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陵縣農機化發展現狀與思考

2024-05-03 03:53唐建書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龍陵縣農機化縣域

唐建書,肖 夏

(1.龍陵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云南龍陵 678300;2.騰沖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云南騰沖 679100)

0 引言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條件和必由之路,是解放農村勞動力和提高生產率的重要手段。多年以來,龍陵縣農機技術推廣經過不懈的努力,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平原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機技術推廣,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實現農業機械化,是擺在龍陵縣面前的新課題。調查發現,龍陵縣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影響著農業機械化發展。

1 龍陵縣概況

龍陵縣位于云南西部邊陲,地處高黎貢山南麓的怒江、龍川江之間,地理坐標為東經98°25′~99°11′,北緯24°07′~24°50′。國土面積2 794 km2,國境線長19.71 km,山區面積占98%。以東南西北為序,分別與施甸、永德、鎮康、緬甸、潞西、梁河、騰沖、隆陽相接壤。全縣轄5鎮5鄉、5個城市社區、116個村民委員會,居住著漢、傈僳、彝、傣、阿昌等23個民族。2022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30.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02萬人,華人華僑12萬余人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之一,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境內抗戰文化、黃龍玉文化、溫泉養生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僑鄉文化交相輝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滇西抗戰的主戰場,是中國黃龍玉原產地,是中國紫皮石斛之鄉,先后榮獲“國家衛生縣城”“云南省美麗縣城”“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園林縣城”“云南省雙擁模范縣”“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年平均氣溫14.9℃。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溫7.4℃。極端最高氣溫22.9℃,極端最低氣溫3.8℃。由于地形復雜,垂直高差大,局部又分為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6種氣候區,兼具低緯、季風和山原地勢氣候特征,形成四季溫差小、干濕季分明,垂直變異突出的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西南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形成西面迎風坡多雨,夏無酷熱,東部背風雨量適中,無寒暑劇變。森林覆蓋率達73.62%,年均氣溫16.4℃,年均降雨量1 699.2 mm,有“滇西雨屏”之稱。

202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09億元,增長8.2%,增速全市第一;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41.51億元,增長4.7%;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68.58億元,增長13.6%,增速全市第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4.0億元,增長3.9%,增速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6.94億元,增長20.2%,增速全市第一;實現財政總收入13.94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2億元,增長7.6%;實現財政總支出34.13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19億元,增長17.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97億元,增長4.9%;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11.78億元、103.24億元,分別增長5.4%、12.5%;實現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150元、14 834元,分別增長2.5%、6.6%。綠色硅為代表的工業是縣域經濟的主要產業支撐,規上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其中綠色硅產值164.7億元,占全市的45%。

龍陵縣是一個山區縣,也是貧困縣之一,屬滇西橫斷山脈南延的高黎貢山山系,高黎貢山山脈由北向南伸入境內,被怒江和龍川江所環抱,山高谷深、溝壑縱橫,98%是山地??h域地勢呈中部高而東西傾斜之勢,全境崇山峻嶺,丘陵起伏,河流縱橫,縣域東西最大距離64 km,南北最大跨度78 km,總面積2 884 km2。最高海拔3 001.6 m,最低海拔535 m,垂直高差2 466.6 m。承包地面積7.51萬hm2,農戶64 273戶,其中水田面積約0.87萬hm2,旱地約6.64萬hm2。主要農作物水稻種植8 006.67 hm2、玉米1.152萬hm2、馬鈴薯3 266.67 hm2、油菜466.67 hm2,茶葉17 306.67 hm2。

2 農機化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2.1 農機化現狀

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44.5%。全年機耕作業面積2.78萬hm2、機播面積782 hm2、機收面積0.48萬hm2。如水稻生產,仍延續傳統的人工種植模式,以微耕機或黃牛進行耕整地,人工育秧、拔秧、插秧,人工背著手搖噴霧器或電動噴霧器進行病蟲草害防治,使用腳踩打谷機或機動打谷機進行水稻脫粒。水稻插秧機、稻麥聯合收割機只在幾個鄉鎮使用,全縣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48.85%,較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高4.3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56%的水平。

截至2022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約為15萬kW,農機具保有量約40 970臺套。其中非補貼機具約33 980臺套,補貼機具6 990臺套。耕整地機械約10 475臺,除大中型拖拉機25臺套外均為耕整機和微型耕耘機。田間管理機械約912臺,除4臺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外均為動力噴霧機、電動修剪機。收獲機械2 819臺,除14臺谷物聯合收割機外均為稻谷脫粒機;糧油初加工機械13 394臺主要為小型碾米機和粉碎機,其中只有5臺套糧食精加工組合碾米機和2臺糧食烘干設備;果蔬茶初加工機械1 970臺,主要為茶葉烘干機和揉捻機;冷藏保鮮設備18臺套。

2.2 制約因素

2.2.1 農機化隊伍建設滯后

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2020年10月前編制8人,2020年10月機構改革,縣農機學校并入農機推廣站,編制人員15人,現有人員50歲以上60歲以下8人占53%,40歲以上50歲以下7人占47%;其中農業機械化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學校中專畢業5人占33%、大學畢業1人占6%、中?;虼髮.厴I函授學習本專業3人占21%,其他專業畢業11人占79%;抽調在外工作2人。人員隊伍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學校畢業后進修學習機會少,多數同志參與農機新技術新機具觀摩培訓學習的機會更少;加之農業機械化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大學畢業的不愿到小縣城工作,或招考不來。新生力量得不到補充,繼續教育培訓跟不上,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受制約、農機化技術指導培訓跟不上。如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工作,老同志的視力多數為老花眼,電腦上的字小看不清楚,加之鍵盤輸入、網絡辦公“動作慢”,跟上時代網絡化辦公滯后等等。如此,農機化推廣隊伍建設滯后嚴重影響著縣域農機化事業發展。

2002年,鄉鎮機構改革,鄉鎮農機站撤銷,原鄉鎮農機站財產被處置,原農機管理人員歸并到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機站其他人員部分通過考試進入鄉鎮其他部門、部分“買斷”工齡自謀職業、部分多交社保提前“退休”回家等,導致鄉鎮農機維護保養或故障排除沒有專業人員,農機具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許多農戶購置的農機具還沒有回收成本就報廢了。同時,也制約著廣大農民群眾購買農機具的積極性,從歷年全縣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可見。

另外,全縣各鄉鎮現有農機管理人員22人中有2人是農業機械化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全縣10個鄉鎮專業人員很少,難以進行農機化技術指導和服務,制約著區域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再者,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等部門人員常常為鄉鎮人民政府抽調使用,農機管理人員更換頻繁,業務剛熟悉的同志不到幾天又換了,嚴重影響著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延續性。

2.2.2 “宜機化”改造滯后

龍陵縣縣域地形復雜,垂直高差大,全境崇山峻嶺,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最高海拔3 001.6 m,最低海拔535 m,垂直高差2 466.6 m。耕地面積2.67萬hm2,其中水田0.87萬hm2、旱地1.8萬多hm2,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11 hm2,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壩子)、山溝兩旁,山多地少,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田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滯后,勞動力轉移受制約,田地農民自主耕種,流轉少,非機耕地多,宜機耕地少。

截至2022年底,全縣爭取到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共計38 144.32萬元,“高標準農田”建設2.73萬hm2,占承包地面積的37.07%,遠遠滿足不了農機下田作業。已建設的“高標準農田”仍然存在農機下田難作業問題。以1 500元/667 m2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在山區縣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修建機耕道路和排水溝渠遠遠不夠,何以進行“小田”變“大田”呢?對于丘陵山區縣,應因地制宜進行“宜機化”改造,結合區域田地實際面積、地形地貌特點、海拔高低、群眾意愿等情況合理勘察設計,合理測算改造資金量,通過招投標進行成本控制,有序推進全縣農田“宜機化”改造,切實解決農機下田難作業的實際問題,從而推進縣域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

另外,縣域地形地貌特點不適宜大型農業機械及其配套機具作業,適宜推廣中小型農業機械。

2.2.3 縣級財政困難

龍陵縣為貧困縣之一,近年來財政增收困難,難以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工資。一是中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往往嚴重滯后兌付到農民群眾“一卡通”,制約著廣大農民群眾添購新機具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二是每年爭取到的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被“整合”,沒有錢引進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三是公車時常沒有油錢,難以開展下鄉技術推導。四是農機人員下鄉或出差墊付的油錢幾年未能得到財務報銷,制約著農機人員下鄉進行技術指導的積極性。五是農技人員下鄉進行技術指導,時常開私家車,長期這樣,嚴重影響工作的開展。

2.2.4 農機合作組織發展滯后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滯后,勞動力轉移困難,群眾增收困難,農民群眾自主耕種土地,流轉少。一方面,制約農機合作社的發展,農機合作社“有機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制約“高標準農田”建設,制約著縣域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另外,家家戶戶購買農機,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農機服務產業化發展。全縣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2個,主要擁有大中型拖拉機47臺、旋耕機47臺、鏵式犁13臺、中型聯合收割機3臺、甘蔗種植機47臺等,農機合作社農機裝備水平低,難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合作社的社會影響力不明顯,廣大農民群眾不知曉,制約著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

3 加快縣域農機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3.1 提升縣域農機裝備水平

編寫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宣傳資料,在全縣10個鄉鎮116個村(社區)廣泛宣傳,將電子版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宣傳資料》通過村民小組長微信群、各村民小組微信群轉發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群眾下載使用云南農機購置補貼APP使用率,讓廣大農民群眾結合產業發展需求,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機具發展農業產業增收致富。

3.2 加快農機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3.2.1 加快農機化隊伍建設

農業發展靠科技,農業科技實施靠農機。建議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加大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逐年招錄部分專業人才充實縣鄉(鎮)基層,順利實現新老交替,切實保障農機化事業有人干并且能夠健康、持續發展下去。

3.2.2 加快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

積極爭取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議資金和省級農業專項發展資金,逐年開展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逐步實現農機能下田能作業。爭取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蟲口奪糧”戰略。

3.2.3 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依托縣域特色產業龍陵黃山羊,加大飼料(草)收獲加工、畜禽養殖機械宣傳推廣,不斷擴大龍陵黃山羊飼養規模,不斷提升品牌效應和延長產業鏈,實現“藏富于民”。產學研融合攻關和部門聯動發展,加快紫皮石斛育苗移栽、植保、收獲、加工全程機械化發展。依托區域優勢,推進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發展,延長產業鏈,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加快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2.4 指導農機合作社壯大發展

指導農機合作社結合區域農作物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需求,適時購置農機新機具,拓寬服務領域,以農機服務產業化銜接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廣泛宣傳動員廣大農機手加入或成立農機合作社,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避免家家戶戶購置農機具造成資源浪費。

農忙前,深入合作社指導農機具維護保養。農忙時節,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合作社結合區域氣候條件融合良種、良法、良技因地制宜開展農技(農機)示范推廣、機播質量提升和機收減損,引領區域農業高質高效綠色發展。農閑時節,聯合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種子管理站、縣植保站等部門深入合作社開展農技(農機)培訓,引導(指導)合作社在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中,應充分考慮農機、農藝、農田、農人(戶)融合,分區域、分產業、分作物、分環節(即“四分”)合理選擇適合區域的先進、適用、可靠的農業機械發展現代農業。

猜你喜歡
龍陵縣農機化縣域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云南龍陵縣勐興鉛鋅礦床蝕變特征及找礦潛力
《貴州農機化》征稿啟事
《貴州農機化》征稿啟事
《貴州農機化》2018年征稿啟事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龍陵縣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現狀及對策
《山東農機化》2015年要目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