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快推進吉林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吉林全面振興率先突破提供安全保障

2024-04-30 04:30蔡東
新長征 2024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吉林省管理體系

蔡東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不久閉幕的全國兩會立足新方位、描繪新藍圖,開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局面。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是題中應有之義。就吉林來說,扛穩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責任,推動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必須要有安全環境為支撐,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和重要任務。

第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之路。堅定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之路,推進應急管理事業不斷發展前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吉林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做好各項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方面,發展呈現更高質量。2023年吉林省GDP增速躍升至全國第7位,項目建設、產業振興進入“快車道”,安全投入、科技支撐、法治建設等各類要素保障更加有力,使安全發展有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安全形勢持續向好。2023年,全省沒有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5.6%和5.1%,與2018年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77.1%和46.2%;積極防范應對各類自然災害,實現連續43年無重大森林火災。下一步,我們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的時代背景、思想脈絡、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應急管理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安全生產基礎,著力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實現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把安全發展貫穿各領域和全過程,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護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第二,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持續鞏固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成效。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組建應急管理部門,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論述,為推進中國式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對應急管理體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重構,開創了應急管理發展新局面。從吉林省來看,省委始終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切實強化黨的領導,在全國率先實行安委會“雙主任”制度,省、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共同擔任安委會主任,強化各級領導干部“一崗雙責”,推進安全生產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自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以來,按照黨中央部署,全省上下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出臺了《吉林省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規定》《吉林省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細則》等規定,按照“五化”閉環工作法要求,制定了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建立完善了各類工作流程和工作機制。同時,組建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25支(包括國家級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3支),著力構建全災種大應急、大安全大應急體系,實現了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管理。下一步,要繼續強化各級黨委(黨組)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議事協調機構,優化應急管理相關部門權責配置,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等要求,層層強化領導、壓實責任,做到“統”“分”結合、“防”“救”一體,著力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格局,更好履行防范安全風險、守護民生民安職責使命,更加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三,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筑牢安全發展的堅固防線。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必須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全省上下牢固樹立“兩個至上”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有關規定,納入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考察內容,省級每季度召開會議部署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干部帶頭常態化督導檢查,形成了齊抓共管氛圍,凝聚了強大工作合力。特別是針對責任邊界不清、多頭監管無人負責等突出問題,我省制定印發了《吉林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實施細則》,細化了59個重點部門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式”明確97個行業的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對新能源等新興業態監管職責逐一明確,建立完善了落實“三管三必須”責任體系,得到國務院安委會充分肯定,并向全國推廣。同時,深刻汲取安全生產事故教訓,嚴格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出臺我省44條具體措施,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等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強化標本兼治、源頭管控,有效遏制了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下一步,必須緊緊盯住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類風險,把落實安全監管責任放在首位,進一步落細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建立完善行業“牽頭人”、年度述職、問題隱患通報、績效考評、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推動“三管三必須”往深里走、往實里落。同時,周密部署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聚焦消防、燃氣、道路交通、?;?、礦山安全等重點領域,推動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建立企業安全投入機制和企業內部“吹哨人”機制,把突出風險隱患當作事故處理,以斗爭精神抓好落實,堅持嚴查嚴管,狠抓一批典型,守住不發生重特大事故底線,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四,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不斷提升應急管理現代化水平。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建立現代化治理體系,應急管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緊盯發展需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按照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要求,推動塑造與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近年來,吉林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緊盯短板弱項,創新方式方法,持續強化事故預防體系建設,著力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突能力,全力構建社會安全共治新格局,取得了較好成效。特別是圍繞依法治安,出臺《吉林省氫能產業安全管理辦法》《吉林省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等法規性、制度性文件,強化“行刑銜接”;圍繞科技興安,建成煤礦重大災害風險防控平臺,研發焊接和切割作業安全信息查詢平臺及人員密集小場所“吉安碼”小程序,強化數字賦能;圍繞基層治理,在全省975個鄉鎮(街道)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在11491個村(社區)成立了應急管理領導小組,設立應急管理網格5.4萬個,強化網格治理。下一步,要按照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求,著力提升應急管理科學化、專業化和智能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要聚焦科學化建設,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協調統一、德治法治相互銜接、預案演練緊密結合,提高風險防范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要聚焦專業化建設,更加注重強化企業指導服務,加強對專家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的管理,采取“干部+專家”“現場服務+遠程指導”等方式,強化分類精準指導服務;要聚焦智能化建設,更加注重技防與人防、物防相結合,推動應急管理過程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新技術深度融合。同時,要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營造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氛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當前,我省安全生產風險依然點多面廣,安全生產形勢仍比較嚴峻復雜,提升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任務十分艱巨。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按照吉林省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應急管理體制和應急能力體系,到2035年,基本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下一步,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固本強基,全面抓好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能力建設工作,全面落實“三管三必須”責任,堅決消除責任空白、盲區、真空地帶,加快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盯住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為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責任編輯/柳? ?絮

猜你喜歡
中國式吉林省管理體系
對質量管理體系不符合項整改的理解與實施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中國式民主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基于KPI的績效管理體系應用研究
當代經濟管理體系中的會計與統計分析
控制系統價格管理體系探索與實踐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