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索

2024-05-03 03:53侯亞麗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農戶農民

侯 娜,侯亞麗

(1.泌陽縣科技信息研究所,河南駐馬店 463700;2.泌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河南駐馬店 463700)

0 引言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三農”工作開展的關鍵,直接關系到鄉村經濟社會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保障。進入新時代,持續壯大鄉村集體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不僅有利于解決“大市場”與“小農戶”間的基本矛盾,實現“分”與“統”的相互結合,還能促進新型農民組織化管理,提升農戶整體素養,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從實際研究情況來看,眾多專家學者都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更為后續建設帶來了理論基礎,但依然存在一定局限,如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一些舊的研究措施已然不適應新發展。因此,在掌握鄉村發展形勢與變化趨勢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的發展路徑,以促進農業規?;彤a業化發展,加快鄉村經濟繁榮,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與戰斗力。

1 鄉村振興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價值所在

1.1 有利于加快產業建設

通過加強鄉村產業振興,能進一步提升農戶收入,實現致富增收,而村集體經濟建設正好能成為一項重要抓手。一方面,有利于優化相關配套設施,借助集體優勢進行農田灌溉整治、促進生產規劃、通過集體經濟組織機械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規?;a。即借助集體經濟組織整合生產資源的優勢,實現大規模生產。

1.2 有利于促進生態建設

村集體經濟建設的有效發展,能夠給鄉村環境,優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態建設等方面帶來充分的資金支持,并且可以展開整體部署、統一規劃,高效地組織農民群眾參與環境改善,最終促使鄉村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解決長期以來農業建設當中環境問題過于突出的現象,補齊農業發展短板,給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帶來堅實基礎。

1.3 有利于發展鄉風文明

加大村集體經濟建設,能夠引導農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集體組織和農民之間成為一個社會共同體,有效維護農戶利益。同時,還可以給鄉村文化發展帶來良好的物質,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生產需求,從而形成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1]。另外,也可以為農戶帶來各種學習發展的機會,使其積極充分掌握農業知識和相關經營管理技能,最終將自身建設成新型農民。

1.4 有利于加強基層治理

通過村集體經濟有效建設,能夠推進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強化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黨員干部的榜樣樹立,有利于深化基層黨組織在鄉村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同時,還能夠幫助農民掌握基本的監督權和話語權,強化參與農村事務發展的積極性。并在深化學習當中,加強法律規范了解,主動摒棄陳舊的生活習慣,積極踐行新的村規民約。

1.5 有利于優化農村生活

集體經濟的全面建設能夠團結所有農戶,使其可以更好地對接市場,展開農產品價格談判,減少貿易成本。還能夠有效引導農民合作入股,在獲取股份分紅的同時,利用自身勞動賺得報酬,實現收入來源優化的目的[2]。另外,集體經濟組織還可以為全體農戶提供生活補貼與養老保險等相關福利,在幫助其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2 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2.1 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強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打開農戶致富增收途徑,推動農業從傳統增產向提質方向轉變,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尤其要加強農業產業園和產業強鎮建設,積極開發產業集群,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3]。同時,對鄉村經營制度加以優化,持續發展和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和挖掘出新的經營主體,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梢园l現,鄉村產業的持續推動和村集體經濟地位的有效鞏固勢必會使鄉村成為一項極大的潛力市場,從而給農民致富增收帶來一定優勢。

2.2 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各部門拿出資源,優先支持“三農”發展,并將“三農”問題視為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不僅要保證糧食安全,還要加強產業、土地、金融、生態、文化、組織、人才等方面發展,特別是要繼續加快鄉村產業建設,激發鄉村資源要素活力,促進城鄉融合,確保農民群眾能夠從中獲得更多增值收益。因此,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給村集體經濟建設帶來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集體經濟建設不僅要使農民過上優質生活,還要給其帶來未來發展的其他途徑。此外,二十大報告還專門強調要以“三權分置”為主要抓手,積極落實集體農地所有權,穩定農民土地承包權,并放活土地經營權[4]。這樣一來就可以使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形成長期穩定的發展協議,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2.3 提供了必要的人才隊伍

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建設,依賴于能力素養過關的管理人員。這類人員不僅要掌握必要的農業農村發展技術,還要了解農民群眾的基本期盼和訴求,真正解決農民在日常生活生產當中遇到的各項問題,不僅可以及時解決鄉村社會矛盾,還要能夠體恤全體農戶。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要打造出一支真正熱愛鄉村且愿意服務鄉村的工作隊伍,這就進一步擴大了鄉村人才隊伍來源渠道,不僅更重視干部隊伍建設,還尤為關注鄉賢、社會組織、返鄉人才、引進人才的加入。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提出,不僅可以給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建設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還能繼續完善相關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最終給鄉村發展帶來優良的人才隊伍。

2.4 提供了堅實的黨建引領

在當前鄉村振興發展當中,黨在鄉村的政治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組織力、戰斗力也有所強化,并且促進了組織機構創新。這樣一來,就為村集體經濟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與基礎,也帶來了黨建引領,可以更好地幫助鄉村借助黨組織優勢處理好“統”與“分”的基本關系,破解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艱難困境,集中力量為民辦大事,更好地擴大集體經濟資產,保障經濟效益。

3 鄉村振興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3.1 夯實頂層設計

農村集體經濟建設需要政府部門落實頂層設計,加大政策與資金支持。具體需專門針對農業、住建等資金加大統籌,構建專項發展項目庫,設置專項資金,通過補貼或獎勵等形式實現項目扶持。與優秀企業加強合作,利用土地、稅收等審批優惠,吸引其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建設中[5]。此外,重點加強政策性融資貸款建設,構建專項融資擔保機構,給集體經濟組織予以充分的信貸額度;與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鼓勵其出臺一些相應的惠農政策,加大信貸支持。同時,利用“第一書記”等鄉村振興服務隊伍優勢,真正將村集體經濟建設作為一項硬性指標完成,加大幫扶力度,謀劃產業發展與經濟建設的有效項目,不斷促進集體經濟增收。

3.2 強化基層黨建

在集體經濟建設過程中,還需持續提升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一方面,持續加強村“兩委”建設,嚴格制定用人選人標準,盡可能在滿足政治標準的基礎上,選擇出更會經濟、管理和經營的年輕人作為帶頭人[6]。如果缺少適合人選,則可以引入掛職制度,實現優秀人才跨村兼職。另一方面,深化村干部教育培訓,在完善的培訓規劃下實現培訓常態化。實際應該加大經營管理、農業技能、市場知識等內容培訓,并將理論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組織眾多村干部定期到一些經濟建設完善的地區進行經驗學習,從而打開自身發展思路,強化集體經濟建設能力。此外,還需要構建專項考評體系,真正將村集體經濟發展列入村干部的考核要點當中,并與其工資績效、職位晉升、評優等結合起來,以激發其干事創業的熱情。

3.3 強調農民作用

在鄉村發展中,農民是主體,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要想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還需加強農民思想引領,優化其傳統觀念和意識,使其更好地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大環境。具體應在集體經濟建設過程當中,給予村民更多參與權限,引導其主動參與進來,并積極聽取其意見和建議。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通過股份合作制開展日常經營管理,引導村民投入資源、資金或者資產,實現人人參股[7]。此外,要進一步提升村民的主角意識,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理事會、監事會等,通過自身力量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持續提升治理水平。村集體經濟發展所獲收益,也需實現村民共享,以進一步激發其建設活力,日常還要重視典型案例和人物挖掘,通過榜樣引領,使更多農民可以自愿參與到鄉村經濟發展當中,借助集體的力量,共同推進“三農”建設。

3.4 改革產權制度

為了從根本上推進村集體經濟建設,還需要對集體產權制度加以完善。一方面,及時確權,了解具體的產權歸屬,使集體產權和個人產權之間的界限能夠劃分清楚,尤其要對于一些閑置土地進行產權明確,從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合、轉包、轉租,使其可以及時盤活,提升村集體經濟資產,確保所有村民都能夠享受資產權益。還要進一步構建專項的產權流轉平臺,形成完善的交易體系,從而提升資產流轉率,并真正保障農民所享有的各項權益。另一方面,在改革產權制度時,積極了解相關集體經濟組織的具體定位和職能,縣鎮政府要逐步將自身的社會治理和服務保障職能去除,將其移交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從而利用最大凝聚力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村經濟建設。同時,還需要將村“兩委”與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職責劃分明確,確保三者之間可以順暢流轉。

3.5 優化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促使村集體經濟實現快速且持續性的發展。具體需要重點加強“三資”管理,特別是一些經營性和資源性資產,必須實施有效的動態監督。還要積極完善承包管理,快速實現管理規范化和法治化。財務管理制度要始終遵循公開原則和真實原則,堅持財務工作開展積極接受群眾監督,定期對“三資”使用狀況進行核查,特別是部分重大項目和資金應用狀況,一定要嚴格落實核查制度,確保其使用合法合規[8]。村集體經濟組織也需要形成專項管理機制,具體可參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完善,在資金、人員及項目等方面落實有效監督,開展項目與資金績效考核,使組織整體實現規范化和制度化運行。

3.6 完善產業結構

農村集體經濟建設應該要堅持壯大農業產業,借助市場優勢,促進產業融合。一方面,基于當地特色農業,堅持打造“一鄉一業”,推進農產品加工、宣傳、營銷產業鏈建設,強化品牌意識,構建特色農產品品牌,從而更好地壯大農業產業。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業態,比如圍繞鄉村旅游、醫療康養等進行產業建設,持續提升農產品產業價值鏈。此外,還要始終基于產業融合理念將農產品加工、鄉村服務業等壯大做活,促使農業真正實現工業化和市場化,從根本上通過工業促進農業、通過農業和工業加強貿易發展。對于農業資源要重點進行非生產性功能挖掘,不斷提升農業價值創造力。也要積極利用現代網絡優勢發展新的農業模式,從根本上對農業技術和資源等要素進行重組,實現產業結構優化。

3.7 加大育人力度

“三農”工作開展依賴于良好的人力資源支持,因此村集體經濟發展也需要相關人才支撐。為進一步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可重點落實后備人才儲備,如從返鄉創業群體、返鄉大學生、致富能手與經濟帶頭人等方面選擇出一批真正懂得“三農”工作的人才,引導其加入后備干部培養隊伍。同時重視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比如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經營者。具體可從政策層面加以鼓勵,并為其和農戶之間合作構建相應的聯系平臺,引導其利用股份制等形式和農戶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在市場、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還要對鄉土人才進行重點挖掘,并培養出一批職業農民。此外,積極探索高校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由村集體出面和相關學校建立人才培養計劃,由高校進行人才輸送,而村集體則為人才提供必要的實踐要素,促使更多高素質人才可以積極投身到鄉村發展中,進而給村集體經濟建設帶來更多堅實力量。

4 結語

當前,落實村集體經濟建設,已經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實際開展過程當中,應特別加強頂層設計,有效深化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落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重視農民的主體作用,加大農民能力、思想建設;持續優化鄉村產權制度改革;劃分清楚產權歸屬;完善經濟管理制度,確保集體經濟組織實現有效經營運作;加快產業結構建設,促進鄉村產業新業態發展;落實人才培育,不斷壯大鄉村發展人才隊伍。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農戶農民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饸饹面“貸”富農民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