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耦合視角下本溪市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優化研究

2024-05-04 02:10楊鴦
職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技工教育技能人才職業培訓

摘 要: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養的陣地,發展技工教育,優化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對于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分析提出,技工院校應以市場為導向,加強職業能力培訓,優化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培養工匠型人才和高素質技能人才,充分彰顯技能人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上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技工教育;技能人才;就業能力結構;職業培訓

技能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技工教育是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是經濟振興發展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在“人才強國”和“人才興市”的戰略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是具有與工作崗位相匹配的就業能力,優化技工院校人才能力結構有利于提升技能人才素質,培養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促進技工院校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一、就業能力結構的內涵及結構分析

就業能力結構是指畢業生具有的基本就業、維持就業及在需要時重新就業的能力,是畢業生所具有的與企業和雇主要求相匹配的知識、技能及素養的組合。 就業能力的構成要素是多維度的,包括通用能力、知識與技能、職業認同及管理能力、個體及就業人格等主要維度。奈特和約克的USEMD就業力模型將就業能力結構劃分為學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Efficacy)、元認知(Meta-cognition)四部分。我國研究者認為學生的就業能力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職業認知等,還應包括思考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及持續發展的能力等。技工院校學生的就業能力結構主要分為崗位技能、通用技能、心理品質等幾個方面。其中崗位技能包括通過學習與實踐獲得的各種知識與技能;通用技能是指適合各類職業的通用能力,主要包括持續學習和發展的能力、應用實踐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心理品質則包括責任感、忠誠度、靈活性、自制力、獨立性等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特質。

二、 優化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的重要性

當前,遼寧省正處于全面振興新突破關鍵時期、創新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于高層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發展,優化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是發展技工院校職業培訓事業,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和經濟振興發展的重要一環,能夠提升技能人才職業素質、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使其與人才市場和雇主需求緊密對接,對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當前形勢下,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普遍性問題,技工院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而導致的結構性失業,因此,優化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提升其就業核心能力和競爭力,有利于促進技工院校學生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供需兩端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現狀分析

近年來,本溪市技工教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不夠科學合理,職業能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已嚴重影響技能人才就業和產業發展。筆者通過對本溪市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調查與探究,發現技工院校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缺乏產品認知和實踐操作能力

技工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不能達到市場、企業及產業對于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要求,缺乏對于職業標準的認知,缺乏對產品、質量、流程等要素的了解,缺乏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工具的跟蹤,在未來的具體工作中,顯得力不從心,不能完全勝任崗位工作,這反映出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與現實需求存在缺口。

(二)通用能力較弱,人文素養缺失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技工院校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性格特質等基礎能力的重要性被普遍低估,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學生職業認同、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個人管理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等的滿意程度相對較低,人文素養教育的缺失是當前技工教育的短板。

(三)發展后勁不足,終身學習意識不強

大部分技工院校學生在入學前人文知識基礎薄弱,缺乏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在工作崗位上不愛鉆研,不善于學習,缺少必要的崗位認知和職業規劃,發展后勁不足。

(四)創業意識模糊,缺乏企業管理知識

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創業來帶動就業,形成了全民創新創業的格局,技工院校學生應該成為創業大軍的一部分。目前,創業課程還沒有完全進入技工院校的課堂,學生缺乏系統的創新創業培訓,創業意識模糊,創業信心不足,缺乏基本的創業和企業管理知識,步入社會之后,未能開啟自主創業創新之路。

四、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整合框架構建

就業能力是指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僅包括狹義上“找工作”的能力,還包括持續發展、高效率完成工作、實現良好職業規劃與發展的能力。合理科學的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包括專業技能和通用素質,要求畢業生既能掌握專業技能和一技之長,勝任工作崗位對于專業技能的要求,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也能具有持續學習和精進的能力,并且做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樂觀向上、團結合作。優化技工院校就業能力結構應以提升學生與就業崗位相匹配的就業能力和滿足地方用人單位的需求為視角。企業在招聘時要考查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也要看重學生是否具有責任心、誠信和愛崗敬業及團隊合作的精神。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企業對于技能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通用素質和能力;二是專業技能和能力;三是創業創新能力;四是崗位特定的一些要求。其中通用素質和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協調人際關系能力、持續發展能力等。崗位特定的一些要求隨著企業及崗位的不同類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五、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優化路徑和建議

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不夠科學合理,學生就業能力不強,因此,必須提升技工院校學生就業核心能力,實現供需匹配,滿足市場及企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出技工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優化路徑和建議。

(一)以市場為導向,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技工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優勢,緊緊圍繞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及市場和產業的需求,緊盯就業崗位及其所需的就業能力,構建實踐教學新模式,進行專業建設和課程結構規劃。結合本溪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技工院校應在鋼鐵深加工、裝備制造、生物制藥、信息物流、養老醫療、新材料、生活性服務業、現代農業等方面進行專業設置,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彰顯技能人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上的重要作用。打通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積極培養各類人才,依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企業和社會,積極開展多層次、多類別和多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勇于創新、打造精品、辦出特色、鍛造品牌,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新路徑。

(二)加強校企聯合,著重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

技工院校應積極構建“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體系,探索校企合作機制,引進“校企一體、產教融合”辦學模式。創辦校辦企業、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實行校內實習、創崗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引入企業考核、管理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切身體驗產品生產全過程,不斷提升實際操作能力,盡快適應企業及崗位的需求。遼寧冶金技師學院的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值得其他技工院校學習,其利用與本鋼“校企一體”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立足冶金行業,專業設置輻射鋼鐵全產業鏈。根據企業用人標準,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比如參照鋼鐵企業產品生產過程的技術要求初步形成技能養成模式;參照行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標準初步形成德行養成模式;參照本鋼技能大師的專業技術標準初步形成師資養成模式;參照本鋼技術和裝備更新升級的發展趨勢初步形成專業建設模式。同時,與外部合作企業共同研討人才培養方案,引入企業文化理念,以企業現有的設備和工藝技術對企業訂單班學生進行量身定制、定向培養,校企共建集“教學、科研、生產、技術服務、就業”五位于一體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三)加強人文素養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技工教育應樹立職業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辦學理念,在技能教學中注入人文素養教育,不僅要打造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鍛造學生的品格,陶冶學生的情操,打造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引導其樹立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意識,培養現代化高素質技能人才,促進可持續發展。善于表達和溝通是職業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養,技工院校應將語言藝術教育和人際關系建設相關課程納入課程體系,加強技工院校學生語言和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其認識到技能人才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能優勢,在人生的舞臺上不懈追求、永不退縮、抓住機遇,敢于活出出彩的自己。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了解企業文化、感悟工匠精神、培育職業精神、加強職業認知、提升職業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精益求精、不斷鉆研,努力成為大國工匠。

(四)建立就業指導及就業信息平臺共享機制

依托市情宣講、政策解讀、就業指導等服務進校園活動,按照“人盯人、點對點、面對面、線牽線”的工作方法,為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組織企業進校園系列招聘活動,搭建畢業生與企業的供需交流平臺。建立本溪市重點企業實名微信群,定期開展重點企業人才需求調查,及時了解企業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逐步實現人才服務線上線下全覆蓋、人才政策落地見效更暢通。拓寬市場服務渠道,舉辦專場招聘、企業訂單式招聘、“直播帶崗”等多種形式的招聘活動,多層面促進“人崗對接”。鼓勵畢業生勇敢邁出就業第一步,切勿好高騖遠,降低期望值,先就業再擇業,有效調節就業心理預期,以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擇業、就業。

(五)加強創業指導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

加強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培訓,增加創業指導培訓在技工教學體系中的比重,幫助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增強創業能力,向技工院校學生廣泛宣傳國家創業政策,利用 “馬蘭花計劃”、創業擔保貸款等就業政策,針對技工院校學生開展創業培訓、小額擔保創業貸款等多項服務,鼓勵和引導技工院校學生大膽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引導學生對就業、創業市場以及自身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和清醒的認知,找準自己的位置,主動適應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提升技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質,樹立終身學習和進步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價值和資本。

六、結束語

新形勢下,在本溪市實施“四大戰略”、加快建設“五個本溪”及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進程中,技工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重點行業、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領域技能人才需求,緊貼產業、緊跟企業,科學、主動適應地區機構調整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優化學生就業能力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內涵式發展,探索并建構適應本溪市振興新突破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本溪市技能人才就業能力結構,培養工匠型人才,建設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區域經濟振興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梁立凡.以提升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技工教育改革探討[J].內江科技,2019(12).

[2]李經山,張偉華.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核心能力構造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3]丁美龍.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時代內涵與價值取向[J].職業,2020(33).

(作者:楊鴦,本溪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講師)

猜你喜歡
技工教育技能人才職業培訓
九成白領認為職業培訓重要
請參加天津萬里路職業培訓學校的培訓!
河南:推動職業培訓步入法治軌道
非遺傳統手工技藝“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學傳承探究
大賽引領下的職業院校技能人才職業素質提升策略研究
關于鉆井一線技能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析新形勢下如何破解企業技能人才“斷層”難題
廣西工業和信息化企業技能人才調查研究
欲成 “大家”, 先為 “小匠”
智能手機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