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女子英歌隊,半個世紀的青春

2024-05-01 06:03黃依琳
黨員文摘 2024年9期
關鍵詞:女隊員隊里劉家

黃依琳

英歌舞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民俗舞蹈,最初只有男子表演。女子英歌隊誕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此后經歷數次消失、重建,直到今年春節,借助短視頻的傳播力,女子英歌隊受到廣泛關注,圈粉無數。

女子英歌隊

元宵節凌晨1點,在廣東汕頭珠浦村一棟老年活動中心的二樓,60個女孩子正在緊鑼密鼓地化妝。4個小時前,她們剛結束最后一次排練,許多人沒補覺就來了。休息室里幾把椅子拼在一起,但沒人有空去打個盹兒。誰先化好了妝,就吃上兩口腸粉,沖一杯速溶奶茶,這是她們的早飯。

前廳有一面垂下五彩流蘇的隊旗,紅底鑲黃邊,上面繡著兩只飛舞的鳳凰,中間“珠浦女子英歌隊”幾個顯眼的黃字被鳳凰彎垂的尾巴彎攏住。英歌舞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民俗舞蹈,一般在節慶時表演。舞者走上街頭,雙手各執一根木棒,上下左右相互對擊,邊喊邊跳,是一種情緒性的街頭集體舞。

活動在清晨6點開始,5個小時里60個隊員要全部上完妝,所有人忙個不停。

表演時間臨近,幾聲短促的口哨響起,女孩們聚在一起,排成三隊,換上了英歌服。衣服是去年訂做的,領子上縫著盔甲形狀的圖案,腰下方繡著虎頭,頭飾和衣服一樣,分為紅、黃、綠、藍四種顏色,頭冠上十顆白珠點綴其間。鞋子簡單些,白色布鞋上墜著一顆紅球,像武術長槍上掛著的紅纓。

“哐”的一聲鑼響,三聲鼓點緊隨其后,這是向全村發出的召喚令——英歌隊出發了。村里的街道寬不過5米,人們站在自家門口,都擺出了貢品。隊伍一路穿過全村,敲大鑼和小鑼的,背著大鼓的,徹底沖散了清晨的寂靜。

英歌槌擂地而起,領舞的女隊員輕巧地跳了起來,一翻身,頭飾上的兩根羽毛旋轉著劃了個圈,肩上的披風也打著轉兒揚起。披風和羽毛是領舞的頭槌獨有的打扮,這套旋轉的姿勢有個好聽的名字:“斗轉星移”。

日子里的一抹亮色

雖然女子英歌隊的舞蹈姿勢更加曼妙靈巧,但肉眼可見,她們的力量感不足。一位圍觀的村民跟身旁的人說,“我們走吧,女子英歌隊不看了,她們打得太沒氣勢了”。

這或許不是女隊員們的問題。汕頭文化藝術學校的吳絢婷主任解釋,英歌舞的原生形態就不太適合女生跳,因為最初的很多動作就是為男性舞者設計的,比如南拳武術,目的是彰顯英雄好漢陽剛勇猛的形象。雖然目前部分女子英歌的動作做了改編,但基礎仍然是男性動作。此外,英歌舞是以巡游的形式表演,表演場地不在舞臺,而在鄉村街頭,邊走邊跳,一天下來,要走幾十個村,女性在體力上也難以吃得消。

既然如此,為什么當年會出現女子英歌隊呢?

最早的幾支女子英歌隊在20世紀50年代成立,其中一支是汕頭潮陽區的桃園女子英歌隊,此后歷經解散、重建,早已沒人能說清當時的故事。

一位當初的老隊員張巧蘭回憶說,她趕上了一個新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婦女解放運動,人人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

那一年張巧蘭18歲,在生產隊做刺繡,勾出龍鳳、花草的枕套、臺布,賣到南洋去,和男隊員一樣繡得多,收獲也多。同樣在那一年,生產隊的女子英歌隊正式成立,響應國家關于開展女性文娛活動的號召。

一張通知貼出來,跳英歌的60多名女隊員很快湊齊,開始訓練。唯有打鼓的還是個男的,他不想摻在女子隊里打,三番五次抱怨。幾個領導看張巧蘭打得不錯,就把男鼓手換了下來,她成了隊里第一個女鼓手,這下桃園女子英歌隊都是女隊員了。

雖然過去了60多年,但張巧蘭仍記得清楚,1958年春節正月初四,桃園女子英歌隊首次出現在表演隊伍里。除了女子英歌隊,還有扛鏢旗的、打腰鼓的、挑花籃的,都有女孩子。以前有表演時,她們只能在路邊看個熱鬧,現在,她們自己也成了熱鬧的一部分。

表演那天,姑娘們起床不用像現在那么早,因為不用化妝,最愛美的姑娘也不過是拿面粉撲撲臉頰,用做木工的鉛筆涂涂眉毛,一張紅紙抿抿嘴唇,還不能用力抿,怕被村里人笑話。

姑娘們梳著兩條麻花辮,穿著白襯衫,上面寫著桃園農協會。再拿來兩條紅布頭,一條扎腰上,一條綁頭上。連鞋子都沒得穿,每人發一雙長到膝蓋的襪子,張巧蘭在里面墊了兩塊藍布,疊上三層就上路了。

表演從早到晚,連打三天,張巧蘭常常打到手腫。收到的饋贈有時候是豐收牌的香煙,她留著送給家人或者教練。有時候是一包茶葉和三根木炭,都是些“至高無上”的禮物。

打完英歌,姑娘們還要趕回家割草喂牛。耽誤了做工,會被父母嘮叨,但張巧蘭不管,還是要去打。白天做工到晚上6點多,8點開始訓練的時候,姑娘們就會挨家挨戶地去喊人,家里的活做完了沒有?做完了就趕快出來練習?,F在回想起來,那是忙碌生活里極少數的喘息時刻。

“閃閃發亮”的時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批女子英歌隊,在隨后的歷史煙云中一度消失了,直至20世紀80年代又重新組建,珠浦女子英歌隊就是在之后重建的。

2024年元宵節那天,隊員們從早上6點到下午5點,中間只擠出半個小時坐在路邊吃盒飯。一路上邊打邊喊,很多女孩因不停旋轉英歌錘,虎口磨到流血。還有個女孩被30多厘米長、一斤半重的木槌敲到腦袋,貼上創可貼又繼續表演。第二天她們還要重復同樣的節奏,繞村外圍一圈表演。

而在這之前,從初一到初八,她們也沒有休息過一天。隊員們被邀請去潮州,凌晨兩點開始表演。這一次,姑娘們繞著陡峭的山坡走了4萬多步。期間有人暈倒,一個女孩膝蓋受傷流血也不自知。

表演很辛苦,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女孩子加入英歌隊?

珠浦女子英歌隊隊員劉家宜,2018年加入隊伍,今年23歲,是隊里年紀最大的姐姐,也是氣氛擔當。

2017年,劉家宜到當地社區當義工,偶然遇到男子英歌隊,一下子就著了迷。她希望自己也能像打英歌舞的男孩們一樣帥氣,他們扮演的是梁山好漢,是行俠仗義的英雄。她追著他們,幫著拿東西,端茶倒水,終于等到2018年4月,珠浦女子英歌隊宣布重啟,她馬上報了名,怕選不上,她買了英歌槌,每天偷偷在家練習。

因為中斷了很多年,英歌舞要重新創作,教練很嚴格,常有人累哭,但劉家宜從沒想過放棄,“這么熱愛的東西怎么可能放棄?”2019年,重建的珠浦女子英歌隊第一次在村里巡演,劉家宜聽到,有人夸她們“了不起”。

劉家宜穿上華麗的演出服飾,她覺得自己變了一個人,變成了花木蘭、穆桂英。她曾花錢治療臉上的痘,效果不怎么明顯,不過,現在她變得無所謂了,在隊里,在演出時,沒人在意她臉上的小小瑕疵。

一年一年過去,隊里陸續有人離開,劉家宜成了隊里最大的姐姐,意識到自己臨別的日子也在倒數,她變得更加珍惜姐妹們,“好希望永遠留住這份感情,一直對她們好”。

在女子英歌隊,每年都有人加入,每年也有人離開,女孩子們聚在一起,她們在找尋自己想要的,而英歌隊就是一份依托和支撐。

正是這份依托和支撐,貫穿半個多世紀,伴隨著女子英歌隊從最初出現,數度消失、重建,讓大家凝聚在一起,這種力量讓人動容。

(摘自《智族GQ》)

猜你喜歡
女隊員隊里劉家
羽翼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國家越野滑雪隊女隊員芬蘭備戰冬奧會期間血尿素指標分析
當 我 們 一 起 走 過
詠 松
駐村隊里的手搟面
羽毛球業余混雙比賽女隊員技戰術分析
My Summer Holiday
仔細分辨認真解題
仔細分認辨真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