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24-04-30 14:03任子涵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管理制度制度生產

任子涵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 102627)

1 引言

現階段,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是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破解安全生產難題對員工健康、企業發展乃至社會穩定意義重大。整體來看,我國安全生產形勢趨于平穩,但中小企業普遍受管理基礎不牢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能力不足、管理手段不完善等現存問題制約,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以及施工安全事故等各類事故仍時有發生。對此,中小企業應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從實際問題入手,把各項安全管理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抓到位,有效提升安全事故防控成效。

2 基本概念

2.1 中小企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人員規模、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中小企業通常具有組織結構簡單、運營機制靈活等特征,并且普遍存在資源不足、思維固化、運營管理主觀化經驗化等問題,極易使管理者在致力于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的同時,忽視安全管理等無法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管理環節,安全隱患排查、安全風險防控的應有作用因此無法充分發揮。

2.2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國家或企事業單位安全部門的基本職能,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教育和科學技術手段等,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關系,處理國民經濟各部門、各社會集團和個人有關安全問題的相互關系,使社會經濟發展在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滿足社會和個人的安全方面的要求,保證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科研活動順利進行、有效發展[1]。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安全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制定安全規劃與制度、配置安全管理機構與人員、實施風險評估與防控、開展安全教育與培訓、采取安全控制措施與管理手段、落實安全監督與評估等??梢哉f,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中小企業遵循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原則,協調安全管理的各個要素以取得工作實效。

3 中小企業開展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3.1 響應政策要求

近年來,安全生產問題受到高度關注,針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政策性、規范性文件相繼出臺。2022 年4 月,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規劃》,對“十四五”時期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當月,國務院安委會制定了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條措施,部署發動各方面力量全力抓好安全防范工作[2]。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水利、郵政、采礦等行業出臺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或對重點工作作出部署。因此,面對日趨嚴格的政策要求和行業標準,中小企業有必要及時了解政策、響應政策,并比照政策要求規范自身安全管理行為,守住安全生產“紅線”。

3.2 保障企業發展

安全管理是企業消除安全隱患、預防安全事故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保障企業發展意義重大。第一,通過將健康管理理念融入企業日常安全生產管理,中小企業可以為員工筑牢安全屏障,全力保障各崗位員工的身體健康,從而為員工干事創業消除顧慮、掃清障礙,以此為企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持;第二,通過落實安全管控舉措、規范安全生產流程,中小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生產延誤或停滯,在保證產品、服務品質達標的同時確保流程效率符合預期,為企業業務的推進奠定基礎;第三,通過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中小企業可以樹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聲譽和企業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廣泛吸引優秀人才,最終實現拓展市場、增加收益的目標。

4 中小企業開展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4.1 管理基礎不牢固

安全管理氛圍不濃、安全管理機構與人員配置不足等限制性因素造成安全管理基礎不牢固、不穩定,對中小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第一,安全管理氛圍不濃。一方面,企業領導層在思想上不重視安全管理。在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較大事故均保持下降趨勢的大背景下,部分中小企業領導者存在僥幸心理和盲目樂觀心態,對安全生產違章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錯誤地審視宏觀安全形勢和企業自身情況,片面地將完成任務視作唯一目標,助長了“輕安全重生產”氛圍的蔓延滲透。另一方面,員工安全意識不強。在管理者影響、績效壓力、自身認識偏差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部分中小企業員工極易出現漠視安全管理與風險隱患的思想與行為,將安全規章制度的規范和約束看作工作負擔,即使在操作風險較大的情況下仍堅持舊思想、老經驗,可謂“明知故犯”。第二,安全管理機構與人員配置不足?!栋踩a法》對需要設置獨立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行業企業作出了明確規定,但企業在落實方面仍有欠缺。一方面,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與其他部門合并設置、部門職責邊界劃分不清晰甚至未按要求設置專門機構等問題,導致該職能部門的功能與作用無法發揮。另一方面,漠視強制性規定,未配備數量、職業資格等符合要求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中小企業,既面對安全管理低效的困境,也可能面臨行政處罰、經濟損失和法律風險。具體實踐中,陸玉梅等[3]對建筑、化工、非煤礦山、機電4 個行業的100 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研分析,得出了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配備率普遍不高的結論。

4.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是規范企業、員工行為的準則以及指導安全生產、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據,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會議制度、安全生產例檢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風險管控制度等,如有涉及可針對危險作業和技術裝備制定保障制度。從現實情況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制度缺失、執行不力等問題。第一,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失。部分中小企業生搬硬套大企業或先進中小企業的制度與流程,或盲目隨意地編制安全管理規劃與制度,不僅無法發揮制度的實際效用,而且極易干擾正常工作秩序。具體表現為安全生產職責交叉模糊、制度要求與企業實際業務工作不相匹配、制度內容籠統粗糙不具可操作性、隨意調整難以長效執行和統籌安排等。第二,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力。部分中小企業構建了相對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但之后便被束之高閣,僅作應付檢查之用。一方面,部分員工面對側重不同、內容各異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了解、不掌握甚至不執行,將規章制度拋諸腦后,走形式、走過場問題突出;另一方面,針對安全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績效考核、監督管控存在漏洞,管理者不愿監管的“老好人”心理及員工抵觸自我監督的思想缺位使得制度制定與執行“兩張皮”問題長期存在。

4.3 管理者能力不足

根據Heinrich et al.[4]的事故統計,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10%的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僅有2%的事故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人這一關鍵主體的作用不言而喻。聯系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在事故類型多樣化、風險根源復雜化的背景下,部分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不盡如人意。例如,部分管理者雖具有與安全管理相關的教育背景、知識儲備或已考取職業資格,但其空有理論素養并無實踐經驗與技能,無法針對規劃安排、制度編寫與實際工作提出可落地實操的安全建議。又如,部分管理者溝通協調能力不足、主動學習意識薄弱,既無法深入現場與一線員工溝通交流,對操作風險識別、業務隱患排查等安全管理實際需求知之甚少,又屏蔽外界信息,對最新政策法規、先進理論與工具置若罔聞,這類“閉門造車式”安全管理使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4.4 管理手段不完善

安全管理手段是否有效、適用,能夠直接影響中小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中小企業的安全管理手段普遍完善性不足,如風險防控措施的實效性較差、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偏低等,這導致企業在實施安全管理時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職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第一,風險防控措施的實效性較差。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對危險源實行微觀控制要求,事故隱患無法及時發現和整改,因而風險控制水平低,風險隱患易演變為事故[5]。具體來說,未對安全風險辨識的標準、頻次、范圍進行明確,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強;風險分類和評估不準確或未針對所發現風險進行分類和評估,未意識到安全風險會隨著企業業務調整、外部環境變化而出現新的類型或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人員風險、設備風險、環境風險、消防風險等不同安全風險采取相同策略予以“一刀切”解決,未根據風險可接受程度進行風險優先級劃分。第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偏低。一方面,囿于資金人才短缺,中小企業搭建運行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的積極性不高,難以實現智能化的風險感知評估、監測預警和響應處置;另一方面,針對員工開展的安全培訓仍局限于傳統手段,集中授課形式輔以陳舊教學內容,限制了員工參與積極性和培訓效果。

5 中小企業安全管理的對策

5.1 營造安全管理氛圍,做好機構人員配置

第一,多渠道營造濃厚安全管理氛圍。一方面,中小企業可以將安全管理目標與領導者績效考核掛鉤,明確其職責任務,對做出失責失職行為的管理者要堅決追究其責任。領導者自身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安全制度和規劃的制定實施,對上報問題及時分析處理,并做好部門、員工、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協調服務工作,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要增強員工安全意識,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中小企業可鼓勵員工參加由政府部門組織或自行開展的各種形式的安全宣傳活動,通過知識宣講、有獎競答、宣傳品派發等方式,切實增強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和素養,為安全管理貢獻集體力量。第二,合規配置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中小企業應參考自身規模與所屬行業,按照法規要求與行業標準,統籌規劃人員、機構框架,設立安全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相關工作。中小企業需要確保該部門獨立于生產、運營、銷售等直線部門,可作為一級機構或者具備一級機構的職權開展工作,以確保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工作具有權威性、專業性。

5.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制度落地執行

第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中小企業應基于前瞻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等原則開展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與調整工作。具體來說,在制度內容的設置與修訂過程中,切實增強安全事故研判、行業市場預測、技術應用分析的前瞻性,消除制度“盲區”,并對安全管理趨勢有所洞察,提出關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補充建議;應注重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之間的協調性、系統性,避免制度要求之間發生沖突或存在遺漏,形成制度合力以保障安全管理體系正常運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遵守法律法規、承接主管部門要求,又要結合自身實際、尊重員工建議,并且明確責任的內涵與外延、安全事故的處理程序、應急預案的實施要點等可執行可操作的內容。第二,強化制度落地執行。具體來說,中小企業可基于制度實施與調整情況對相關員工開展針對性解讀,使員工明確關鍵問題和執行要點,并考慮員工關于制度體系執行的難點對資源調配、制度安排進行優化調整;針對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中小企業可采取全面監督和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問題高發節點進行重點監管,以發現制度執行不力、偏力、乏力等問題,并對問題及時通報,輔助相關部門與人員提高制度執行力。

5.3 打造專業安全隊伍,增強管理人員能力

第一,中小企業可通過提供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薪資待遇、晉升通道,從外部招聘有經驗有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員,同時,通過開展專家專題講座、安全管理人員經驗交流、外派學習培訓,從內部提升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打造專業化安全隊伍;第二,安全管理人員應樹立勤勉盡責、努力進取的工作態度,培養主動學習能力,掌握與安全管理相關的政策文件、技能技巧,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挑戰;第三,中小企業應激發并賦予安全管理人員更多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明確并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對被管理人員實施針對性管理,真抓實干,做好企業整體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中小企業必須重視人的主體作用,主要包括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安全生產被管理人員這兩大主體,通過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達到消除安全隱患的安全生產管理目標[6]。

5.4 優化安全管理手段,加強信息技術應用

第一,中小企業應系統梳理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化解的全部流程和各個環節,根據行業要求和企業實際合理選用HAZOP、FMEA 等風險評估方法或NOSA、OSHMS 等安全管理模式,盡可能識別各種類型的風險,并根據風險類型、影響匹配恰當的防控措施,對企業運營發展的全過程進行系統化的風險分析與事故防范。同時,企業可向專業機構尋求幫助,協助企業完成安全管理手段的綜合評估和系統優化。第二,中小企業應基于自身資源儲備情況,合理選擇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搭建流程、功能配置及服務提供商,探索相對最優的信息化建設解決方案,整合檔案資料、動態資訊、監測參數、檢查計劃、應急預案等內容,實現智能化、可視化安全管理。此外,中小企業可借助信息化技術與網絡化資源,完成安全培訓“線上+線下”全覆蓋,在滿足員工移動化、碎片化學習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安全教育“無死角”的目標。

猜你喜歡
管理制度制度生產
探討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與完善評析
涉軍中小企業管理制度創新探討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