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小農戶與農產品電商銜接路徑研究

2024-05-06 16:23趙晗薇
中國儲運 2024年3期
關鍵詞:農戶農產品物流

文/趙晗薇

引言

分散化、差異化的小農戶是農業生產的主體之一,也是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按髧∞r”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農情,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各類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小農戶仍將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幫助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方案,包括培育社會化組織服務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農產品品牌建設、發展生態農業、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等。

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誕生了農產品電商這一農業供應鏈新業態,農產品電商能夠有效擴展農產品市場,提升農業市場化程度,但是小農戶在銜接農產品電商時由于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加之產品未形成標準化生產體系,在電商平臺仍處于邊緣化位置。如何實現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進一步銜接國際國內大市場,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議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小農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小農戶在銜接農產品電商過程中由于自身分散化和差異化特征以及農村地區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尚未實現有效銜接。為使小農戶克服自身缺陷,融入數字經濟,一般采取新農商平臺、以農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橫向一體化和產銷一體的縱向一體化三種路徑。本文通過分析三種路徑的銜接方式,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和農產品標準化、打造核心競爭力等措施。

1.小農戶銜接農產品電商的現實阻礙

小農戶銜接農產品電商受自然環境、基礎設施、交通便利度、人才儲備等因素影響,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內外兩方面,從內部來說,小農戶分散化、差異化的特性使得其在參與農產品電商時有天然劣勢,而以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為代表的外部因素更加劇了這種情況。

1.1 內部因素:分散化和差異化小農戶特征。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土地這一要素資源的作用愈發突出,而農業生產存在規模效益,農業經營規模越大,產生的規模收益越多。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F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一方面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使農村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被分割,導致農地分配的碎片化和管理的分散化?!?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農用地轉用批準總面積45.5萬公頃,同比增長21.2%。盡管現有的規?;N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高于小農戶,但占比仍然過小。除了土地的分散化經營,農民在農產品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也較為分散,對于未能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小農來說,他們自身的經濟實力難以承擔應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成本,也難以形成技術上的積累。這表現在農產品技術水平低、標準化程度低、市場議價能力弱、市場狹窄等方面。此外,農產品流通成本高,分散的小農無法融入現代物流系統,但他們仍需要在大市場上同步農產品定價,利潤擴張空間被壓縮。農民普遍面臨農業要素投資回報率低的問題,單純依靠本地市場的收入可持續增長潛力有限,導致了部分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不高轉而進城務工,進而出現土地撂荒現象,出現新型職業農民和國家糧食安全缺乏的雙重危機。

1.2 外部因素:配套物流設施不完善。我國幅員遼闊,農村地區人口密度低,當前農村地區物流發展態勢呈現東高西低的特征,中西部物流水平遠低于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各物流企業紛紛建立了自己的運輸網絡,但企業間單打獨斗狀況明顯,單個企業建立完善的配送網絡存在建設成本高、后期收益不足的問題,直接影響了農村物流的時效性,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的農產品外運尤其困難,物流模式亟待各企業協同創新。

2.小農戶銜接農產品電商的優化路徑

2.1 橫向一體化。單一小農戶難以在農產品電商中形成競爭優勢,需要聯合當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基地,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已經形成了“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產業基地+農戶”等多種模式,組織化運作可以在各環節頭籌規劃布局,建立統一的農產品評價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本質是營利性中介組織,仍然存在利益分配沖突、利益空間擠壓等問題,大大降低了組織模式的社會效應。大多數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由少數精英領導,為了完成市場的“最后一跳”,普通農民必須轉移部分剩余索取權作為加入社會的條件,長期收益分配不平等則可能導致合作失敗、利益侵占和其他內部問題。

2.2 縱向一體化。為了降低農產品的交易成本,增加產品的交易規模,農產品流通市場的功能必須延伸到生產和零售領域。發展到生產領域,可以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加強農業優良品種培育,發展產銷一體化管理模式,或者與農業合作社聯合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開展“訂單農業”業務,根據所掌握的農產品信息科學安排生產計劃。在零售領域,加強農產品零售終端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速度,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一方面,可以通過投資向農業生產的上游延伸,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基地;另一方面,在下游與零售終端整合,通過完善的倉儲物流體系直達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

3.促進小農戶與農產品電商對接的建議

3.1 完善農產品電商的政策支撐體系。政府在制定和實施農產品電商發展政策時應立足農村產業升級和農產品經營現代化,應綜合考慮多種規模、多種組織形式的農產品電商運營主體的利益,并在資金投入時適當向小農戶傾斜,建立健全小農戶幫扶對象識別機制,輻射和帶動農民的電商組織。同時,要建設農產品電商常態化管理機構,發掘和整合本地區優質資源,配備業務水平優秀、服務意識強的干部和工作人員;健全農產品保險體系,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參與電商的農民的技術風險和利益不確定性。此外,需要完善農產品電商相關法律法規,做好“三品一標”的認證管理和使用監督工作。

3.2 形成郵政主導加各物流企業協同的物流體系。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首先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其次需要發揮郵政在農村物流中的骨干作用,引入社會力量,鼓勵物流公司之間建立共享和協作機制,建設縣鄉村三級中轉的聯動物流體系,建設農產品集散中心,打通農產品“最初一公里”。最后,對農產品產量大、區域集中的區域建設電商專線,簡化原產地到消費者的中間環節,實現從原產地快速到達消費者。對于生鮮農產品,需要完善冷鏈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存儲、運輸等環節借助人工制冷技術,人為創造低溫環境以保障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品質和安全的一種供應鏈系統。事實上,我國大部分農產品在流通環節仍以常溫運輸為主,當前的農產品冷鏈無法滿足農產品電商的運輸需求。

3.3 深化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鼓勵和引導農民通過轉包、參股、轉讓等多種方式使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宜規模的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農業經營形式。明確集體資源資產和集體經營資產的產權屬性,滿足發展資金、建設用地、基礎設施等的需求,在村集體的幫助下,發展電商組織所需的勞動力供應和其他要素,鞏固農民與電商主體聯系的合作基礎,提高小農參與組織的談判地位。

3.4 實現農產品市場化運營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首先要積極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對生產加工各環節的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規范生產加工環節,嚴格剔除劣質產品和不安全產品。實現網上農產品交易可查詢、可追溯,為消費者購買到高品質、綠色、安全的農產品提供保障。其次要使農產品電商交易模式和交易標準觸達小農戶,農產品電商平臺要負責管理和監督平臺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管理。最后,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依托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做好精準營銷,形成口碑和品質、流量和消費的良性循環,或提升農業生產互動感,例如在農產品生產之初就讓消費者通過實時反饋參與其中,使農產品增加社交屬性。

猜你喜歡
農戶農產品物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本刊重點關注的物流展會
“智”造更長物流生態鏈
企業該怎么選擇物流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