕方式還田[4]。

4 玉米植株生長特點

不同時期玉米植株具有不同的需肥特點,在苗期玉米植株對各類營養元素的需求量較大,所以在該時期要依據幼苗生長狀態及時補充氮、磷、鉀肥。苗期以固根為主,該時期根系生長速度較快,而莖葉生長速度較慢。玉米穗期根部生長已經初步完成,植株莖葉在該時期會充分生長,雌雄植株開始逐漸分化,穗期作為玉米重要生長階段,需要足夠的營養元素,避免影響最終產量。玉米粒期植株生長速度會減緩,這表明其開始迎來結果階段,粒期玉米會經歷開花、散粉、吐絲、受精,最終成熟。

5 玉米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玉米種植對赤水市糧食安全和養殖業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目前種植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必須探索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5.1 品種單一,種子選取不合理

目前全國已經通過審定的玉米品種較多,但是農民受到種植習慣、產量、經濟利益的影響,容易將高產品種作為首要選擇依據,種植品種的單一性導致其他品種很難得到推廣,甚至一些地區會直接忽略當地玉米品種的種植。大部分農民缺乏專業栽培理論知識,經常會出現種子選取不合理的問題,都會以高產玉米品種為選擇標準,致使其在種植過程中受到更多因素影響。

5.2 機械化程度低

赤水地形主要為高原峽谷型和山原峽谷型,土壤類型較多,分布比較零散,農耕依然是農業的主要形式。受地形特點影響,機械化應用依然處于瓶頸狀態。但近年來由于得到相關政策支持,陸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機械化應用率有所提升,但主要是運用在高粱、油菜種植上,玉米機械化種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

5.3 種植技術落后,管理方式不科學

受農村年輕勞動力減少的影響,玉米種植管理不斷簡化,甚至出現不考慮種植密度、不翻耕土壤直接播種、生長期不進行田間管理的現象,勞動力老年化導致種植技術無法及時更新,嚴重影響玉米質量及產量。近年來各地陸續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通過參觀學習及室內理論教學,不斷提升農民種植技術水平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能力。

5.4 不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手段

病蟲害防治是玉米種植過程中重要的管理環節,只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有效保證玉米產量和質量。近年來受高溫多雨等氣候的影響,病蟲害種類增多且發生程度加重,但是農民不能及時更新病蟲害識別及防治技術,部分農民為追求生產效益,違規施用化學農藥,對玉米質量安全及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6 玉米病蟲害防治

6.1 主要防治措施

病蟲害的發生嚴重影響玉米質量及產量,為了有效保障玉米質量安全及農業生態環境,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推廣實施物理、生物、農業、生態調控、化學等綠色防治措施。在玉米苗期和穗期重點防治病蟲害,抓好草地貪夜蛾、玉米螟、黏蟲、紋枯病、大小斑病、銹病“三蟲三病”防治工作,主推藥劑拌種、秸稈深耕滅茬處理、成蟲誘殺、天敵控制和科學安全用藥技術。在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根據預測預報和田間病蟲害實際發生情況進行科學用藥??稍诓莸刎澮苟曛苣攴敝硡^和遷飛過渡區用燈誘蟲,采用生物技術防治蟲卵和低齡幼蟲,科學用藥,降低蟲口基數,減輕為害程度。在大喇叭口期選擇農藥防治玉米螟、紋枯病、大小斑病、銹病,采用“一噴多效”技術,切實減輕為害。

6.2 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6.2.1 秸稈還田、深耕土地和播前滅茬技術

采取秸稈粉碎還田,深耕冬閑田和播前滅茬,有助于提高地力,破壞病蟲害適生場所、降低病蟲源基數。

6.2.2 種子處理技術

合理混配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拌種。采取技術統一、集中連片、整村推廣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技術,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

6.2.3 心葉末期施藥

心葉末期,統一噴灑Bt 制劑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防治玉米螟幼蟲,或混噴殺蟲劑和殺菌劑(氯蟲苯甲酰胺+苯甲·嘧菌酯)可有效控制后期葉斑病,兼治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大力推廣使用高桿噴霧機,提升玉米生長中后期抗病蟲害能力,從而提高玉米種植效益。

7 結束語

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糧食作物及飼料作物之一,為有效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及生態環境。因地制宜,探索推廣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及科學綠色防治技術,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優化玉米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將持續作為促進玉米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探索方向。

猜你喜歡
斑病紋枯病植株
茶輪斑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拮抗菌篩選
黃瓜靶斑病咋防治
番茄‘7728’組織培養及植株再生研究
四川水稻品種對紋枯病抗性的評價
小麥紋枯病大田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水稻紋枯病防治藥劑的篩選及田間防效
松花菜花藥培養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體細胞胚發生及植株再生
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知識歸納及試題分析
煙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