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提升項目管理效能的研究

2024-04-28 16:31蘇志斌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24年12期
關鍵詞:深化設計管理效能BIM技術

作者簡介:蘇志斌(1981-),男,工程師,副經理。研究方向為項目創優,科技創新。

DOI:10.19981/j.CN23-1581/G3.2024.12.039

摘? 要:在當今社會,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為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建筑行業也經歷著一場由科技驅動的革命,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作為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逐步改變著建筑行業的傳統模式。該文以某大廈項目為例,為實現創國優的目標,在設計階段運用BIM技術促進各專業的高效協同,通過深化設計及管綜優化節約大量現場與設計協調溝通的問題;在施工階段通過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提供可視化管理,實現BIM數據的平民化,提高協同管理。項目通過以上應用,提升項目管理效能,降低成本,提高現場質量與安全標準。

關鍵詞:BIM技術;智慧工地平臺;管理效能;深化設計;可視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12-0168-05

AbstractIn: In today's soci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remendous changes to various industr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experiencing a revolution driven by technology. BIM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smart construction platform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revolution, is graduall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aking a certain building project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reating national excellence, BIM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the design phase to promote efficient collaboration among various specialties. Through deepening 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a large amount of on-site and design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re sav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BIM technology is combined with a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platform to provide visual management, achiev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BIM data and improving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bove applications, the project improves project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duces costs, and improves on-site quality and safety standards.

Keywords: BIM technology;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platform; management efficiency; deepening design; visual management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技術通過對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進行信息化管理,實現了建筑設計、施工、管理的高度集成。智慧工地平臺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實現了項目現場的實時監控、數據分析、智能決策。近年來,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成為提升項目管理效能和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手段。

1? 工程概況

某大廈項目是一座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總建筑面積68 000 m2,包括辦公配套用房、辦公用房、酒店配套用房和酒店用房等多個功能區域,其中辦公樓建筑高度123.4 m,地上29層,地下2層,公寓樓地上5層,地下2層。項目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超高層框架核心筒結構、鋼結構和異形幕墻,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巨大,鋼結構及裝修深化任務量巨大。

工程建設伊始,公司確定本項目的質量目標為福建省“閩江杯”優質工程獎,爭創國家優質工程獎。為實現這一目標,由公司總工程師組織科技信息部、技術質量部、BIM應用中心及項目部有關技術人員進行協同工作,確定采用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對項目全周期進行管理,實現工程設計、施工、安裝全過程的數字化,從而更好地達成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進度目標、投資目標。

2? BIM技術在項目中的應用

公司科技信息部及BIM應用中心參照以往工程所累積的經驗,根據GB/T 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1]、GB/T 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2]、《福建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指南》等標準及《福建七建集團BIM技術應用管理辦法》中對于模型標準的定義與要求,制定了適用于本項目的BIM實施標準及實施策劃[3]。

2.1? 設計階段

在設計階段,通過BIM技術實現各專業之間的協同工作,主要進行了建筑性能模擬分析、深化設計、碰撞分析和模型算量等應用,通過BIM 技術高效、科學、嚴謹和精細的特質縮短整個項目的生產周期,保障項目在設計階段的品質和施工配合階段的BIM落地實施。具體運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 三維建模

為解決管線碰撞和優化凈高的效果,在水、電管線實施范圍內建立三維施工模型,包括建筑、結構、設備的三維模型(圖1)。

2.1.2? 各專業深化設計

深化各專業BIM模型,多專業(設備、建筑、結構)模型在Revit中通過鏈接文件的形式整合在一起,在輕量化平臺上進行再次復核,共發現98個問題,出具《圖紙及模型疑問單》,與設計單位進行協商,在設計階段解決多專業沖突碰撞的問題(圖2)。

2.1.3? 管線綜合排布及凈高優化

在管線深化前,公司科技信息部組織BIM應用中心及項目部相關技術人員確定了管線深化的原則,針對地下室、走廊、設備機房等管線復雜區域,綜合考慮檢修、美觀、路由的情況,采用調整梁高、更改管道路由等方法進行管綜深化調整,出具了BIM管線綜合排布圖并指導現場施工。同時調整各區域凈高不利位置,完成凈空優化報告14份,節省大量現場與設計協調溝通的問題,并對可優化空間的區域做進一步提升(圖3)。

圖3? 凈高較低區域剖面圖

2.2? 施工階段

在項目的施工階段,根據項目各相關應用專業的需求,在深化設計的模型上進一步拓展,實現了三維場布、預埋定位、工程量統計、三維交底和幕墻深化等BIM應用,具體運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總平圖三維場布

運用BIM軟件將傳統的CAD施工總平圖轉化為三維場布模型,采用可視化的動態管理,輔助項目部對現場施工場布方案的比選和實施,同時對場地布置的各種制約因素進行預判,如塔吊與建筑物的空間位置關系、鋼筋加工場等現場臨設的詳細規劃、交通路線的行車模擬等,確保施工現場的有序管理(圖4)。

圖4? BIM施工總平面三維場布

2.2.2? 預埋定位

BIM模型精準定位管道預留洞口位置,結合剖面圖定位,出具土建預埋孔洞施工圖及預埋件清單,預留穿墻(梁)套管一次成型,避免施工中二次開洞,影響主體結構安全(圖5)。

2.2.3? 利用BIM模型進行工程量統計,對項目造價管理及成本控制起著重要的作用

1)利用FARO等插件將地勘資料的點云數據導入Revit中,建立持力層模型,根據樁基模型、根據承臺和持力層的距離進行調整,導出一個較為精確的樁長統計表,為現場配樁提供初步方案(圖6)。

2)根據構件類型(柱、梁、板、墻和基礎等)及項目部澆筑進度,分區統計混凝土用量,并可根據混凝土等級、體積、樓層和標高等信息進一步分類,形成所需的統計表。

3)統計各類門窗類型,根據所在樓層、數量進行合計,快速生成門窗數量統計表(圖7)。

2.2.4? 復雜節點優化并進行三維交底

項目中的型鋼混凝土柱頭、剪力墻邊緣構件與框架梁連接處鋼筋密集,鋼筋排布施工較為不便,通過BIM技術對節點處進行優化,并結合Revit和Composer軟件,出具交互式三維交底文檔,將重要工序、質量檢查重要部位在電腦上進行模型交底和動畫模擬,直觀地討論和確定質量保證的相關措施,實現交底內容的無縫傳遞(圖8)。

3? 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項目中的應用

傳統的BIM技術應用通常局限于項目管理層,其使用和操作往往需要專業的技能和設備,這就導致了現場管理人員如質檢員、安全員等在日常工作中很難直接利用BIM技術進行現場管理。針對這一問題,本項目采取了創新的措施,將BIM技術與智慧工地平臺相結合,并輔以云計算技術和移動設備的支持,使得BIM模型的應用場景得到了有效的拓展。項目中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4]。

3.1? 基于BIM的協同管理

將BIM模型導入智慧工地平臺,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BIM輕量化模型協作平臺,并根據聯系單及設計變更對BIM模型進行實時更新,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更新,不僅讓所有參建方通過平臺更加高效地參與到項目的協同管理中來,而且確保了所有項目參建方能夠同步獲取到最新的項目信息,做出快速而準確的決策,避免了由于信息滯后或不一致而導致的誤解和溝通不暢的風險。

圖7? BIM模型門窗統計表

圖8? 核心區鋼筋三維技術交底

3.2? 基于BIM的質量管理

BIM模型通過智慧工地平臺,實現模型進一步輕量化?,F場管理人員可以通過iPad、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很輕松地利用模型進行現場工作的布置和實體的對比,直觀快速發現質量問題,并將發現的問題拍攝后,直接通過移動設備在模型上的相應構件上記錄整改問題,將照片與問題匯總后生成整改通知單下發,保證問題處理的及時性(圖9)。

圖9? 現場基于BIM的質量管理

3.3? 基于BIM的安全管理

根據平臺上各階段BIM模型,智慧工地平臺通過圖像智能分析、熱感應,對臨邊洞口防護、火災隱患、電氣設備等進行隱患分析識別,并在模型中進行標識,現場安全員在巡檢中對標識部位進行重點排查,解決臨邊未防護、現場明火、電氣設備過熱造成的安全隱患,并通過移動巡檢設備,記錄日常巡檢過程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根據巡檢情況掛不同安全風險等級的警示標志,督促現場施工人員及時整改,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圖10)。

4? 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的優勢和效益

通過在本項目中應用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取得了以下優勢和效益。

4.1? 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效能

基于BIM的協同管理為現代建筑項目提供了一個高效、透明、互動的管理環境,使得項目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得到有效的監控和協調,顯著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效能。具體而言,在設計階段,BIM技術的運用促進了各專業之間的高效協同,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島現象。在施工階段,BIM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施工過程的可視化管理,不僅提升了施工效率,也確保了工程質量;利用BIM模型進行工程量統計,對方案的比對及造價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2? 降低工程成本

BIM技術與智慧工地平臺的融合,為工程項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在設計階段,碰撞分析解決多專業沖突碰撞的問題,共解決98個圖紙問題。同時對圖紙進行進一步深化和優化設計,節約后期設計溝通協調的時間,減少了設計的變更與返工,預計縮短15 d以上的設計工期;在施工階段,通過模擬分析施工過程,通過穿墻(梁)套管一次成型、復雜節點和弧形幕墻的深化等應用,預計節約35 d的工期。工程成本預計總共節約283萬元。

4.3? 提高現場項目質量與安全標準

現場采用BIM技術聯合智慧工地平臺,成功地實現了BIM模型數據的“平民化”,所有參建方通過平臺更加高效地參與到項目的協同管理中,現場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提供實時、高效的管理手段,為現場質量和安全管控提供了有力保證。

5? 結束語

通過在某大廈項目中應用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實現了工程項目設計與施工階段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效能和降低工程成本?,F場采用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不僅推動了BIM技術在現場管理層面的普及和應用,還有助于提高工程項目質量和安全水平。通過這個項目的應用,項目部共培養7名BIM管理應用人才,為今后項目中發揮BIM技術優勢打下堅實基礎。因此,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平臺在提升項目管理效能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GB/T 51212—2016[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2]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GB/T 51235—2017[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3] 樊欽壩,趙冬梅.探究BIM技術在土木工程施工領域的應用進展[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工程技術,2023(7):104-107.

[4] 王宇鵬,楊麗軍,李靖.基于BIM技術在智慧工地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1(8):85-86.

猜你喜歡
深化設計管理效能BIM技術
裝飾深化設計價值及作用的思考
BIM技術在某辦公建筑機電工程深化設計中的應用
開展民主管理提升班主任管理效能研究
BIM技術在配套服務用房項目的深化設計及應用研究
BIM技術在鋼結構工程設計制造中的應用研究
小學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術的應用
基于BIM技術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研究
機電工程綜合管線深化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