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綠色栽培技術及病害防治措施

2024-05-03 03:53張亞永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綠色

張亞永

(許昌市建安區種業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南許昌 461000)

0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綠色食品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進行小麥種植過程中應加強小麥綠色栽培技術研究,為糧食市場安全提供保障。應用小麥綠色栽培技術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改革與優化升級,幫助種植戶掌握小麥生產規律與種植規律,起到提高產量與質量的作用。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可以進一步保障小麥高產,加速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1 小麥綠色栽培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1.1 提高小麥產量

保證土壤、水分、光照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綠色小麥品質要高于普通小麥,在口感、營養成分等方面更具優勢。為擴大小麥種植面積、提高小麥產量,種植戶應加強對小麥綠色栽培技術的應用,在保證產量的同時帶動整體產業鏈發展。

1.2 增加經濟效益

綠色小麥是在普通小麥基礎上研發的新品種,不僅可以提高小麥產量,食用后還對增強體質有一定作用,與我國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相適應。由此可見,綠色小麥具有良好的銷售前景,對整個農業產業鏈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強小麥綠色栽培技術的研究,提高農產品的盈利能力,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1]。

1.3 優化產業效應

相較于傳統栽培技術,小麥綠色栽培技術具有更強的抗逆性,在產量上也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在進行小麥種植的過程中,選擇優質高產品種與高效種植技術,同時根據綠色種植栽培規程,有利于提高小麥的產量與質量,經濟效益顯著。在這一趨勢的影響下,種植戶種植小麥的積極性將明顯提升,帶動小麥產業的高速發展。除此以外,綠色小麥作物還可以為健康食品的穩定供應提供保障,滿足當前糧食市場的需求。

1.4 保障食品安全

小麥綠色栽培技術轉變了以往粗放型的種植模式,避免了肥料、農藥的過量使用,通過低肥、農藥殘留的綠色種植模式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小麥綠色栽培技術還可以進一步發揮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優勢,提高小麥生產效益,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綠色安全食品的需求。

2 小麥綠色栽培技術

2.1 產地環境與品種選擇

在進行小麥綠色種植之前,需要選擇合適的產地環境,保證不存在農藥殘留,周圍5 km內沒有污染源,土壤pH值在8左右且有機質含量超過1%。小麥應選擇產量高、抗逆性強的品種,例如中麥157、普冰151等[2]。

2.2 種子處理

種子的選擇與處理是進行小麥綠色栽培的基礎工作,為保證出苗率,種植戶應選用飽滿籽粒并進行發芽試驗,根據種子發芽率確定具體的播種量,進而保證出苗率可以達到90%以上。小麥種子經過長時間保存其活性逐漸降低,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種植處理措施。首先,應進行曬種,曬種不僅可以有效殺滅各種致病源,還有利于增強種子的吸水能力,因此可以在播種前1周選擇晴朗天氣連續曬種2~3天,促進種子發芽率的提升,同時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次,在完成曬種后應對種子進行嚴格篩選,去除其中的癟粒、病蟲害粒、損傷粒。最后,應進行種子的包衣處理。為提高種子發芽率,種植戶應結合病蟲害發生特點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工作。例如,為防治紋枯病、根腐病,可通過15%福美雙和立克秀懸浮種衣劑進行包衣處理;使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拌種可以起到防控土傳病害的作用,拌種后應將種子放到陰涼處晾干。除此以外,為預防地下害蟲,在進行播種之前應進行土壤深翻,將1 kg百僵菌1號與10 kg麥麩、豆粉混合播撒并翻至地表下,可以有效殺滅地下病蟲害,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達到提高產量與質量的目的。

2.3 整地

整地過程中,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引入秸稈全量還田技術,通過優化秸稈還田效果來提高整地質量。在此過程中,可使用專門的機械設備進行收獲,控制留茬高度在10 cm以內,采用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秸稈播撒的均勻性,再通過旋耕機進行滅茬處理,控制深翻深度為15~20 cm,在播種同時可進行二次滅茬,實現播種效果的提升。

2.4 播種

播種是小麥綠色栽培技術的關鍵環節,播種技術應用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在合理的時間完成播種可以保證小麥順利越冬,降低病蟲害發生率,保證小麥的高產、穩產。一般種植戶可以選在10月下旬~11月初,日平均溫度為16℃左右的天氣下進行播種,具體的播種時間可以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這一時間段進行播種有利于保證小麥順利越冬,同時獲取足夠的光照,促進小麥產量與質量的提高。二是提高小麥播種量。對于分蘗性較差的小麥品種來說,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通??梢栽黾?0%~20%,保證基本苗規模在450萬/hm2左右,隨著播種時間的推遲,播種量應進一步增加,每推遲1天,播種量增加7.5 kg/hm2。三是提高播種精確性。隨著農機技術水平的提升,更多先進機械設備應用于小麥生產中。例如,小麥復式播種機就可以實現滅茬、施肥、播種、鎮壓的一體化操作,同時保證播種深度一致。根據小麥種類的不同其播種深度也存在差異,早茬小麥播種深度為3~5 cm,稻茬小麥播種深度為1~3 cm。若是人工進行播種則需要再使用旋耕機蓋種,保證播種的精確性與均勻性。四是設置配套的麥田溝系。種植戶在完成播種后應及時借助機械設備開溝,開挖間距為3~4 m、溝寬為20 cm、溝深為20~30 cm的豎溝、溝寬為20 cm、溝深為30~40 cm的橫溝以及溝寬為25 cm、溝深為40~50 cm的田頭出水溝,三種溝系相互連通起到排澇降漬的作用。

3 田間管理

3.1 查苗補苗

小麥出苗后,種植戶應對其整體出苗情況進行檢查,特別是對于播種量較大的田塊來說,一旦出現斷壟、缺苗等情況,應及時進行補種,并采取催芽的方法。若土壤環境不佳,種植戶在進行補苗的同時還要進行補水工作,可在小麥苗3~4葉期進行補栽或移栽至缺苗、斷壟地塊,補充土壤水分含量以提高小麥苗成活率。

3.2 控旺促弱

綠色小麥生長過程中,種植戶應對小麥旺苗與弱苗生長情況進行平衡控制,一旦出現葉片發黃、葉蘗關系混亂等情況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補施肥料;若天氣比較干旱則可以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施加尿素與微量元素,起到增強小麥抵抗力的作用。對于生長趨勢較旺的麥苗應在入冬前進行控制,為避免拔節期后出現倒伏現象,種植戶應在返青期完成旺苗鎮壓,抑制其過度生長。

3.3 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環境是小麥健康生長的重要條件,因此種植戶在進行小麥種植之前需要做好土壤環境勘察工作,對自然氣候條件進行綜合考量,選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的地塊進行種植。結合小麥的生長特性來看,1 kg小麥的需水量在1~1.2 kg,地面水分蒸發量可達35%,因此在小麥種植的不同時期應做好土壤水分補充。特別是對于小麥越冬期較長的地區來說,應定期對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進行檢測,確保提供上松下實的土壤環境,為小麥健康生長提供保障。

3.4 肥料管理

科學施肥是小麥高產穩產的基礎保障,具體施肥量應根據小麥不同時期的生長需求進行調整,有效確?;食渥?。種植戶應對小麥施肥量進行合理把控,特別是對于小麥拔節期和孕穗期來說,施肥量將對其生長效果起到直接影響。施肥過程中應科學控制氮、磷、鉀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情況下,小麥生長可施加210~240 kg/hm2純氮、67.5~75 kg/hm2五氧化二磷以及75~90 kg/hm2氧化鉀,拔節期和孕穗期肥料與基肥比例為4∶6。小麥生長后期對磷肥、鉀肥需求量較大,此時可進行根外追肥以滿足其營養需求[3]。

3.5 水分管理

水分是影響小麥生長的關鍵條件,小麥生長過程中種植戶應做好供水工作,避免對小麥產量和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小麥籽粒成形時期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應重點開展澆水工作,若水分不足會導致籽粒退化、穗粒減少等問題;小麥開花后9~11天進入灌漿期,這一階段根系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力較差,種植戶應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合理范圍內,通常在70%~75%,水分過少會導致產量降低,過多則會造成小麥晚熟。與此同時,考慮到這一時期小麥根部的脆弱性,種植戶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根部適應力,避免出現根部退化的情況。因此,可根據具體的土壤墑情確定澆水量與澆水次數,若土壤水分條件良好,澆水可≦1次。值得注意的是,小麥生長后期若土壤濕度較大會影響根系透氣性,出現根部腐爛、葉片枯萎等情況,嚴重時還出現小麥倒伏、枯死現象。因此在氣溫降低后,種植戶應及時進行土壤排水工作,避免田間積水影響小麥的健康生長。

3.6 田間除草

雜草對小麥生長可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應做好除草工作,通過噴灑90%禾耐斯除草劑等進行封閉除草。針對小麥不同生長時期,種植戶應采取不同的除草方式,例如在小麥3葉期應根據具體的雜草類型采用對應的化學藥劑,20%使它隆乳油除草劑可用于闊葉雜草,3%世瑪乳油除草劑可用于禾本科雜草;小麥4葉期且溫度在10℃以上時,也可以通過化學除草方法消滅闊葉雜草與禾本科雜草。入冬前,受氣候條件影響雜草生長量明顯減少,可通過人工、化學除草方式配合快速消滅田間雜草。

4 綠色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注意事項

4.1 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4.1.1 農業防治技術。種植戶在進行小麥播種之前應合理選擇種子品種與播種時間,避開病蟲害流行高峰期;生長過程中應加強對秧苗生長情況的關注,及時做好查苗補苗工作,針對生長態勢較差的秧苗可以在葉片上噴灑生命素,以增加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提高秧苗抗病性。

4.1.2 物理防治技術。小麥栽培過程中,種植戶應拔除田間雜草減少病蟲害寄生環境;通過搭建防蟲網等形式抵御害蟲入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種植戶還可以在田間安裝殺蟲燈,起到降低光敏害蟲交尾頻率、減少蟲卵產生的作用,最大限度上控制害蟲對小麥秧苗生長發育的不利影響[4]。

4.1.3 化學防治技術?;瘜W防治技術是小麥生長期間最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為順應綠色農業發展要求,種植戶應加強對低毒、低殘留、廣譜高效化學藥劑的使用,盡可能減少農藥殘留。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對農藥使用時間的把控,通常來說應在小麥病蟲害達到高峰期之前及時加以防控,進而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1.4 生物防治技術。種植戶可在害蟲高發時期引進其天敵生物來對田間害蟲數量進行控制。例如,針對田間蚜蟲可通過引進赤小蜂、麗蚜小蜂等進行控制,小麥吸漿蟲可通過瓢蟲、蜘蛛等昆蟲進行控制。引進天敵生物可有效起到“以蟲治蟲”的作用,減少害蟲對小麥生長的損害。

4.2 小麥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

小麥綠色栽培技術對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整體病蟲害防治過程應堅持“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在保證病蟲害殺滅效果的同時滿足綠色、環保、健康要求。具體來看,小麥綠色病蟲害防治應加強對以下幾方面的關注。首先,種植戶在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應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掌握病蟲害的發生動態與發病規律,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并做好田間除草工作,消除病蟲害的生長環境,同時提高田間通風透光率。其次,種植戶應對小麥品種進行嚴格篩選,根據病蟲害發生動態選擇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再次,小麥生長期間應做好灌溉施肥工作,避免因水肥條件不佳造成小麥徒長倒伏的情況。最后,種植戶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技術對田間害蟲加以防控,在達到一定標準后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針對性防控。在使用化學藥物的過程中,應避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同時對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使用比例以及使用時間進行嚴格控制,避免農藥過量對食品健康造成影響[5]。隨著農業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種植戶可以采用更為綠色環保的農藥藥劑,包括生物農藥、植物性農藥以及微生態農藥等,在保證病蟲害殺滅效果的同時為小麥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

5 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對小麥綠色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來看,相關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實現小麥的高產、高質量種植,提升種植戶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我國農業種植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進行小麥種植過程中,應充分加強對小麥綠色栽培技術的創新與推廣,同時引入現代化種植管理理念,發揮小麥綠色栽培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中的優勢,全面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滿足糧食市場的需求。

猜你喜歡
小麥病蟲害綠色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綠色低碳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哭娃小麥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