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本領的基本內涵與策略

2024-04-27 19:02◆羅
創造 2024年2期
關鍵詞:本領中國式黨員干部

◆羅 靜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中心任務,強調要增強干部服務群眾本領。2023 年3 月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 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 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再次強調,領導干部必須重點提升服務群眾本領。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到黨的二十大突出強調提升服務群眾本領,具有很強的現實性與針對性,體現的是黨在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時的清醒和堅定,彰顯的是黨所秉持的系統觀念的理論邏輯與問題導向的實踐邏輯。

一、增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本領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服務好群眾,滿足群眾需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的與實現路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就要求黨員干部走好群眾路線,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本領。

(一)服務群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的與實現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不懈奮斗、長期探索的基礎上,創新突破和拓展出來的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從本質上來看,服務群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的。中國人民之所以選擇、贊同走中國式現代化這條道路,歸根結底在于其能服務好中國人民,能滿足群眾需要。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中國人民遵循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持續探索將中國特色變為獨特優勢,穩步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的精神生活、富裕的物質生活、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等現代化目標,滿足了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需要。從實踐上來看,服務群眾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路徑。中國式現代化這條道路能否達成服務中國人民、滿足群眾需要的目的,關鍵在于實踐進程中,廣大黨員干部是否始終貫徹落實好群眾路線,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本領,把群眾真正服務好,從而引領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發揮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功能,最終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黨員干部為群眾提供的服務與群眾需要的服務之間存在部分供需矛盾

為群眾服務,第一要義是明確群眾要什么,由此而確定為群眾服務什么,從而決定了黨員干部在實踐中的服務重心與工作著力點。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在這一矛盾關系中,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基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供給,決定了實踐方向。這一判斷指明了新時代人民群眾要什么,為人民群眾服務什么,從而確定了當前全黨和全國人民所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或中心任務。換言之,新時代人民群眾要的是美好生活,與之對應的就是黨要以實現美好生活為目標,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難奮進去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這是黨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落實到黨員干部身上,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以滿足所服務對象日益增長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合理合法需要為目標,不斷提高推動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目前,部分黨員干部為群眾提供的服務與群眾需要的服務之間依然存在著一定的供需矛盾。從群眾方面來看,新時代群眾本身發生了變化,新社會階層大量出現、階層分化明顯、價值觀念多元化、維權意識與能力日益增強、對黨的認同從感情認同逐漸轉向以法理和利益認同為主,反映在群眾需要方面,則體現為多樣化、個性化以及對物質與非物質需要的質與量的要求普遍增長等特征。從黨員干部方面來看,部分黨員干部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應對性不足,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脫離群眾,集中表現在“四風”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持續多年整治,“四風”問題得到較好糾治,整體趨勢顯著向好,但在某些方面也依然存在不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表現為:部分黨員干部漠視群眾利益,忽視民生疾苦,當“官老爺”;聽不懂群眾話語、摸不準群眾脈搏、做不到群眾心里去;急功近利,把服務群眾當作升遷之術,做虛事、玩虛功;不善于組織、團結、凝聚群眾,激發不了群眾熱情,調動不起群眾激情,發揮不動群眾力量;等等。本質上,以上問題歸根結底在于部分黨員干部特權思想作祟,沒有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對黨群關系存在認知偏差,缺乏服務群眾的意識,在實踐中就易于將領導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等原本服務于群眾的群眾工作變成管理群眾工作,這也是黨的二十大以來突出強調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本領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服務群眾本領的多維審視與內在邏輯

服務群眾是群眾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群眾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相較于領導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等群眾工作內容,服務群眾更側重于解決群眾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是群眾工作的最終目的。

從歷史方位上看,具備高強的服務群眾本領,服務好群眾,關系到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井岡山時期,“打土豪、分田地”滿足了中國農民幾千年來對擁有土地的夢想,農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在黨的號召下,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是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百廢待興,黨立足于人民群眾的急迫需要,經過三年努力,恢復國民經濟,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鞏固與穩定了黨的群眾基礎和新中國政權。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以社會主要矛盾為基本依據,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懈奮進,實現了富起來,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新時代,順應人民群眾需要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變化,黨的十九大提出2050 年強國計劃,全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群眾生活質量持續向好發展,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旗幟下,中華民族走上不可逆轉的民族復興之路。

從本質特征上看,服務群眾本領體現的是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明確提出了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樣必然要求黨員干部擁有高超的服務群眾本領。黨是從人民中走來的,1921 年黨成立后,黨的二大明確提出“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的建黨原則。中央蘇區時期,廣為流傳的贛南山歌“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蘇區干部好作風,真心實意為群眾,柴米油鹽都想到,問寒問暖情義重”,展現了黨員干部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的優良工作作風。1944 年,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提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明確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價值指向。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把黨的群眾路線視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群眾能力,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成就了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全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黨一以貫之的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

從實踐要求上看,新時代服務群眾本領是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貫穿始終的主線,以問題為導向,著力于提高黨員干部在傾聽群眾意見、把群眾組織起來、全力為群眾辦實事、有效化解群眾矛盾等方面的能力。就黨員干部個體而言,影響其高效應對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在于愿不愿、能不能、便不便。愿不愿是態度問題,主要由認知、情感與意志組成,其中認知是基礎,情感是核心,意志則是建立在認知與情感基礎上,使個體在面對困難時能做好果敢斗爭的準備;能不能是能力問題,包括思維、才能等方面;便不便是環境條件問題,包括體制機制、政治生態與社會文化等方面。三個方面密切聯系、層層遞進,展現了服務群眾本領的內在邏輯。

三、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本領的基本策略

提升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本領就要立足于新時代新要求,從服務群眾本領的五個方面協同把握。

(一)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群眾理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通過服務好人民群眾,才能實現推動歷史發展的政黨使命。黨要服務好人民群眾,就必須深刻認識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從存在層面來看,黨有賴于人民而存在,是魚水關系;從實踐層面來看,實現人民的利益有賴于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力,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黨以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理論基礎,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的群眾路線,這是指導黨員干部服務好群眾的根本觀點和重要工作方法。

(二)始終保有深厚的群眾情感

100 多年來,黨一以貫之與人民保持著深厚感情,并將其貫穿于一切工作中。而實現共情的關鍵在于黨員干部對自身方位的正確認識,從而能夠主動深入群眾,情愿患難與共。毛澤東同志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很多人對于官兵關系、軍民關系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倍蛔鹬氐脑驓w根結底是因為黨員干部自我認知的偏差,沒有弄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拔沂钦l?”毛澤東同志說,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勤務兵。習近平總書記說,自己是人民的勤務員。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并“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我們要牢記黨章的要求,把自己真正當作普通群眾的一員,培養對群眾有真情實感,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才能做好服務人民群眾。

(三)充分做好為群眾服務的意志準備

100 多年來,中國人民之所以聽黨話、跟黨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始終如一以堅定不移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意志,帶領著群眾披荊斬棘,英勇奮斗。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并告誡全黨,當前包括脫離群眾在內的四大危險依然將長期存在,要求全黨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加強群眾工作意志品質的鍛造,要進一步提升意志力的堅定性,堅定群眾觀,才能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壓力面前不屈服,誘惑面前不動搖;要進一步提升意志力的獨立性,才能不隨波逐流,堅決走好群眾路線;要進一步提升意志力的果斷性,才能審時度勢地正確應對復雜的實際矛盾;要進一步提升意志力的自主性,才能做到決策時周密思考,行動時貫徹執行到底,必要時善于控制不良情緒。

(四)持續增強服務群眾制度的科學有效性

服務群眾制度是激勵黨員干部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保障。相關服務群眾的規定廣泛存在于各階位的黨內法規與黨內規范性文件中,如《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等,此外還有一些專門制度是由國家部委發布的國家法律法規,如《信訪事項辦理群眾滿意度評價工作辦法》等。當前,服務群眾的制度體系已經形成,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貫穿于黨的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中。但制度建設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除了重視制度體系的完整性建設外,還需要關照制度間的關聯、協同,進一步思考如何便于施行與執行,確保制度更好發揮保障功能。

(五)不斷提高服務群眾能力

一要善于把握群眾利益,這是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基礎技術,是其他服務群眾工作技術能有效發揮的基本要求。二要善于向群眾做調查,這是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前提技術。要深入實際,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勇于修正錯誤,運用恰當的方法,調查出實效。三要善于與群眾做溝通,這是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互動技術。要選擇恰當的溝通主體,全面了解溝通對象,科學設計溝通信息,選擇合適的溝通渠道,運用合理的溝通工具,做到用心傾聽,學會營造恰當氛圍。四要善于向群眾做宣傳,這是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影響技術。要精準識別宣傳對象,準確把握宣傳方式,廣泛發動宣傳力量。五要善于聚集群眾力量,這是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組織技術。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吸引群眾骨干,由群眾骨干引領群眾、聚集力量來干群眾的事。六要善于化解群眾矛盾,這是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必要技術。要牢固樹立把群眾滿意作為化解社會矛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觀念,科學把握矛盾糾紛化解的新時代特點,全面掌握矛盾糾紛化解工具,從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猜你喜歡
本領中國式黨員干部
小透明,大本領
中國式民主
黨員干部要“心強身壯”
人大黨員干部要當好“四個表率”
誰的本領最大
誰的本領大
黨員干部怎樣用好微信群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失敗
黨員干部要姓“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