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TCFD 框架的高碳企業轉型風險研究

2024-04-30 14:03彭文意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高碳鋼鐵行業鋼鐵企業

彭文意

(廣西財經學院,南寧 530003)

1 引言

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過高的能耗和碳排放嚴重影響環境質量和人民健康。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我國意識到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施雙碳目標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推動清潔能源、低碳技術等領域的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和創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責任。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并承擔了推動《巴黎協定》落實的重要角色。提出雙碳目標也是為了進一步履行國際承諾,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通過提出雙碳目標,中國希望在減緩氣候變化、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經濟轉型和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實現雙碳目標,我國出臺許多相關政策,引導企業低碳轉型,尤其煤炭發電、石油、天然氣、鋼鐵等高碳排放行業。

高碳行業在迎來一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轉型風險,若不能有效識別應對轉型風險,那么企業難以保持可持續發展。本文先系統分析高碳企業將面臨的轉型風險及影響,再進一步分析雙碳背景下鋼鐵行業可能會面臨的轉型風險,以期能夠為鋼鐵企業和其他高碳排放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啟示。

2 基于TCFD 框架的轉型風險

TCFD (Task 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是由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SB)于2015 年底成立的一個工作組,旨在推動全球金融界對氣候相關風險因素的披露和管理。TCFD 的目標是通過制定全球共享的氣候變化報告框架,讓企業更加透明地披露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信息,從而為投資者和金融市場提供更準確的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投資決策。依據TCFD 為金融界提供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披露的框架,工作組將氣候相關風險劃分為兩大類:與低碳經濟轉型相關的風險和與氣候變化的實體影響相關的風險,本文重點討論前者即與低碳經濟轉型相關的風險,工作組將其細分為政策和法律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聲譽風險,下面將對轉型風險進行詳細闡述并結合鋼鐵行業深入探討。

2.1 高碳企業面臨的政策及法律風險

高碳企業面臨著日益增加的政策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源自全球范圍內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加大關注以及各國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具體來說,高碳企業可能面臨以下政策風險:

各國政府可能會實施碳排放交易系統或者征收碳稅,以鼓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于高碳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更高的運營成本,包括能源成本、環保投入。

政府可能會頒布更為嚴格的環境法規和標準,限制高碳企業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標準,迫使其進行環保設施改造或采取其他措施來降低排放,這意味著高碳企業資產很可能遭遇貶值。

政府對高碳企業的環境影響進行監管,并可能對違反環保法規的企業進行處罰。高碳企業如果未能合規運營或違反環保法規,那么就會面臨罰款、停產整頓甚至關停的風險。

政府會調整能源補貼政策,向低碳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傾斜,同時削減對傳統高碳能源產業的支持,導致高碳企業在融資和發展上面臨不利局面。隨著多邊和雙邊合作加強,一些國家制定更為嚴格的環境標準和貿易條件,對高碳企業的跨境業務和出口造成限制。

2.2 高碳企業面臨的技術風險

隨著低碳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高碳企業所采用的傳統生產工藝和設備逐漸變得過時。高碳企業需要進行技術更新和改造,以適應市場需求和環保要求,否則將面臨逐漸失去競爭優勢的風險。新技術的涌現可能會迅速改變行業格局,對傳統高碳企業形成挑戰。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跟進新技術的應用,可能會錯失發展機遇,甚至被市場淘汰。

從生產前端來看,高碳企業通常依賴于大量能源消耗,而隨著能源價格的波動和環保壓力的增加,能源成本的上升可能對企業經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潔能源技術成為關鍵,尋找替代傳統能源的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以及其他可持續發展技術。這些新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可能涉及技術成熟度、供應鏈穩定性、初期投資等風險。

從生產末端來看,為了減少碳排放,高碳企業可能嘗試采用碳捕獲和儲存技術(CCS)來將二氧化碳從排放源中捕獲并儲存起來。然而,CCS 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面臨技術難題和高昂的成本。

2.3 高碳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消費者對可持續性產品的需求增加,市場上出現了更多低碳、環保的替代品。高碳企業如果不能適應綠色消費趨勢,可能面臨市場份額下降、銷售額減少的風險?,F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低碳領域,競爭日益激烈。高碳企業如果無法與競爭對手相匹敵,提供具有競爭力的低碳產品或服務,可能會失去市場份額,甚至被淘汰。

各國政府出臺的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不斷變化,對高碳企業的市場準入、運營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如果高碳企業沒有及時了解和適應政策變化,可能會面臨市場限制,市場份額銳減,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收入。

2.4 高碳企業面臨的信譽風險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的共識和趨勢,高碳企業通常與較高的碳排放和環境污染相關,容易受到公眾和消費者的關注和批評。

高碳企業如果無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資源利用和社會責任等挑戰,缺乏可持續性戰略和行動,可能導致品牌價值下降,消費者和客戶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認可度減弱,可能導致銷售額下降,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同時,隨著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考量。高碳企業的環境和社會影響可能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的投資意愿和資金成本。

3 鋼鐵企業轉型風險識別

鋼鐵行業是一個碳排放量較大且難以實現碳中和的行業。由于高溫冶煉和能源密集型生產過程,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鋼鐵行業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面臨著轉型風險和挑戰,鋼鐵行業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領域,所以分析鋼鐵行業所面臨的轉型風險是必要的。

3.1 政策及法律風險

2020 年底,生態環境部正式對外下達發電行業配額預分配工作的通知,表示將以電力行業為突破口,正式著手推進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工作。2021 年7 月,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未來鋼鐵行業會正式納入碳市場。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要求鋼鐵行業控制溫室氣體超標準排放,需要編制碳排放數據,清繳碳排放配額,這加大了企業管控溫室氣體的責任。2021 年5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旨在堅決遏制盲目推進雙高項目,禁止鋼鐵企業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新增產能和增加能耗。同時,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推動污染物和碳排放評價管理的統籌融合,實現固定污染源的污染減少和碳排放降低工作從源頭上得到有效治理,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發展。

3.2 技術風險

我國鋼鐵企業在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方面呈現明顯不足。我國鋼鐵行業長期以來注重規模擴張而忽視技術創新,導致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相對薄弱。尤其是在鋼鐵循環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顯著差距。此外,在煉鋼過程中產生的爐渣和鋼渣再加工利用比率較低,鋼鐵工藝流程能源利用率不高,冶煉余熱回收利用率也偏低。盡管低溫余熱利用的相關技術正在不斷發展,但在實際應用中尚未取得顯著成效。大多數鋼鐵企業的余熱余能回收率仍不足50%。

截至2020 年,我國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產量的比例僅為10%左右,遠低于美國(71%)、歐盟(42%)以及全球平均水平(26%)。同時,我國煉鋼廢鋼比僅為22%,也顯著低于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30%~70%)。這些數據反映出我國鋼鐵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我國粗鋼生產流程結構以高爐-轉爐長流程為主,2019 年長流程粗鋼占比為89.8%。高爐作為煉鐵主要工序,其碳排放占高爐-轉爐長流程碳排放的67%。因此,若要實現鋼鐵行業碳中和的目標,必須完善低碳冶金技術,但是低碳冶金技術創新屬于原創性技術,沒有技術來源、沒有模仿對象,創新工作進入“無人區”。如何整合、優化現有體系的創新資源,加快推動原創性技術的研發與工程化是擺在中國鋼鐵企業面前的普遍技術難題。

3.3 市場風險

歐盟將在2027 年正式全面開征碳關稅,樹立起綠色貿易壁壘。碳關稅政策的出臺將削弱鋼鐵等高排產業的貿易競爭力。中信期貨參考目前歐盟碳市場碳價,鋼鐵行業將會被征收6.46 億美元碳稅,鋼鐵碳稅成本將達到出口額的17%。例如,寶鋼在其2021 年的公開報告指出,若按照歐盟推出的碳關稅標準,公司可能每年將被征收4 000 萬~8 000 萬歐元的高額碳關稅,這將極大增加鋼鐵產品的出口成本,限制自身企業開拓歐洲國際市場。

同時國內外市場信號不確定,國外俄烏戰爭的影響持續向全球外溢,原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受到嚴重沖擊,全球范圍內基礎能源及糧食價格大幅上漲,通脹壓力突顯,而隨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步伐加快,全球金融市場必將受到劇烈影響,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國內與鋼鐵行業緊密聯系的基建行業近年也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變動。例如,房地產投資由正轉負,工程機械產量、汽車產銷明顯下降,家電訂單大幅縮減,下游需求銳減加速了鋼鐵價格的下滑,鋼企普遍虧損,鋼鐵行業也面臨著自2015 年以來最嚴峻的市場形勢。

3.4 信譽風險

隨著環保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對高碳排放的企業形成潛意識的抵制,這種抵制力量如果愈演愈烈,那么將會對企業聲譽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企業產品被貼上“高污染”和“不環?!钡臉撕?,那么廣大民眾在踐行綠色低碳消費的理念下就會降低對高碳產品的需求,這將會限制產品銷售。所以鋼鐵企業需要展現其在氣候問題上的責任感,因為各方都希望看到更加透明的氣候信息披露。企業在氣候治理方面的表現將直接影響其聲譽和經營環境,維護聲譽風險至關重要,因此我國鋼鐵企業有必要改善碳信息披露項目。如果其他企業或國外鋼鐵企業的披露比較全面,指標完善,而自身企業的披露相對一般,將面臨更高的信用風險,將會對我國鋼鐵企業開拓市場造成阻礙。

3.5 措施

首先,鋼鐵企業應當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關注新興的低碳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技術,與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提升環保技術和生產工藝,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消耗,降低環境影響,增強市場競爭力,共同推動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同時,企業還可以考慮尋求政府的支持和補貼,以減輕技術投資的財務壓力。

其次,鋼鐵企業尋求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盡量減少對高碳產品的依賴。通過推出低碳產品、綠色解決方案等,滿足市場對環保和可持續性的需求。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引入低碳技術和清潔能源,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這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迎合市場需求。

最后,鋼鐵企業應當深化社會責任理念,制定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投身于環境保護項目和社會公益事業。主動與利益相關者溝通和合作,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質量,建立良好的企業治理結構,提升投資者信任度。通過這些舉措,企業不僅能夠提升其在社會中的聲譽和形象,更能夠增強品牌的價值和吸引力。

4 結論

溫室氣體上升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復雜而深遠的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的自然災害頻率和強度增加,如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等,這些自然災害會帶來巨額的經濟損失,包括房屋、基礎設施和農業等領域的損失。

隨著全球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呼聲越來越高,國際社會加大了對化石能源的限制和管制,這使得化石能源價格上漲,進一步提高了高碳企業的能源成本,同時一些政府可能出臺環境法規,對高碳排放企業進行限制,企業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碳排放費用,碳稅和排放配額制度等成本也會增加。不僅如此,消費者對環保和可持續性的關注不斷提高,高碳企業如果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可能會失去市場份額,從而導致銷售額下降,進而影響企業的財務表現。高碳企業面臨著眾多轉型風險,這些轉型風險通過影響到公司經營反映在公司財務狀況,如果高碳企業不能有效分析在國家雙碳目標背景下面臨的轉型風險并積極應對,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不善,不能可持續性發展。

從目前看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探索低碳經濟模式和綠色技術。這使得一些新興產業和就業機會涌現,如可再生能源、環保技術、綠色建筑等,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高碳企業可以與之合作,順利低碳轉型。

總的來說,雖然氣候變化帶來了許多挑戰和不利影響,但也孕育了新的商業機會和市場,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機遇。

猜你喜歡
高碳鋼鐵行業鋼鐵企業
經濟增長與高碳排放脫鉤
長流程鋼鐵企業廢水零排放實踐與探討
高碳醇/膨脹石墨復合相變熱沉多目標優化
中國高碳行業上市公司碳排放強度榜
《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解讀
關于印發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
鋼鐵行業PM2.5控制策略分析
鋼鐵企業設備環保發展趨勢探討
1~5月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過硼酸鈉對高碳烯烴的環氧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