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實踐探究

2024-04-29 10:48倪新利
學苑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聽力詞匯動物

倪新利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鹽城 224300)

主題意義背景下的聽說教學,就是圍繞著單元主題構建出相應的教學情境,系統整合教學內容,確定好聽說教學的內容、目標以及活動,讓學生能順利理解語篇內容,逐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具體來說,教師要分析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還要創設情境、設置任務、開展游戲等,構建出更加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現狀

(一)程序化

在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會安排聽說教學內容。但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并未創設合適的語境,無法激活學生的聽說熱情,也無法引導學生探究與主題相關的英語知識;教師會按照教材的內容完成教學,也就是在前半部分會開展聽力教學,后半部分會開展口語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聽力教學變成孤立的存在,學生只能聽錄音、做練習、對答案;口語練習也只是具有機械化的訓練活動。這樣的聽說課程缺少深刻內涵,也不具備較強趣味性,無法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碎片化

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忽視整體性,從教材中單獨剝離英語知識,如語法知識和高頻詞匯,只根據教材的內容安排練習活動,整個課堂教學缺少主題性,教學步驟之間也缺少相關性。這樣的聽說教學具有較強的碎片化,無法幫助學生構建出系統的知識體系,也無法顯著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口語交際水平,最終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

(三)功利化

在英語聽說課上,部分教師將學生是否能得到標準答案作為衡量課堂教學結果的重要標準。在整個聽說過程中,部分教師不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未能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等。以上問題的存在會導致學生在聽說課上的知識為了聽而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缺乏情感,也難以實現思維的良好發展。這種存在功利性的聽說課教學,不僅會導致學生的聽說操練停留在表面,還會影響到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良好發展。

二、主題意義下初中聽說教學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在聽說課教學中,教師在創設主題語境時必須要深入分析新課程標準,明確課堂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應分配好各項教學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從根本上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和有序性,順利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主題意義下開展聽說教學時,教師必須要遵從目的性原則,從根本上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真實性原則

在聽說課堂中,教師所創設的主題語境必須要具有較強的真實性,語境的真實性將會影響到課堂互動的效果,也會引發學生的積極討論和交流,使其能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觸發真實的體驗、感受和經歷。在進行英語表達時,學生也能從生活角度進行積極表達和交流。此時,教師可發揮多媒體技術的積極作用,進行輔助教學,加入更多的生活素材和生活場景,使其在聽說課上獲得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

(三)情感性原則

在聽說課堂中基于主題意義創設情境,不僅可從多角度入手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實現情感的交流和升華,還能讓教師關注和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變化。因此,教師應遵從情感性原則,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只有教師所創設的聽說課充滿情感,才能從根本上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四)開拓性原則

在主題意義下構建聽說課堂,是為了讓學生能掌握更多表達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師從生活角度入手構建教學情境。為了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勵,使其能大膽表達、充分想象,從多角度拓寬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在聽說過程中進行充分聯想,綜合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各種問題,在不同的語境中能進行合理表達與交流。

三、基于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分析

在主題意義背景下開展聽說教學,教師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既要分析教學內容,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還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诖?,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Why do you like pandas?”為例,分析如何在主題意義下開展聽說教學。

(一)內容分析

在該單元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聽說幫助學生掌握基本詞匯,熟練運用基本的句式表達。語篇文本的內容就是詢問動物的喜好以及原因。詞匯主要都是一些動物名詞,還有一些描述動物特性的相關形容詞。句子結構有兩種,一種是否定句,另一種則是肯定句,同時還涉及到詢問動物喜好的原因。在課堂中,教師需設定合適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了解動物園內的各種動物,使其學會愛護和欣賞動物,能熱愛自然、尊重動物。由此,教師可確定好本單元的主題,即“愛護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由此確定好情感和語言基調。

聽說材料時提議和學生一起觀察某些動物,并說明理由,開展簡單的對話交流活動。其中的詞匯需要包括各種動物的名稱,以及相關的形容詞。此外,教師還可圍繞著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主題配圖,構建出良好的對話交流環境,凸顯出本單元的主題。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圍繞著圖片內容猜測聽力內容,在分析圖片中人物的表情后推測相應的對話氛圍。

(二)學情分析

該節課面對的是初一學生。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普遍具有認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較為積極,并且已經具備初步的推斷能力,能夠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斷,也能運用所學知識充分表達個人態度與觀點,但運用的效果不夠理想。對于該節課的主題和內容,學生表現得較為積極和主動,充滿興趣,并且已經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但無法靈活運用來描述與動物,無法靈活參與的與動物相關的話題交流活動中。

(三)教學目標

1.學科認知目標

學生能夠利用材料的信息準確識別動物,能夠正確拼讀與動物相關的各種詞匯,也能根據語境在對話交流中靈活運用詞匯,靈活運用恰當的形容詞來描述動物的不同特性;可根據圖片、情境以及其他信息預測出聽力內容,并且在聆聽過程中能夠準確獲取關鍵信息,學會在聽聽力的過程中利用學首字母的方法進行信息的記錄;可根據語境參與到對話練習活動中,圍繞著動物的信息進行熟練的口頭描述與表達,并分享自己的情感態度與觀點。

2.學科育人目標

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后,學生能夠增強團隊意識,掌握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能夠了解各種動物的特點以及特性,豐富知識體系;能夠從多角度欣賞動物的美,增強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先深入解讀本節課的聽力語篇,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輸出能力,使其能夠在聆聽的過程中準確把握語調語氣,了解對話人物的情感。同時,教師還需在潛移默化中落實情感教育,讓學生能夠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將該節課人與自然的主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四、基于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設計

(一)教學主線

在主題意義下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能夠將語篇作為課堂教學素材,圍繞著語篇中的主題和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在深入解讀語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能夠確定該節課的主題是人與動物,那么就將“學校郊游活動——參觀動物園”作為教學主線,引導學生討論動物的喜好及其原因,營造活躍的聽說氛圍。教師可利用各種道具和多媒體技術構建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加入游戲環節,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人物

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產生學習興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教師需優化和完善導入環節,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構建教學情境。在本節課堂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張school trip的圖片,并提出問題:“By analyzing the picture,do you know where we are going on this school trip?”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內容,從中提煉出更多的關鍵信息,使其能猜測出此次旅行的目的地是動物園。之后,教師需提出該節課的學習任務:To make the trip even more fun,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activities. You get a card each time you complete an activity. At the end of the school trip,the team with the most cards received a prize.教師可趁機播放動物園相關的視頻,再提出問題:What animals are featured in this video?學生需要根據視頻的內容進行回憶,分享自己看到的動物;而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再由此引出該節課的核心任務——討論動物。

2.展現新詞,增強認知

當學生能夠在視頻中找到動物詞匯后,教師需要依次展示名詞的單復數,并在展示過程中提供與之對應的圖片和單詞形式,開展讀音訓練;同時,教師還須靈活運用表情、手勢、聲音、姿態等,簡單描述動物的特點。針對視頻中并未出現的動物詞匯,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線索進行猜測,如提供動物的局部圖、背影、玩偶、叫聲、食物等,引導其運用觸覺、聽覺和視覺等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學習和掌握更多全新的詞匯。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發現學生常出現錯誤的地方,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之后,教師可展示教材中Section A 1a 中的圖片,并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從中提煉出關鍵信息;教師還需利用問題進行引導:What is this?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map? Please fill in the words corresponding to animals on the map.教師也可趁機加入趣味小游戲,要求學生根據各種信息找到動物園中的隱藏動物,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發音和拼寫練習。在完成新詞教學后,教師可開展競爭游戲,即Catch the Bubbles,提供音頻、圖片、文字等線索,幫助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新詞匯。在校對答案時,教師和學生能夠再次運用英語知識的拼寫和發音,提高所學知識的運用頻率,這也能為后續的輸出任務做好充足準備。

3.聚焦聽說,現場實踐

教師可為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并說明理由,引導其回憶之前積累的舊知識,激活其表達欲望。之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動物的圖片,根據動物的神態和外形展示相關的形容詞,如smart、cute、beautiful等;再次呈現出本單元的文本內容,要求學生圍繞著本單元的主題意義解讀配圖,猜測可能會聽到的內容。這不僅能夠顯著降低聽力的難度,還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聽力語境。教材中原本的任務是要求學生勾畫出動物詞匯,在主題背景下教師可整合聽力任務和聽力文本,要求學生根據聽力材料選擇合適的答案與圖片。教師可利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利用完整的句子進行答案的核對。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在聽力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還能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使其學會加工并輸出所學知識。

教師需利用聽力材料提煉出其中的英語知識,也就是詢問喜好動物和原因的語句,再利用提問、圖片對比的方式,引出否定句式和一些表達貶義的形容詞。同時,教師還需帶領學生對比分類表達喜好的肯定句和否定句,補充與之相關的詞匯,使其能夠構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接下來,教師可開展“pair work”活動,構建對話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準確捕捉對話交流中表達情緒以及喜好的語句,認真回顧聽力原文,嘗試模仿語調,多角度感受人與人溝通時的語調,分析不同用詞反映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4.結合時事,遷移創作

在課堂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一個國外的時事新聞:受到疫情的影響,部分動物園仍舊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很多動物的生活已經陷入困境。教師需要將此新聞作為背景,引出相應的競賽活動:Make a Poster;同時,教師需提出要求: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以第一人稱完成動物海報的創作,號召更多的人能夠主動關心并保護動物,學會尊重生命個體。在進行活動前,教師可開展尋找幸運數字的游戲,由此確定好各小組的任務目標,使各小組能更好地進行合作與分工,圍繞著目標句式、詞匯等進行聽說訓練。這個活動能系統整合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還能充分展現學生的特長,利用語言遷移、情感遷移等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各小組完成海報的創作后,教師需給予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同時要求各小組利用語言進行說明和描述。其余的學生則需要根據海報的美觀度、完整性、口語表達情況等,做出相應的評價。這樣的活動不僅可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激活其思維能力,還能鍛煉其評判能力,使其能與自我、文本、主題等進行深入互動,實現口語表達能力的穩步提升。

5.布置作業,首尾呼應

在英語聽說課上,教師需要根據課堂中布置的學習任務,結合課堂活動中學生的表現情況,為獲勝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品也應當能體現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題意義,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吸引更多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需要圍繞著教學內容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重新閱讀一次課文內容,再從不同渠道入手了解、查閱各種與動物相關的資料,如動物的生活習性、來源地等,進行設計動物海報,將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后知識融合起來,順利實現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效果。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核心句式和重點詞匯上,根據形式和顏色設計成本節課詞匯的熊貓造型,這不僅能夠讓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緊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還能點名教學主題,實現主題意義的升華。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應盡快改變過去脫離單元主題的教學模式,要系統分析和研究每個單元的主題,并由此入手設計教學活動。具體來說,教師要分析教材內容、學生學情,確定教學目標,還要創設情境、開展游戲、現場實踐等,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實現聽說能力的穩步提高。

猜你喜歡
聽力詞匯動物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Units 1—2 聽力練習
Units 3—4 聽力練習
Units 5—6 聽力練習
Units 7—8 聽力練習
最萌動物榜
動物可笑堂
本刊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