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實踐研究

2024-04-30 22:39侯秋晨
關鍵詞:城市更新居民規劃

侯秋晨

西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青海 西寧 810000

基于傳統的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情況來看,其主要側重于城市功能分區以及整體布局,追求的目標也在于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社會形態、經濟發展乃至生態環境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此為城市發展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消極影響。新時期,為了更好地發揮城市建設在國家發展、人民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就需要以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為指導對城市更新進行統籌規劃和精心設計,創造科學合理的城市更新體系,在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的基礎之上,為城市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活力和動力。

1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研究價值

1.1 可持續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是指一種既可以滿足當代人的生存需求,又充分考慮到未來發展需要的發展模式??沙掷m發展理念指導下的社會建設需要統籌考慮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等諸多要素,構建健康的發展機制,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條件。

1.2 城市更新規劃背景

近期住建部印發的《關于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也為新時期城市更新規劃作出了指示要求和方向指導[1]?;诳沙掷m發展的城市更新應當堅持統籌規劃與精細設計有機結合,在保護自然、尊重歷史的基礎之上統籌安全與發展。

2 城市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2.1 低效用地、閑置土地等,土地利用率不高

城市發展土地利用率低下:一方面,有著較長發展歷史的舊城區因年久失修房屋破敗不堪,長期處于空置狀態,儼然成為占用土地資源的“廢物”;另一方面,舊城區的街道規劃縱橫交錯,不僅給現代交通帶來諸多不便,同時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土地的40%被低效利用,我們的城市實際容積率不及規劃容積率的70%[2]。除此之外,對于新區的建設也存在著土地利用結構失衡的情況。由于政府追求短期的經濟收益,在未充分考慮城市發展實際狀況以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前提之下盲目擴大房地產開發,使得工業企業出讓土地使用權后土地閑置面積過大,眾多高檔商品房無法賣出,此類情況的存在說明城市土地并未得到合理利用,也并未真正造福于民。

2.2 基礎設施不健全,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不均衡

隨著城市的發展,其對于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基礎設施建設并未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不斷得以更新和健全,部分基礎設施因未能得到合理的維護和修理為居民生活、城市發展帶來了諸多不便,如下水管道年久失修不僅容易帶來水污染,同時也會影響雨季排水。部分城建工作的開展對于居民生活舒適度考慮不足,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設施系統,如地鐵、公交線路不健全或設計不合理,帶來交通不便;居民生活區域沒有醫院、超市等,帶來生活不便等。相對于主城區來講,較為偏僻的城區在公共服務設施配備方面略顯不足,公共服務設施不均衡情況的存在遏制了城市發展活力。

2.3 生態保護遭忽視

由于環保意識和經驗的欠缺,過去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對生態保護造成了不可逆轉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歷史遺留問題。這使得城市環境保護的側重點在于整治,只起到補救的作用且收效甚微,而在進行城市規劃和城區建設的過程當中并未充分將生態保護要素納入其中。這使得城市建設容易帶來大氣污染、水資源破壞、土地污染等生態問題,長此以往,不僅會阻礙城市持續發展,同時也會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2.4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及活化利用不足

現代城市規劃和建設過于追求時代性,對于歷史文脈的割裂使得城市文化建設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方面,城市規劃和建設未能充分尊重并保留其原本的自然景觀,甚至為了土地開發侵占森林、濕地等,不僅容易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失衡,也使得城市發展缺乏自然特色。另一方面,城市規劃與建設也未能對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以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尤其對古城區、舊城區的隨意改造更是損害了城市的古色古香。因此,“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設使得本就在自然生態條件、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獨特性的不同城市喪失了區域特色,也失去了持續性、創新性發展的活力。

2.5 城市安全韌性能力不足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頻出現,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為城建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而部分城市安全韌性能力不足,難以及時有效對災害加以預防和適應,從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城市規劃在資源儲備、設施建設方面的不盡完善使得在自然災害到來時,其難以及時合理的對有限的資源進行調配及利用,同時災害損壞的基礎設施功能受損沒有相應的備用模式以供救急,容易造成城市運行的癱瘓,不僅會影響居民正常生產生活,也會給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損失[3]。當然,城市安全韌性能力的欠缺也會使得災后重建工作面臨重重困境,難以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之下高效率的恢復原有的功能水平。

3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思路

3.1 城市更新資源評估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核心在于對既有資源加以適度挖掘和高效利用,那么,在開展具體的規劃和設計實踐之前就需要采取科學的方式對城市更新資源進行評估。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可以通過走訪調查的形式走進城市、走進群眾,真正的摸清城市更新資源底數,同時將評估結果以生成數據、圖表等多種形式加以展示,利用數據技術對其進行系統分析,形成科學全面的資源評估報表為城市更新提供依據。城市更新資源評估應當涉及多個方面,不僅要對固有的土地資源、自然環境條件、歷史文化價值等進行統籌評估,也可以對科技資源等未來生成價值予以評估,多層次、多方面挖掘城市更新資源。

3.2 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等規劃

城市更新工作應當與國土空間規劃等保持一致,基于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國土空間規劃做出的重大部署對城區功能區劃分、土地利用規劃乃至城市與周邊鄉村的關系進行系統化的部署,初步確立城市更新規模和模式。在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規范之下,對城市更新規劃進行專項設計,尤其要對城市存量用地的二次開發與保護利用進行戰略性綜合部署[4]。同時,也可以對城市建設可供利用的空間進行單元劃分,根據不同單元的實際情況,明確城市更新工作開展的主要任務,例如拆除重建等等。除此之外,也要設立多層次、多角度的規劃目標,統籌利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資源,充分挖掘其價值,在社會層面,借助基礎設施服務的完善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保障;在經濟層面,基于對土地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發展多樣產業,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在文化層面,注重并落實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多項并舉共同建立科學全面的城市更新體系[5]。

3.3 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關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同時其也會影響城市整體運行功能和效率。因此,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實踐應當在統籌策劃的基礎之上對基礎設施加以完善。一方面,應當根據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現實需要對原有的基礎設施檢測和維修,必要時對其進行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城建工作的開展應當在充分考慮居民生活舒適度和幸福度的基礎之上,建立健全配套設施系統。舉例來講,可以在居民生活區域配備必要的醫院、超市、銀行等以便民利民;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居民工作、生活的現實需要對地鐵、公交線路等加以合理設計,使得公共交通可以得以高效運行;當然,綠化也應當被納入配套設施供給體系當中,為此,可以在對城市自然環境條件加以科學評估的基礎之上,建立濕地公園等為居民提供放松愉悅的場所。

3.4 改善生態環境

城市的發展不應當以生態環境的犧牲為代價,新時期生態環境狀況已然成為城市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為此,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實踐應當著力對生態環境加以改善,從而不僅可以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舒適的自然環境,也可以促進城市資源的持續化利用。首先,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應當對城市內部和周邊的生態環境加以檢測,尤其要對環境污染狀況加以充分把握,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土地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問題加以有效治理。其次,應當基于城市生態環境條件對自然景觀加以建設和完善,例如可以在對自然資源加以評估的基礎之上,在合適的區域建立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等。

3.5 激發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不應當脫離歷史文化進行,而應當充分挖掘傳統歷史文化優質資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養分。一方面,在開展重建工作的過程當中,應當重視對古城區的維護、修復和再造,對于建筑安全達標的古城區,可以開發旅游業和文創產業,借助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資源吸引游客,擴大宣傳,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對于新城區的開發和建設也應當基于城市地域特色來開展,通過對本城市特有的地理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底蘊加以充分挖掘來構建獨一無二的城市環境。當然,新時期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活化利用應當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來開展,如開設特定的網站來對相應的歷史文化加以介紹,同時也可以搭配文創產品的研發,創造商品經濟價值。

3.6 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機制

有關部門及相關負責人員應當在充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以及住建部對于城市更新工作的指示要求和精神導向的前提之下,為城市更新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首先,應當將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實踐擺在城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其次,應當基于國家和部委指示為城市更新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確定規范。以長遠的眼光推動城市更新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開展。在此過程當中,始終堅持統籌規劃與精細設計有機融合,統籌好安全與發展。當然,在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機制的前提之下,要為城市更新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和科技支撐保證城市更新工作可以得到科學高效的開展。

4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的現實意義

4.1 盤活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實踐當中對于土地資源的復盤和利用,可以盤活低效用地,提高總體土地利用率。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基于城市的合理布局,布局的合理性必然會帶來運行功能的高效性。從而不僅可以便民利民,也可以提高城市發展活力,提高生活和經濟效益。

4.2 傳承延續城市文脈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與設計實踐當中對于歷史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和活化利用,有利于傳承延續城市文脈。一方面,城市文脈在城建工作當中的融入和應用可以創新,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內容和形式,從而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尤其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如旅游產業和文創產業的發展,可以生發新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城市文脈的傳承和宣揚有利于為城市文化宣傳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養分。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城市居民更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使得其中優質的價值觀念可以得以充分挖掘,引領當代思想導向,塑造健康的價值觀念,從而營造出積極向上的人文氣息。當然,基于不同地理位置和歷史傳統的城市文脈的傳承延續也為城市更新融入了個性化因素,使得我國城市各具特色和吸引力。

4.3 改善人居環境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和設計實踐工作的開展,可以從多方面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極大的提高舒適度和幸福度。第一,生態環境的改善可以使得居民免遭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的建設也為居民日常休閑提供了優質去處,為居民愉悅身心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第二,基礎設施以及配套設施的建立健全,為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好地保障。尤其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設施的配備,不僅可以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交通擁堵,使城市既能得以正常有序運行。第三,城市文脈的挖掘和傳承為居民精神文化享受提供了更好的養分。不僅可以帶領青少年到飽含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筑場所,如博物館、文化館中打卡學習,在增加其歷史文化知識積累的同時,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培養更為優秀的城市接班人。

4.4 助力經濟持續發展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和設計實踐工作的開展,基于對于城市資源的適度挖掘和合理利用,從而有利于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活力。同時在創造性理念的指導之下,為其融入了多樣化和創新性因素,豐富了城市發展內容和形式,從而有利于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極大的助力和創造力,促使城市建設可以充分適應全新的時代需求和現實需要,嘗試經濟得以持續健康全面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更新工作的科學合理開展對于城市建設和持續性發展來講至關重要,為此,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應當在革新理念的前提之下,對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規劃和設計實踐提起相當的重視,并且自覺學習并踐行黨中央對新時期城市更新工作提出的新的指示要求,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破除城市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工作體系,指導城市建設和發展工作高效有序開展。從而不僅從深層次上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和創造力,也可以多方面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充分滿足城市居民在物質生活以及精神文化方面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促進城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猜你喜歡
城市更新居民規劃
防止大拆大建!廣州正式發布城市更新5個指引
定調!廣州城市更新由國企主導!
石器時代的居民
城市更新,讓生活更美好
石器時代的居民
TOD/城市更新
規劃引領把握未來
快遞業十三五規劃發布
多管齊下落實規劃
迎接“十三五”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