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和運用多媒介

2024-04-29 08:26黃艷鈴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12期
關鍵詞:媒介信息

黃艷鈴

社會的進步與媒介的發展相互促進,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介并存的信息時代。人們借助各種傳播媒介來了解社會,與他人溝通,與群體產生聯系,與周圍世界交換信息,根據所掌握的信息進行理性決策。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運用也受到多種傳播媒介的影響。我們只有認識不同媒介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媒介獲取信息和表達交流,提高媒介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生活。

一、了解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

1.報紙

報紙作為常見的傳播媒介,主要特點有:①發行面廣,覆蓋面寬;②發行對象明確,選擇性強;③信息傳播迅速,時效性強;④攜帶方便,可隨時隨地接收信息;⑤信息容量大,選擇方便。

大眾媒介是在什么時候出現?古羅馬元老院每次開會后寫在石板上公布的《日報》可以說是第一家報紙,盡管它只有一份。15世紀中葉,在德國城市美因茨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個名叫約翰·根斯弗萊施的人,大家都叫他古騰堡,把一些已經相當普通的材料和方法湊到一起,一下子復印出許多份宗教文件,印制得非常精美,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于是,15世紀40年代初或約在1456年,就成了慶祝大眾傳播開始的日子。從技術角度說,古騰堡所做的以及自從他的時代以后大眾媒介所做的,就是把一架機器放進傳播過程,復制信息,幾乎無限地擴大一個人的分享信息的能力。傳播過程并沒有什么變化,但由于人要靠信息過日子,這種分享信息的新能力便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

(選自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有刪改)

古騰堡發明了一種一次印刷多份宗教文件的辦法,自此之后的大眾媒介“無限擴大了一個人的分享信息的能力”,說明印刷技術的改革,使以報紙為代表的大眾媒介,效率提高,發行面更廣,容量更大。

2.廣播

19世紀的工業革命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照相機、放映機、擴音器、唱片錄音設備等傳播工具。其中,廣播是當時比較流行的傳播媒介,主要特點有:①傳播范圍廣,傳播迅速快,時效性強;②信息受眾廣泛,覆蓋面大;③信息傳播方便靈活,聲情并茂;④制作簡便,成本低;⑤接收方便。

教育家葉圣陶談到廣播稿的語言時說:“廣播新聞是用耳朵聽的,內容要明白通暢,人家不必花費無謂的力氣就可以了解,而且絕不至于發生誤會?!薄跋M麑憦V播新聞稿的,寫完之后好好兒念一遍,自己先來檢驗一下,寫下的那些語言上不上口,順不順耳?!?/p>

(選自葉圣陶《廣播稿語言五要》,有刪改)

葉圣陶的這段話體現了廣播這種傳播媒介的特點,廣播的語言必須通俗、簡潔,語氣必須親切、中聽,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上口”“順耳”。

3.電視

電視是科技進步的產物,主要特點有:①集字、聲、像、色于一體,富有極強的感染力;②覆蓋面廣,公眾接觸率高;③信息帶有較強的娛樂性,易于受眾接受;④信息稍縱即逝,不易存查;⑤費用昂貴,制作成本較高。

小麥,曾經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作物,擁有世界上最廣泛的種植面積。要品嘗最古樸的原始面香,只有等到麥收的季節,小麥富含淀粉和蛋白質,而剛剛收獲的新麥,甜度最高。陜西人習慣把面加工成三厘米寬的形狀,正是這樣的寬度,加上合適的火候,才能彰顯新面筋實的口感和清香的味道。老婆婆比誰都清楚做面的奧妙,風箱大柴,一灶旺火最讓面條出彩。木耳、胡蘿卜、嫩豆腐做成的澆頭,陜西人稱作臊子,濃墨重彩的油潑辣子,是面條永遠不變的忠實搭檔。

(選自《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有刪改)

《舌尖上的中國》作為一部膾炙人口的紀錄片,既記錄了美食,也讓我們見識到電視媒介傳播的魅力。解說詞配合電視上的畫面、聲音等,給人身臨其境的體驗。

4.互聯網

互聯網傳播,在今天越來越普遍,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要特點有:①多種傳播符號組合,表現形式豐富;②信息豐富,資源共享;③網上信息可隨時更新,時效性強;④實現信息雙向傳播,建立傳受平等的新型傳播模式;⑤信息選取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詢;⑥網上信息以超鏈接的方式發布,信息之間關聯性高;⑦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網絡傳播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參與者同時又作為信息內容的接收者與發布者,并且隨時可以對接收的信息做出反饋,其開放性、互動性和社交化的特點打破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邊界。網絡中互動的個體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這些文化信息,對給定的文化信息做出回應并自發地將優質內容進行二次傳播。不同于傳統媒體一對一的單一線性傳播方式,傳統媒體時代的原子化受眾在網絡環境中成長為了“鏈接式”用戶,信息在社交網絡的裂變式傳播中形成了巨大的長尾效應,可以在短時間內帶來病毒式、爆炸式的傳播效果。

(選自王禹潔、王倩《“互聯網+”:傳統戲劇傳播的新載體》,有刪改)

通過與傳統媒體對此,選段準確形象地說明了互聯網傳播的特性,即具有內容豐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強大等特點。在互聯網傳播中,參與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發布者。

二、善用媒介,學會辨識媒介信息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信息,有辨識信息的自覺與能力,成了當代人必須具備的媒介素養。

1.了解不同媒介的語言特點

語文試題中常常會涉及多樣化的媒介文本,這就需要學生了解不同媒介的語言特點,從而更好地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3月3日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湖北代表團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蒙徽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審議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主席團和秘書長名單草案、大會議程草案,討論通過了以湖北代表團名義向大會提出的建議。

(選自《湖北日報》2024年3月3日,有刪改)

對于揚州人來說,上午喝茶皮包水,下午泡澡水包皮,如果再聽一場評話,便是平凡而精彩的一天。就像那些動人的故事,聽過千遍也不厭倦,尋常的衣食住行中,傳統日復一日地延續。

(選自《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有刪改)

空腹有氧運動并不適合所有人。身體糖原儲備不足的情況下,空腹有氧運動不僅會使你的身體更容易疲勞,訓練效果差,而且可能會導致低血糖、頭暈,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腦缺血缺氧、肌肉抽搐,甚至昏迷。所以要看自己的身體情況,不要盲目追求空腹有氧運動。如果是為了身體健康,不需要減肥,那就更沒必要追求空腹有氧運動了。運動前可以補充一些糖分,讓狀態更好。

(選自網絡平臺《空腹有氧運動是否健康》,有刪改)

以上三則材料來自于不同的媒介,傳統媒介報紙語言簡潔、準確,并且十分嚴謹;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通俗易懂,且十分形象,口語化強,便于傳播;網絡平臺語言特色鮮明、簡潔,具有一定隨意性。

2.多媒介運用的個性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融合了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傳播的特點,呈現為一種綜合性的傳播方式。

白露的水,冰冷得讓人不敢親近。但這并不影響它的歡騰、跳躍、生生不息,哪怕是流向冬天,冰冷會讓它凝固,終將來的春天,也會讓溪流繼續,山河洶涌。而當下,這不被打擾的秋水,看上去更加篤定。水的無畏,任何時刻的無畏,是大自然每一個躍動生命的無畏。所以,這秋日里,無論是成熟的果帶來的豐收的喜悅,還是凋零的葉帶來的離別的傷痛,都會被這秋風吹散。碎片,會在清晨凝結的露里,短暫停留。

(選自視頻號“一方見地”《節氣之白露》,有刪改)

作為自媒體類媒介的傳播文案,這段文字語言詩意化,同時又十分簡潔明了、生動形象。文字配合圖片、視頻和語音的解讀,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球?,F在的自媒體內容創新、特色鮮明,體現了現代社會多媒介運用的個性化特點。

3.有辨識信息的自覺與能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信息的獲取變得非常容易,但是如何鑒別和利用這些信息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新聞界前輩郭超人曾這樣形容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毀譽忠奸,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人命關天。自媒體的發布者,可以說在不同程度上有著與記者相似的影響。開放的論壇、博客、微博,跟鎖在抽屜里的日記本、摘抄本不同,已屬于網絡公共空間的組成部分。面對碎片化的信息,多一些獨立思考、多一些理性判斷,少一點沖動偏激、少一點輕信盲從,謹守法律的邊界,謹守道德的底線,正是自媒體的“媒體責任”。

(選自韓曉麗《自媒體時代的自律和他律》,有刪改)

正如新聞界前輩郭超人告誡的那樣,網絡時代,作為信息的接收者,我們應該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對自己有用的;面對碎片化的信息,需要思考和理智的判斷;需要拓寬知識面,從而突破“信息繭房”的束縛。

猜你喜歡
媒介信息
淺析新媒介文學中媒介的影響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訂閱信息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展會信息
媒介延伸下的當代設計媒介轉向研究
信息
健康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