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古詩文情境作業設計與實施
——以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和古代名言警句為例

2024-05-01 08:19金卓穎
新課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名言古詩文古詩

文| 金卓穎

古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凝練著中華民族為人處世的智慧和藝術審美的高級追求。古詩文是培養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重要載體,是學生積淀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古詩文作業作為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環,既能檢驗學生課堂所學,也能助力學生主動構建詩意的生活。本文以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古詩和古代名言警句為例,具體闡釋在復雜情境視角下,指向學生文言能力發展,助力學生過上有品質的詩詞學習生活的古詩文作業設計探索。

一、古詩文作業設計的前置分析

(一)學生需求分析

誠然,由于當下文言環境的喪失和實際運用的缺乏,學生對古詩文的深度理解與運用存在一定困難。但是,境脈主義哲學理論認為,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因此,在作業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也就意味著在古詩文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必須了解學生已經學過什么,學生在作業練習后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同時這兩者間的差距構成了學生的學習需要。三年級的學生尚欠缺主動將現學的古詩文與同類已學古詩文、與生活實境相關聯的能力,導致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上出現“懂,卻不悟;會,卻不用”的困局。情境化的古詩文作業設計,就是要滿足學生在深度體驗知識發生情境的過程中,實現古詩文與其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相關聯的需要,打破“熟能生巧”的刷題理念,樹立“經驗與知識相聯結轉化”的命題理念,讓試題有超越默寫本功能以外的意義,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享受古詩文的學習。

(二)教材文本分析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共有9 首古詩和11 句中國古代名言警句,其中6 首古詩出現在課文里,3首古詩和11 句名言出現在“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板塊。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學生應誦讀、積累中華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詩詞,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在語言積累和運用過程中,發現、感受語言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苯滩闹械倪@些古詩文,是經過千百年的沉淀流傳下來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無不體現著先哲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觀照著當下的現實生活。本冊教材中所選的古詩多為寫景狀物類,《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組詩都是描寫深秋時節;《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發白帝城》都是描寫祖國的壯美山川;《所見》《采蓮曲》寫古代有意思的生活場景。11 句名言則分別從明理、團結、友愛三個維度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季節、景物、生活、為人處世的道理恰是能與時代通融之處,學生要能體會凝練其中的審美情趣和汲取先賢的智慧。美國多元智能理論的創立者霍華德·加德納在《未受學科訓練的心智》中寫道:“個體若能把任何教育背景中獲得的知識、概念和技能應用到與現在這些知識確實相關的新事物中,那么就具有真正的理解和學以致用的能力?!笨梢?,唯有將知識融于真實情境中,使學生具體的生活經驗與這些古詩文產生化學反應,不斷進行建構提升,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文言能力,使古詩文學習與學生的現實及將來的生活相連,從中汲取智慧,內化精要。

二、古詩文情境作業設計的典例呈現

通過以上分析,以“將經驗與知識相聯結轉化”為主要目標,通過對教材的深度研讀,以及與教研組老師的研討和打磨,從表征的舒適性(情境內涵的準確理解)、立意的建構性(新舊知識的有效關聯)、結構的開放性(思維創新的巧妙引領)三方面著手建構古詩文作業的“情境”。

(一)基于內容理解的延展式情境作業設計

通過構建釋意語境,考查學生對名言警句的理解,是情境化視角下古詩文作業設計的最常見品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嬖V我們:暫時的勝負是由一方的力量強弱決定的,但長期的勝負要看誰站在有道理的一方?!币活},借助翻譯的提示,有效考查學生對“一時強弱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边@句話的理解性記憶。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內化古代名言警句的深刻道理,成為自身言語表達甚至為人處世的生長點。

不同于以上把翻譯內容化作情境的方法,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和《荀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挟惽ぶ?,都告訴我們與人為善的道理?!贝祟愒O計巧妙運用同義名言創設情境,以“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一較為直白的詩句點明道理,考查學生理解“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睍r舉一反三的能力。中國古代詩詞文化中,由典故到對子再到詩句的斟酌自有一套系統。作業設計時,教師旁征博引地使用同義詩句間的呼應,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詩詞融會貫通的理解,更能豐富學生層見疊出般的詩詞學習生活。

與同類詩歌的關聯,夯實學生對詩句內涵的理解也是基于內容理解的延展式情境作業設計。如“《所見》‘_________,__________?!斜憩F出兒童機警的性格。我還積累了寫兒童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币活}在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詩意的基礎上,能根據具體的語境,準確填寫恰當的古詩詞,并回顧之前所學同類詩詞,達到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F在的學生對詩詞學習之所以無感,是因為他們尚未充分理解詩詞的內在美。作業設計從理解入手,用現代化的語言幫助學生梳理詩詞中出現的知識,對學生來說也是二次學習的過程。

(二)基于運用理解的鏈接式情境作業設計

巧妙運用校園生活情境考查學生對名言警句的理解運用能力也是古詩文情境作業設計的路徑之一。如“我和同學一起做實驗,因為配合得好,所以是班里最成功的,老師夸我們‘_________,_________’。拔河比賽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努力,奪得了冠軍!有了同學的幫助,我很快做完了值日,真是‘_________,_________’?!币活},學生通過閱讀,很自然地進入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中,將學習到的有關團結合作的“二人齊心,其利斷金”“人心齊,泰山移”“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句話運用其中,實現詩詞知識的內化。校園生活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設計這樣意義聯結的作業內容,不僅有助于推動學生知識與經驗的轉化,更是讓他們體驗到詩詞學習在當下也有學以致用的意義。

古詩文情境作業設計還可以散文的語言渲染出一個個如詩如畫般美妙的社會生活情境,考查學生在觸景生情中產生聯想,對詩詞的運用轉化能力。如“童年生活豐富多彩,夏天,可以去捕蟬,就像袁枚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那樣,多有趣!還可以哼著小曲去荷塘游玩,像王昌齡寫得那般‘_________,_________’,多自在!”學生在此類題深度體驗詩詞情境的過程中,從“做題”轉變為“二次學習”,觸發其詩詞化言語表達的能力,提升學生對社會生活詩詞化的審美情趣。

情境化作業設計有了著眼于靈活運用的設計空間。以此設計為例,“在我們學習的古詩中,不少文人墨客擅長用美麗的色彩給我們描繪所見的景色,這學期,李白《望天門山》中用______、______ 兩詞描繪水和山的顏色美;蘇軾《贈劉景文》中用______、______兩詞描摹絢麗的秋色;我還知道‘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詩,也用顏色描繪出美麗的景物?!贝祟}通過“古詩中的色彩”話題創設語境,引導學生復習本學期所學古詩中“碧水”“青山”“橙黃”“橘綠”等有色彩的意象,在鞏固舊知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古詩學習視角,讓學生眼前為之一亮。從練習反饋來看,大多數學生能填出“碧水”“青山”“橙黃”“橘綠”四種意象,少部分學生由于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刻而出現問題。對于最后一空由“古詩中有色彩的意象”這個概念遷移出來的問題比較難,有些學生遷移不了,但也有不少學生填上本學期所學古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以前學過的古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樣的詩句?!肮旁娭杏猩实囊庀蟆边@樣的新概念會隨著這類題目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為下一個新知識的進入做準備,也為學生優質的詩詞學習生活打開了另一扇窗。

(三)基于辨析理解的干擾式情境作業

古詩文作業設計除了填空題,還有選擇題。通過多余條件的介入,創設出復雜的情境。在選擇題的設計中,怎樣避免枯燥的信息提取,創設情境化詩詞作業,提升學生的詩詞學習生活品質呢?以此題為例:深秋時節,好朋友要轉學,心情有些低落,看著窗外絢爛的秋色,我用()句詩鼓勵和安慰他。

A.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B.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C.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抽取《贈劉景文》一詩中“深秋”“友人”“情緒低落”“絢麗秋色”四個元素創設現代生活情境,考查學生對單句詩之于整首詩的整體性理解。學生通過區分詩句間的細微差別,在建立對詩歌有整體性理解的基礎上辨析不同,判斷出符合情境的一項。情境化選擇題的設計,比填空題多了許多迷惑性的選項,對學生的詩詞鑒賞甄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與出題者進行對話,在對詩歌意蘊深度加工的基礎上,能夠獲得鑒賞詩詞的巨大滿足感。

古詩文情境作業的設計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還可以考查學生對語段中心意思的理解等知識點。以此題為例:“整個西湖好像一面光潔平整的寶鏡,映著天,映著云,映著鳥,映著橋,映著山……湖水是那么平靜,那么美麗!湖面上沒有一絲波紋,安安靜靜的就像一個準備出嫁的姑娘,蒙著一層薄薄的面紗,那么羞澀,那么溫柔?!边@段話,讓你想起了()句詩?

A.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B.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理解語段的過程中,有些學生一看第一句,就抓住“整個西湖好像一面光潔平整的寶鏡,映著天,映著云,映著鳥,映著橋,映著山”這句話去想象畫面,就會覺得與詩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是一個意思,從而去選擇一個干擾項。實則應該從整個語段中心意思表達的角度去思考,這段話主要描寫的是西湖美麗的景色,就應該以“西湖”為主。而且最后一句中把西湖比作一個準備出嫁的姑娘,正是和“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對應。學生通過綜合對古詩文句意的理解和對整個語段中心意思的理解兩方面,可以辨析選出正確的選項?!肮旁娢睦斫?語段理解”這樣組合而成的古詩文情境題,因干擾式選項的極大迷惑性,特別考驗學生對整個語段的理解力?!肮旁娢睦斫?其他知識點”組合情境作業設計能幫助學生在復雜情境中不斷提升對古詩詞的鑒賞與運用能力。

“情境”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詞。與以往古詩文作業設計中的情境相比,本文所倡導的“情境”考查的文言能力系數含量更高,更指向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運用能力的增強和創造能力的開啟。情境視角下的古詩文作業設計結合詩人心境、詩文意境和兒童生活真實情境,進行關聯理解與場景化運用,讓學生體會到古詩文表達的情趣所在。情境化的作業設計在古代文言與現代漢語之間,架起了一座通融的橋梁。學生駐足于這座橋上,能看見彼岸花開;學生漫步走過這座橋,便能過上令人艷羨的中國式詩意生活。

猜你喜歡
名言古詩文古詩
“擬古詩”之我見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品讀古詩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名言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詩文教學初探
名言趣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