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巖茶水仙初加工技術探討

2024-05-08 08:29蔣迎春
廣東茶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巖茶武夷品茶

蔣迎春

(福建武夷山巖印茶業有限公司 郵編:354300)

水仙是廣受巖茶消費者喜好的品種,以其滋味醇厚,香氣近似蘭花香,氣韻幽雅而得名。水仙巖茶在武夷山的種植已超過百年,在武夷山屬于小喬木品種里面種植最多、最久的優良品種。據報道水仙三葉中開面所制干茶中“茶多酚含量22.67%、兒茶素總量141.71mg/g、氨基酸含量2.33%、水浸出物含量38.59%”[1]。利用水仙加工出的巖茶條索肥壯,色澤烏褐油潤,香氣優雅似蘭似桂,滋味醇厚,回味甘爽,耐沖泡,武夷山當地也有“醇不過水仙”的說法。不同產區水仙巖茶的品質特征不同,在正巖及半巖產區巖韻顯,高山水仙及洲地水仙香氣高銳且滋味較好,可作為商品茶拼配原料,使拼配茶的風味表現出較強的穩定性,因此,水仙市場前景一直被看好,本文通過探討水仙的加工工藝技術,為茶企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武夷水仙有正巖、半巖、洲茶、高山茶之分,武夷山自然風景區范圍內以“三坑兩澗”為核心的傳統正巖產區;高蘇坂村至星村公路(簡稱高新公路)靠近景區一側沿路茶山為半巖產區,其中以“蓮花峰”“彌陀巖”“燕子窠”為代表,風景區環繞的黃柏溪與崇陽溪沿岸茶園為洲茶,以高蘇板村的“小竹林”為代表;武夷山西北方向海拔在400 m 以上的茶園可稱為高山茶園,以洋莊鄉的“吳三地”以及星村鎮茶山最為著名。不同產區的水仙鮮葉,經相同的初加工工藝制作成成品后,表現出差異化較大的審評結果。正巖水仙的茶湯厚,湯色金黃到橙黃,蘭香明顯,回甘轉化快,耐泡度高,最后幾道茶湯甜潤,巖韻極顯;半巖水仙有近似正巖的品質,只是茶湯的厚度上稍有欠缺。高山水仙香氣極佳,蘭花香更顯,前三道沖泡茶湯的表現常勝過正巖水仙,但是香氣滋味弱化快,四五沖后滋味寡淡。洲地水仙品質較一般,香氣比前三者明顯弱,滋味感尚佳。

本文選擇的正巖、半巖、洲地水仙為每年修剪整齊可機采茶園,樹齡在20 至30 年間,高山水仙為高樅茶樹樹齡超過30 年,需手工采摘。其產地依次為:正巖(樓梯巖)、半巖(彌陀巖)、洲茶(高蘇板村小竹林)、高山茶(星村鎮四新伐木場)。按照武夷巖茶水仙傳統工藝進行加工,,加工出水仙毛茶后進行對比審評,探討水仙巖茶各個加工環節在茶葉品質提升方面的作用。

1 鮮葉采摘

水仙需采摘一芽三、四葉中開面,水仙采摘不可偏嫩,嫩采的水仙鮮葉多酚類化合物含量高,加工出的成品茶香低,滋味苦澀。中開面采摘鮮葉加工出的成品茶香氣高,滋味醇厚不苦澀。鮮葉采摘時間為5 月6 日上午9 點至下午4 點間,天氣晴朗。正巖、半巖鮮葉和初加工廠距離在30 min 車程之內;“星村鎮水仙”在當地完成初加工后回總廠精制,以避免長途運輸損壞鮮葉品質。

2 萎凋

武夷水仙巖茶日光萎凋需要在陽光不直射的環境下進行,溫度以28℃為宜,一般不超過30 ℃。水仙巖茶較其他烏龍茶品種含水量高,萎凋時需要“兩晾兩曬”,目的是多失水,減重率10 % 到15 %為準,為鮮葉做青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做法是將鮮葉均勻抖動散開,薄攤于曬青布上晾曬15 min,然后收入做青間,攤涼30 min;然后再曬青10min,第二次攤涼30 min,之后進桶做青。也可不涼青直接曬青20—25 min,中間10 min 翻拌一次,前者萎凋效果略好于后者。如陰雨天則采用室內做青機加熱吹風萎凋。不論日光萎凋還是加溫萎凋,遵循寧輕勿重法則,輕則可補,重則難救。

3 做青工藝

水仙做青工藝較肉桂簡單,所以常有“勤肉桂、懶水仙的說法”。水仙做青時遵從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技術要求;同時多靜置、少搖青,來維持鮮葉的完整度,避免因梗脈折斷而影響做青效果。做青采用110 型綜合做青機,按照吹風—搖青—靜置的方法進行搖青;在搖青的第三、四道就要進入重搖,可以做出香氣較高的水仙巖茶,以茶企的實際加工經驗來說:越是不敢搖青,越是難作出香氣高的茶。

3.1 做青環境條件控制

為保證加工出高品質的水仙巖茶,做青間溫度始終保持在25 ℃左右,濕度在75%—80%,在這個范圍內溫、濕度越高,加工出的成品茶香氣越高。因機械做青多在下半夜進行,武夷山在4 月下旬到5 月初的夜間氣溫較低,均應在做青間內燃燒炭火,提升做青間室溫;另外需要打開排氣扇,將做青產生的濕氣和煙氣排出室外。以上方法可稱為“熱做青”方法,目前出現了“冷做青”方法,即借鑒閩南鐵觀音用空調溫濕度控制做青的方法,其方法是相對低溫22 ℃左右進行做青,以長時間維持鮮葉的青綠色狀態,目的是加工出茶湯金黃,葉底黃綠軟亮,花香明顯,滋味鮮爽的成品茶;目前武夷山也有茶企采用低溫發酵方法加工水仙巖茶,滋味口感近似鐵觀音,這種方法加工出的巖茶容易返青,且不符合武夷巖茶傳統的品質標準,不適合在武夷山當地廣泛推廣。

3.2 雨水青的做青要點

過去因為條件限制,對雨水青鮮葉的處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成品茶效果?,F在采用室內加熱萎凋吹風的方法,能夠很大程度上彌補雨水青做青工藝的不足,也能加工出品質合格的巖茶,做法是將鮮葉平攤于做青間室內,先攤放20 min,在做青間點燃炭火,控制室溫在23℃以上,相對濕度60%左右,保持空氣的新鮮。雨水青鮮葉需要先使用綜合做青機吹風或者使用萎凋槽萎凋,吹干鮮葉表面的水分,同時要密切關注鮮葉表面的變化情況,注意保水,避免過早、過快失水,影響成品茶香氣表現,萎凋2~3 h 左右能夠達到水仙巖茶的做青要求。雨水青與正常鮮葉的做青技術差異:首先是含水量高,出現香氣慢,在做青三次以后才會出香氣;正常鮮葉日光萎凋30 分鐘就會有輕微香氣;其次在做青機內吹熱風,每吹風20 min 左右觀察一次,并手摸茶青表面,判斷失水程度,靜置時控制搖青機緩慢轉動三四圈,使鮮葉在搖青桶內均勻吹風,三是前期吹風時間長,搖青時間縮短,加快鮮葉表面的破損,促進鮮葉水分的散發,機械做青八次,搖青時長分別按照1、2、3、5、10、15、30min、1h,整體上做青時間在10~12h。雨水青水仙能做出滋味醇厚、清晰度高的品質,但是香氣偏低。

3.3 做青程序設定

武夷水仙巖茶做青遵循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原則,水仙巖茶做青一般需要搖青八道[2],視鮮葉品質和天氣條件而定,如茶園執行生態管理,施肥少,生長環境良好;所產鮮葉葉色呈黃綠色,葉面相對較薄,做青六道即可,減輕發酵程度,保留原生態的味道。這樣做出的茶香氣高且滋味厚,品質上佳。如葉色深綠,葉面肥厚,則需要延長做青一到二次,提升發酵程度,盡可能除去雜異味和青臭氣。同樣如天氣條件好,按照標準做青八道,如陰雨天,可以多做一道。其中前四道輕搖,多靜置;第五道開始重搖,以加深水仙巖茶的品質。做青做熟做透的標準是:1、香氣的轉變,需要做到青臭味完全消失,鮮葉散發出明顯的花香或者花果香。2、鮮葉邊緣顏色的轉變,葉色由綠—黃綠—葉邊緣淺紅—葉邊緣朱砂紅。3、整體的失水程度在30%左右,葉面稍硬挺,翻動有沙沙聲。

制茶師綜合香氣和鮮葉的轉變結合上手鮮葉的觸感,判斷鮮葉是否做熟做透。具體操作中鮮葉做熟技術容易掌握,只要做出葉面黃綠,葉邊緣朱砂紅。俗稱“搖紅”。難點在做透,走水走透,即將茶梗中的水分盡可能帶到葉面上,再通過做青的葉緣細胞破壞作用,通過酶促氧化作用,將苦澀感的多酚類物質轉化為烏龍茶的醇類、醛類香氣呈味物質以及茶黃素,茶紅素等茶湯色澤構成物質[3]。

與肉桂不同,水仙巖茶鮮葉面積大,梗片粗壯,葉脈清晰。鮮葉含水量高,故做青發酵要足;“樓梯巖水仙”為正巖原料,內質豐富,視采摘鮮葉情況可以適當重搖,搖青八到九道,以突出水仙的滋味感以達到“重水求香”的效果,突出正巖水仙茶的細膩幽香和巖韻滋味感。半巖和洲茶等級的“彌陀巖水仙”“星村四新水仙”“高蘇板水仙”三個產地的水仙均只搖青八道,側重點在于做出武夷水仙的蘭花香。

4 炒青

炒青即殺青,目前武夷山茶廠普遍采用110 型滾筒炒青機殺青;武夷水仙炒青溫度較肉桂高,設定炒鍋溫度為260~280 ℃,殺青時間8~10 min;每次投入鮮葉不宜超過裝載量的三分之二,一般為15kg 左右;清香型水仙的殺青工序極其重要,因做青程度偏輕,成品茶容易返青,成品茶就容易出現青味、澀味。清香型水仙在殺青技術環節有獨特的要求:因前期做青偏輕,殺青時間必須再延長2 min,殺青時間最好用到12 min 左右,以彌補做青的不足,盡可能消除鮮葉的苦澀味,同時防止成品茶返青。如做青程度適宜,走水走透,炒青較熟,這樣的成品茶即使采用輕焙火,存放兩年左右品飲起來依然不會返青。

5 揉捻

水仙巖茶在炒青完成后,鮮葉因熱效應大幅度軟化,在30 min 內應及時揉捻,以防渥堆發酵過度。揉捻能通過高壓壓出茶汁,并包裹在條索表面,增加茶葉的滋味。武夷水仙的揉捻采用45、55 型揉捻機,揉捻歷時10~12 min,揉捻的技術要領是:“趁熱、加壓、短時”。揉捻適度標志:茶汁揉出粘手,緊握到團不松散。如松散則顯示殺青過度,含水量較少,可以加壓再復揉一次,以促成條索緊結。揉捻機的好處是能夠完全做出武夷巖茶傳統的條索,且成品茶條索完整、緊結,與手工揉捻差別不大;而且過去部分粗老葉無法手工揉捻的情況,通過揉捻機揉捻成型,減少了毛茶的黃片,現在同等條件下精茶量比手工揉捻要高5%左右。

6 烘干

水仙巖茶采用機械烘干,只進行毛火、晾索、足火三個步驟。燉火放到精制環節中進行。毛火:烘干能進一步散發青氣,減少茶葉水分,緊縮茶條;破壞殘余酶的活性,鞏固品質;還能促進熱化學作用,發展和完善武夷巖茶的色、香、味的品質特征。烘干機的溫度掌握在140℃左右,烘到八成干,烘焙至不粘手,手觸有刺感,經攤晾3~4 h,即可進行足火。晾索的原因是一次烘干的毛茶茶梗中還含有少量水分,且會吸收一部分空氣中的水分,需要在晾索的過程中重新分布毛茶中的水分,再在足火的環節中將這部分多余水分干燥掉。這是形成武夷巖茶穩定品質的必要工序。足火時烘干機的溫度掌握在110℃~120℃,焙至足干,足火對水仙巖茶高香、醇厚、耐泡、色澤油潤等品質特點有一定幫助。

7 燉火

水仙巖茶的精制“燉火”一般應采用炭焙,因炭焙的光熱效應較為均衡,在開焙和收焙的時間焙坑的溫度呈緩慢下降的拋物曲線,且炭焙房內每個焙坑因打焙的時間先后,溫度也從高到低分布,焙火時通過將水仙巖茶從高溫的焙坑依次往低溫的焙坑轉移,實現吃火溫度的緩慢下降,實現低溫慢焙的效果?!盁趸稹惫ば蚝鏈?25℃,每焙籠攤放4kg 水仙毛茶,一般 30min 左右翻拌一次,烘焙過程中火溫逐漸下降,焙至足干,然后進入“吃火”工序,一開始烘1h 后水汽去盡,加半邊蓋再烘1h,稱“半蓋焙”。烘后香氣充分誘發,為減少香氣散失,要將焙籠全部蓋密,繼續烘焙,稱“全蓋焙”。約2h 后香氣純熟。武夷水仙視火功要求焙火時間為10~12h,根據毛茶的品質可以一次性焙到位,也可以保險起見,選擇先焙一道火,約6h,待退火審評后補第二道火6 h[4]。二者加工出的成品茶品質一致,炭焙水仙茶審評時品質要優于機焙水仙茶。

焙火溫度一般從100℃到125℃,其中半巖、正巖武夷巖茶水仙適合焙中火、中足火,一般采用125℃焙火,以實現武夷巖茶傳統的“香落水”,并提升滋味的醇厚度,適合加工成適合老茶客口味的傳統水仙巖茶;而高山、洲地水仙適合輕焙火,采用110℃焙火,盡可能保留水仙巖茶的香氣,用來加工成適合入門茶客品飲的清香型水仙巖茶,外山茶不耐焙火,焙火越高越損失香氣,因此洲茶和高山茶適宜焙輕火。以“巖印”茶廠加工的四款水仙為例,在相同的做青條件和焙火溫度下水仙巖茶品質有明顯不同。經茶廠3 名評茶師審評,品質特點如下表所述。

結語

正巖水仙巖茶做青,焙火工藝完善的情況下甚至比肉桂更香,其香氣細膩,幽長,且滋味沒有肉桂的苦澀感[5]。輕焙火的水仙巖茶非常適合初入門的茶客品飲,而中足火或者陳年水仙非常適合老茶客;綜合水仙初加工和審評的結果來看,武夷巖茶水仙品質優異,樹齡20 年以上的水仙品質穩定,正巖,半巖等級的水仙巖韻顯、滋味醇厚,高山和洲地水仙香氣高,滋味尚醇厚,說明水仙品種作為小喬木,對樹齡和留樅的要求較高,不考慮人工成本,可適當選擇生態好的茶園留樅,樹齡達到40、60 年以上時,加工成高樅、老樅水仙能顯著提升成品茶的品質[6]。水仙是非常適合在南方山地丘陵茶產區推廣的優良品種。大范圍推廣水仙巖茶的種植和加工,不僅能滿足茶企生產開發各類水仙巖茶的需求,也能提升當地茶農經濟收入,進而提升當地茶業經濟質量。

猜你喜歡
巖茶武夷品茶
春來黔地品茶香
武夷山的巖茶上好品質竟與石材中的鐵質有關
《武夷天下秀》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
冬品茶梅
武夷學院
基于PTR-TOF-MS與GC-MS技術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氣特征分析
品茶香 知茶趣
武夷巖茶書寫傳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