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施路徑

2024-04-27 15:42李立莉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4年3期
關鍵詞:價值實施路徑融入

李立莉

摘 要 “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德育發展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導向。探討分析“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針對如何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合與滲透提出相應策略,助力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的同時,切實促進初中生的德育發展。

關鍵詞 語文教學? 立德樹人? 融入? 價值? 實施路徑

新時期的教育事業發展要實現“五育并舉”,尤其要重視德育與智育,既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構建學科知識體系,也要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做好課程功能定位,推動“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目標,結合創新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完善教學評價等措施,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分析

1.可行性分析

“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目標是可行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黨和國家對義務教育事業發展高度重視,強調應當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從而培養德才兼備的新時代青少年,這為“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明確方向和有力指導。其次,初中語文教材內有大量的德育資源,既有與愛國主義相關的教學資源,也有贊美勇敢、奉獻、友情、公平正義等人類高貴精神品質的教學資源,這使“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順理成章,有資源保障。最后,許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對“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展開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和經驗參考,使“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具有現實基礎與經驗借鑒。

2.重要性分析

首先,“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具體來看,推動“立德樹人”的滲透融合能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在語文課堂上主動學習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并鍛煉自身思維能力,實現知識層面的發展,而且能讓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主動向英烈、先賢看齊,使學生保持較高的道德修養,使其在學習有關先賢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此實現知識、道德修養、民族情感、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其次,“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有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推動“立德樹人”的滲透融合有助于學生主動與教師開展教學互動,增進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花費更少的時間精力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能形成自覺復習、主動反思的意識。這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顯著作用。

最后,“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能促進初中語文教師的職業發展。在推動“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并開發整合德育資源。這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初中語文教師自我精進、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二、“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施路徑

1.找準語文課程功能定位,推動“立德樹人”融入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也要意識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生活性,前者對應智育目標,而后者關照德育目標。在此基礎上,推動“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目標。例如,在《陋室銘》教學中,教師應當設置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思考《陋室銘》要表達的主旨及劉禹錫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與《陋室銘》表達的精神品質相似的真實案例,使學生在主動探究思考中實現德育發展,實現“立德樹人”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德育體驗

教師應主動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推動自主探究、互動教學等教學模式的應用。例如,教師將自主探究與互動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分析《愛蓮說》中的隱喻手法及作者情感,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互動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感受文中所贊美的精神品質。同時,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以插入一些歷史小故事。例如,周總理和魯迅先生都是周敦頤的后人,以此為切入點以問題驅動教學,讓學生思考周敦頤、周總理、魯迅先生三人在精神品質方面的異同點。學生討論交流后會明確,雖然他們的職業和人生經歷各有不同,但都體現了為國為民、高潔傲岸的精神品質,而這與紹興周氏家族的精神傳承具有密切關系。借助趣味性的歷史故事,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能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有效性。

3.開發整合德育資源,為德育發展提供支持

初中語文教材有許多可用于德育教育的資源,教師應對這些德育資源進行開發整合,找出其中對應的道德品質,而后將其融入教學活動。例如,《送東陽馬生序》涉及的德育元素主要包括一心向學、誠實守信、不畏艱難困苦等,教師可以將其整合起來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知識的同時實現道德品質的發展,感受到宋濂身上的求學精神,能受其感染而主動端正學習態度??梢詫⒄n內外德育資源相結合,在展示宋濂一心求學、誠實守信的精神品質的同時引入現代社會中有關求學、誠實的案例,如劉秀祥背母求學、胖東來誠信經營等,實現古代人物事跡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充分結合。

再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兩文涉及的德育元素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建筑理念、匠人精神,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建筑的深厚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教學中可以從匠人精神、文化自信等角度入手,引導學生向古代匠人看齊,學習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展示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古建筑文章或圖片,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不同課文對應的德育元素存在明顯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教材分析,準確把握課文對應的德育元素,才能使德育教育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切實推動“立德樹人”有機融入語文教學。

4.完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德育持續發展

教學評價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促進學生德育發展、推動“立德樹人”持續落實的重要抓手。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全面評價,對學生下一階段的德育發展予以指導。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學生能否運用知識進行閱讀思考,或應用知識進行寫作表達,也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狀況。同時,教師應當給出發展性的教學評價。學生的德育發展包括學習態度、文化自信、愛國情懷、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等不同方面。例如,發現某學生在課堂中對其他同學的求助置若罔聞,教師可以走到該生身邊,對其輕聲提醒,既避免學生在大庭廣眾下感到羞愧,維護學生自尊,又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動幫助他人,促成學生共同進步。

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可行的,而且對師生協同發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積極意義。為此,教師應從課程功能定位出發,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德育功能,推動“立德樹人”融入語文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主動整合語文教材內的德育資源,完善語文教學評價,多措并舉促進學生德育發展,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歡
價值實施路徑融入
修德箴言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的文體特點和價值
品牌價值
初探價值觀提升內驅力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施“三轉”的思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芻議中醫養生理念在瑜伽教學中的融入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