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4-05-06 16:54劉書明張青青
山西財稅 2024年1期
關鍵詞:財政政策提質財政

■劉書明 張青青

財政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2023 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指出,2024 年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這意味著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既是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任務,也是今年全國財政部門的重點工作。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是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的客觀需要

2023 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國民經濟回升向好。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科技創新和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目前推動經濟全面恢復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以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多。為有效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挑戰,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引導和改善社會預期。這需要保持財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強化財政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在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上有新作為,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取得積極進展,不斷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

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激發經濟增長潛力

“適度加力”主要是統籌各類財政資源,綜合運用赤字、專項債、貼息多種政策工具,通過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帶動作用,為擴大總需求奠定基礎,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疤豳|增效”著眼于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完善政策實施機制,提升政策效能和效益,推進財政領域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結構性調整,用好政策政策空間,以較小的政策成本取得盡可能大的政策效應,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確保財政運行可持續。積極財政政策的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資效率,激發經濟增長潛力。

一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確保支出規模適度增長。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除組合運用國債、專項債、貼息以及補助等政策工具之外,同時考慮安排一定規模的財政赤字,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調入必要的資金,確保財政支出總規模適度增長,更好發揮拉動國內需求的作用,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資規模,發揮帶動放大效應。在保持政府總體杠桿率基本穩定原則下,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適當規模,強化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聚焦提升債券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擴大專項債券支持范圍,確保債券項目迅速落地見效,促使政府更靈活地引導資金流向,著力提高投資效率,提升地方政府的融資能力,帶動消費、信貸需求釋放以及就業。

三是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層“三?!钡拙€。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確保均衡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重點向財政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強化財力薄弱地區的資金保障,彌補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財力缺口,加大向基層市縣的直達資金規模,完善基層財政運行監控,筑牢兜實基層“三?!钡拙€,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三、優化調整稅費政策,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統籌宏觀調控、財政可持續和優化稅制的需要,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繼續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實現多措并舉,打好組合拳,在提高政策的組合性、協同性和精準性等方面持續發力,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引導各類要素資源投向實體經濟,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是加大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保持稅收優惠政策的穩定性,將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增強對企業科技研發費用稅收優惠的確定性,實行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通過稅收優惠措施引導資本流入現代產業的研發和生產領域,逐步形成覆蓋企業成長和創新全生命周期的稅費政策支持體系,以財稅力量助力科技攻關和先進制造業發展。

二是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環境。實施針對取得的技術創新成果的稅收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企業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通過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鼓勵企業加大在關鍵領域的投入。

三是扛牢稅費優惠政策落實主責,強化風險防范。健全完善常態化聯合打擊虛開騙稅工作機制,確保面向制造業企業的政策紅利精準直達快享,幫助制造業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四是從供給與需求兩端發力,通過減稅、免稅等多樣化的政策組合工具,實現宏觀布局與微觀調整結合的可持續性。在供給側主要圍繞小微企業、現代制造業、個體工商戶等重點支持對象,實施與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多個稅種有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穩定企業預期,增強市場信心;在需求側,加快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稅收負擔,提高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更好釋放消費潛力,增強經濟發展動能。五是規范非稅收入管理,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嚴格執行收費目錄公示制度,加強涉企收費監督管理,深化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改革,做實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基礎工作,堅決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

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重大戰略任務

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上下真功夫,用好有限的增量資金,下大力氣盤活、調整存量資金,嚴控一般性支出,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動搖,切實調整使用效果不好的資金用于保重點,防止支出固化僵化,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提升財政資源使用效率和財政支持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一是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建立財政支持機制,設立靈活專項資金,明確將其用于支持國家關鍵技術研發、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落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的財稅舉措,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國家在關鍵領域的持續性的財政投入。

二是優先支持科技創新、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等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領域,提高整體社會生產力和國家綜合競爭力,加強對各項支出的審慎管理,確保財政資源的有效利用,為各級政府在開展各項工作時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避免因地方財政短缺導致基層公共服務的滯后。

三是從嚴編制預算,嚴把預算支出關口。加強財政資源科學統籌和合理分配,確保項目支出安排與事業發展、可用財力水平相適應,與財權、事權相匹配,從嚴規范支出政策,不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擴大支出范圍,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評估和績效評價,及時取消或調整無效低效支出,集中財力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四是重視發揮監督檢查的作用,嚴把資金源頭關口。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嚴格執行各類經費管理制度,嚴格履行支出政策和項目管理規定,財政、紀檢、審計等監督方式協同發力,確保過緊日子各項措施有效落實。

五、嚴格資金監管,嚴肅財經紀律

為加預算資金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確保積極財政政策落實到位,全面助力國民經濟全面恢復,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需要嚴格資金監管、嚴肅財經紀律。

一是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全過程,完善“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強化信息技術支撐,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依法全面履行財政職能,深入推進財政法治建設。健全財政收支預算管理,落實預算法定原則,切實硬化預算約束,嚴格規范財政收支管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強化政府投資基金管理,加強對財政資金全過程跟蹤監控,提升財政管理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三是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壓實財會監督責任。加強對財經領域公權力行使的制約和監督,嚴格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強化上下聯動,聚焦貫徹落實減稅降費、適度擴大支出規模等重點任務,嚴肅查處財政收入不真實、違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突出問題,暢通財會監督信息渠道,建立財會監督專報監督機制,為上級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四是加大財會監督力度,加強重點領域監督。完善財會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部門間財會監督政策銜接、監督信息交流等工作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更好發揮各地監管局作用,針對財政、金融、教育、醫療、養老、鄉村振興等領域突出問題,以及營商環境、資源利用等領域多發、高發、易發問題,聯合開展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整飭財經紀律,提升監督效能。

六、加強政策協同配合,保障財政可持續性

財政政策的力度與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綜合宏觀經濟運行、經濟發展潛力、財政承受及償付能力、政府資產資源狀況等分析,我國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總體安全,為積極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提供了空間,但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債務存在流動性和兌付風險的情況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高度重視財政承受能力,在優化政策工具和上下功夫,減輕財政壓力,防止引發新的財政風險。

一是統籌兼顧,協同發力。統籌財政收支政策,強化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綜合考慮融資成本、國家整體規劃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要求,調整投資方式和政府債務結構,嚴格落實各類既定化債措施,加大存量隱性債務化解力度。通過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新一輪債務置換等方式足額償還債務本息,持續開展債券資金管理情況監控,動態跟蹤債券資金支出、風險變動等情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確保地方財政可持續。

二是統籌宏觀調控政策,確保政策形成合力。加強財政、貨幣和產業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的范疇,在更高維度上強化政策統籌協調,把握好各項政策的耦合度和關聯性,實施最優政策組合,把握政策時效性和精準度,避免政策出現大起大落,最大程度提升宏觀政策的調控效果,更好地統籌短期穩定、長期增長和宏觀經濟結構優化三大目標。

三是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激發穩增長動能。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進一步完善跨部門政策協調機制,持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強化政策實施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突出系統謀劃、精準施策,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從“數量規模型”向“效率效益型”轉變,改善和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提振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信心,在促進經濟回升向好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猜你喜歡
財政政策提質財政
預算執行緊縮下的積極財政政策
提質和增量之間的“辯證”
為城市提質而歌
人民調解提質升級見成效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下半年促經濟穩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財政政策轉型
淺析建國初期穩定物價的財政政策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