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岡石窟的國際化闡釋

2024-04-29 11:30何潔
文史月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云岡云岡石窟石窟

何潔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云岡石窟考察調研指導工作。在參觀云岡石窟的雕塑和壁畫后,習近平總書記向工作人員詢問石窟的開鑿歷史、藝術風格和文物保護等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云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绷暯娇倳泴υ茖叩臍v史地位、文化價值和在民族交流融合中的重要性作出了深刻闡釋,也為云岡學的學科建設、云岡文化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東西綿延1公里,所開鑿的現已編號的大窟合計45個,大小窟龕252個,各類佛教神譜造像59000余尊,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云岡石窟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云岡石窟不僅承載著三晉文化和黃河文化,還匯集著雕塑藝術,見證了中華文明。它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文化、是一部民族歷史,還是5世紀中葉北魏王朝宗教思想文化運動的創舉,永恒獨特的民族歷史記憶和文化審美符號,更是拓跋鮮卑人舉族遷徙、游牧天地、建立王朝、彰顯文化、融入中華的文明創造,成為了人類佛教石窟藝術史上從未有過的巔峰。

云岡石窟是各大石窟中最具觀賞性的。云岡石窟的石雕從窟內延伸到窟外,色彩艷麗,精美絕倫,保存完好。當時的北魏統治者對外來文化有很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包容性。因此,云岡石窟便成為了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將云岡石窟與國際化相結合,是創新文旅發展的重要路徑,更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的重要媒介。

云岡石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的實物見證,不論是從歷史維度還是從世界高度,云岡文化都具有極高的價值。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在國際大背景下研究云岡文化,采用國際化視野推進云岡文化發展,方能使得云岡文化研究推陳出新。云岡學所研究的不能局限于云岡石窟的一公里范圍內,而應該是世界性質的。研究者需要不斷加強國際化交流合作,走出中國,去中亞、南亞地區的相關國家考察佛教歷史文化和佛教石窟遺跡,獲取最真實的一手資料。在對云岡石窟發掘和研究的基礎上,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助力共建“一帶一路”。綜上所述,云岡石窟的國際化闡釋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助于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還有助于擴大中國在世界文化領域的影響力。

云岡石窟的價值定位

(一)云岡石窟的歷史價值定位

從歷史維度上講,北魏王朝平城時期的每一位皇帝都與石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都曾為云岡石窟的建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具體而言,最早開鑿的曇曜五窟五尊佛像氣勢磅礴,雕刻出北魏五位帝王的形象,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風情,體現了政教合一的王朝盛景。第20窟雕刻的主尊大坐佛像就是北魏王朝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紀念像、象征像、祈福像。第19窟的主尊大坐佛像是道武帝兒子明元帝拓跋嗣的紀念像、象征像、祈福像。第18窟主尊立式千佛袈裟大佛像是明元帝兒子太武帝拓跋燾的紀念像、象征像、祈福像。第17窟交腳坐式菩薩像則是太武帝的兒子,還沒有即位就已去世的景穆帝拓跋晃的紀念像、象征像、祈福像。第16窟主尊立式大佛像是恢復佛教信仰,決定開窟造像的文成帝拓跋濬的紀念像、象征像、祈福像。五窟五帝的象征和對應,盡管學術界還有爭議,但由此觀之,曇曜五大窟中的五大像就是一部一脈相承、完整有序的北魏帝王佛格摹寫。云岡石窟中期還廣泛雕刻有“二佛并坐像”,晚期大量出現為祖先、為親人鑿刻的祈福像。由此可見,云岡石窟是一幅反映當時鮮卑民族政治、經濟、宗教、民生的歷史畫卷和北魏王朝皇帝人格佛化的石刻紀念。

(二)云岡石窟的世界價值

從世界價值上講,云岡石窟代表著世界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它記錄了中國佛教藝術汲取中亞及印度佛教藝術后的發展進程,展示了佛教造像中國化的過程,反映了多種佛教造像藝術風格的融合。

云岡石窟第五窟位于石窟的中部,與第六窟組成一組雙窟??叻智笆液秃笫?,其中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高17米,是云岡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所展現出的中國式風格與元素,反映出西方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作為石刻藝術的典范,云岡石窟對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放眼世界,日本和朝鮮等國家的石窟造型也受云岡石窟影響。

云岡石窟與國際化的關系分析

(一)云岡學學科的國際構建

近年來,全國文物系統深入分析云岡學學科建設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搭建起了以探索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理論思想及其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為研究目標的云岡學學科體系。云岡學學科建設實現高標準起步,科技平臺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云岡石窟綜合保護能力持續提升。下一步,應持續加強機制創新,強化“平臺—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持續加強云岡學學科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云岡石窟是對外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對堅定民族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重要意義。要進一步明確云岡學學科建設的目標與交叉學科性質,豐富完善學科研究對象、研究范疇、研究方法,加快構建考古學、文物保護與經濟、法律、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醫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的云岡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茖W謀劃云岡學學科建設發展的戰略思路和目標任務,扎實做好各項重點工作,推出一批云岡學學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開創文明交流互鑒新局面,創立人類文明新形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云岡石窟的國際化是未來方向

作為國際交往的重要載體,多種文明的交流融合在云岡石窟和云岡文獻中均得到充分驗證。博大精深的云岡文化是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長期交流融合的結果。國外專家參與云岡石窟的保護,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文化產品是文化的重要承載和表現形式。通過打造優質的國際文化產品來助推云岡學發展,樹立云岡文化品牌,是進一步擴大云岡文化影響力的關鍵。

云岡石窟未來的國際化研究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20世紀80年代,云岡石窟在文物保護上有很多國際化合作,但在云岡學的學科建設方面,還缺乏國際視野和國際合作。云岡研究院一向秉持“開門辦院”的原則,但要真正下決心“開門”和“開好門”,并非易事。部分云岡文化研究者可能有顧慮,怕獨家資料流傳出去。其實,國際化合作是雙向的,應該雙方都把門打開。

如今,云岡石窟如同一位老人,不再有昔日的挺拔和硬朗。如何讓云岡石窟能夠既健康又有尊嚴地活下去,充分發揮其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是擺在云岡文化研究者面前的難題。對于云岡石窟,國際化必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通過多方努力,激發起全世界研究者對云岡石窟的研究興趣,讓更多的研究者愿意了解云岡石窟,愿意傳播云岡石窟文化。山西省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必然是助推云岡文化走向國際的巨大優勢。展望未來,云岡人要充分挖掘厚重的云岡文化,傳播邊塞文化魅力,放眼世界,打造好山西旅游發展、云岡文化傳播的金名片。

云岡石窟的發展困境

云岡石窟開鑿時間早,開鑿持續時間長。其石窟佛像造型類型豐富,內涵深厚,極具歷史文化價值,是山西省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云岡石窟在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諸多天災人禍。為此,文物保護部門投入了大量資金,實施云岡石窟保護工程。近年來,云岡石窟經過多次系統修繕,生命力得以延續。然而,保護并非一勞永逸,需要一代代云岡人久久為功。眾所周知,山西是煤炭資源大省,石窟周邊1公里內有儲煤廠。受到污染的水,通過大氣降水的循環路徑,由石窟頂部或后壁滲入洞窟內部,致使石窟嚴重風化。

云岡石窟作為犍陀羅風格雕刻藝術的典范,在世界石窟造像藝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對于云岡石窟的研究應該是國際性的。眼下,云岡研究院在拓展“朋友圈”,提升影響力、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積極提升國際傳播的影響力。但文化輸出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范圍還不夠廣泛。原因是什么?就是大多數輸出依然把目標放在國內,而非國際。國際傳播觀念和敘事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云岡故事的吸引力、感召力還不夠。在傳播云岡文化的敘事表達上,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傳者中心”思維,使用的也并非生活化的表達。只有同時適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產品,文化附加值才會高,文化影響力才會大。因此,站在國際視角來闡釋云岡文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云岡石窟的國際化發展路徑

云岡石窟的美在于其觀賞性,更在于其蘊含的文化價值。所謂文化價值,就在于它能夠以物質的具象或者精神的抽象去展示人類文明逐步進化的過程。云岡石窟是北魏興盛時期文化、政治、宗教的見證,使后人能夠通過歷史遺存去推測已滅亡的民族在其興盛時期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就目前而言,云岡石窟的考古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宗教價值、美學價值等,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挖掘。

(一)云岡走向世界和世界走進云岡

2020年6月12日起,由浙江大學與云岡石窟研究院合作的全球首例可移動3D打印復制洞窟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亮相。這座可移動的云岡石窟音樂窟前殿高9米、寬11米,重量不足5噸,與云岡石窟音樂窟本身的重量有著巨大的差別。此外,快速成型打印技術復制的洞窟實現了積木式拆裝,5輛集裝箱車就可以運輸,一周就可以完成組裝。相較于2019年復制成功的第3窟,實現了技術的進一步革新。自此,云岡石窟離開了山西大同武周山,“平移”到浙江大學,開啟了云岡石窟世界巡展的新征程。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走起來、動起來的美好愿景。

云岡石窟啟示我們,進一步去深刻認識云岡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開展國際化合作,既要走出去,也要請進來。要積極邀請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特別是年輕人來云岡石窟學習、工作。進一步提升云岡文化的國際傳播力,需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主流媒體是爭取國際話語權和實現云岡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之一。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出現,呼喚著傳播載體和技術的革新。要加快推動云岡文化與主流媒體的交流融合步伐,傳播有國際影響力的主流聲音,構建內外聯動的宣傳格局。加強和其他國家及地區主流媒體的合作交流,依托國際傳播平臺開展更深層次的對外宣傳。同時,我們也要選派年輕的云岡學學科研究人員到世界各國去學習,多措并舉促進云岡文化多層次、立體化傳播。牢固樹立“云岡在中國,云岡學在世界”的理念,充分展現云岡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時代風采。要采取國際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在日常交流、慶典儀式、展覽賽事中潤物細無聲地傳播云岡價值觀念,將富有時代意蘊的云岡文化推向國際舞臺。

(二)開放的態度和國際的視野

在國際化大背景下,以開放的態度打造本國文化品牌,繼而推進本國文化品牌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應是云岡人的不懈追求。2009年4月10日,由大同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原創大型音樂劇《天下云岡》正式上演。該劇生動講述了北魏從民族初創、定都大同到極盛時期的光輝歷程,是一部民族成長的史詩。該劇最終走向中國國家大劇院,向國人和世界展示北魏的文明。

音樂劇《天下云岡》

猜你喜歡
云岡云岡石窟石窟
石窟與云Sushi Hanzo
形態各異的石窟(上)
我和云岡的緣分
夜宿石窟
大同云岡第1、2 窟圖像構成分析
夜宿石窟
云岡石窟的文物數字化探索與實踐
去云岡石窟看浮雕
云岡石窟中的交腳造像
云岡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