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優勢及機遇

2024-05-07 06:13朱國萍楊學鋒李粵紅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機遇優勢圖書館

朱國萍 楊學鋒 李粵紅

摘要:2022年5月,《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發布,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主力軍應積極投身文化數字化建設,推動文化數字化戰略目標早日實現。文章分析了圖書館在文化數字化戰略推進實施中的優勢,闡述了文化數字化戰略對于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從關聯形成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夯實圖書館數字化基礎設施、提升圖書館數字化服務能力、加快圖書館數字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圖書館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圖書館;文化數字化;優勢;機遇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3-0094-03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立體覆蓋、線上線下互動、高效搜索、全民共享的文化數字化服務供給體系[1],指出了我國文化數字化的目標和任務,為全民共享文化科技發展成果、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繪制了宏偉的藍圖。作為公共文化服務主陣地的圖書館,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實施過程中具有獨特優勢和新的發展機遇。

1圖書館在推動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中的優勢

1.1基礎設施優勢

圖書館是我國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的文化機構之一,具備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數字化也開始進入圖情領域,199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62屆國際圖聯大會上,數字圖書館建設這一議題首次被提出[2]。1997年,文化部提出在圖書情報領域實施“金圖工程”,“金圖工程”是針對公共圖書館的一項網絡系統工程,計劃于2000年實現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全部入網、縣級公共圖書館30%入網的目標[3]?!敖饒D工程”使公共圖書館真正接入了信息社會,延伸了覆蓋范圍。此外,2002年組織實施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2011年組織實施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以及2012年組織實施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等,都為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提供了基礎的設施保障。

1.2文獻資源優勢

數字文獻資源建設是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基本保障。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加大了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力度,各級圖書館和情報部門全力合作,經過多年努力,打造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DL)、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等三大資源保障體。其中,NDL是由中國社科院圖書館承辦的文獻信息服務機構,擁有多個數據庫,包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外文數據庫、社科院科研成果數據庫等多個特色文獻資源庫,自2016年正式上線運行以來,得到國內學者們的普遍認可,同時也被國際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界廣泛關注[4];CALIS是由教育部牽頭在整合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基礎上建設而成的文獻聯合保障體系,以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為核心,建設了一個管理中心和四個服務中心[5];NSTL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等多家信息中心和圖書館組成,目的是采集、收藏國內外理、工、醫、農等領域的科技文獻資源,向全國科技工作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6]。三大文獻保障體系從哲學社會科學、高等教育、自然科學三個層面提供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

1.3服務平臺優勢

在信息數字環境下,NDL、CALIS、NSTL等文獻保障體系的構建推動了我國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數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不僅有電子文獻在線閱讀、下載、傳遞、查詢服務,還有信息庫檢索、參考咨詢服務等個性化服務。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服務對象社會化、普惠化。二是服務內容多樣化、數字化。三是服務手段網絡化,數字資源的獲取和傳遞、讀者的咨詢服務以及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四是服務方式主動化。五是服務資源共享化,數字圖書館不受資料數量限制,支持多個讀者同時使用同一信息資源。數字圖書館的上述服務特點為其關聯中華文化數據庫成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中的一員提供了便利。

1.4館際合作優勢

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組織架構決定了其開展館際合作的必然性,而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更是促進了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國家、省、市、縣不同層級圖書館設多級管理中心,各管理中心建設模式規范、技術過硬,資源共享、組織管理有序,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激活了圖書館的設施資源、讀者服務、組織管理等,使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服務效能。高校圖書館的合作共享更是由來已久。早在1993年,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就聯合建設圖書情報信息處理工程,即APTLIN,目的是實現聯合編目、公共檢索、館際互借。CALIS在全國設立了三級層級結構,即4個全國中心,7個地區中心,地區中心覆蓋101所高校圖書館,所覆蓋的高校圖書館之間的文獻資源均可共享。

2文化數字化戰略促進圖書館資源整合與發展

2.1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推動圖書館資源的整合

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進實施的過程就是文化惠民工程實施的過程和公共文化機構及民間藝術院團資源整合共享的過程。三大數字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各級公共圖書館作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主體,通過多途徑傳輸數字資源,已基本實現了縣有分中心和村村通的目標。公共文化機構的資源整合共享可以從制度體系、文獻資源體系、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切入,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中的一員,其跨系統資源整合應結合本系統的專業優勢,拓寬思路,博采眾長,立足數字化設施平臺和數字化文獻資源建設以及數字化管理服務,構建層級分布共享的數字文化資源庫群,為立體覆蓋城鄉的先進設施網絡提供方便、豐富、快捷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

2.2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促進圖書館數字資源供給能力的提升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進實施過程中肩負重要責任?!兑庖姟访鞔_了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中圖書館的角色定位,要求圖書館以智慧圖書館建設為契機,提升公共文化數字資源供給能力和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水平?;诖?,圖書館界要借助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的東風,加大智慧圖書館建設力度,發揮圖書館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為國家公共文化數字化推進提供智力支持和實踐積累[7]。圖書館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過程也是自身發展的過程。

2.3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促使以圖書館為實施主體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

當前,以圖書館為實施主體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初步建成國家—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設施服務網絡,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也依托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設施基本實現了鄉鎮、街道、社區的覆蓋。在此背景下,文化數字化戰略推進需要進一步擴大文化數據服務平臺覆蓋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及時性、到達率,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具體措施包括:①增強文化機構的服務意識。②進一步整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工程的文獻資源,及時高效地將相關資源送達民眾手中。③加大基層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提升其服務水平。④開展數字素養培訓,提升受眾群體獲取數字信息資源的能力。

3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圖書館的發展機遇

3.1關聯形成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

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各級各類圖書館應積極行動起來加強特色數據庫建設,如地方文獻數據庫、紅色文獻數據庫、高校教師論文和論著數據庫等。圖書館建設特色數據庫要因地制宜,多途徑、多渠道征集地方特色文獻,深入挖掘、整理當地特色文化資源,使其能夠在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建設要加強與其他圖書館、博物館、科研院所情報機構以及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共同建設、貫通共享的網絡建設體系,既能夠避免數字資源的重復建設,又能豐富完善彼此的館藏資源,提高各單位的服務能力[8],同時也為進一步與其他文化服務系統的關聯、貫通和共享打下良好基礎。

3.2夯實圖書館數字化基礎設施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漸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并成為推動行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強大動能。相較于其他行業,圖書館數字化相對落后,既有圖書館體制機制原因,也有經費不足原因。雖然圖書館采購了海量的數字文獻資源,并且也使用自助借還機、智能機器人等自助智能設備為讀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但整體信息服務與管理仍停留在以紙本文獻為主的階段。圖書館作為發展的有機體,其數字化發展的路還很長,距離實現文化數字化戰略的目標還很遠,在持續發展的路上需要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筑牢根基。圖書館界應乘借國家推動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東風,在科技研發領域開拓進取、勠力前行,以需求為導向,研發文化數字化科技創新技術,承擔文化數字化的科技重任,最終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立體覆蓋的圖書館文化服務供給體系[9]。

3.3提升圖書館數字化服務能力

隨著網絡信息泛在化的出現,圖書館的文獻信息存儲、傳遞科學情報、提供文化娛樂及交流中介的功能受到沖擊,越來越多的信息資源服務商直接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在此背景下,圖書館亟須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一方面,圖書館要完善數字資源結構,除自建特色數據庫外,還應購買中國知網、超星讀書、書生之家等廣受用戶歡迎的數據庫;另一方面,圖書館要創建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掌上圖書館App等立體化服務模式,多途徑推送數字資源,使數字資源觸手可及。此外,圖書館還需配備3D打印機、AI光影閱讀、虛擬演播室、智能書法臺、觸屏讀報系統等智能設備,最大限度地為讀者獲取信息提供便利,尤其是遠距離讀者的信息獲取,同時對于促進文化數字化服務效能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大作用。

3.4加快圖書館數字化人才培養

人才資源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發展的基礎,更是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的必然要求,《意見》指出要加大文化數字化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領軍人才[10]。目前,圖書館數字化人才普遍短缺,既制約了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也對圖書館服務文化數字化戰略產生了不利影響?;诖?,圖書館亟須培養高素質數字化人才,組建數字化建設團隊,為助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提供人才支撐。圖書館的數字化人才培養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培養管理型人才。圖書館培養具有較強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管理型人才有助于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能。二是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既是數字圖書館運營的基礎,也是推動其發展的不竭動力。三是培養數字圖書館員,數字圖書館員具備信息組織、管理能力,是連接數字資源和讀者的紐帶,是實現數字圖書館社會價值的重要力量。圖書館只有培養愛崗敬業、善于管理、業務過硬的數字化服務人才,才能適應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10]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全文)[EB/OL].[2024-02-06].http://www.100ec.cn/home/detail—6612614.html.

[2]李東來.公共圖書館整合發展的新契機[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4):26-29.

[3]李東來.“金圖工程”方案起草及設想[J].山東圖書館學刊,1997(4):23-26.

[4]楊沛超.新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的歷史軌跡與動因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20(1):5-13.

[5]高冰潔,姚曉霞.論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的發展方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33-40.

[6]曾建勛.開放融合環境下NSTL資源建設的發展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0(6):63-70.

[7][9]吳建中.從“空間再造”到“業態重塑”:以數字轉型為動力創建圖書館新一代共享知識庫[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4):15-19.

[8]張振東.淺析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數字資源建設[J].蘭臺內外,2022(13):4-6.

(編校:徐黎娟)

猜你喜歡
機遇優勢圖書館
RCEP與房地產機遇
矮的優勢
你的焦慮,也是你的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圖書館
畫與話
飛躍圖書館
談“五老”的五大特殊優勢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