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2024-05-03 03:53覃慶福羅仁桂秦鳳琴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株距大豆植株

覃慶福,羅仁桂,秦鳳琴

(1.象州縣中平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象州 545807;2.象州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象州 545800;3.桂林市臨桂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桂林 541199)

0 引言

農業技術不斷發展下,我國多地區為促進大豆和玉米雙高產,積極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研究。通過該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土地與光照資源的利用率,獲得更高的種植效率,有助于促進種植戶增產增收。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涉及環節較多,實施相對復雜,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促進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1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原理

我國是人口大國,存在較大的糧食需求。大豆和玉米屬于基本的食物,我國較多地區均有種植。不過傳統種植方式,種植密度較低,未能實現對土地等資源的高效利用。所以,種植環節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可實現合理栽培,增加玉米大豆產量。這種種植方式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單行大豆玉米帶狀種植,二是雙行寬窄大豆玉米種植。通常此項技術應用過程中,雙行大豆玉米寬窄交錯帶狀復合種植模式較為常見[1]。保持1.6 m的行距,才能保證該技術的良好運行,實現機械化作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應用環節,應注重玉米的播種時間,選擇抗倒伏性強的優良玉米品種。大豆不喜光照,選擇大豆品種時,需要保證其成熟期晚于玉米,從而充分發揮出玉米的遮光作用,促進大豆苗吸收養分與光照,使大豆苗的耐陰性有效提升。

2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優勢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將傳統套作、間作作為基礎,發展形成的全新種植模式,可實現一季雙收,在玉米單位面積內,大豆可以獲得充分的養分、土地等條件,實現最佳生長,屬于傳統間套作的升級改良。該技術手段具有以下優勢:

第一,提升養分利用率。土壤層中,大豆和玉米植株根系分布廣度與深度存在明顯差異,玉米屬于淺根系,可以進行較淺土壤養分的吸收利用,大豆屬于深根系,可以吸收深層土壤養分,從而實現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利用[2]。并且,大豆根部生長中可以產生根瘤菌,其具有較強的固氮能力,可減少氮肥流失,還可以使玉米更好地吸收氮肥,保證玉米生長獲得充足的氮肥養分。玉米根系較為發達,可以使自身生長發育獲得所需水分,還有助于促進大豆增水保收,有效提升土壤水分利用率。

第二,互惠共生利用光熱。玉米與大豆高低株型配套種植,可使田間地塊擁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性能,實現對光能資源的有效吸收,促進光合作用與植株生長,獲得更高的產量,并且還能避免大豆植株受到強光照射,降低水分蒸發,有助于大豆生長,達到互惠共生的效果。

3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

3.1 品種選擇

大豆和玉米雙高產,屬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重要目標,關鍵在于縮短玉米間距,確保畝種植株數與產量不變,將玉米穩產作為基礎,達到“一地雙收”的效果。選擇品種時,對于玉米品種,應選擇耐密、半緊湊或緊湊、中矮稈、高產品種;對于大豆品種,應選擇高產、耐密、耐蔭、抗倒伏品種,從而避免受到玉米蔭蔽影響[3]。除了要考慮以上標準,還應對大豆、玉米生長習性與遺傳特性進行考慮。大豆喜暖,最佳生長溫度在20℃~25℃范圍內,若溫度過高,會造成植株生長提前結束;玉米喜光,屬于短日照植物,最佳生長溫度在22℃~30℃范圍內,光合能力較強,存在較高的光的飽和點,需水量多,不具備較高的土壤要求。選擇品種時,應對種植地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進行充分考慮,秉承因地制宜原則,廣西桂中地區玉米品種可選擇青青700、宜單629、迪卡011、正大619等;大豆品種可選擇桂春15號、華春8號、桂春豆108等。

3.2 種子處理

完成品種選擇后,需要開展種子處理工作,若種植地塊發生過嚴重的玉米苗枯病、黑穗病等病害,可選擇62.5%咯菌腈·精甲霜靈懸浮種衣劑、4.23%甲霜·種菌唑微乳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若種植地塊發生過較為嚴重的大豆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可通過62.5%咯菌腈·精甲霜靈懸浮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種子包衣處理環節,還可通過70%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的應用進行灰飛虱、薊馬等蟲害的預防。通過25% 多·?!ぜ拙S鹽懸浮種衣劑的應用,進行孢囊線蟲等蟲害的預防。

3.3 選用適宜種植模式

縮株保密、擴間增光,屬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關鍵,實際種植環節,需要結合種植地區的農機條件以及生產實際,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

3.3.1 4∶2種植模式。該種植模式是4行大豆與2行玉米復合種植,種植環節,將復合帶的寬度控制在290 cm。大豆株距與行距分別為10 cm、40 cm,播種量為9 200粒/667 m2,有效株數應達7 800株/667 m2。而玉米種植株距與行距分別為15 cm、40 cm,播種量為4 600粒/667 m2,有效株數應達到4 100株,設定大豆和玉米的帶間距為65 cm。

3.3.2 4∶3種植模式。這種種植模式是4行大豆與3行玉米復合種植,保持復合帶寬350 cm。大豆種植株距為10 cm,行距為40 cm,播種量為7 600粒/667 m2,有效株數需要達6 500株/667 m2。玉米種植邊行株距、中間行株距分別為12 cm與15 cm,行距為50 cm,播種量為4 400粒/667 m2,有效株數需要達3 900株/667 m2,兩者帶間距為65 cm。

3.3.3 6∶3種植模式。這種種植模式是6行大豆與3行玉米復合種植,保證復合帶寬為455 cm。大豆種植株距為10 cm,行距為45 cm,播種量為8 800粒/667 m2,有效株數應達7 500株/667 m2。對于玉米種植,中間行株距為15 cm,邊行株距為12 cm,行距為50 cm,播種量為3 400粒/667 m2,有效株數應達3 000株/667 m2,兩者帶間距保持在65 cm。

3.4 施肥播種

播種前,應進行深翻與整地,對水分進行調節,確保松軟程度滿足播種要求。施肥時,應將減量、協同增效作為主要原則,引入綠色理念,實現“一施兩用”目標?;A肥料使用過程中,需要共同滿足大豆和玉米的施肥要求。大豆具有根瘤菌固氮的優點,應根據當地根瘤菌生長情況,合理選擇生物菌肥。實際施肥環節,首選低濃度、高氮的緩釋肥,施入量為50~65 kg/hm2。選擇低氮緩釋肥料時,應將施肥量控制在15~20 kg/hm2范圍內。選在玉米帶兩側15~20 cm的區域挖施肥溝,單獨進行大豆和玉米帶間施肥。為使土壤中擁有較多的有機物,使大豆和玉米生長擁有充足的營養供應,選擇低氮含量的復合肥料。開展播種工作前,需要進行選種與晾曬,將霉變、病蟲害、殘缺的種子去除,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隨后將其放置在陽光下,經過3~4 h的暴曬,促進種子發芽。播種時需要控制好播種量,可選擇淺播法播種,提升大豆和玉米的生長品質。

3.5 雜草防控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環節,若田間存在較多的雜草,會對大豆玉米生長產生不良影響,若情況嚴重,會造成減產甚至絕收。該種植技術模式,在田間雜草管理上要求較高,不僅要對大豆玉米生長安全加以考慮,還應對下一年種植安全進行考慮,所以應選擇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雜草防控。實際防控環節,應遵循綜合防控、安全高效、因地制宜、節本增效原則。

3.5.1 播種前,進行集中除草。大豆玉米播種前,需要做好雜草檢測工作,將尚未發展成熟的雜草植株及時清除,并進行集中處理,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雜草種子還田。通過冬耕深翻土壤的方式,使表層土壤深埋于地下,最大程度上減少田間雜草種群數量,為雜草防控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3.5.2 播種后,開展芽前封閉除草工作。大豆玉米播種后的2d內,需要在土壤濕潤、雨后無風的情況下,在早上八點前,或晚上五點后,向土壤表面均勻噴施80% 唑嘧磺草胺+40% 砜吡草唑,并利用秸稈、地膜覆蓋的方式,實施土壤封閉除草。

3.5.3 實施苗后定向除草工作。當田間一年生雜草長出2~4片葉子,或玉米長出4~5葉子,或大豆長出1~2片葉子時,在無風無雨天氣,在早上八點前,或晚上五點后,利用物理隔簾,隔開大豆玉米進行施藥,可選擇二甲戊靈、滅草松、噻吩磺隆等除草劑。根據大豆玉米作物實際占地面積,科學計算莖葉處理用藥量。施藥過程中,需要保證藥量準確,均勻噴灑,防止對周圍作物造成危害。對于后期防治難度大的雜草,可選擇人工拔除的方式。使用除草劑時,如果對大豆玉米生長產生了抑制,產生了除草劑藥害問題,應積極開展田間管理工作,可適時澆水,施用有機肥,也可通過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通透性。將赤霉酸、吲哚丁酸等,及時噴施在作物葉面上,緩解藥害;若由于使用光合作用抑制劑,發生了藥害問題,需要及時根外追施速效肥;若由于施用乙草胺、甲草胺等酰胺類的除草劑,發生了藥害,需要噴施赤霉素,以此增強植株抗逆性,促根壯苗,降低除草劑的不良影響,保證大豆玉米作物健康生長。

3.6 抗旺防倒

3.6.1 玉米化控降高。若種植地塊水肥良好,玉米植株密度過高、生長旺盛,為避免玉米發生倒伏、對大豆遮陰嚴重,可在玉米生長出7~10片葉時,可利用2-氯乙基、胺鮮酯等調節劑,控制玉米穗位高及株高,促進玉米根系生長,提升玉米植株抗倒能力。對于生長正常、密度合理的地塊,無需進行玉米化控。噴施時間應選在大豆開花結莢以及玉米抽雄吐絲時期,在上部葉片上進行均勻噴灑,避免存在漏噴及重噴情況,根據說明書確定使用劑量,若噴藥6 h內受到雨淋,應在雨后減量再次噴施。

3.6.2 大豆控旺防倒。大豆分枝以及初花期,應用30~40 kg/667 m2水與20~50 g/667 m2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混合噴施。選在晴天下午,將其均勻噴施于上部葉片上,避免噴施在長勢較弱或生長正常的植株上,根據說明書嚴格控制劑量。

3.7 病蟲害防控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環節,常見病蟲害包括玉米螟、大豆卷葉螟、大豆食心蟲、紋枯病、根腐病、銹病等。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時,應以預防為主,加大監測力度,對病蟲害發生動態做到及時掌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控。

3.7.1 播種期防控。該時期病蟲害防控環節,應重點選購適合當地情況的抗性品種,實際播種前,做好包衣處理工作。播種環節,應用白僵尸粉劑1 kg/667 m2,與細土15~25 kg/667 m2拌均勻,通過播種機隨種子、種肥施入地下。也可將綠僵菌顆粒劑隨種肥施入土中,施入量為3 kg/667 m2。同時,向種肥中混入0.5%毒死蜱微膠囊復合毒肥,施入量為10 kg/667 m2。

3.7.2 生長前期防控。該時期重點進行粉虱蚜蟲以及食葉害蟲防控??蛇x擇理化誘控、生物防控以及藥劑防控手段,其中實施理化誘控時,可在害蟲成蟲期,將可降解色板、性誘劑殺蟲燈等懸掛在田間,誘殺害蟲;生物防控方式應用環節,可選擇蘇云金芽孢桿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進行早期防控;藥劑防控過程中,具體針對病蟲害密度高、集中連片發生區域。通過新煙堿類內吸性殺蟲劑,防控刺吸害蟲,如粉虱、蚜蟲等。利用帶有胃毒、觸殺效果的中低毒殺蟲劑,進行食葉害蟲防控,如夜蛾、葉甲等,在蟲害低齡期或者發生初期進行施藥防控[3]。通過乙磷鋁等殺真菌類藥劑,進行真菌類病害防控,如霜霉病等,利用銅制劑防控細菌類病害。

3.7.3 生長中后期防控。對于這一時期而言,屬于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實施理化誘控的同時,可在田間放置赤眼蜂放蜂點,放置密度為1個/667 m2,各蜂點赤眼蜂1.5萬頭。此外,結合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統防統治,利用螺螨酯、噠螨靈等防控紅蜘蛛;利用四聚殺螺胺、四聚乙醛等防控蝸牛等等。

3.7.4 收獲期防控。該時期也是防控病蟲害的重要時期,分開存放健康的大豆玉米與患病的大豆玉米,對于存在病蟲害、腐爛的大豆玉米,應實施無害化處理,并開展播前滅茬、深耕土壤等工作,破壞病蟲發生場所,最大程度上降低田間病蟲基數,為后期種植提供良好條件。

3.8 收獲

3.8.1 適期收獲。通常情況下,10月份左右,大豆玉米會進入后熟期。當大豆植株80%葉片脫落、莖稈變黃,手搖植株籽粒出現響聲時,表示大豆處于適宜收獲期。當玉米植株90%中部籽粒乳線消失、果穗苞葉干枯,且籽?;亢趯映霈F時,表示玉米處于適宜收獲期,如果選用機械化的收獲方式,需要保證籽粒含水量在25%以下,才能獲得良好的收獲效果。

3.8.2 收獲方式。田間收獲環節,可選擇自走式兩行玉米收獲機先收玉米,隨后選擇當地常規機械收獲大豆。收獲后,及時運至曬場晾曬。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豆玉米種植環節,選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手段存在明顯優勢,能夠提升養分利用率,互惠共生利用光熱,可在玉米穩產的基礎上,達到一季雙收的目的。利用此項技術進行大豆玉米種植時,種植人員應對此項技術的各環節實施要點進行充分掌握,加強田間管護,同時根據當地具體種植情況,對種植技術措施進行優化調整,在不斷總結下,提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水平,促進大豆玉米高產增效。

猜你喜歡
株距大豆植株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蠶羌種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洋馬高速插秧機株距調節方法
寒地水稻良種良法的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番茄‘7728’組織培養及植株再生研究
巧解“植樹問題”
松花菜花藥培養再生植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