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分析

2024-04-28 05:38王仲達崔小華秦宏宇
秀江南 2024年2期
關鍵詞:玉龍紅山先民

王仲達 崔小華 秦宏宇

紅山文化玉器以多樣化的造型和別具一格的審美表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內容涉及藝術、宗教、禮制等多個方面,題材極其豐富,常見的造型可以歸納為素面幾何造型、動物仿生造型、神像圖騰造型、抽象造型、意象造型等五類。

素面幾何造型玉器主要有玉箍形器、玉玦、玉璜、玉璧(圖1)、三孔器、馬蹄形器、勾云形器、方形器、臂飾等。這類紅山玉器體現了古人強烈的“尚圓”意識,造型整體與局部協調對稱統一,在平衡中追求周而復始的動態美。其中,玉玦、玉璧、玉箍形器等飽滿、厚莊、周正、平服的造型特色體現出樸素的原始美。另外,素面造型玉器也包含大量紅山時期先民使用的工具形玉器,如狩獵工具、捕魚工具、玉石加工的打磨切割類工具。藝術上無論多么簡單或復雜的造型,都離不開基礎的點、線、面,紅山玉器這種高度凝練的造型特色體現了中國古人對于美的追求。這種對造型之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類共通的,玉璜、玉璧、勾云形器、臂飾等紅山玉器造型在素面幾何造型的基礎上雕琢了紋飾,這些紋飾簡潔凝練,玉雕功力深厚,往往運用普通線條和瓦溝紋的重復疊加形成了各種規則的神秘紋飾。這些紋飾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對自然及神靈的獨特理解,這種高度耗神費力并以極虔誠的心態完成的創作,是現代商品經濟下玉雕師所不能達到的。所以對于紅山玉器不能單憑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理解,需要聯系史前紅山時代的文化背景進行分析。當時的設計思想心境對玉器對稱結構比例的把握及尚圓、用圓、以圓為中心的確定等,帶有非常典型的年代特征。

動物仿生造型玉器素材多源于自然界中存在的花、鳥、魚、蟲、龜、豬、虎、鹿等生物。原始先民通過生產生活中的觀察體會,提煉出各種動物的關鍵造型特征,并能通過雕琢玉器很好地演繹成形。動物仿生造型玉器多側重于對動物重要造型的拿捏,把握其關鍵結構,依靠極簡潔干練的刀法和打磨技術就能將動物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這種簡約而不簡單的玉器造型風格體現出紅山先民精湛的制玉技藝和抽象凝練的玉雕設計功力。寥寥數刀間,各種動物真正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這種雕琢方法是紅山玉器獨有的特征。紅山動物仿生造型玉器主要有龍形玦、獸形玦、玉鸮(圖2)、玉鵠、玉龜、玉蟬、玉蛙、玉魚、玉鷹等。紅山先民從生產生活實際出發,體察自然,創造出大量動物仿生造型玉器,具有鮮明的具象寫實風格。具象是指具體存在于空間之中,可以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其形態,體現出寫實性作品中的形象,具備很強的可識別性。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正是運用了具象寫實手法,其中,動物仿生類造型寫實性極強,它們均以實際存在的生物造型為基礎進行藝術創作。比如在造型上,玉鳥雙翅對稱張開,比例協調,用簡練的線條重點刻畫鳥首及翅膀,追求形似而無紋飾;玉龜有著鮮明的造型,通過立體的圓雕技法突出龜的背部、四肢及頭部,將烏龜爬行的狀態表現出來,造型生動活潑、自然靈動。這類動物仿生造型玉器均體現出紅山玉器具象寫實的藝術特征。

神像圖騰造型主要有人形神像、人獸相結合的神像及生殖圖騰崇拜等。紅山文化玉器中常見人面或獸面人物造型玉器,身體多呈蹲跪狀,雙手自然下垂環抱于體側,很多頭上長角,頭部比例偏大,五官特征突出、表情夸張,意在體現其威嚴莊重。通過玉器造型基本特征分析可知,對紅山原始先民來說,祖先是神明般的存在,能保佑他們平安順遂。紅山先民認為他們的祖先源于某種神秘的動物,這種神秘動物原型和現實中的豬、牛十分相似。如豬首神像,其頭部為一豬首,整體圓雕立體感強,下顎前突,眼呈菱形狀,造像整體呈下蹲狀,雙臂以相同角度傾斜環抱于體前。紅山文化時期的遠古圖騰被部族視為神靈,認為其祖先的樣貌便是這種豬首人身的圣像。另外還有一些小型神像,頭頂或頸后有對穿孔,是巫用來佩戴使用的。原始先民對生殖能力極為看重,部落的繁衍生息離不開新生命的到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部族之間有著嚴格的婚姻制度。在母系社會的背景下,紅山先民崇拜生殖、尊崇女性,希望自己的部族得到發展壯大。在當時生產力落后、生存條件惡劣的環境下,疾病和自然災害嚴重威脅人們生命,所以生殖與繁衍格外重要。因此,紅山文化先民將部族繁榮興旺的期許寄托在一些生存繁殖能力很強的動物身上,通過這種美好的寓意表達對部族繁衍壯大的熱切企盼。這類紅山文化玉器的素材與部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玉蛙、產卵玉蟬等,都是用自然界中繁殖能力強的動物表達人類對生殖的渴望和崇拜。紅山文化中生殖崇拜類玉器造型直接體現了紅山先民延續生命、挑戰自然、創造財富的精神信仰。

紅山文化玉器造型采用了大量抽象元素,通常以大塊面結構配合凝練抽象的幾何形狀,表現神秘的氣息。其中,玉龍便是抽象造型玉器的代表。龍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但紅山先民將現實中豬的造型高度提煉,以一種高度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刻畫出人們心中崇敬的玉龍形象,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玦形玉雕龍(圖3)。目前,學術界對玉龍有兩種觀點,傳統觀點認為玉龍造型如豬,與紅山文化的原始崇拜有關。玉豬龍造型為短粗狀圓環,豬首處如玉玦般有切割斷口,多相連接,未完全斷開,首尾距離很近,豬面部刻畫細膩,有大大的圓眼睛、凸起的嘴巴、碩大的耳朵,以中軸線傾斜45度的豬龍后頸部有對穿孔,穿繩后重心居中、佩戴平衡。后來,考古學家郭大順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玦形龍的原型應是熊,考古界在女神廟遺址和牛河梁遺址均出土過熊的下顎,由此證明紅山文化時期崇拜熊。紅山文化玉器另一種玉龍造型以三星塔拉C形龍(圖4)為代表,這種玉龍體型龐大,造型呈“C”形,龍首處有細致的雕刻,眼睛細長,吻部突出,鬃毛由頭頂一直延伸至頸背部,瀟灑飄逸。整個身體細長卷曲、光素無紋,在玉龍的橫向中軸線處有一對穿孔。這種玉龍造型與蘊含尚圓意識的“C”形幾何形體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玉器凸顯出紅山文化玉器雕工的抽象之美。

紅山文化玉器之美建立在優良的玉質、高超的雕工及獨到的設計上,除了傳統的素材,意象造型玉器也別有韻味。在目前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中,玉璧、玉勾云形器及帶齒類獸形器等類別的玉器大多運用意象的雕刻方法。玉作為載體凝聚著人與神意念上的交流,玉禮器的造型有嚴格的要求,是紅山先民精神層次的直接體現。如紅山玉璧均為外廓類似于圓形的幾何圖形且內有圓孔,造型對稱,以十字中軸線由中心向四周逐漸變薄,器面光華潔素。玉勾云形器更是紅山玉器中獨具特色的代表之作,其造型基本特征是呈片狀,中間厚、四周薄,有的還帶刃,中空鏤刻出“有鉤如云”狀,其上錯落有致的瓦溝紋與器型整體相融合,這種構圖給人無限神秘之感,藝術風格鮮明。無論何種造型的紅山文化玉器,均向世人展示了和諧之美,這種和諧體現為玉器形式上的和諧美及玉器功能上的和諧美,正是后來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對玉物質性、精神性、文化性的高度凝練。

本文以紅山文化玉器為考古實物依托,結合當前學者對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對學術文獻進行分析整理,對紅山文化玉器進行考古類型學歸類分析,其中對于紅山文化玉器造型的分析對珠寶玉石鑒定、考古、中國工藝美術史等學科研究均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作者單位:長春工程學院勘查與測繪工程學院)

猜你喜歡
玉龍紅山先民
紅山玉龍
——中華第一玉龍
紅山玉龍
紅山蕎麥看木森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經營方式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崇仁鎮消防安全工作
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紅山文化“玉龍”中的“猿”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5000年前紅山文化廟、壇、冢新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