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淮海地區覆膜小麥、玉米、芫荽一年三作高效栽培種植技術

2024-05-03 03:53黃伯勝鄧學福李慶善周文芳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芫荽墑情覆膜

黃伯勝,鄧學福,趙 杰,李慶善,周文芳

(聊城市東昌府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聊城 252000)

1 覆膜播種小麥

1.1 播前準備及播種要求

1.1.1 早騰茬,搶時早播。在不影響套種芫荽產量的情況下做到早整地、早播種,減少積溫的損失。10月底或11月初進行最后一次芫荽地塊澆水,既緩解了芫荽地塊需水要求又為下茬小麥造好了播種墑情,芫荽11月中下旬,芫荽株高25~35 cm時候進行采收。采收完畢后,由于土壤水分蒸發較少,芫荽地塊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5%左右,墑情適宜不用再造墑,地塊隨即旋耕,進行晚播覆膜小麥播種。

1.1.2 增施肥料。根據晚播小麥冬前苗小、苗弱、沒有分蘗或分蘗很少,春季起身后生長發育快、幼穗分化時間短等特點,提早進行肥水管理、加大施肥量,以補充土壤中有效養分的不足,促進小麥多分蘗、多成穗、成大穗。晚播小麥施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原則,一般施有機肥60 000 kg/hm2、純N 210 kg/hm2、P2O5120 kg/hm2、K2O120 kg/hm2。

1.1.3 科學選種。晚播小麥選用適當早熟分蘗力強的半冬性品種,如山農27、山農28、濟麥22等品種。適當縮短通過春化時間,彌補播期推遲和積溫不足影響。使用殺蟲劑(吡蟲啉或噻蟲嗪)、殺菌劑(苯醚甲環唑咯菌腈、丙環唑、福美雙等)混合藥劑包衣或拌種,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可加辛硫磷拌種。

1.1.4 加大播種量。晚播小麥加大播種量,依靠主莖成穗是晚播小麥增產的關鍵,11月下旬播量一般為330~360 kg/hm2,最大不超375 kg/hm2,采用寬幅播種技術進行播種。

1.2 晚播麥冬前保溫防凍措施

為了保證小麥正常生長所需積溫,在晚播小麥播種后及時使用寬度2~2.5 m、厚度0.006 mm降解膜覆蓋,膜周邊用溝土壓實,膜上間隔使用土壤壓住。晚播小麥覆膜栽培具有增溫保墑、促根增蘗等作用。同時該項技術輻射帶動了周邊生物降解膜的推廣使用,減少了土壤污染。

1.3 晚播小麥早春管理

促小麥早返青,促春季分蘗多發早發,擴大群體。并針對不同地塊的苗情及墑情,分類科學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主要措施是小麥返青期及時去掉覆膜。進行劃鋤鎮壓,目的是增溫保墑促根部生長。

1.3.1 返青后群體?。ㄈ后w小于45萬主莖)的麥田。這類麥田早春管理的重點以促進春季分蘗發生、擴大群體、爭取多成穗為主要目標,立足早追肥,分兩次追肥,返青期追施純N45 kg/hm2,拔節期追施純N75 kg/hm2。

1.3.2 小麥群體比較足(群體45萬~60萬主莖)的麥田,早春管理的重點是提高地溫,促進生長。如土壤墑情較好,底肥充足,將水肥管理時間推遲到拔節前中期,追施純N105~120 kg/hm2。

1.3.3 病害防治。返青至拔節期是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的侵染擴展高峰期,也是麥蜘蛛的危害盛期??茖W組配對路殺蟲、殺菌劑,一次施藥兼治多種病蟲。防治紋枯病、根腐病,可選用丙環唑或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對水噴小麥莖基部,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防治小麥莖基腐病,可選用戊唑醇或氟唑菌酰羥胺噴淋小麥莖基部;防治麥蜘蛛,可用阿維菌素或聯苯菊酯。

1.4 晚播小麥中后期管理

1.4.1 適時噴灑葉面肥。在小麥拔節期噴灑磷酸二氫鉀,不但能提高小麥的成穗率,還能提高小麥的抗寒性??山Y合防治小麥苗期病蟲害,噴施99%的磷酸二氫鉀0.75~1.5 k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

1.4.2 孕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澆水對?;ㄔ隽S酗@著作用,根據土壤墑情在孕穗期或開花期澆水,以保證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75%左右,即可以提高光合高值持續期,并抵御干熱風的危害,又可以提高千粒重。晚播小麥尤其要做好“一噴三防”,注重噴施葉面肥和促進生長類的生長調節劑,通過增加粒重實現麥田豐收。

1.4.3 適時適期化學除草。晚播小麥由于播期推遲冬前苗較小,麥田冬前不宜進行化除。達到化除的宜在小麥3葉1心后、雜草基本出齊時進行,選擇在上午9時至下午4時、晴天無風且最低氣溫不低于4℃時用藥,陰雨天、大風天禁止用藥,以防藥效降低及霧滴飄移產生藥害,還可結合中耕進行除草,以減輕病蟲草害的發生。

1.5 小麥收獲

6月中上旬,待小麥成熟后及時收獲,為下茬玉米種植做準備。

2 適時搶播夏玉米

2.1 玉米播前準備

2.1.1 良種選擇。優先選擇高產穩產、抗逆性強、耐密植、株型緊湊的品種,如登海605、鄭單958等。

2.1.2 種子處理。種子進行包衣或拌種,防治病害可用含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成分的藥劑;防治蟲害可用含氟蟲腈、噻蟲嗪等成分的藥劑;病蟲兼防的可選擇含上述成分的復配藥劑。

2.2 精細播種

2.2.1 合理密植。根據套種芫荽需求,加大玉米行距、縮小株距,保持單位總播種量不變,采用行距70~100 cm、株距15~20 cm進行播種,密度為67 500株/hm2。和常規一年兩熟模式相比,擴大了行距,縮小了株距,保持玉米總播種量不變

2.2.2 種肥同播。使用具備種肥同播功能的播種機進行播種,種子播深3~5 cm,肥料側深施于種子下方8~10 cm。使用配方肥或緩控釋肥,選用27-5-8或相近配方的肥料。高產地塊用量施用750 kg/hm2,普通地塊用量為施用600 kg/hm2。

2.2.3 提高播種質量。小麥收獲后,使用滅茬機進行滅茬,秸稈切碎并拋撒均勻。玉米播種時做到播深一致,不重播、不漏播,播種、施肥、覆土、鎮壓同步進行。播后澆好蒙頭水。

2.3 苗期管理

2.3.1 構建合理群體。玉米出苗3天后及時查苗補種。未重播的地塊不用間苗定苗,少量不連貫缺苗的不用補種;同行或相鄰行連續缺苗嚴重的要用短生育期品種進行補種。

2.3.2 控墑蹲苗促壯。苗期土壤表層適當缺墑,有利于玉米根系下扎,起到蹲苗效果,不用澆水。但若葉片失水較重,則應及時澆水。如遇強降水形成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水。

2.3.3 病蟲草害防治。播后苗前墑情好的地塊,可選用乙·莠懸浮劑、異丙·莠去津懸浮劑等藥劑進行封閉處理。未進行封閉除草或封閉效果不好的地塊,可在玉米3~5葉期、雜草2~4葉期使用硝磺草酮、煙嘧磺隆或其復配制劑進行苗后莖葉噴霧除草。噴藥時做到噴灑均勻,不重噴、不漏噴、不漂移,不與有機磷類農藥混施。對于秸稈還田比較粗放的地塊,易遭受二點委夜蛾危害,采用清理苗株周邊秸稈或定向噴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適宜殺蟲劑進行防治。同時監測和防治灰飛虱,預防玉米粗縮病。

2.3.4 科學應對災害。玉米苗期如遭遇強降水,容易發生芽澇或苗澇,應及時排澇。如遇強風雨造成倒伏,一般不用扶正,幼苗可自行恢復至直立狀態。

2.4 穗期管理

2.4.1 加強水肥管理。大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當土壤水分含量低于70%時,應抓緊澆水,防止“卡脖旱”造成雌雄穗發育不同步。如出現脫肥現象,可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75~120 kg/hm2。

2.4.2 推廣“一防雙減”。玉米穗期是防治褐斑病、大小斑病、彎孢葉斑病、南方銹病和玉米螟、桃蛀螟、棉鈴蟲、黏蟲、蚜蟲等病蟲害的關鍵時期。在大喇叭口期全面實施“一防雙減”,一次性噴施殺蟲、殺菌藥劑,減少后期害蟲基數,減輕病害流行程度,保護植株正常生長。密切關注南方銹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發生動態,及時開展重點挑治、點殺點治和統防統治。

2.4.3 化控促壯防倒。高肥水、密度大的地塊,發生倒伏的風險大,化控在玉米7~11片葉期進行,可葉面噴施胺鮮·乙烯利、矮壯素等藥劑,促進莖稈粗壯,增強抗逆和抗倒能力。

2.5 花粒期管理

2.5.1 保證授粉質量,確保穗粒數。玉米開花授粉期間。如遇連陰雨或極端高溫天氣,可能嚴重影響授粉質量??刹扇⌒⌒蜔o人機低飛輔助散粉等辦法,提高玉米結實率,增加穗粒數。如遭遇高溫干旱,應及時灌溉,調節田間小氣候;連陰雨后或高溫前,可噴施蕓苔素內酯、寡糖復合物等抗逆調節劑,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2.5.2 科學運籌肥水,促進籽粒灌漿。出現脫肥早衰的地塊,及時借墑追肥,也可在葉片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提高光合效率、提升灌漿質量。土壤墑情較差時,應及時澆水,出現田間漬澇時及時排水。

2.5.3 科學抗逆減災,減少產量損失。密切監測南方銹病、黏蟲等重大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及時組織開展統防統治、群防群治、聯防聯控,最大限度減輕損失,做到“蟲口奪糧”。

2.6 適期收獲

玉米收獲采用人工收獲的方式進行,秸稈通過人工搬運到地塊外。

3 玉米套種芫荽(香菜)

在玉米灌漿期,一般在9月上旬,充分利用玉米行間遮陰效果,適時進行玉米行間套種芫荽。

3.1 芫荽備種

3.1.1 品種選擇。根據氣候條件、市場需求及種植時間要求,選擇萊西鐵桿青等香味濃郁,抗病性強,耐寒的品種。

3.1.2 整地與施肥。8月下旬~9月上旬,將需要套種芫荽的玉米稈最下部3個葉片人工去除,增加行間通風光照。在玉米行間用微耕機進行旋耕整地,結合整地,施三元復合肥75~150 kg/hm2。

3.2 播種

3.2.1 浸種催芽。8月底~9月初進行芫荽播種(此時播種芫荽,因玉米已經完成了“一防雙減”,避開了玉米噴施藥劑對芫荽生長的影響。在9月底玉米收獲時,芫荽苗高度不超過2 cm,采收玉米及芫荽間苗時期不怕人工踩踏)。播種前將種子搓開,用48℃溫水浸種,攪拌到水溫降至25℃再浸種12~15 h,將種子用濕布包好,在20℃~25℃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次,8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3.2.2 播種方法。用種量30 kg/hm2左右,均勻撒播于玉米地塊中,播種后覆0.5~1 cm厚的細土,播后澆蒙頭水。

3.3 田間管理

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雨后及時排水,播后約7~10天出苗。待9月下旬玉米收獲后,芫荽進行無遮陰生長,每8天左右澆1次水(每次可隨水加蔬菜沖施肥45~75 kg)。9月底進行芫荽間苗,間苗后追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硼肥3.5~4 kg/hm2。后期根據芫荽長勢情況進行葉面噴施1次0.2%~0.5%磷酸二氫鉀溶液。

3.4 病蟲害防治

3.4.1 芫荽葉斑病、芫荽疫病,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20%噻菌酮懸浮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3.4.2 蚜蟲、白粉虱。發病初期,可用3%啶蟲脒乳油1 000~1 250倍液,或5%吡蟲啉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噴霧防治。

3.4.3 芫荽生長過程中遇到寒流來襲時,可采用塑料薄膜覆蓋的方式進行保暖增溫,寒流過后可揭膜繼續生長。

4 采收

10月底或11月初進行最后一次芫荽澆水,11月中下旬,根據市場行情需求(東北市場要求株高30 cm左右,芫荽帶根),在芫荽株高25~35 cm時候進行采收,采收完畢后,墑情適宜進行下茬小麥播種覆膜。

猜你喜歡
芫荽墑情覆膜
“資深配角”芫荽
蘋果秋覆膜 樹體營養好
墑情會商,助力備耕春播
芫荽種植技術
春日芫荽防感冒
土壤墑情監測的意義與技術規范
芫荽果化學成分的研究
基于SLS覆膜砂的無模鑄型快速制造
花生新品種錦花20覆膜栽培技術
雜豆全覆膜綜合配套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