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目標引領下家庭碳賬戶體系的構建對策及建議

2024-05-01 04:29鐳,張瓊,沈
黑龍江科學 2024年5期
關鍵詞:家庭成員雙碳普惠

丁 鐳,張 瓊,沈 楊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800)

0 引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雙碳”戰略目標的實施對碳減排工作與居民日常綠色低碳行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2]。數據顯示,居民家庭生活消費所導致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約占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52%,為實現雙碳目標,居民消費端的碳減排不容忽視。全社會要通過實現家庭綠色低碳消費形成家庭的低碳良性循環,進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3,4]。

碳賬戶是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路徑之一。從實際內涵來看,碳賬戶就是把一定的碳減排量儲存在某一特定賬戶中,賬戶所有者可用每次儲存累計的碳減排量兌換相應的社會福利。根據不同的使用主體,碳賬戶主要分為個人碳賬戶與企業碳賬戶。其中,個人碳賬戶最初由英國環境部長David Miliband提出,是個人進行碳資產管理的交易賬戶,主要用于評估居民日?;顒拥奶寂欧帕縖5,6]。我國在個人碳賬戶的研究與實踐應用方面起步較晚,已有研究側重于將個人與組織的碳排放量結合在一起估算,厘清了碳賬戶建設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如減碳行為的定義、碳減排量核算方法等),在實際政策落地方面注重個人碳賬戶的國際經驗比較及借鑒,不斷完善了我國碳賬戶建設的模式、經驗與發展方向[7,8]。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有的碳交易理論涵蓋范圍與應用邊界不斷拓展[9],在面向企業的生產領域之外,針對消費領域的碳減排與碳賬戶建設研究越來越多,但依然缺乏對基于個人碳賬戶的家庭碳賬戶建立模式與交易運行機制的深入探究。在“雙碳”目標等引領下,如何將碳賬戶使用與在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普及綠色低碳行為是未來需要破解的重點問題。

從各區域碳賬戶的建設使用現狀來看,我國經濟發達的部分地區(如北京、浙江、廣東等)已初步嘗試建立針對個人消費端的碳普惠機制,主要涵蓋居民日常生活的綠色交通、垃圾分類、綠色消費等諸多領域,一些金融機構也開始嘗試構建個人碳賬戶,并鼓勵居民將賬戶中的碳減排量兌換成不同的優惠券或實物等實際收益,例如“浙江碳普惠”是全國首個省級碳普惠應用,是浙江省雙碳數智平臺中的重大應用之一。但包括浙江碳普惠在內的諸多碳普惠應用平臺建設都是針對個人碳賬戶核算的嘗試,而缺少針對由個體組成的家庭碳賬戶系統。隨著個人碳賬戶的不斷完善,開展家庭碳賬戶試點,有助于完善個人碳賬戶應用體系,并在更多省區與更多社會群體間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基于此,從家庭碳賬戶體系構建的背景及意義出發,通過文獻調研與實證調查等方法,分析個人碳賬戶存在問題及其對家庭碳賬戶體系構建的啟示,以期為完善個人碳賬戶應用體系與碳市場的建立提供參考。

1 家庭碳賬戶體系構建的意義

1.1 家庭碳賬戶建設是“雙碳”目標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雙碳”目標的提出開啟了我國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也對個人與家庭提出了低碳生活與綠色消費的新要求[10]。其中,碳普惠是面向公民家庭與個人低碳生活與消費領域的自愿減排機制,個人及家庭的碳賬戶建設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機制創新,可有效影響個人的綠色低碳行為。其以減碳為核心約束或改變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慣,并通過家庭端對高碳產品消費的減少來實現消費減排,進而影響生產端主動調整或轉型,減少碳生產,最后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

1.2 家庭碳賬戶建設是碳普惠機制構建的必由路徑

“雙碳”目標以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離不開公眾的普遍參與。碳普惠制是為個體、家庭與小微企業等公眾群體的節能減碳行為賦予價值而建立的激勵機制,是低碳權益惠及公眾的具體呈現。目前,我國在個人碳賬戶方面的應用實踐與碳普惠機制設計緊密結合,通過對社區、家庭與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碳減排核算并賦予賬戶一定積分或價值,建立起商業利益激勵與政策鼓勵相結合的轉換、傳導機制。公眾可通過碳普惠機制獲取一定數量的碳幣(積分),從而獲取對應的正向物質激勵或進入更大層級的碳交易市場[11]。家庭碳賬戶的建設有助于“雙碳”目標在公眾群體中的推廣。

1.3 家庭碳賬戶建設是形成全民參與低碳的關鍵舉措

家庭碳賬戶是對個人碳賬戶的升級與共濟共享,個人碳賬戶需與家庭碳賬戶、社會碳排放總量相結合,完善碳普惠機制,通過個體的低碳行為帶動家庭成員、社區成員的整體綠色低碳行為。相比于個人碳賬戶,家庭碳賬戶建設有助于家庭成員間的低碳行為監督與激勵,可通過個體發動家庭成員、同事、朋友等,去了解碳普惠,參與碳普惠,掀起人人碳普惠的綠色低碳生活氛圍,能夠有效擴大影響面,逐漸形成“人人低碳、家家共責”的綠色新風尚。

1.4 家庭碳賬戶建設是推進個人碳交易的有力保障

個人碳排放往往呈現小、散、雜、不易監督管理等特點,傳統碳稅模式對個人碳減排或低碳行為的影響有限。家庭碳賬戶通過對個人碳減排的集成核算進行量化歸并與信息整合,增強碳市場交易的可行性。家庭碳賬戶建設與碳普惠制的結合還可放大碳市場交易的物質激勵作用,有助于在現階段促進公眾形成個人綠色低碳生活與個人碳管理的良好習慣,便于科學評估家庭內部成員的綜合碳減排效果,克服個體差異帶來的影響。家庭碳賬戶建設可實現家庭內部成員的無償交易(一個成員的碳排放量可對家庭內部另一個成員的碳排放量實現補償),還可擴大個體的碳減排量,有助于個人碳減排量交易的實施。

2 個人碳賬戶存在的問題及對家庭碳賬戶體系構建的啟示

2.1 個人碳賬戶的多平臺重復建設及標準不一問題

隨著碳普惠機制的實施,個人碳賬戶建設項目較多,且眾多企業平臺也推出了專屬個人碳賬戶,導致同一居民的一種碳減排行為可同時獲取多個平臺(包括各大企業、互聯網平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碳減排收益,碳減排量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12]。故家庭碳賬戶建設需整合不同個體成員在不同平臺上的個人賬戶信息,既要避免碳減排量重復計算,也要避免不同個體在不同城市間的碳減排核算標準差異,從而實現家庭碳賬戶數據信息與標準的統一。

2.2 個人碳賬戶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問題

從碳賬戶使用現狀來看,已有的碳賬戶主要是對積極參與碳減排的個人給予獎勵,但對高碳排放的個人并未采取相應的監管與懲罰措施,且個人碳賬戶建設無法精確衡量家庭內部其他成員的碳減排情況。在家庭層面,不同成員間的低碳行為習慣不同,其他家庭成員的高碳排放行為可能被忽視或未被涵蓋,進而影響碳賬戶的公平性與合理性。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家庭碳賬戶能夠更全面地衡量居民的綠色低碳貢獻。故需整合個人碳賬戶,不僅評估個體的碳減排量,也要衡量家庭整體的碳減排量。

2.3 個人碳賬戶的信息準確性與偏差問題

從碳賬戶使用內容來看,碳賬戶記錄了居民在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數據,但在線上平臺數據無法有效共享的背景下,碳賬戶相關信息的采集不可能覆蓋所有群體,也會導致部分信息的偏差或遺漏??紤]到個人綠色低碳行為與碳賬戶的使用大多出于自愿,沒有相對準確統一的衡量標準與信息來源口徑,會造成信息的偏差,影響減排結果核算的準確性,進而造成個人碳賬戶積分兌換時激勵獎勵不公平等問題,不利于碳交易的可持續發展。故需通過家庭碳賬戶的建設拉動家庭成員共同參與低碳行為的積極性,無需不同家庭成員在多個平臺進行信息注冊,共用一個家庭賬戶、共享數據信息,以降低消息偏差與信息泄露的風險。

2.4 個人碳賬戶與減排政策框架的有效融合問題

從碳賬戶的后續應用管理來看,目前個人碳賬戶及其應用場景并未融入以碳定價為核心的減排政策框架,居民參與碳賬戶使用大多為自發自愿,已有的碳賬戶應用場景也主要體現在平臺建設與吸引流量上[13,14],這意味著現有的個人碳賬戶體系并沒有與更高層級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碳市場交易等管控手段有效銜接。居民的綠色低碳行為需碳價格激勵與心理意愿的雙重驅動,尤其是在個人與家庭的碳賬戶應用中,還沒有構建起“減排政策的意識構建——經濟激勵——其他獎懲——家庭成員相互激勵——最終共同改變低碳行為”的完整框架。故需考慮將賬戶的建設融入整體的碳減排政策框架,促進家庭成員整體的碳激勵、碳減排與綠色低碳行動。

3 “雙碳”目標引領下家庭碳賬戶體系構建的對策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綠色發展進入新格局,構建并完善家庭碳賬戶體系有助于推動全民參與綠色低碳生活?;诖?提出以下建議:

3.1 設立家庭碳戶主,建立家庭碳共濟總賬戶

隨著越來越多地區碳普惠平臺個人賬戶的增多與信息的不斷完善,可參照醫保家庭共濟賬戶建立家庭碳共濟總賬戶,設立一位碳戶主與N個碳成員,成員間的碳積分可共享共用。建議在各地區碳普惠平臺中增設家庭碳共濟賬戶功能,個人碳賬戶可選擇加入家庭賬戶,并對家庭成員的所有碳積分進行匯總累計,推出家庭積分日榜、家庭積分總榜與家庭成員平均碳積分榜,以家庭為單位激勵個體成員共同踐行低碳行為。

3.2 整合碳賬戶平臺,完善家庭碳賬戶數據信息

依托數字技術,有效整合不同主體的碳賬戶平臺與數據信息,推動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居民廣泛參與、家庭賬戶落地的碳普惠綜合應用系統,不斷拓展碳減排應用場景,完善市場化激勵模式??梢劳懈鞯貐^的碳普惠平臺,整合各類數字平臺,有機銜接金融類碳賬戶平臺,實現碳普惠供給端與需求端的高效對接,促成家庭碳減排量的消納閉環,保障家庭碳賬戶與碳普惠平臺高效運營。

3.3 優化碳核算體系,計算家庭凈碳減排量

在已有的碳核算體系與應用場景下,建議增設非綠色碳增排場景(如化石能源在生活中的消耗、肉類食物的消耗等),全面衡量不同家庭成員在綠色低碳與非綠色碳增排間的相互抵扣關系,計算每位家庭成員的凈碳減排量,實現家庭成員個人減排量的累計匯總,按照統一標準為家庭成員的每一次凈減排量賦予綠色碳積分。

3.4 豐富碳激勵體系,創新家庭碳普惠模式

將家庭碳共濟總賬戶作為未來的家庭綠色資產,可用于兌換公益性、商業性與政策鼓勵性等獎勵條件,并獲得相應的高質量綠色金融服務與綠色保險優惠,完善碳減排量的市場化運行。在碳激勵方面,可聯合藥品流通處、質檢院等部門,增加室內空氣質量檢測、配裝眼鏡光學性能檢測及血壓計、口罩、溫度計、消毒酒精實物兌換等內容,提升家庭的低碳行為激勵力度。

3.5 探索家庭碳交易試點,創新碳配額管理制度

選擇個別城市的個別街道或代表性社區,探索建立家庭碳交易試點機制,實現家庭成員個人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或共濟。在試點初期,建議以家庭為單位,采取家庭自愿參與、免費分配、物質獎勵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參與,提升公眾的碳減排意愿,探索建立有效的碳減排激勵機制。在試點后期,可逐漸過渡到社區層面的小范圍強制參與、推行一定比例的配額拍賣等方案,進一步挖掘家庭碳交易的減排潛力。

3.6 強化低碳家庭試點,構建(近)零碳家庭社區

以未來社區與未來鄉村建設為契機,加大低碳家庭建設力度,開展綠色、低碳、循環、零碳、負碳等社區和家庭建設試點行動。不斷豐富家庭綠色低碳場景構建,如在綠色社區場景中增加綠色建筑、智慧家居等,利用云計算、數字化技術等精準測算不同家庭的低碳減排情況,以增強未來社區的家庭低碳治理能力。未來鄉村的家庭碳賬戶建設可圍繞家庭賬戶的綠色農業應用場景發展綠色現代數字農業、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全面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系統構建涵蓋農業、居民生活等領域的碳減排核算體系,逐步實現家庭碳匯(竹林、濕地碳匯)的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變現。

4 結束語

在踐行“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碳賬戶體系建設始終融入綠色、低碳、共享的理念,通過推動居民養成良好的綠色發展方式與生活方式真正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家庭碳賬戶建設是“雙碳”目標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碳普惠機制構建的必由路徑,是推進個人碳交易的有力保障。個人碳賬戶建設目前存在多平臺重復建設及標準不一問題、公平性與合理性問題、信息準確性與偏差問題、與減排政策框架的有效融合欠缺問題,需構建并完善家庭碳賬戶體系來進行必要的彌補與優化。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可通過設立家庭碳戶主,建立家庭碳共濟總賬戶,整合碳賬戶平臺,完善家庭碳賬戶數據信息等構建家庭碳賬戶體系。

在個人碳賬戶基礎上,通過架構嚴密、設計科學的家庭碳賬戶制度化體系建設,家庭碳賬戶將有望為更多地區的綠色轉型發展、生態文明先行建設提供有力、有序、有效的全民低碳支持。

猜你喜歡
家庭成員雙碳普惠
“雙碳”背景下綠色債券發行的行業同群效應研究
探索節能家電碳普惠機制 激發市民低碳生活新動力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家庭成員的排序 決定孩子的格局
日照銀行普惠金融的鄉村探索
農村普惠金融重在“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論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員赴法勤工儉學之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