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常談》導讀

2024-04-29 13:04秦莉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12期
關鍵詞:鄒忌現代漢語文字

秦莉

作者簡介

呂叔湘,曾擔任《現代漢語詞典》主編,是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語言學家之一,也是現代漢語事業的奠基人。他1926年畢業于國立東南大學外國語文系(現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1936年赴英國留學,先后在牛津大學人類學系、倫敦大學圖書館學科學習。在抗戰爆發、國難當頭時,他毅然回國,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教學和學術研究;在新中國初現民族文化復興曙光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投入到語文規范、普及和教育工作中去。他一生追求進步,胸懷文化救國理想,始終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至高的地位。

內容介紹

《語文常談》是一本于1980年結集出版的普及語言文字知識的小書,收錄了呂叔湘先生寫作的一系列關于語言、文字常識問題的文章。該書一共有八章:

一、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雖然都具有表意功能,但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語言和文字只是基本上一致,不是完全一致??谡Z相對開放,書面語則偏于保守。當然,二者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彼此融合、變化,從而形成新的形式的開放與保守。

二、聲、韻、調?!稘h語拼音方案》實施后,聲、韻、調都只需要用少數的符號來表示,25個字母加上4個調號,就把注音問題全部解決。漢語拼音中的聲、韻、調分別是指聲母、韻母和聲調。聲調實際含平、上、去、入四聲,古入聲在普通話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得到進一步簡化。

三、形、音、義。大多數漢字的形、音、義都是相對單一的,但有一部分字的形、音、義卻彼此糾葛,甚至錯綜復雜,主要表現為:一字多形、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一字多義??傊?,漢字因其文字的諸多特點,于漢語而言,存在著不完美的地方。

四、字、詞、句。字、詞、句是我們常說的語言單位?!白帧?,一定的音和一定的義結合在一定的字上,就構成了一個語言單位?!霸~”,是可以獨立運用、不能擴展的語言單位。詞有兩面,既是語法結構的單位,又是組成語匯的單位?!熬洹?,是從語言出發,一個人一次說的話是一個交際單位,因此不管多短都算一個句子。

五、意內言外。語言在不斷發展,字義也在不斷演變,并有了多個意義。不同字組合成的詞,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變化,詞就有了多個意義。在人們的語言活動中,字詞有語言本身的意義,有語境給予的意義;在語言本身的意義之中,有字句顯示的意義,有字句暗示的意義;在字句顯示的意義之中,有單字、單詞的意義,有語法結構的意義??傊?,“言不盡意”“意在言外”。

六、古今言殊。古漢語流傳到今天,與現代漢語的差別已經十分巨大,其變化主要涉及語音、語法和語匯三方面。語匯變化最大。有些字詞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有些字詞隨著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而出現,有些音譯的外來詞也帶來了不少的新詞。隨著社會的發展,語匯的意義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字詞的意義有些擴大,有些縮小,有些轉移,有些改變,有些消失。

七、四方談異。漢語的方言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往往十里不同音。漢語方言主要分為八種:北方話、吳語、湘語、贛語、粵語、客家話、閩南話、閩北話。除了一些詞匯差別外,方言差別最大的是語音,方言的劃分主要也是依據語音。

八、文字改革。比較中西方語言文字,發現中國有三難:寫文章難、認字寫字難、不同地區的人說話難。因為地域的廣大,方言種類太多,漢字很難滿足語言對文字的要求,全面采用拼音文字似乎是文字改革的一個終極方向。

藝術特色

1.脈絡清晰,敘述精要

《語文常談》短短62000多字,講述了語文的主要問題,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全書分八章,分別闡述八個方面的問題,從語言的產生說起,談到漢語的音形特點、古今演變、地域差異,最后論述推廣普通話和漢字改革的必要性,該講的問題基本上都講到了,而且自成體系,足以讓讀者對有關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和應用形成比較完整系統的認識。

2.深入淺出,言簡義豐

《語文常談》中,作者列舉了大量生動有趣的事例和材料,有的是讀書心得,有的是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娓娓而談,津津有味,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例如,為了說明“只有人類有真正的語言”,作者舉了“鸚鵡學舌”的例子,鸚鵡能學人說話,可是不會加以變化,只會人云亦云,只有人類的言語是隨著情況變化而變化的。

3.生動幽默,詼諧有趣

《語文常談》讓讀者在幽默風趣中增長知識,在輕松愉悅中汲取營養,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燈草拐杖——做不得拄(主)”“窮漢不肯賣鋪蓋——劉備(留被)”,這些有趣的繞口令、歇后語等隨處可見;“吉慶有余”“愚人食鹽”“辣椒辣不辣”“富翁請鄰居搬家”等小故事俯拾即是,讀來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

選段賞析

古代人說的話是無法聽見的了,幸而留傳下來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雖然不是語言的如實記錄,但是它必得拿語言做基礎,其中有些是離語言不太遠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古代語言獲得一定的認識。為了具體說明古代和現代漢語的差別,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來看看。下面是大家都熟悉的《戰國策》里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篇的頭上一段: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p>

把這一段用現代話來說一遍,就會發現有很大的差別。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現代不用的字只有四個:昳、曰、孰、吾??墒锹撓底值囊饬x和用法來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個字:八、我、能、城、國、不、客、從、來、坐、談、問。大多數的字,不是意義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兩樣。大致說來,有三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意義沒有改變,但是現在不能單用,只能作為復音詞或者成語的一個成分。有的構詞的能力還比較強,如:形、貌、衣、鏡、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極少數詞語里出現,如:麗(美麗、壯麗)、朝(朝霞、朝氣、朝發夕至)、窺(窺探、窺測)、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第二種情形是意義沒有改變,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例如:作為連詞的“而”“與”,只見于一定的文體;表示從屬關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幾”“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讀者”等等;“美”現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語不說,也不能拆開);“有余”現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現在說“八尺多”。

第三種情形是這里所用的意義現代已經不用,盡管別的意義還用。例如:修(長)、服(穿、戴)、謂(對……說)、其(他的;“其余、其中、其一”里的“其”是“那”的意思)、公(尊稱)、及(比得上)、君(尊稱)、也(助詞;現代的“啊”只部分地與“也”相當)、旦(“旦日”作“明日”講)、之(他)、若(比得上)。還有一個“尺”字,似乎應該屬于古今通用的一類,可是這里說鄒忌身長八尺有余,顯然比現在的尺小,嚴格說,“尺”的意義也已經改變了(漢朝的一尺大約合現在七寸半,這里的尺大概跟漢朝的差不多)。

在語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別。例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與徐公孰美”才跟現代句法相同?!熬郎酢爆F在說“漂亮得很”,當中必須用個“得”字?!凹刹蛔孕拧币彩枪糯木浞?,現代的說法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不能把“自己”擱在動詞前邊,擱在前邊就是“親自”的意思(如“自己動手”),不是動作對象的意思(“自救、自治、自殺”等,是古代句法結構遺留在現代語里的合成詞)?!翱蛷耐鈦怼爆F在說“有一位客人從外邊來”,“客人”前邊得加個“一位”,頭里還要來個“有”字,否則就得改變詞序,說成“從外邊來了一位客人”?!芭c坐談”也是古代語法,現在不能光說“和”,不說出和誰,也不能愣說“坐談”,得說成“坐下來說話”?!安蝗艟馈钡摹爸弊?,按照現代語法也是多余的。

這短短的一段古代的文字,大多數的字都是現在還用的,可是仔細一分析,跟現代漢語的差別就有這么大。

(選自第六章“古今言殊”)

◆賞析

呂叔湘先生引用《鄒忌諷齊王納諫》里一段簡短的文字為例,解說了古代的字在現代意義和用法上的不同。作者在論說的時候,例證比比皆是,逐一分析,不急不緩,娓娓道來;但并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呈現出系統化特征。語言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如“美男子”“底下”“漂亮得很”等詞語的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親切之感。

猜你喜歡
鄒忌現代漢語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鄒忌勸齊王納諫
“楞”“愣”關系及“楞”在現代漢語中的地位
熱愛與堅持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鄒忌比美
評《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中詞匯性的性范疇
北大版《現代漢語》增訂本)出版
種出來的“逍遙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