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田間調查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

2024-05-03 03:53李秋利謝東濤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穗葉型田間

李秋利,謝東濤

(濟寧市任城區農業農村局,山東濟寧 272000)

0 引言

在農田管理中,了解農作物生長狀況和病蟲害情況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麥農田來說,田間調查分析是提高農田管理水平和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策略的基礎[1]。通過田間調查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及時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以保證小麥的健康生長和豐產豐收[2]。

1 小麥田間調查現狀分析

1.1 小麥田間整體情況

當小麥普遍進入拔節期,這是小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小麥田間基本表現為群體合理,較好地塊已經封壟。在拔節期,小麥植株的個體健壯,莖稈粗壯,株高普遍在40~50 cm之間。第一節已經形成,第二、三節正在抽出,大小蘗正陸續進入兩極分化階段。同時,主莖穗分化已進入小穗分化期,大分蘗即將進入小穗分化期。植株葉面積適中,葉型普遍斜上沖,葉色濃綠。此外,地下須根系發達,次生根潔白而健壯,說明小麥根系健康生長。田間長勢良好,沒有出現徒長的表現,也沒有明顯的病蟲害癥狀。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濟寧地區小麥的生長狀況,2022年4月6日,任城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專家在唐口、喻屯兩個鎮(街道)隨機選取了8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樣本點,進行實地測算調查。經過實地測算調查,結果顯示(表1),小麥的生長情況比較良好,各項指標符合預期。尤其是田間長勢良好,沒有出現徒長的表現,說明小麥生長發育健康,生產潛力較大。但是,仍需密切關注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管理和防治,以保障小麥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2 樣本點小麥田間調查情況

1.2.1 唐口街道

1)梁南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播種時間為2021年10月22日,播種量為22.5 kg/667 m2,選用的小麥品種為“濟麥22”。在該地塊選取的樣本點為11行,寬度為2.6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達到73.5萬株/667 m2。小麥植株的株高為45 cm,個體健壯,莖稈粗壯,展示出良好的生長勢頭。在梁南村的田間,小麥的主莖穗分化已經進入小穗分化階段,這標志著小麥開始形成小穗。葉型呈斜上沖狀,葉色濃綠,表明小麥的光合作用正常,充分利用陽光進行養分合成。

2)廉屯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在該地塊選取的樣本點為14行,寬度為3.6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為51.5萬株/667 m2。這表明每畝小麥的莖數較多,顯示出較為密集的種植格局。小麥的株高為50 cm,植株個體健壯,莖稈粗壯,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主莖的穗分化已進入小穗分化階段,這意味著小麥開始形成小穗,為后期的花粉傳播和麥粒形成奠定了基礎。葉型呈斜上沖狀,葉色濃綠,顯示出小麥的光合作用正常,葉片充滿養分。

3)楊莊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播種時間為2021年10月23日,播種量為25 kg/667 m2,選用的小麥品種為“魯原502”。在該地塊選取的樣本點為11行,寬度為2.6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達到71.1萬株/667 m2。這表明單位面積小麥的莖數較多,顯示出較為密集的種植格局。小麥的株高為47 cm,植株個體健壯,莖稈粗壯,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主莖的穗分化已進入小穗分化階段,這意味著小麥開始形成小穗,為后期的花粉傳播和麥粒形成奠定了基礎。葉型呈斜上沖狀,葉色濃綠,顯示出小麥的光合作用正常,葉片充滿養分。

4)劉集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播種時間為2021年10月20日,播種量為20.5 kg/667 m2。在該地塊選取的樣本點為11行,寬度為2.6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達到73.9萬株/667 m2。這表明單位面積小麥的莖數較多,顯示出較為密集的種植格局。小麥的株高為40 cm,植株個體健壯,莖稈粗壯,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

1.2.2 喻屯鎮

1)崔莊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播種時間為2021年10月24日,播種量為15.5 kg/667 m2,選用的小麥品種為“濟麥22”。在該地塊選取的樣本點為11行,寬度為2.6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達到71.1萬株/667 m2。這表明單位面積小麥的莖數較多,顯示出較為密集的種植格局。小麥的株高為50 cm,植株個體健壯,莖稈粗壯,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主莖的穗分化已進入小穗分化階段,這意味著小麥開始形成小穗,為后期的花粉傳播和麥粒形成奠定了基礎。葉型呈斜上沖狀,葉色濃綠,顯示出小麥的光合作用正常,葉片充滿養分。

2)韓莊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播種時間為2021年11月25日,播種量為22.5 kg/667 m2,選用的小麥品種為“濟麥22”。在該地塊選取的樣本點為10行,寬度為2.5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達到90萬株/667 m2,但存在一定數量的無效分蘗現象。這表明每畝小麥的莖數較多,但無效分蘗的存在可能會影響產量。小麥的株高為46 cm,葉片稍弱稍薄,葉型斜上沖稍差,顯示出小麥的生長狀態較一般。盡管葉片稍弱稍薄,但仍能維持正常的光合作用,為小麥提供養分。

3)紅廟屯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播種時間為2021年10月23日,播種量為15 kg/667 m2。在該地塊選取的樣本點為11行,寬度為2.6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達到85.6萬株/667 m2。這表明單位面積小麥的莖數較多,顯示出較為密集的種植格局。小麥的株高為47 cm,植株個體健壯,莖稈粗壯,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主莖的穗分化已進入小穗分化階段,這意味著小麥開始形成小穗,為后期的花粉傳播和麥粒形成奠定了基礎。葉型呈斜上沖狀,葉色濃綠,顯示出小麥的光合作用正常,葉片充滿養分。

4)陳莊村的小麥種植情況如下:選取的樣本點為18行,寬度為4.6 m,長度為1 m,經測算平均莖數為73.1萬株/667 m2。這表明單位面積小麥的莖數較多,顯示出較為密集的種植格局。同時,無效分蘗的數量較少,表明小麥的莖稈發育較為健全。小麥的株高為50 cm,植株個體健壯,莖稈粗壯,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主莖的穗分化已進入小穗分化階段,這意味著小麥開始形成小穗,為后期的花粉傳播和麥粒形成奠定了基礎。葉型呈斜上沖狀,葉色濃綠,顯示出小麥的光合作用正常,葉片充滿養分。

小麥田間觀察結果顯示,田地中沒有明顯的病蟲害癥狀,這意味著當前階段小麥受到的病蟲害的威脅較小。這對于保障夏糧供給、穩定預期和增強信心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需要持續深入抓好“攻堅克難奪取夏糧豐收百日行動”。首先,要落實好領導班子成員幫包聯系督導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領導班子成員可以與村民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并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幫助。其次,在技術方面,區、鎮(街)兩級農技專家指導組可以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為村民提供專業的種植指導和技術支持。他們可以定期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指導,并解答村民遇到的問題。此外,區包鎮、鎮包村、科技人員包戶的上下聯動也非常重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夏糧豐收工作??梢怨餐贫ㄐ袆佑媱?,明確工作目標和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最后,要開展好“科技壯苗”專項行動,重點抓好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通過科技手段,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進一步增強夏糧豐收的能力??傊?,要繼續加強夏糧豐收工作,確保夏季小麥的良好生長和高產。通過各方的努力,可以實現夏糧豐收,保障糧食供給,穩定市場預期,增強農民的信心,為農業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小麥田間管理策略優化

2.1 因時因苗,水肥管理

正值小麥的拔節期,這是小麥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換期,也是水肥需求的高峰期。抓好水肥運籌對于鞏固分蘗成穗、促進小穗分化成大穗至關重要。因此,要以抗旱防凍促進生長和增加粒數為重點。根據具體地區的土壤濕度、作物生長狀況和苗情,及時澆水和施肥,爭取讓小麥形成更多的穗和更大的穗[3]。抽穗揚花期是減少小穗退化、增加穗粒數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重點是保持穗的大小和增加穗粒的數量。在這個時期,小麥的水需求量較大,干旱會顯著影響穗粒的數量。因此,對于土壤濕度較差的麥田,應及時澆水以保證水分供應。對于地力較差、前期施肥不足、抽穗前后有發黃和脫肥趨向的麥田,可以結合澆水來追施少量氮肥。灌漿成熟期是提高粒重的關鍵時期。在抽穗揚花期,要全面實施“一噴三防”,減少病蟲危害,延長灌漿時間,增加灌漿強度和速率,從而提高粒重和單產。這對于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針對小麥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合理運籌水肥,及時澆水施肥,可以促進小麥的生長和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實現夏糧豐收的目標,為保障糧食供給、穩定市場預期和增強農民信心做出貢獻(表2)。

2.2 聯防聯控,克服病蟲害

小麥的穗期是蚜蟲、白粉病、赤霉病等多種病蟲害發生盛期,也是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為了有效應對這些病蟲害,建議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扶持專業植保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工作,推進區域間的聯防聯控和應急防治[4]。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專業人員和技術,提高病蟲害的防控效果。在穗期,要組織實施好“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行動。這包括加強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工作,適時啟動周報和日報制度,準確預報、及時預警、快速反應。此外,要強化“三早”策略。首先是早儲備,及時做好相關技術培訓和防治藥品、藥械的準備,鼓勵專業植保組織積極參與統防統治工作。其次是早發現,農技植保等技術人員要深入田間查看苗情,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同時發動群眾多到田間踏查,繼續執行“首次踏查發現”獎勵制度。最后是早防治,一旦發現病點,要迅速行動,落實好“帶藥偵查、打點保面、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防控措施,壓低病源基數,確保病害不蔓延、不擴散。對于小麥的赤霉病,要抓住抽穗揚花期,落實“主動出擊、見花打藥”的防控措施。對于小麥的蚜蟲、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蟲害,要在穗期大力實施“一噴三防”技術,抓住關鍵節點及時開展統防統治工作??傊?,在小麥的穗期階段,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控工作,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及時監測預警,迅速反應,確保小麥的健康生長和豐收。這對于保障糧食供給、穩定市場預期和增強農民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2.3 精準定點,防災防患

為了做好小麥的防災減災工作,在穗期階段,要制定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并落實好防災減災的指導服務[5]。及早做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確保在災情發生時能夠及時應對。與氣象、應急等部門保持密切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工作,及時向群眾發布預警信息,幫助群眾主動避災、科學防災、迅速救災,努力減輕災害損失。針對不同的災害情況,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對于可能發生的干熱風,可以動員群眾在灌漿初期或中期通過噴施葉面肥,防止小麥早衰。如果遭遇大風降雨天氣,可能會導致小麥倒伏,這時應該順其自然,不扶不綁,可以輕輕敲掉植株上的水分,待葉片和穗軸自然翹起。同時,可以噴施三唑類殺菌劑,預防白粉病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在適期收獲時,要注意避免遇到“爛場雨”,這可能導致穗發芽或籽粒霉變。如果天氣情況不好,但有晾曬條件或烘干條件,可以搶時收獲,以確保莊稼的安全。在小麥的穗期階段,要制定防災減災應急預案,落實好防災減災指導服務,及早做好物資儲備與技術準備。與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工作,幫助群眾做好防災工作。根據不同的災害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保障小麥的安全生長和豐收。

3 結語

在未來的小麥生產中,我們應該繼續加強科學管理,不斷推進小麥生產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提高小麥生產的效益和穩定性。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強科技創新,推廣新型的小麥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小麥生產的可持續性和適應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小麥生產的高質量、高效益和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小穗葉型田間
春日田間
葉片前緣對吸力面邊界層3維流動影響分析
先進動葉平面葉柵試驗和數值分析
楔形葉片旋轉空化器葉型改進數值模擬研究
田間地頭“惠”果農
“碼”上辦理“田間一件事”
最新研究表明,不育小穗有助于提高高粱等禾本植物的產量
我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小穗發育新基因
水稻小穗發育新基因克隆成功
田間地頭有了“新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