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2024-05-06 11:20賈峰
人民周刊 2024年7期
關鍵詞:文明生態建設

賈峰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前,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實力更強、物質技術基礎更好、社會共識更廣、人民群眾期望更高。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堅定不移朝著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邁進,奮力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四個重大轉變”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實現了“四個重大轉變”。

(一)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各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呈高發態勢,必須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從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注重點面結合、標本兼治,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由針對少數污染物重點治理向系統全面治理轉變,由末端治理向結構調整轉變,由污染治理向生態全面保護轉變,是方式和方法的轉變,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和效能顯著提高,為其他重大轉變提供了策略路徑。

從環境質量看,我們以猛藥祛疴、重典治亂的堅強決心和有力舉措,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力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有效遏制了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新時代以來,全國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歷史性達到29微克/立方米,重點城市年均濃度累計下降57%、重污染天數下降93%,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5%,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7.9%,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提高17.6個百分點。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如期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國際社會也普遍認可。

從生態保護看,我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強化生態保護監管舉措,筑牢祖國生態安全屏障。新時代以來,累計完成防沙治沙2.78億畝、種草改良6億畝,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實施50余項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自然保護地和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分別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和30%以上。累計造林10.2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設立首批5個國家公園,建成首個國家植物園、種質資源庫。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從綠色轉型看,新時代以來,我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26.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相當于少用了約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了二氧化碳近30億噸,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中國貢獻。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3.2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

(二)實現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觀念的轉變是前提,也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新時代以來,我們堅決摒棄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化老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

堅持轉變觀念、壓實責任,不斷增強全黨全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加強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生態文明制度框架體系總體形成。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制修訂相關法律行政法規30余部,形成“1+N+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幾十項改革方案,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排污許可制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較真碰硬開展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為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也是發展方式、發展模式的“綠色升級”。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指南,綠色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

(三)實現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中國始終胸懷天下,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站在推動人類永續發展的高度,向世界分享中國理念,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國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我們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十三五”期間,我國消耗臭氧層物質累計淘汰量占發展中國家總量的50%以上,成為對全球臭氧層保護貢獻最大的國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肯定,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和“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等獲得聯合國最高環境榮譽“地球衛士獎”,“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

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成為引領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力量。在氣候多邊進程面臨不確定性時,中國發揮大國引領作用,提振各方信心。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樹立全球氣候治理的標桿。

在履行國際公約方面,我們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標、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愛知目標”所確定的17%的目標、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等都提前完成。成功舉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積極參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等行動計劃。

(四)實現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在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等關系,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一思想,系統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就其主要方面來講,集中體現為“十個堅持”,即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系”,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六項重大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是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每對關系之間辯證統一、相輔相成,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充滿深刻精辟的道理學理哲理,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一是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我們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大力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二是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同時強化目標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三是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我們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通過采取科學的人工修復措施,推進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快生態系統恢復進程。

四是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我們要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同時要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加快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五是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要立足國情,堅持先立后破、穩中求進、逐步實現。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爭取戰略主動和于我有利的國際環境。

新時代新征程上,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需要在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系”的基礎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的重要部署。概言之,貫徹落實好“六項重大任務”。

一是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背掷m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二是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三是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四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切實維護生態安全、核與輻射安全等,保障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不受威脅和破壞。

六是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在強化法治保障、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強科技支撐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

(作者為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首席專家)

猜你喜歡
文明生態建設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對不文明說“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