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有機肥對新整治耕地地力的提升效果

2024-05-03 03:53姚海軍周建申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化肥農作物有機肥

姚海軍,周建申

(1.德州市農業技術推廣與種業中心,山東德州 253016;2.德州市自然資源局,山東德州 253016)

0 引言

生物有機肥富含有機質,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有機質是土壤養分的重要來源,主要作用于農作物生長。在新整治土地中,由于土壤結構被破壞,大量養分流失,施加生物有機肥后,可以改善地力,提高農作物的抗害能力。在施加肥料期間,過多的肥料,會導致土壤肥力過剩,過少的肥料,則難以保障效果,因此,采用試驗法,探討生物有機肥對地力提升效果影響,具有現實意義。

1 試驗設計

1.1 試驗情況

試驗區位于山東省,海拔在400 m左右,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1℃~14℃之間,年降水量在550~950 mm之間,且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土壤類型為黃綿土,土壤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相關部門對土地進行整治,整治后土壤中的氮含量為1.022 g/kg、磷含量為0.55 g/kg、鉀含量在9.5 g/kg。

1.2 材料準備

試驗種植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品種為先玉335。整治土地施加的生物有機肥料為混合肥料,其中包含45%左右的尿素,14%左右的普鈣、24%左右的硫酸鉀,配合牛糞進行施加。生物有機肥的有機質含量在48%左右,活菌數在1.80X1010/g以上,總養分含量在5.5%左右,有機肥中的含水量在30%以內[1]。

1.3 試驗設計

為了解生物有機肥對土壤地力的影響,分別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試驗數量為9個。對試驗區進行劃分,每個試驗區的面積控制在20 m2,采用隨機排列的方式,并對試驗現場進行保護。試驗設計處理方法共計分為三組,分別為不施加肥料、施加生物有機肥(7 800 kg/km2)、施加化肥(尿素+普鈣+硫酸鉀)。試驗時間為2022年4月份,土壤深耕在20 cm左右,采用一致的田間管理措施。試驗期間,定期采集15 cm耕層內的土壤樣本,經過自然風干后進行測驗,判斷土壤中的養分含量變化。

2 生物有機肥對新整治土地地力提升效果分析

2.1 土壤氮元素變化

氮是植物生長的主要養分之一,是合成蛋白質和核酸的重要元素。生物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能夠為植物提供必需的氮肥。此外,有機肥中的氮以有機形態存在,釋放緩慢,能夠持續供應植物所需的氮肥,減少養分的流失。在試驗過程中發現,在施加肥料之后土壤中的氮含量有所增加,考慮到在肥料添加進土壤中之后,作物會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在后續未添加肥料的情況下,土壤中的氮含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8月份,由于玉米農作物處于成長快速期,對土壤的養分需求增加,且氣候環境會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對氮元素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在三種處理方法下,施加生物有機肥土壤中的氮元素增加,在施加化肥后,土壤中的氮含量增加并不明顯,不施加肥料的氮元素含量,呈現出明顯降低的趨勢。對比而言,施加生物有機肥比較不施加肥料的氮元素全期增長量平均值達到45%左右,對土壤氮元素增加的作用十分明顯[2]。

在6月份,增長量達到50%左右,在7月份的樣本分析中,氮元素增量在38.5%左右,在8月份達到48.7%左右。綜合分析,生物有機肥使得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所增加,且在生長階段農作物會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加快了農作物的生長。在9月份,不施加肥料的土壤氮含量在0.98 g/kg左右,施加化肥的土壤氮含量在1.25 g/kg左右,施加生物有機肥的氮元素含量在1.58 g/kg左右。

2.2 土壤磷元素變化

磷是植物生長的重要養分,是合成DNA、RNA和ATP的必需元素,對植物的能量轉移和儲存起著關鍵作用。生物有機肥中的磷元素能夠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植物的產量和品質。在不同月份內,土壤中的磷元素變化程度明顯,磷元素對于促進植物根部發育有著積極的作用,能夠增加植物的營養吸收能力,促進農作物根系的形成。在6月份,玉米處于開花期,與不施加生物有機肥相比,施加化肥后的磷元素提升量在4%左右,施加生物有機肥后的磷元素含量增加比例在7%左右。在施加生物有機肥后,土壤中快速實現了磷元素的循環交換,使得土壤中的磷元素含量增加。該階段的農作物并未處于根系快速生長階段,對土壤中磷元素的吸收程度并不明顯。

7月份后,采集土壤樣本進行試驗,驗證不同處理方法下土壤中磷元素的變化情況,比較6月份而言,土壤中的磷元素含量均有所下降,農作物在根系發育和生長階段,吸收了土壤之中的氮磷元素,三種處理方法的下降幅度分別在5.8%、4.6%、8.7%左右,雖然磷元素因植物吸收而有所減少,但相比較不施加肥料和施加化肥而言,施加生物有機肥后的土壤中的磷元素有所增加。下降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是施加了生物有機肥后,農作物對土壤中磷元素的吸收程度更好。在8月份,土壤中的磷元素含量有所增加,其中施加生物有機肥的增加率在5%左右,比較其他兩種處理方法而言增加量最高。但在9月份采集的樣本中,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均有所減少,減少量分別在5.2%、9.9%、6.8%。這是由于施加化肥導致磷酸鹽形成,被其他植物利用所導致[3]。

對土壤中磷元素變化進行分析,施加生物有機肥后,土壤中的磷元素含量增加最為明顯,且植物對磷元素的吸收程度最好。在施加生物有機肥之后,其不僅僅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磷元素,在難溶性磷轉化期間,也作用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使得土壤終端營養成分更加均衡。

2.3 土壤鉀元素變化

鉀是植物生長的重要養分,是參與植物生長調控和糖類轉運的關鍵元素。生物有機肥中的鉀元素能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高農作物抗旱、抗寒、抗病等能力,有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施加生物有機肥之后,玉米作物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有所增加,使得植物生長更加健康。采集土壤樣本分析土壤中鉀元素的變化,施加化肥和生物有機肥兩種處理方式下鉀元素的變化程度并不明顯,與不施加肥料相比,化肥和生物有機肥施加后,土壤中的鉀元素增加量在8.5%左右。在農作物生長初期,化肥和有機肥配施后分解速率增加,鉀元素含量增加,在6月份增加明顯。采集7月份的土壤樣本進行檢驗,7月份土壤中的鉀元素含量降低,農作物生長吸收了土壤中的鉀元素,土壤中的鉀元素降低比例分別在0.8%、2.9%、5%左右,在農作物生長期間,化肥和有機肥持續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鉀元素。在8月份,則土壤中的鉀元素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三種處理方法的增長量分別在4.2%、12.8%、15%左右。9月份采集的土壤樣本中,施加生物有機肥的鉀元素含量增加比例在10%左右,作物不再吸收土壤中的鉀元素,余量鉀元素在土壤之中儲存[4]。

2.4 土壤有機碳組變化

有機肥富含有機碳,施用有機肥后,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會明顯增加。有機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它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此外,有機肥中的溶解性有機碳也能夠提供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養分,有助于植物的生長。在三種不同處理方式下,不施加肥料土壤中的有機碳組變化并不明顯,使用化肥處理的有機碳組含量,增加量在10%左右,施加生物有機肥后的有機碳組增加量在40%左右。因此,比較而言,生物有機肥對土壤中有機碳組的變化影響十分明顯,使得土壤結構更加良好。有機碳組包括有機碳和溶解性有機碳兩種,使用總有機碳分析裝置,進行氧化法-比色法的測定,其中有機碳含量增加在35%左右,溶解性有機碳含量增加在5%左右,具有顯著性。

2.5 土壤酶活性變化

生物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以產生過氧化氫酶、蔗糖酶等多種酶。這些酶在土壤中可以催化有機質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促進土壤中養分的循環利用。過氧化氫酶可以促進有機質的氧化分解,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蔗糖酶可以促進糖類的分解,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對比三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施加生物有機肥后土壤中的酶活性增加比例在30%左右,不施加肥料和使用化肥對酶活性的變化影響并不顯著。

2.6 農作物產量對比

比較三種方法對農作物的影響,佐證生物有機肥對新整治土地地力的提升效果。不施加肥料的玉米產量在520 kg/667 m2左右,施加化肥的玉米產量在650 kg/667 m2左右,施加生物有機肥的產量達到695 kg/667 m2,表明生物有機肥使得土壤中的肥力有所增加,土地地力得到極大程度提升。

3 生物有機肥在新整治土壤地力提升中的應用要點

3.1 合理控制肥料施加量

在新整治土地中施加生物有機肥的目的是提升地力,增加農作物產量,改善土壤結構。但生物有機肥施加量會嚴重影響土壤地力,相關技術人員應思考如何合理控制生物有機肥的施加量,以實現最佳的土壤改良效果,保障農作物種植經濟效益。在新整治土地中,應對土地綜合調研,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對有機肥的需求量不同。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需要施用更多的有機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反之,如果土壤肥力較高,那么施用有機肥的量就可以相應減少。此外,不同的作物種類和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量和類型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施用生物有機肥的量也應根據作物的需要調整。不同的土壤類型和環境條件,對有機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會有影響。例如,在沙質土壤中,由于其保水保肥能力較差,可能需要施用更多的有機肥,而在粘質土壤中,由于其保水保肥能力較好,施用有機肥的量可以適當減少[5]。

在明確生物有機肥施加條件的前提下,相關技術人員應進一步明確生物有機肥的應用要點。在施加肥料之前,相關技術人員應開展土壤測試工作,細致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平、pH值、有機質含量等基本情況,為確定有機肥施用量提供科學依據。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和作物需求,選擇含有所需養分的有機肥。例如,如果土壤缺乏氮素,那么可以選擇含有較多氮素的有機肥;如果土壤缺乏鉀素,那么可以選擇含有較多鉀素的有機肥。技術人員在根據有機肥的養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計算出所需的有機肥施用量之后,可結合實際情況,將其直接作用到農作物的根部,或者采用與土壤混合的施加方法。通常情況下,在新整治土地中,有機肥應在作物生長前施用,以便作物能夠充分吸收和利用。但由于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對生物有機肥的需求不同,技術人員也可以結合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采用分期施加有機肥的方法。

3.2 注重肥料的混合使用

在新整治土地中,施加有機肥雖然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使得土壤中的肥力得到改善。但單一增加生物有機肥難以確保土壤肥力達到最佳狀態?;旌掀渌柿夏軌蚋纳仆寥澜Y構,增加土壤肥力。因此,技術人員應思考如何正確混合使用生物有機肥和其他類型的肥料,將生物有機肥與化肥、生物肥等合理混配使用,充分利用有機肥中的營養元素,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在肥料混合施用中,生物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而化肥則主要提供氮、磷、鉀等植物生長所需的主要營養元素。因此,混配使用生物有機肥和化肥,可以實現營養元素的全面補充,提高作物的生長質量和產量。例如,在玉米種植中,技術人員根據玉米的生長特性和營養需求,制定具體的混配施肥方案。在玉米種植前,先施用堆肥或者雞糞等生物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在玉米出苗后,施用一部分氮肥,以促進玉米的早期生長。在玉米大面積開花期,再次施用氮肥和磷肥,以支持玉米的大面積開花和果實的形成。在玉米灌漿期,施用鉀肥,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在施肥過程中,化合物有機肥和化肥的混配比例,應根據土壤測試結果、作物種類和生長期調整。另外,為了防止養分流失和土壤環境的惡化,技術人員應盡量采用深施肥和分期施肥的方法,避免一次性施用過多的肥料。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整治土地中施加有機肥,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性能有著積極影響。生物有機肥能夠改善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使得土壤中氮、磷、鉀等元素得到增加,有機碳與酶活性變化明顯。因此,施加生物有機肥能夠改善土壤營養物質的交換與循環條件,使得養分含量更多,在農作物生長前期,能夠為土壤提升養分,在后期與化肥同時施用地力效果更加穩定。

猜你喜歡
化肥農作物有機肥
土壤污染與農作物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豬糞變有機肥一年賣了3個億
保障糧食安全 有機肥行業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長不均 有人歡喜有人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