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中國”視域下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研究

2024-05-01 10:14馬國剛
中國成人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數字中國轉型數字化

◎馬國剛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全面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戰略部署下,提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新時代發展目標,賦予了教育新使命新任務,明確了推進教育數字化,加快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新要求。高校繼續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堅定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積極構建新時代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學界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與本質形成了三種學說:“范式變革說”“人的發展說”和“人機融合說”。第一種認為是將數字技術整合到教育領域的各個層面,推動教育全方位的創新與變革,最終形成教育新生態,是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技術的綜合創新應用來形成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持續過程[1]。第二種認為應以育人為導向,實現人機融合以促進人自身的發展[2]。第三種認為通過教育主體與機器的“人機融合”,利用人機協同,匯集機器智能與人類智能,促進學生心智成長[3]。它們分別強調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系統變革、價值追求和實現途徑。

數字化轉型最早在2004 年提出,被理解為數字技術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所引起的變化。此后,數字化轉型被視為一種策略、過程或者模式,是通過數字技術轉變組織流程,建立新的能力和模式[4]。它不僅是工具、技術和流程的轉型,也是整個活動模式的轉型。在教育領域,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將數字化轉型定義為“通過文化、勞動力和技術深入而協調一致的轉變,優化和轉變機構運營、戰略方向和價值主張的過程”。

盡管已有研究對教育數字化轉型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簡潔定義,但是總體來看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利用數字技術對教育進行的系統性變革,是將數字技術融入教育的組織架構、治理方式、教學范式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實現教育流程優化和功能提升的過程[5]。

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本質上講是將數字技術融入繼續教育辦學各個環節的過程,也就是說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要在一定的場域中開展實踐活動。本研究主要聚焦課程資源、教學平臺和學習支持服務三個場域,這是促進繼續教育學習者有效發生的關鍵。

二、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價值

當今世界,在創新發展和技術進步驅動下,數字化轉型正在重塑社會、勞動力市場和未來工作形式。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的思維、生活、生產、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改變,世界政治格局、經濟格局、科技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也迎來新一輪變革。教育作為社會的重要系統,毫無疑問需要優先進行數字化轉型。

(一)數字化轉型是全球范圍內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全球國際組織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呼喚技術變革教育。歐盟在2018年和2020 年先后發布了《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18—2020》和《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習者與教育者的數字技能和能力。2020 年12 月2 日,世界銀行發布“未來學習”報告——《實現學習的未來:從學習貧困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該報告提出了指導未來學習愿景改革的五個核心原則,之一就是要明智地投資技術,以技術推動對學習內容、數據和網絡的改善,促進師生互動,有效地發揮教師指導、支持學生信息化和個性化學習的關鍵作用。2021 年10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報告《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提出數字技術擁有巨大的變革潛力,從而使信息更容易獲取,并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新的選擇。2022 年9 月召開的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將高質量數字學習列為五大行動領域之一。多數與會國家將數字學習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寫入了國家承諾聲明。我國在《國家承諾聲明》中表示,將進一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豐富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構建廣泛、開放的學習環境,加快推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習平臺資源共享,推進新技術與教育學習相融合,加快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由此可見,數字化成為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式,是促進教育系統高效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數字化轉型是我國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作出了全面部署。2012 年,教育部發布首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6 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7 年10 月,“辦好網絡教育”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2018 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隨后《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相繼出臺;黨的二十大提出“數字中國”發展戰略,這一系列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出臺,加快了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速度,我國教育數字化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突破,構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智慧教育體系,聚合起高質量、體系化、多類型的數字教育資源,讓優質均衡的理想照進了現實,推進了教育更加公平包容;讓大學一流課程突破了校園邊界,推進了教育更加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人獲得職業發展能力,推進了教育更加適合人人全面發展。

(三)數字化轉型是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強力引擎

我國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可追溯到1999 年教育部啟動的普通高?,F代遠程教育試點工程。在試點中教育部先后批準68 所普通高等學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明確試點高校要發揮已有教育資源的效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創新之路。20 多年以來,試點高校在辦學模式、技術支持、資源建設等方面不斷創新,開創了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引領全國高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教學模式網絡化、課程資源數字化和支持服務個性化等方面不斷創新,持續推動學歷繼續教育體系創新。

為了推進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于2022 年7 月印發了《關于推進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推動高等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規范、有序、健康發展。該文件將“推進數字化轉型”單列一章,明確了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面: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夯實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要強化優質數字資源的創新應用,廣泛匯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推進在線課程和資源開放共享,促進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創新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辦學管理方式,推動辦學管理智慧化;要創新數字化評價技術與手段,全面加強對學歷繼續教育教師線上教學、學生線上學習的日常監測,加強教育教學在線常態監測,形成數字治理體系和機制[6]。

三、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場域

黨的二十大提出“數字中國”發展戰略,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黨代會報告,標志著推進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共同任務。高校繼續教育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在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高校繼續教育的數字化轉型簡單地用“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已經不能囊括其豐富的內涵。新時期,在全面提升教育者和學習者數字化素養和技能的基礎上,高校繼續教育應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有效策略,積極推進高校繼續教育創新發展,助力構建新時代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課程資源:加快推進數字課程資源共建共享

數字課程以在線課程為基礎,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環境有機融合,通過互聯網教育平臺向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和支持服務。數字課程資源是以混合教學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繼續教育”有效發生的重要依托,不但是繼續教育數字轉型升級、智能提升和融合創新的內在需求,也是助推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教育泛在學習新生態,有效提升繼續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

1.積極推進數字課程建設新模式。我國數字課程的建設可以追溯到20 世紀90 年代末的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最初的數字課程以傳統課堂教學視頻或以網頁形式呈現的圖文資料為主,這類課程資源雖然能夠通過互聯網向學生提供課程點播或瀏覽學習,但由于課程內容形式單一、平臺功能簡單,導致課程資源缺乏互動性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伴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課程建設在探索中不斷創新,2012 年,MOOCs 開始流行,這種課程除了通過視頻、圖文提供教學內容外,還通過課程論壇和學習測驗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通過“慕課”平臺可以開展深入的學習交互,具有較好的交互性,在廣泛交互的基礎上,課程資源又不斷地補充、更新,體現出了課程的開放性。

近年來,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開始廣泛應用到在線課程中。這些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互動性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踐和模擬,讓學習活動變得更加靈活、互動和個性化。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和教育數字化理念的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環境的深度融合必將成為未來“數字課程”建設的重要標志。

2.積極探索數字課程共建共享機制?!肮蚕怼笔菙底只瘯r代的核心理念,持續推進優質數字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盤活現有存量,減少重復建設,推進校際、校企間優勢互補、協同創新,達到緩解供給不足的矛盾和提高資源建設質量的目的。為有效推進數字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應當加強數字課程資源建設標準和共建共享機制等方面的建設。首先,建立規范的數字課程資源建設標準是開展共建共享的基礎[7]。數字課程資源建設標準框架應包括課程設計、內容開發、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要求,課程設計標準應包括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內容的邏輯性和連貫性等要求,內容開發標準應包括內容的準確性、豐富性和多樣性等要求,技術支持標準可以包括平臺的穩定性、界面的友好性和互動性等要求。通過建立起完善的數字課程資源建設標準,提升數字課程資源的數據采集、匯聚和流動效率,從而推動數字課程資源建設質量和建設效果不斷提高。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數字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這是推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的保障。共建共享機制應當包括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工作目標、業務要求和數字課程資源的使用權限等方面的內容。在共建共享機制的保障下,通過整合高校的優勢學科專業資源和各界知名專家學者,形成多專業、多方向、多領域的數字課程資源建設體系,彼此間相互合作、共同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匯集更多更好的高質量數字課程資源。

(二)教學平臺:推進數字化教學管理平臺迭代升級

數字化教學管理平臺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和學習所需的課程資源、教學活動、學習服務和學習工具的綜合平臺。它應當包括教學資源管理、教學設計與交流、學習管理與評估、學習支持與輔助以及教學數據分析與個性化學習等功能。數字化教學管理平臺的迭代更新和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使用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標志。

1.數字化平臺要服務學生個性學習需求。傳統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導”,而以網絡平臺為支撐的在線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轉型要著重開展對學生的學習資源推薦與個性化學習路徑設計,具體而言則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通過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推送功能,為學生推薦適合其個性化學習的數字課程資源和其他形式的資源,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能力,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計劃。在此基礎上,構建教師學生互動與個性化教學環境。平臺應提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在線互動和交流功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和輔導,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建議和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平臺要開展學習進度跟蹤與提醒,通過平臺提供的學習進度跟蹤功能,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完成情況,并及時收到學習提醒和進度提示,幫助學生保持學習動力和效果,通過平臺提供的個性化學習反饋和評估功能,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和進步情況,并得到相應的鼓勵和指導,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通過以上思路,教學管理平臺可以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輔助,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成績。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獲取學生的學習數據和反饋,進行個性化教學和教學改進。

2.數字化平臺要融合開放持續迭代更新。教學管理平臺建設要以學生和教師的需求為中心,設計和提供用戶友好的界面和功能。平臺在確保技術成熟、運行平穩、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應當具有融合、開放的特性,并不斷迭代更新完善。所謂的融合主要是學習數據的融合,是指平臺能夠將學生使用手機、平板、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開展學習的數據融為一體,能夠完整記錄和保存學生在線學習的各種行為數據,從而為統計分析學生的學習規律等提供完整的數據支撐。要實現數據的全面融合,就需要從設計和開發的角度出發,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來確保平臺在不同設備上都能夠正常運行并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而開放則是指平臺具有開放的架構和接口,能夠根據需求進行功能和規模的擴展,方便與其他系統和資源進行集成和交互,實現資源共享和互操作,從而滿足不斷變化的教學和管理需求。迭代更新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推進網絡教學平臺的迭代更新需要與用戶進行密切合作,建立一個反饋循環機制,通過收集用戶反饋、數據分析和評估、技術更新和優化、教學資源豐富、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等環節,通過持續改進和反饋循環,對平臺定期進行技術更新和優化,不斷改進和完善平臺功能,不斷提升平臺的性能和用戶體驗。

(三)支持服務領域:探索建設智慧化學習支持服務體系

學習支持服務是旨在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持和幫助的學習服務活動,它隨著遠程教育和在線學習方式的不斷發展而不斷的完善。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學習支持服務在在線學習和遠程教育領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應用,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互聯網理念為引導和以各類平臺為支撐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其內容涵蓋學習技能培訓、學習資源支持、學習指導和輔導、學習社區和協作學習支持、學習評估和反饋以及學習支持工具和平臺等。通過這些支持服務,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1.建設支持學生多維需求的服務體系。滿足學生的學業期待和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有效發生是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出發點。成人在職學習往往具有零散、即時、動態、多樣化、復雜化、多層次、多類型等方面的特點,特別是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容易出現學習動機下降、深層次學習水平不高、遇到困難不知如何求助等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高校應對學生學習行為信息和潛在需求信息進行輔佐和分析,建立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的服務體系,讓學生始終沉浸在學習服務的環境中,時時、處處都可以享受到學習服務,從而提升學習成效。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可以將學習支持服務分為認知、情感與管理三大維度,即在學習過程中,從這三個方面給予學生提供支持。從學習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類要素出發,可以將學習支持服務劃分為人員支持、資源支持、管理支持、情感支持、評價支持、技術支持等方面。從學習支持服務的性質出發,將學習支持服務分為學術性支持服務和非學術性支持服務。其中前者側重促進學生認知發展、追蹤學習進度、開發專業技能和拓展課程內容等;后者側重發展學生情感與組織能力,包括對學生個體能力提供學習咨詢、進行評價與反饋、培訓學生實用技能、管理支持類的服務等。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應充分整合不同視角和維度的研究和設計,圍繞“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的主線,讓服務涵蓋的學生明確或潛在需求,從而助力學生自主性、個性化學習。

2.積極探索智能化支持服務系統建設。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習支持服務由人工服務向“人工+機器”服務發展,從而擴大了支持服務的面向和服務的時長。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學習支持服務的手段將更加多元化,學生獲取支持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機器服務”必將也會由“機械服務”向“情感服務”和“智慧服務”快速發展。

目前,在金融、醫療、商業等行業已經普遍引入了智能機器人服務系統。智能機器人服務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與用戶進行對話和交互,理解用戶的需求,并提供相應的解答、建議或指導。在教育領域,隨著自適應學習范式下智能化學習支持服務的嵌入,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將更為順暢、即時,融合流暢的視頻交流以及AR/VR 技術支持的立體化交互場景,將為在線學習帶來更加良好的服務體驗。泛在化的網絡服務讓時時可學、處處能學成為現實。同時類似虛擬助手、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元素的涌現和智能APP 移動端的應用,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融合學習空間、機器人學伴、虛擬仿真實訓、智慧電子教材、智能答疑助手、虛擬全能導師等人工智能工具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將促進學習支持服務的人性化、個性化和便捷化。

四、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治理體系構建

開展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是指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政府、高校、社會第三方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體系,對辦學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資源進行全面收集、存儲交換、分析處理等,實現對辦學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管理、服務評價和有效監督[8],從而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一)政府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加強宏觀指導與監管

政府在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規劃、指導和監管作用。政府層面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全國繼續教育數字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相關工作部署,聯合相關專家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構建符合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實際的質量評價體系,明確繼續教育的質量標準及評估指標,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保證數據的規范性、完整性、一致性管理,為高校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數字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據,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對標高校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最新要求,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加快完善全國統一、分級使用、開放共享的高等繼續教育信息管理系統,推動與各高校教學管理系統對接,優化監督評價功能,常態化監測教學運行情況,完善數據采集項目、存儲方式和共享使用,推進智能化監管,實現體系化、實時化、閉環化的監測預警以及數字化、系統化、自動化的質量評價,全面發揮國家學歷繼續教育數據平臺的評估導向作用,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機構、學生和社會公眾等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二)高校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加強智慧監控與評價

作為繼續教育辦學主體,高校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快建立與教學、管理、人事等業務系統數據互通的智能化繼續教育質量評價系統,促進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9]。同時,按照國家最新要求創建科學系統的評估標準,借助高新技術,對辦學過程中形成的龐大數據進行完整收集和科學分析,形成面向不同業務、不同對象、不同環節的可視化、綜合化的評價報告,直觀反映業務發展情況,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處理對策,反饋到繼續教育質量評價系統,為高校繼續教育今后改革、人才培養能力提升提供數據支撐。加強高校繼續教育全方位、多層次、多環節、多主體監控,面向學生進行更加多元的過程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持續豐富評價形式,精準構建學習者畫像,形成客觀的教學評價,實時學業預警,自動督促執行與跟蹤改進,為高校繼續教育各業務提供數字化精準判斷、智能分析、智能預警、智能管控、智能預測、智能決策等,不斷提高質量評價的智能化水平。

(三)社會第三方積極參與,促進有效評價與反饋

健全和完善第三方參與的高校繼續教育評價制度,是逐步完善高校繼續教育質量保障制度、推進繼續教育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途徑。高校繼續教育辦學主體除每年公開發布繼續教育的年度報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外,可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作為完全獨立的評價機構,機構人員由高等教育研究專家、企業行業一線專家、教育管理者等組成,具有豐富的繼續教育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評價能力。通過構建一套完整的高校繼續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制定科學、規范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程序,從學歷繼續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總體發展、區域發展及高校學歷繼續教育發展情況等多個層面,開展公正、客觀的繼續教育質量評價工作,并建立完善多元評價反饋機制,針對性地分析存在問題,分別面向政府、高校、企業等給出具體的調整對策和發展建議,加強評價結果應用,切實發揮第三方評價的診斷、評價和改進作用。

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教育”+“數字化”,而是教育全要素、全業務、全流程和全領域的變革。在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背景下,高校繼續教育應當走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前列,為繼續教育創新注入新動能,驅動高校繼續教育實現教學方式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教學資源供給以從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教學空間從以課堂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轉變,教學評價從以結果評價向以數據驅動的過程評價轉變,積極構建繼續教育數字化新生態,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需要,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猜你喜歡
數字中國轉型數字化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轉型
“數字中國”:競逐世界科技制高點
淺談“一村一鎮一地圖”建設
數字化制勝
灃芝轉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