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塔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探討

2024-05-03 03:53汪文安柴振軍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燈塔基地科技

王 雙,汪文安,田 靜,柴振軍

(燈塔市農業農村事務服務中心,遼寧燈塔 111000)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為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和生態振興,按照“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總體要求,圍繞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農業農村部2021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72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探索構建科技支撐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機制新模式。2021年7月份,燈塔獲評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同年9月與省農科院正式簽訂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協議,制定《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與燈塔市科技共建實施方案》,達成共建目標任務,約定共建內容,安排實施進度,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加快省農科院科技成果在燈塔落地轉化,推動全燈塔乃至全遼陽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本文通過對燈塔市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工作的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推進共建工作的幾點粗淺建議。

1 概述

近兩年,共建工作主要以建設水稻、果樹、淡水魚和花卉等燈塔特色農產品基地為重點,輻射帶動周邊地區乃至燈塔全域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尤其以帶動“燈塔大米”“燈塔葡萄”等特色產業標準化、品牌化、規?;l展為著力點,在燈塔打造全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逐步形成帶動全省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樣板區。

2021年,建立果蔬設施農業示范園6.67 hm2、觀賞花卉示范園18 hm2、淡水漁場81.3 hm2、水稻新品種展示田3.34 hm2、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提質增效示范田34.7 hm2,示范推廣新品種23個,新技術29項,直接培訓農(漁)民800余人次,培育壯大了水稻、遼峰葡萄、特色花卉和淡水養殖等地區特色產業。2022年,圍繞產業發展打造“5+2”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進產學研合力發展,并以農業項目建設為抓手,開展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建設。

2 燈塔共建工作取得的成功經驗

2.1 省農科院專家團隊堅持開展科技攻關

省農科院根據燈塔優質稻米和綠色果蔬等特色主導產業需求和技術難點,組織水稻所、植保所、蔬菜所、果樹所、植環所、農機所、農經所、經作所和淡水院等科研力量,圍繞稻米品質調控、稻田種養、果蔬綠色生產、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智慧農業與農旅融合等關鍵技術開展攻關研究,著力打造標準化技術體系,提升“燈塔大米”“燈塔葡萄”等農業品牌價值,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解決產業發展短板問題,創建獨具特色的“農業品牌新高地”。

2.2 圍繞產業發展堅持打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依托燈塔現有現代農業園區、科技小鎮、科技小院和鄉村振興引領示范基地等,聯合規模經營主體,協同打造集試驗、推廣、培訓于一體的科技展示基地、人才實訓基地,開展覆蓋全產業鏈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新材料的集中試驗、交流觀摩和技術培訓活動。

2.2.1 打造優質水稻產業示范基地。建立優質水稻高食味水稻核心示范田13.3 hm2,輻射帶動2 000 hm2,示范推廣香粳1號、隆優619等5個優質水稻新品種,通過水稻工廠化基質育苗、稻蟹生態種養、節水耐旱栽培等7項提質增效栽培技術,打造燈塔市優質水稻綠色提質增效技術模式。

2.2.2 打造設施果樹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核心示范園6.67 hm2,推廣遼峰、陽光玫瑰、蜜橘李等品種及配套優質栽培技術,提高優質果率10%以上,示范帶動全市果樹產業高質量發展。

2.2.3 打造淡水魚養殖產業示范基地立足燈塔淡水魚養殖資源優勢、產業需求及發展規劃,針對當前品種老化單一、生產管理水平較低、養殖模式落后等制約問題,建立淡水魚養殖產業示范核心區33.4 hm2,輻射帶動333.4 hm2,示范養殖拉氏鱥、瓦氏雅羅魚、勃氏雅羅魚、異育銀鯽等4個新品種,并開展拉氏鱥、瓦氏雅羅魚規?;斯し敝臣袄削i、異育銀鯽池塘高效健康養殖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7項新技術。

2.2.4 打造設施蔬菜產業示范基地。針對燈塔設施蔬菜應用品種更新緩慢、技術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建立示范基地10 hm2,引進番茄、茄子、黃瓜等12個專用特色品種,并推廣應用設施環境自動化調控、植株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設施土壤障礙物理修復技術、土壤改良、?;ū9?、基質育苗等8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動燈塔設施蔬菜產業提檔升級和特色產業發展。

2.2.5 打造觀賞花卉產業示范基地。建立觀賞花卉種苗繁育基地10 hm2,示范推廣6個自育月季新品種、1個嫁接砧木品種,重點示范推廣月季種苗扦插和嫁接繁育、大盆栽及造型月季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控等4項盆栽花卉種苗養護管理技術,有效促進花卉產業振興,提速打造全省一流的花卉產業基地。

2.2.6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基地。圍繞農村生活環境整治、糞污無害化處理、農業投入品科學施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耕地土壤安全利用等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2.2.7 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建立中藥材藥食同源、花藥同源種植區和試驗示范區1.4 hm2,引進白鮮、蒼術等藥材及黃精、玉竹等22個藥食同源品種,基地內普查到藥用植物資源49科、121屬、144種,其中東北道地藥材8種、珍稀瀕危資源2種。打造集中醫藥康養、生態旅游、藥膳保健、種植示范等功能為一體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2.3 堅持政產學研合力推動產業發展

2022年4月份,遼陽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圍繞推進燈塔市農事企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為期3天的實地調研?,F場走訪了10余家農事企業,深入了解農業生產瓶頸問題、農業生產技術需求及農業發展前景等。為解決調研中企業反映的問題,省農科院與遼陽5家農事企業簽訂了科企合作協議,其中燈塔4家。同時,燈塔市積極聘請省農科院專家團隊,為項目合作提供技術支撐,共同推進燈塔農事企業發展壯大。

2.4 堅持以項目建設為引領,推進智慧農業與綠色農業快速發展

以重點項目為抓手,通過引領帶動、示范推廣、鼓勵先進等手段,加快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智慧化轉型,提高農業產業的現代化、智慧化水平。

2.4.1 開展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縣工作。項目投資500萬元,在燈塔7個鄉鎮街規劃13 333.3 hm2,建設6.67 hm2攻關試驗區1處、66.7 hm2核心示范區12處、666.7 hm2輻射帶動區12處,通過科學試驗示范,推廣一批水稻新品種、新藥劑、新機具、新方法,形成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

2.4.2 開展國家地理標識產品保護工程。項目投資400萬元,以推動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全程數字化為重點,開展特色品種選育、設備升級改造以及品牌宣傳推廣等工作,全面提升燈塔國家地理標志“燈塔大米”發展水平。

2.4.3 建設數字農業示范基地。項目資金500萬元,建設內容包含智慧園區視頻監控系統、設施農業物聯網監測系統、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集合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實現園區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打造現代化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

2.4.4 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項目。項目投資1 000萬元,在燈塔水稻主產區建設一個集中連片、土壤肥沃、生態良好、設施配套、產能穩定的6 666.7 hm2黑土地保護示范區,并建設黑土地耕地質量監測點,為科學評估項目成效和制定黑土地治理措施提供技術支撐。

3 共建工作普遍存在的短板

3.1 缺少資金支撐

近兩年來,燈塔財政整合各級資金5 000多萬元,地方財政自投2 000多萬元,支持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但共建工作涉及燈塔水稻、葡萄、淡水魚等多個產業,安排時間長、項目多、技術指標高,實施面積廣,資金需求量大,地方經濟能力有限,急需上級配套發展資金,支持農業科技先行縣共建工作,促進燈塔農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3.2 本地技術團隊力量不足

省農科院組織38位專家對口支持燈塔農業各產業發展,提供技術,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方方面面問題,但燈塔地方專家團隊人數僅有10余人,學術水平也不高,滿足不了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的日常技術指導和課題研究。此外,現有水稻、葡萄、淡水魚、花卉等行業技術條件和生產水平,對極端氣候條件造成的災害防范能力還不強。

3.3 龍頭企業科技貢獻能力不強

龍頭企業特別是大型加工企業對示范基地產業的科技貢獻能力不強,多數示范基地農業生產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不高,規模不夠,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產品增值率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3.4 科技培訓還需進一步加強

農業科技知識培訓方式單一,次數少,參加人員少,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無法滿足日益提高的農業技術發展需求。培訓前,缺乏具體調研工作,與農民、農事企業技術需求契合點不足?!白叱鋈ァ焙汀罢堖M來”學習次數和人數不多,學習廣度、學習深度不夠,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事企業的培訓需求不能充分滿足。

4 共建工作未來發展方向

4.1 以特色農業基地建設為抓手,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圍繞地方特色產業,建立特色產業基地,積極對接專家團隊,引進先進科學技術與管理方法,建立產業標桿和樣板,輻射帶動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推進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緊密合作,產業園依托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對接等活動。打造集生產、科研、成果轉化、示范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創新基地。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建設一批優勢突出、特色明顯、集中連片的大型原料生產基地,形成對二、三產業的有力支撐,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與普通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基地經營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創建國內一流的規?;仙a基地。

4.2 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基礎,全力發展地方優勢品種

4.2.1 推進地方優勢品種標準化規?;a。形成統一產品,增加產業凝聚力,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鼓勵企業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與主導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以骨干企業為龍頭,“專、精、特”龍頭企業為支撐,配套檢驗檢測、人才培訓、科技研發、物流建設、融資平臺等多項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農產品加工集約化、規?;图刍l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特色突出的現代農產品深加工集聚區。

圍繞開展生產標準化、特征標識化、主體身份化、營銷電商化試點活動,提高產品附加值。立足國內傳統市場,尋找出口與國內大型企業、商超系統合作,不斷把企業生產、經營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4.2.2 推進綠色農業,促進區域生態循環發展。按照種養結合原則,科學規劃布局種養結合的循環綠色發展方式,重點建設以種養循環模式為基礎的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結合資源要素、產業基礎、市場容量、環境承載力等條件,堅持因地制宜、以地定養、分類指導,構建“縣域大循環-區域中循環-基地小循環,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加快推進黑土地保護、秸稈還田、農膜回收利用、種養結合、糞污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繼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全面推進燈塔農業綠色生態發展。

4.3 建設科技小鎮和現代農業園區,帶動農業智能化科技化產業化發展

加強科技小鎮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做強精品農業。要進一步加強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逐漸輻射周邊鄉村,擴大設施農業建設規模,做強精品農業。不斷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繼續推進倉儲中心、電子商務,促進產業多元發展,增強產業的寬度和厚度。

4.4 創建信息管理平臺

建立農產品追溯體系,精確掌握每件產品從原料供應、產品加工、倉儲運輸、市場巡檢及消費者等環節的實時信息,形成端到端的全流程,構建產品質量追溯和監管體系。

建立以提高創業者實際操作能力為主的人才引進培訓平臺,實施“五位一體”培訓模式。實行人才梯次化管理,健全高素質農民培訓體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能實訓。

建設電商銷售平臺,拓寬優質農產品電商銷售渠道,為優質農產品提供展示展銷服務。

猜你喜歡
燈塔基地科技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燈塔
引航的燈塔,始終在線
燈塔看守人(節選)
我的基地我的連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燈塔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