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站建設的研究進展及啟示

2024-05-01 04:29楊佳佳
黑龍江科學 2024年5期
關鍵詞:工作站基層理論

陳 瑞,楊佳佳

(1.長豐縣致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合肥 231100; 2.哈爾濱學院 文法學院,哈爾濱 150086)

實現基層社會工作站全覆蓋是制度化推進社會工作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對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等途徑的暢通與規范。我國各地基層社工站建設得到較快發展[1],雖然在理論研究與實務探索方面均處于起步階段,但社會工作站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學界持續關注的重大理論命題和現實問題,對已有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明確并梳理相關的研究議題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有利于為社會工作站的建設與研究指明方向。

1 社會工作站研究概況

以“社工站”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檢索,截至2023年9月16日共檢索出715篇文獻資料,其中學術期刊430篇,學位論文206篇,報刊文章60篇,輯刊文獻3篇,會議論文7篇,特色期刊文章9篇。

1.1 總體研究趨勢

我國社會工作站建設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始于2001年,但彼時的社會工作站建設主要集中在上海等發達地區,相關研究成果也大多與上海社會工作站的建設和發展相關,每年僅有1篇或零星幾篇發文量。2008年后,社會工作站的建設逐漸推廣,涉及廣東、湖南、天津等地,相關研究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增速緩慢且缺乏高質量的研究成果。2019年開始,相關研究呈現急劇增長的態勢,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升,尤其是2020—2021年增速最快。由此可以看出,學界對社會工作站建設與發展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將其轉化為研究議題進行關注和研究,呈現出積極良好的研究趨勢。

1.2 成果類別分布

經檢索,當前關于社會工作站建設研究的大部分成果為期刊論文,占比60.14%,其中《中國社會工作》發文量最多,刊發274篇,其次是《中國民政》28篇、《社會工作》11篇、《大社會》10篇,《社會與公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社會工作與管理》《社會福利(理論版)》等刊物均低于10篇。

所有學術期刊論文中,核心期刊(CSSCI、北大核心、AMI)發文量較少,僅為23篇,占學術期刊發文總量的5.35%,其中《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刊發4篇,《中國青年研究》刊發3篇,其他刊物均只有1篇。

從發文作者分布來看,發文較多的作者有王思斌(8篇)、張和清(4篇)、劉戰旗(4篇),徐選國、徐道穩、陳濤等均發表3篇,關信平、萬江紅等均發表2篇。從發文機構分布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華東理工大學(10篇)、北京大學(9篇)、中國社會工作學會(9篇)、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7篇)等??梢?社會工作站建設與發展表現為越發達的地區其相關研究成果也越突出。

2 社會工作站建設研究進展

當前,學界關于社會工作站的相關研究主要存在抽象理論/模式建構和具體個案/樣本分析三種類型,涉及社會工作站建設的意義與作用、理論與方法、路徑與邏輯、政社關系、問題(困境)與經驗(對策)、基層社會工作站督導與人才隊伍建設六個方面。

2.1 社會工作站建設的意義與作用

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與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一定的耦合性,能夠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社會工作站是社會工作發揮助力鄉村振興作用的有效路徑,能夠從多方面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所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對鄉村振興具有正向促進作用。部分學者指出,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或社區治理相契合,突出了社會工作站建設在鄉村治理共同體建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能夠轉變單向的治理模式,實現國家、社會力量多元主體間的耦合[2]?!吧绻ふ局贫取睘樯鐣ぷ鞣罩贫鹊谋就粱ㄔO奠定了基礎。

2.2 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的理論與方法

從理論層面來看,王思斌強調社會工作站在建設過程中存在“政策共同體”的問題[3],認為基層社工站建設應堅持事業與專業互促的思路,實現專業化、本地化發展。從方法層面來看,張明鎖認為社會工作站建設是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要用系統思維的方法進行謀劃,統籌建設[4]。持類似觀點的焦若水認為,應利用社會工作的生態系統思維分析社會工作站建設的生態系統,構建滋養性環境[5]。與上述觀點不同,祝西冰等提出了“去專業化”的原則,以此對社會工作站進行調適,助力民生服務的實踐與拓展[6]。盡管上述觀點在理論與方法層面的討論存在不同,但都對社會工作站的建設與發展具有正向引導作用,應結合具體的實踐進行整體性把握,促進社會工作站的良性與協調發展,助力社會工作站落地生根。

2.3 基層社會工作站的建設路徑與運行邏輯

隨著社會工作站的全面推行,其覆蓋率不斷提高,主要呈現出廣東“雙百模式”、湖南“禾計劃”、行政模式與混合模式四種類型。尹忠海等基于新公共管理視野對上述四種模式進行反思,提出了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與發展的融合路徑[7]。謝正富等提出了“行政吸納專業”的建設及運行實踐邏輯,即社會工作站與基層政府實現組織融合、功能替代、角色轉換與資源整合[8]。卜海建等提出“組織資本培育”的建設路徑,強調社會工作站應通過合理制定知識戰略、培育組織文化、完善制度保障等手段增強組織資本,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9]。李鴻等指出,在志愿失靈的背景下,社會工作站建設應以善治邏輯為依據走融合發展的道路,包括人才建設的“內生外補”道路、資源融合的“開源節流”道路、融合發展的“規融并舉”道路及運行與服務模式的“多元善治”道路[10]。經驗研究方面,學界基于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開展個案研究,涉及多元主體力量的激發、外包式社會工作站的建設、社會工作站的嵌入式或嵌合發展及民族地區行政統一建設等路徑,這些研究成果既是建立在實踐經驗基礎上的理論提升與總結,也是對推動社會工作本土化發展的有益補充。

2.4 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中的政社關系

社會工作站作為制度化重大舉措,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支持,良性的政社關系對基層社會工作站的建設與運行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從規范研究方面來看,周金玲以湖南省社會工作站建設為例,關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主體及關系問題,指出主體不應是某個單一的個體或組織,應該是多元個體和組織體系,由此提出了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整體性分析框架,綜合考察“政社關系”“政政關系”“社社關系”,將社會工作服務回歸到服務對象上,真正實現社會工作服務的價值[11]。徐盈艷從社會工作站的角色和功能出發,提出了協同整合的理念,發揮社會工作站在政府和社會之間的聯結點作用,發展成為綜合性的服務單元[12]。經驗研究方面,彭少峰等基于湖南省L社工機構的分析提出了社會工作站建設中政社關系的“嵌入式合作”,呈現出組織體系深度互嵌、功能角色吸納互補、行政主導專業建構等特點,可實現職能轉變、協同增效、體制吸納、專業成長等實踐效果[13]。萬江紅以社會工作站建設為例,分析了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中的領導注意力問題,指出唯有實現持續的制度性注意力吸引和條塊結合的注意力聯動,基層社會工作站方可實現持續穩定發展[14]。麥穎特等以省級社會工作站建設綜合性政策為樣本,發現湖南省“先有后好”的建設路徑被多省份借鑒,廣東省“專業為本”的建設路徑因采納門檻高而呈現出低強度的擴散趨勢,民政部要把握社會工作站建設政策的整體方向,鼓勵支持政策學習與制度創新,地方政府要完善政策配套措施[15]。徐盈艷通過G市社會工作服務站的歷時性分析,提出了社會服務供給的合同制治理模式[16]。黃禹對J縣社會工作站進行研究,揭示了條塊關系導致社會工作站存在“弱整合”“不完全執行”的現象[17]。上述研究既有宏觀層面的政策建議,也有微觀層面的實踐探索,對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與運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

2.5 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中的問題、困境及經驗與對策

社會工作站建設是具有中國特色與時代特征的偉大嘗試,在具體的建設與運行過程中必然存在諸多問題,面臨著諸種挑戰與困境。理論研究層面,馬媛媛等總結歸納了縣市級鄉鎮社會工作站建設面臨的困境,主要包括服務不專業、人才隊伍不穩定、資金投入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18]。任文啟等從基層治理專業化的視野出發,考察鄉鎮社會工作站建設進程中的困境,認為社會工作者應堅持必要的專業恪守,確保在現實博弈中促進和穩固基層治理專業化的進行[19]。經驗研究層面,劉戰旗等對湖南省鄉鎮社會工作站建設的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出具有重要價值的建設啟示[20]。廖敏基于湖南省A市Q鎮的調研,分析了鄉鎮社會工作站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21]。社會工作站是不斷嘗試與發展階段的新生事物,既需要理論層面的頂層設計與制度建構,也需要實踐經驗的提煉與總結。

2.6 基層社會工作站建設中的督導與人才隊伍建設

針對社會工作站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境,除政府部門的支持和政策的完善外,還要不斷加強督導與人才隊伍建設。焦若水從督導對鄉鎮社會工作站社工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出發,指出應充分發揮督導的功能,幫助社會工作站解決現實問題[22]。徐華指出,隨著社會工作站的建設,“督導該如何開展”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提出在社會工作指導中心設立專職督導、將社會工作站負責人培養和培訓成督導的兩種方式[23]。姚進忠等提出了“服務與治理”并重的督導框架,關注服務場景中的人,從服務場景出發,圍繞基礎知識、服務關系、需要評估、專業支持、治理機制等提升服務效能[24]。王廣東等創新性地提出了跨省引入督導力量促進本土社會工作站建設的思路[25]。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劉戰旗等提出了在地培養機制[20],沈在宏等以江蘇淮安的實踐為例提出了“先試點再鋪開”“先有后?!薄耙詫I為導向”的人才隊伍建設對策[26]。侯國鳳對社工能力提升問題進行了經驗研究[27]。

總體而言,規范研究具有鮮明的學術自主性,有一定的理論建樹;經驗研究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進行現實觀照。當前研究存在諸多不足或欠缺,主要表現在兩方面:①關于社會工作站的理論研究較少,經驗研究大多針對某地或某社會工作站開展的個案研究,缺乏深厚的調查基礎和深入的解釋性研究。②研究多停留在對現狀的描述和學理闡析層面,缺少政府、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站、社會工作者、服務使用者等主體性分析及多元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③多數研究采用嵌入性理論展開研究,忽視了結構與能動間的互動。④多數研究關注社會工作站建設過程與運行初期狀況,缺少對社會工作站運行過程及長效機制的探索。

3 社會工作站建設研究展望

3.1 實現社會工作站研究理論與方法的多元化

社會工作站建設研究方面的理論視角相對較為單一,主要為嵌入理論、治理理論和場域理論。這些理論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對考察社會工作站建設具有重要價值,但更多是從社會工作站的主體角度探索其融入、參與和扎根的過程,忽視了其在建設和發展中與宏觀結構和微觀行動之間的互動與協調問題,應積極拓展研究視角,運用多重理論從多元主體和互動的角度對社會工作站的建設展開理論探索。

除研究理論應多元化外,研究方法也需不斷創新。當前,多數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即選取某個社會工作站或某地社會工作站進行考察,或采用觀察法和訪談法展開經驗研究,缺乏定量研究成果。從研究層次來看,更多屬于微觀層面的研究,缺少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研究成果。

3.2 拓展社會工作站研究的多維主體性分析

社會工作站建設是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主體。在具體研究中,大部分學者將社會工作站建設的主體簡單地歸結為推動或促進社會工作站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力量。

社會工作站作為自上而下推進的工程,政府是推動主體,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站、社區組織等社會力量是實施主體,居民作為服務使用者是受用主體,且各主體間不是割裂存在的狀態,而是處在互動中的完整或綜合的主體存在。社會工作站建設研究中,應突出多維主體的整合性及主體間的互動性,對社會工作站的建設和發展進行綜合性考察和研究,促進社會工作的本土化、專業化、事業化、職業化與規范化發展。

3.3 推動社會工作站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建構

社會工作研究有著極其深厚的理論淵源和較為廣泛的應用價值,需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應用,不斷從實踐中檢驗、建構理論。社會工作站的建設研究同樣需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互動,從而促進理論的建構與實踐的應用。應突出社會工作站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和彼此建構。

3.4 注重社會工作站研究橫向與縱向維度的深化

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中缺少縱向的歷時態發展研究和橫向的共時態對比研究。從縱向角度看,社會工作站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可探索性,可以從政策演變、建設摸索、經驗總結等領域對某地或某個社會工作站的建設歷程進行歷時態把握,總結建設和發展中的經驗。從橫向角度看,社會工作站在建設中既有個性,也有共性,可以對不同地區社會工作站建設的某個方面或某個問題進行橫向對比研究,梳理并提煉出可供參考的建設啟示。通過縱向和橫向的研究,能夠促進社會工作站建設有序開展,更有效的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化服務,不斷拓展社會工作在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領域的作用和價值。

猜你喜歡
工作站基層理論
左權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戴爾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
基層在線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走基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