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寺,新四軍東進抗日首站

2024-05-07 09:57蘆葦
鐵軍 2024年5期
關鍵詞:巖寺軍部新四軍

蘆葦

巖寺,早先藏在皖南深山里的古鎮,后來卻成了激揚革命英雄們戰斗豪情的紅色熱土!

這里曾是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的集中地、新四軍整編成軍地和東進抗日的出征地。

這里曾是新四軍的搖籃,也是新四軍鐵軍精神的發軔地,素有“北延安、南巖寺”的美譽。

這里曾是全國進步人士向往的紅色圣地,在黨史、軍史和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四軍,這支飽經戰火洗禮、為民族解放而奮斗的英雄軍隊,在皖南大地譜寫出了可歌可泣而又雄渾悲壯的英雄史詩,永遠值得頌揚。

巖寺揚名起因

巖寺鎮因境內富饒村村南有一山巖,唐初在此建寺而得名。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蔽以啻稳ミ^“秀出云霄一杖探”的黃山,每次因行程緊湊,一直未曾擠出時間去巖寺看看。2023年年尾,終得成行。皖南冬季,山抹胭脂,水灑靛藍,風景這邊獨好。

巖寺地處徽州區南部,東與歙縣徽城鎮、雄村鄉交界,南與屯溪區屯光鎮、歙縣王村鎮為鄰,西與休寧縣萬安鎮接壤,北鄰西溪南鎮、潛口鎮,歷為皖南重鎮,是南路登臨黃山的天然門戶,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這里歷史悠久,地理優越,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是徽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明嘉靖時期,巖寺已成為“鱗次萬家,規方十里,商賈云集”的繁華重鎮;現為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一個地方能否載入史冊,不在地域大小,而在于此地曾經經歷過什么,何人在此活動過,留下什么財富。

巖寺的出名,是因新四軍在此駐扎過。

86年前的春天,新四軍軍部從漢口遷移至南昌僅1個多月,蔣介石便沉不住氣了,他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命令新四軍軍部轉移到安徽歙縣巖寺,新四軍各部隊限時到巖寺集中,目的是讓新四軍盡快開赴抗日前線。

巖寺的見證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天:1938年4月4日,新四軍軍部從南昌出發,長途跋涉,5日到達安徽皖南的巖寺。小小的巖寺,突然來了這么多的部隊,頓時全鎮沸騰了,鎮子的路上,到處是穿灰布軍裝、佩戴N4A臂章的軍人。

當時新四軍軍部是怎樣駐防的呢?在這里又經歷了什么呢?留下怎樣的故事呢?

今天走進巖寺,依然能發現當年葉挺、項英、周子昆、袁國平、陳毅、傅秋濤、粟裕等留下的光輝足跡,街頭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新四軍抗日的標語口號,周邊村莊留下的新四軍活動的歷史遺跡。這是巖寺的驕傲,也是徽州大地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據巖寺新四軍紀念館范迎晨介紹,當年突然來了這么多人,小鎮騰不出一幢大房子全部安置新四軍,只能分散居住。

金家大院是原件,更是見證者。

新四軍軍部及政治部駐扎的巖寺后街金家大院,坐落在黃山市徽州區巖寺蔭山巷,屬典型的清代末年皖南古民居建筑群,是開明紳士、錢莊老板金景輝的宅第。

驅車來到位于蔭山路22號的金家大院,果然名副其實,當年金家錢莊老板好是闊氣,坐北朝南的院子大得驚人,北靠豐樂河。踏進大院,猶如墜入歷史的深處,曾經在院子居住的新四軍將領,似乎都在眼前行走。大院環境清靜優雅,磚木結構,樓房和平房組成一個建筑群體,包括圍墻、回廊(美人靠),庭院及前、后花園,占地約3000平方米。

葉挺軍長住在金家大院居中樓房,即金靄時宅,房內的陳設簡單,一桌一椅,與當時國民黨將軍的住宅相差甚遠,但每件物品都彰顯當年主人清廉品格,高效的工作作風。葉軍長得知鎮上孤寡老人汪五婆患有嚴重的肺氣腫病,便親自提著雞蛋上門探望,還派了軍醫上門為她醫治。汪五婆從未見過這么好的軍隊,甚是感動。汪五婆痊愈后,想感謝葉軍長,可家里實在拿不出什么貴重的東西,只好提著一籃新鮮的青菜到軍部致謝,被衛兵攔住。聞聲而出的葉軍長緊握著汪五婆的雙手說:“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本是一家人,您老人家就不必客氣!”

金家大院左右的金霽時、金雨時宅,分別為項英住處和政治部駐地。項英住處和葉軍長十分相似,設施簡單,每件辦公用品都是臨時湊齊的,有的還是老百姓自發送來的。

軍部機關及其下屬機構衛士排、軍需處、參謀處等同時設在軍部附近的百姓家中。軍隊走到哪,就住在百姓家,秋毫無犯,和百姓打成一片,形成魚水關系,這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只有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才能做到。

鎮上有把椅子是原件,是見證者。

當年新四軍駐扎期間,老百姓得知軍部辦公物資匱乏,紛紛將自家的桌椅板凳送給軍部無償使用。方友元也從家里挑選了比較好的一把椅子送到軍需處,軍需處就將這把椅子放置在葉軍長的會客廳。葉軍長經常坐在這把椅子上辦公、會客。新四軍離開巖寺時,軍需處就逐一將借來的物品還給當地百姓,這把椅子又回到了方友元家。方家人念及新四軍親民愛民的情感,就將這把椅子在內室珍藏起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當地政府修建紀念館時,方家將珍藏幾十年的老椅子無償捐給了紀念館。

坐落在巖寺后街的“洪橋”是原件,是見證者。

洪橋原名為“洪福橋”,為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鄭榮彥所建造,上置五間廊屋,位于軍部東,相距近百米。洪橋為三孔石構平橋,橋上置廊,橫跨穎溪河水,始建于明代。橋西有十平方米叫“香積”的小屋,曾做新四軍軍部機要室、電報房之用。下面有臺階通往小河,當年新四軍女戰士們每當傍晚時分就在河邊一邊唱著歌一邊洗著衣服,葉挺軍長和副官則經常坐在橋上下棋、聊天。

今天,我站在“香積”小屋前,有風從屋頂嘩嘩穿過,仿佛屋里傳出電臺嘀嘀嗒嗒聲,這聲音穿過大橋,越過穎溪河,在遠處的群山里久久回蕩!

門樓是原件,是見證者。

距洪橋西4米處,有座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年)所建的“進士第”門樓。門樓上浮雕精妙絕倫,有著較長的歷史、較高的藝術價值,被稱為徽州第一磚雕??上д麄€建筑早已毀于火災,僅此門樓尚存,但通過這些殘存的磚雕,依然能夠感受到古代工匠們精湛的技藝,缺憾之美更能激發人們對徽州文化鼎盛燦爛之時的遐想。門樓當年親眼見過新四軍官兵從門前威武地走過,喊著整齊的口號,唱著嘹亮的歌兒。

文峰塔和鳳山臺是原件,是見證者。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七層八面,現高62米,是古徽州最高的地表建筑。鳳山臺紅巖石砌筑,原為水口而建,是通往徽州府的大道從中而過,臺上原有樓閣。

新四軍在巖寺集中整編時,文峰塔下是官兵們主要的練兵場,每天在此練習射擊、刺殺、爆破、投彈等軍事技術,增強了部隊戰斗力。葉挺、陳毅等軍部主要負責人在此臺閱兵,召集新四軍官兵接受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點驗,部隊完成了組編。至今當地人還稱塔邊的鳳山臺為“點將臺”。臺上原有三榭,中間一榭供奉佛像,左右二榭供人憩息。大門上有“鳳山靈境”四字鐫刻,中榭懸有“中天績翠”匾額。

站在“點將臺”上,猝然風起,溪水潺潺,臺下好似無數穿灰布軍裝佩戴N4A臂章的軍人在操練,殺聲震天,響徹云霄……

江家祠堂是原件,是見證者。

新四軍在這祠堂里創辦皖南修械所,彌補配給不足,改善武器裝備。今天走在祠堂里,依然能聞到濃淡的槍油味,能聞到曾經的硝煙炮火味。

為傳承紅色歷史,紀念新四軍,當地政府對塔、臺進行了搶修,并將原來練兵、點驗場辟為草坪廣場,建立了供市民游憩的公園。昔日雄兵云集的廣場,今日成了和諧寧靜的公園。老人輕松散步,情侶長椅相依,一群和平鴿從塔頂穿過。

巖寺永載史冊

新四軍進駐巖寺后,立即設立兵站。

整編的紅軍游擊隊分布甚廣,山高路遠,一時難以集中。這期間,有支運輸隊功不可沒,即上海煤業救護隊。這支救護隊成立于1937年,當時正是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并大舉南下逼近上海的危急關頭,以地下黨員葉進明、余繼良、毛紀法等為核心的煤業地下黨支部,團結煤業界上層愛國人士,組成“救濟委員會”,下設“上海煤業救護隊”,有50臺車,人員近500人,組成15個中隊和分隊。

新四軍軍部遷到南昌,上海煤業救護隊正好在南昌,在葉進明的動員下,全隊參加了新四軍,帶來了25臺卡車,還有一批藥品和醫療器材,這對剛成立的新四軍來說是雪中送炭。

為順利完成新四軍軍部轉移和各地紅軍游擊隊的集中任務,煤業救護人兵分三路,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將湘鄂贛、贛南、贛東北、閩浙邊、湘粵邊、閩東及閩南等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從各地運送到巖寺,立下了赫赫戰功。

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高敬亭率領四支隊駐江北),分別駐扎在巖寺周圍的潛口、王村、西溪南、琶村與琶塘。

巖寺古鎮,突成兵鎮,震動四方,永載史冊。各支隊戰地服務團進駐巖寺后,立即配合地方黨組織——中共歙縣特別支部積極開展活動,組織兒童刷標語,舉行群眾集會,辦墻報,進行抗日宣傳。尤其軍部服務團在巖寺幫助群眾組織婦抗會、農抗會、青抗會、工抗會等社會團體,利用文藝宣傳開展工作。

鑒于抗日斗爭的需要,1938年4月下旬,中共東南分局和新四軍軍部決定,從第一、第二和第三支隊抽調部分干部戰士500多人組成抗日先遣支隊,由司令員粟裕、政治主任鐘期光率領,于4月28日在巖寺附近的潛口金紫祠舉行誓師大會后,即行開拔,經歙縣湯口、太平縣直插江蘇溧陽,向蘇南敵后挺進,進行戰略偵察,從而揭開了東進抗日的序幕。

軍部也于5月5日撤離巖寺,遷至太平縣麻村。不久,軍部又移至南陵縣土塘村。

5月中旬,新四軍3個支隊也陸續離開巖寺地區。

7月1日,新四軍軍部又轉移至安徽涇縣云嶺羅里村。這以后,新四軍軍部一直設在云嶺,直至皖南事變發生前夕。

在鎮一級設紀念館的不多,早先我在江西吉安東固鎮見過,今天又在巖寺鎮見到。巖寺在抗日戰爭史、中國革命史、黨史上抒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新四軍軍史上多處重要的軍部舊址之一。

走進幽靜的小巷,踩著青石板路,兩邊是斑駁的灰墻,迎面是“新四軍軍部紀念館”。紀念館建在金家大院北側豐樂河畔,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再現了新四軍在巖寺這一段時期的光輝歷史。

新四軍在巖寺集中整編時間雖然短暫,但在新四軍建軍史上卻具有重要的意義,那是一段血與火交織的難忘歲月,也是一段氣貫長虹的光榮軍史!

東進樹豐碑,鐵軍壯志飛。當年,新四軍抗日先遣支隊從巖寺出發,奔赴抗日前線,奏響“東進序曲”。隨后新四軍主力陸續開拔,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鐵軍像鋼鐵般的拳頭,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當年新四軍眾多將士為打日軍浴血奮戰,為爭取百姓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獻身。今日的巖寺,舊貌換新顏,街道繁華,鄉村富饒,生態宜居。當年葉挺軍長飲過戰馬的豐樂河畔,如今建成了徽州文化公園……這一切的成就,可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

(責任編輯金鋒)

猜你喜歡
巖寺軍部新四軍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美術作品
石壁上的花和其他 三章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知識界對日本軍部的認識與批判①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油畫作品
抗戰歲月里的華巖寺
第二次西園寺內閣期間“增師案”與政黨軍部之間的博弈
中巖寺背影
不知道風從哪個方向吹來
新四軍的兩個英雄團
《新四軍發展史》評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