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部隊船艇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體系的研究

2024-05-01 06:22段曉曦楊宏剛
中國設備工程 2024年6期
關鍵詞:船艇武警部隊無人

段曉曦,楊宏剛

(武警士官學校,浙江 杭州 311400)

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加強軍事治理,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完善軍事力量結構編成,體系優化軍事政策制度,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建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加強依法治軍機制建設和戰略規劃。隨著建黨100 周年、建軍95 周年等一個個歷史關口的到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逐漸實現,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是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戰略支撐,而無人化智能化軍隊保障體系是建設和鞏固國防軍隊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新形勢下,《武警法》《海警法》等法律法規性文件對武警部隊的職能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警部隊在沿海等地值勤安保任務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革。為深刻保障戰斗力,優化資源配置,確保2027 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武警部隊船艇應結合自身特色,堅定貫徹戰略要求,推動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

1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發展的時代背景

1949 年1 月10 日,淮海戰役結束。據統計,僅為支援淮海戰役,動員起來的民工累計即達543 萬人,向前線運送1460 多萬斤彈藥、9.6 億斤糧食等軍需物資。陳毅曾深情并形象的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70 多年后的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不斷推進,軍事運輸不僅僅局限于彈藥跟糧食,尤其是對武警部隊而言,長時間駐守值勤、外出執行任務對物資保障要求更高。結合其特性,總結出以下幾點。

1.1 裝備運輸

未來海上中遠距離作戰,我軍必須加快提升一體化聯合保障能力,增強自身保障能力,合理利用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提升持續作戰能力。運輸投送是武警部隊船艇最亟需、最迫切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利用無人化智能化裝備進行運輸投送保障,能有效解決裝備物資補給不及時的問題,打通由陸地到水面裝備物資補給的“最后一公里”。如中國大疆公司T40 無人機搭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超高清攝像頭和自動地形掃描系統,同時可攜帶50kg 裝備,可輕松完成碼頭、港口、錨地等值守區域軍事運輸任務。美軍早期研制出的“大狗”機器人,可以攜帶150kg 重的裝備和物資在崎嶇的路況中穿行,可為島礁等地值勤的人員隨時提供物資補給。

1.2 維修運輸

武警部隊遂行任務時,戰場廣闊、隱蔽困難、機動時間長,假設敵方總體作戰指導實施非常規戰,即以海上作戰行動加空中支援的方式配合岸上要塞作戰,船艇裝備將會遭受海陸空綜合火力打擊,造成穿孔、破裂、變形等甚至船體重損等問題,嚴重影響船艇正常航行,造成戰斗力喪失等問題。由于雙方對抗強度大,加之海上這種特定作戰環境維修不便,裝備損壞特征變得復雜多樣,損壞的程度更嚴重,受損船艇長時間擱置后,大大增大了現場維修難度和戰后送修難度。如果能及時利用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將維修件送到待維修船艇上,加快在海上現場搶修進度,或者是利用無人拖船將失去控制的船舶拖回船塢修理,則會盡可能小地減少戰斗力損耗與非戰斗減員情況。

1.3 能源運輸

船舶在航、錨泊時都需要燃料,沒有燃料就無法執行任務,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能實現快速、直達、高效的能源供應,是保障部隊作戰打仗的重點。如需根據相關要求,實現24 小時不間斷巡航,則對能源補給的要求極高,可依靠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實現能源補給。如美軍研發的無人化油料保障系統可以實現無人機加運油、無人機巡線和無人油料技術保障等功能。

1.4 傷殘運輸

組織高效、及時的戰場救助也是保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武警部隊船艇執行任務時面對強敵時承擔的任務分類廣、難度大、專業性強、危險系數高、對抗強度大,在水面上,一旦出現人員落水、受傷等情況就需及時救援、救治,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嚴重制約了部隊戰斗力和持續作戰的能力。國內已出現先進的水上無人化智能化裝備能夠實現對傷員的快速搜索、救護和轉運后送等搶救任務。此外,當出現洪澇災害時執行搶險救援任務,武警部隊船艇也可利用此類水上無人化智能化裝備完成對被困人員的搜救。如珠海云洲公司聯合成都蒲江、廣東清遠等地舉辦了水上綜合應急救援聯合演練,展示了水面救生機器人及水面移動救生擔架床,取得了良好的搶救效果,體現了無人化智能化救生裝備操控簡單、航行精準等優點。

2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對武警部隊船艇的影響

隨著無人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運用范圍和領域也將越來越廣泛。未來的無人化作戰將朝著主角化、自主化、協同化等方向發展。

2.1 由作戰保障向參戰主角轉變

打仗就是打后勤,盡管軍事運輸裝備沒有主戰裝備引人注目,但后勤工作更龐大、更細致,對戰場影響也更大。目前偏向智能化、網絡化作戰,大量的物資裝卸、運輸投送、醫療救治、裝備維修,甚至臨時警戒,都需要完整的軍事運輸體系來實現,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的地位也將從后勤保障這樣的“配角”逐漸成為戰場“主角”。

2.2 由遙控和半自主控制向全自主控制轉變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的控制方式集中體現了其先進程度,當前的無人化武器裝備以遙控和預編程控制為主,尚屬智能化水平較低的控制方式。隨著微處理器存儲容量和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的不斷提升,未來的無人化軍事運輸裝備將能夠在復雜多變的戰場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決策、采取自主行動,成為與有人作戰系統密切配合的“戰友”。

2.3 由獨立作戰向協同作戰轉變

隨著無人作戰系統通信技術難題的逐步解決,網絡化的通信方式也將改變無人作戰系統的作戰方式。在未來戰場上,將會出現從小編隊到大規模的協同作戰。尤其將會實現陸、海、空、天等各型無人兵器進行的自主協同作戰,這是將戰爭由有人向無人轉變的關鍵一步。

3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在武警部隊船艇建設的需求分析

3.1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的預測性需求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應用于船艇是在當前被裝精準申領系統的啟示下,能在物聯網、“5G+”等信息條件支撐下,將保障系統、保障調度、保障平臺與一線部隊相結合,在重要港口、河道、碼頭等處建立基地,能達到由點到面,全面覆蓋的目的。岸上基地要確保全面掌握當前倉庫儲備數量與狀態,實現岸海穩定互通、信息自動傳遞、態勢資源共享、力量隨域接入。

3.2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的精確性需求

武警部隊船艇執行任務雖然多在水域上,但不會距離陸地過遠,且都持有定位裝置、通訊裝置和AIS 等觀通設備,這些裝置能讓我們在使用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進行協助時更精確,能保證在合適的時間、適當的地點,提供相應的支援,合理分配保障力量和資源,運輸物資、傷員,解決前線戰斗的后顧之憂。

3.3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的時效性需求

運輸投送、裝備維修、能源補給、戰場搶救都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無人船、無人機由于其載重較少、設計較新,通常航速較快,2017 年問世的“天行一號”無人快艇航速能達到92.6km/h,超過50 節,2018 年“長海001 號”無人艇最大航速可達80 節,均能較好地滿足時效性需求。此外,無人艇體積小,目標隱蔽,敵方攔截難度大,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精準地完成各項保障任務。

3.4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的針對性建設需求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中人機混合與無人自主組網編隊協同是其主要形式。在未來建設中,無人化智能化裝備會越來越多裝備于我軍,并應用到各個領域,可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針對性加強裝備需求建設,構建以任務為牽引的系列化、體系化裝備體系結構,形成能適應未來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需求,在不同水域、不同任務、不同氣候條件下均能針對性完成軍事運輸的要求。

4 加強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體系建設的措施

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的發展,必將使部隊保障體系發生根本性變革。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強軍思想,緊跟時代發展,聚焦建設發展新目標,著眼使命任務新要求,在新起點上加快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確保更好地履行職能使命。

4.1 分析制勝機理,明晰發展思路

(1)做好頂層設計。在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武警部隊裝備體系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海警部隊,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裝備發展應著眼全域,融入全軍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大體系中,并能在一定情況下服務全軍,強化統籌引領,堅持體系發展,確立遠期中期目標,長足用力,持續推進技術的突破,以基層需求為牽引,以院校、研究院為依托,以軍民融合優勢民營企業、軍工集團為主力,加強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體系研究,為發展無人化技術裝備打下堅實基礎。

(2)加強需求論證??萍及l展帶來對抗方式變革,必須破除當前軍事運輸慣性思維,圍繞戰場信息收集、物資運輸、兵力運輸等任務,研究人員應下沉基層調研,深入開展裝備需求論證研究,摸清當前武警部隊任務需求。

(3)突出分析模擬。戰時,為提升船艇生存和保障能力,船艇裝備保障力量應由建制力量、地方動員力量及預備役力量等混合編組,通過平時聯訓達到戰時聯保目的,不斷實現綜合保障局面。對此,要強化聯合保障訓練。充分利用改革調整和建設轉型的契機,轉變保障觀念,摸清力量底數,盤活維修資源,理順相互關系,將船艇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納入實戰化演練全過程,真正全要素實裝實訓實練,同時,從制度、機制、平臺上構建演練評估體系,查缺補漏,補齊短板,建強體系。

4.2 厘清能力需求,營造發展環境

可以預見,未來無人機編隊、無人機組網、無人機協同都將成為核心技術,未來戰爭形態、作戰方式、戰※爭規則也將發生顛覆性變化。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發展涉及偵察、定位、探測、導航和控制等多項技術的發展,目前,無人機在飛行半徑、飛行高度、偵察探測距離、偵察與打擊精度、續航時間和穩定性等方面,以及無人船在裝載物資后航速、航跡、定位精度、吃水、船舶漂心、浮心等方面硬性指標均沒有制定相應的標準,也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間。面對這一挑戰,必須從全局和整體上籌劃部署,深入貫徹軍民融合政策,加快無人化船艇研制、生產、投用進度和環境。

4.3 握住建設重點,健全協同機制

目前,武警部隊無人化智能化設備裝備較少,還處于起步階段。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的特點是造價高、更新換代快、對抗性強,因此,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著眼于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的開發與研制,充分以院校、研究院為依托,大力發展無人技術,快速與傳統裝備拉開檔次。另一方面,可以在警士院校教育加大培養力度。

(1)技術人才培養。應瞄準未來信息化戰場,不斷提升無人平臺研發水平和協作能力,并注重儲備無人化智能化軍事運輸設計、制造、維護等人才,使無人作戰力量專業技術人才形成規模、形成梯隊;各級應以實戰為標準,不斷壯大無人作戰力量創新研發隊伍、技術論證隊伍、維修保養隊伍,推動無人作戰力量可持續發展。

(2)操縱人才培訓。應按無人平臺類型規范操縱培訓標準,在提高單裝操縱能力的同時,突出操縱人員戰術素養、協同意識培養,賦予無人化作戰平臺“活的靈魂”。

猜你喜歡
船艇武警部隊無人
本刊編輯部專訪廣東凱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永強
江龍船艇:業績與產能雙增長
考慮浮繩聯結的雙無人船艇系統協同控制策略研究
無人戰士無人車
反擊無人機
詩到無人愛處工
江龍船艇創新能力突出的船艇制造專家
無人超市會流行起來嗎?
武警部隊搶險救援后勤保障應重點把握的問題
天津港“8?12”事故搶險救援對武警部隊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