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診,路在何方?

2024-05-08 14:27吳雪
新民周刊 2024年16期
關鍵詞:社區服務

吳雪

“整天睡不好覺,忙得我焦頭爛額?!鄙虾>用窀蹬肯颉缎旅裰芸吩V苦。五個月前,父親得了帶狀皰疹需要住院,由于老人年紀大,陪診照護的問題便成了家里的難題。傅女士在一家國企工作,朝九晚五,不能頻繁請假,她只能一再壓縮自己吃飯睡覺的時間陪父親看病,整個人身心疲憊。

有朋友向傅女士推薦了使用過的陪診平臺,她也上平臺篩選了一些陪診員,但最終沒有下單。她說主要的原因是不放心。一方面,她無法判斷陪診員是不是專業;另一方面,后續萬一出現糾紛,她不知道該找誰維權。

社區老人對生活照料、看病就醫陪護需求旺盛,但子女工作忙碌,難以隨叫隨到。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陪診這一新興行業應運而生。小到為患者取號、陪同候診、與醫生溝通、交錢拿藥,大到跨城市問診等,職業陪診師幾乎可以包攬陪病人看病的一切工作。目前市場上陪診一次費用在200元—600元不等,價格不便宜,但也有不少人大膽嘗試。

陪診服務并非只是跑腿、帶路那么簡單。目前陪診師這一職業的專業規范、收費未有統一標準,陪診師上崗的成本、門檻較低,服務和質量參差不齊。

實際上,陪診服務并非只是跑腿、帶路那么簡單。目前陪診師這一職業的專業規范、收費未有統一標準,陪診師上崗的成本、門檻較低,服務和質量參差不齊。

陪診產業發展情況如何?做陪診師是一種理想職業嗎?《新民周刊》就此進行了采訪。

供需雙方都有顧慮

許新(化名)在上海一家三甲醫院工作,復旦大學護理學院畢業,業余時間兼職做陪診。許新介紹,陪診業務的客戶主要是中老年人。2022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人,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老年人就醫配藥需求旺盛,加上大醫院看病流程比較復雜,自助設備老人也不太會用,陪同就醫的需求很大。

許新的另一類客戶是異地就醫人群?!斑@些病人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在醫院要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边€有害怕獨自去醫院、需要陪伴的獨居年輕人,做全麻胃腸鏡檢查的病人,不愿與醫生溝通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會選擇陪診服務,抵抗一個人看病的“終極孤獨”。

傅女士的父親有配藥、看診、檢查等陪診需求,她曾向社區提出過,希望社區能夠提供相關服務,社區覺得這個提議很好,但實施起來也有自身的擔憂——老人病情多樣,如果陪診師不夠專業,貿然開設陪診服務,社區可能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和責任。

與社區的擔憂糾結一樣,不少陪診師對于是否接手復雜病情及高危的病人,也非常猶豫。

職業陪診師小玉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了很多篇接單陪診的帖子,但每篇都強調了服務人群的限制范圍:不接待患有高危疾病的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傳染病患者。小玉說,限制服務人群,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是因為她自身并不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和能力。

正在浙江某高校護理學就讀大二年級的陳思思,經常利用空余時間去做陪診。有一次,她小心翼翼地陪準媽媽去做B超,發現是兩個寶寶后,她和對方都很激動。但同時她也有一些顧慮,“萬一準媽媽在就醫過程中滑倒受傷了,對方要追責時怎么辦”。為了防控風險,有陪診師制定了“風險告知書”,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還為患者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為了避免陪診變醫托和黃牛,陪診也不包含掛號服務。

有專業醫學背景的許新說,如果遇到危重病人的陪診,她的經驗是提前與家屬溝通好責任范圍,保留好證據,避免陪診當中可能會出現的責任風險,但遇到一些突發狀況,也無法避免“被投訴”。

許新做兼職陪診師剛滿一年,感覺到目前大眾對于陪診師的認可度、接受度不算很高,甚至存在歧視和偏見。在病人家屬的概念里,陪診師的作用就是單純的掛號、跑腿,拿報告。許新告訴《新民周刊》,陪診師不僅要求專業性,還是一個有溫度的職業。陪診和護工、家政阿姨是兩個概念,護工是針對病人的護理、照顧的需求,家政阿姨更多服務范圍是家務,但陪診是陪伴,充當的是“臨時家人”的角色。比如,老年人理解能力差,需要反復解釋,他們也會對自己的病情有擔憂顧慮,會問:“我還能活幾年?”許新都會耐心解釋和安慰,提供情緒價值。

許新碰到一些提出奇葩需求的客戶,曾經有一位孕婦在服務結束之后打電話問許新:“醫生,你知道粉藍是什么意思嗎?”許新回復:“不知道?!笨蛻粽f你去網上搜一搜。許新一頭霧水,后來她才知道,對方原來是在隱晦地表達,想做胎兒性別鑒定。

還有些客戶,直接問許新是否認識醫院的醫生,明確提出想要走“特殊通道”,插隊看病,這樣的要求被許拒絕后,許新遭到客戶投訴。許新說,出現上述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客戶對陪診師這個職業的認知存在偏差。

從消費者的視角看,陪診是一個容易產生糾紛的服務。在陪診師看來,由于目前對陪診師的職責范圍尚未有明確規定,如何規避風險是他們必做的功課之一。

陪診師資質認定尚未明確

陪診服務供需的“信息不對稱”是目前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方面,社會對陪診服務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陪診是什么,更不知道去哪里找正規陪診師;另一方面,由于平臺限流等因素,陪診師難以向公眾傳播信息,只能被動等待。

陪診師目前還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的正式職業,也沒有國家統一頒發的資格證,記者能搜索到的規范只有今年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發布的《陪診師職業技能規范團體標準》。

從消費者的視角看,陪診是一個容易產生糾紛的服務。在陪診師看來,由于目前對陪診師的職責范圍尚未有明確規定,如何規避風險是他們必做的功課之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人在個人社交賬號發帖,都可能自稱“陪診師”,甚至有人把陪診比作“看病搭子”,還貼上“輕松”“低門檻”“低成本”等標簽。

那么,陪診到底需要怎樣的能力?成為陪診師,到底需不需要考試?金仲凱在長馨養老院工作,一直做助老服務,去年年底,他參加了上海開放大學的“上海養老服務陪診師”培訓,今年1月13日獲得了“上海養老服務陪診師”證書。

持證上崗后,金仲凱在陪診一些因突發狀況就醫老人時,有了底氣?!拔迥陙?,我至少簽過50個病危通知書。以前可能要多方核實身份,現在遇到簽字的情況,直接亮證了?!?/p>

今年4月19日,上海開放大學今年首輪養老服務陪診師培訓班開班,由長寧、虹口、楊浦等區的民政部門推薦的約100名學員參加培訓。這項培訓主要面向社區從事為老服務的工作人員,目前暫時不面向市場招生,是公益免費的培訓形式。

由于尚未出現全行業認可的統一考試,目前市面上關于陪診師資格證書的種類可謂五花八門。一家機構表示,只要花費900元,就可以完成培訓和考試,100%獲得這張證書。這家機構客服介紹,考試的題目大多是從題庫中抽取的,線上完成,目前還未有學員拿不到證書的情況。

一些希望獲得證書的陪診從業者發現,市場上很多號稱提供培訓的機構,更多是賣課賺錢,不能保證培訓質量。還有一些機構干脆就是為了通過陪診師向陪診客戶推銷保健品。

上海一家三甲醫院的自助機前,多數是年輕人。

陪診產業目前另一個顯著問題,是服務項目、價格并未形成統一標準。許新說,她接單服務的陪診項目均價為一次200元—300元,一些保險平臺提供的陪診服務價格貴一些。在陪診市場上,有機構將高端陪診價格標至2980元/天,也有個人陪診師表示,200元可以提供半天的陪診服務,一旦服務時長、服務范疇超出,就要額外加錢。

上海正在探索培訓社區護理人員為老人提供規范的陪診服務。

異地求醫的患者李先生表示,他曾在社交平臺上購買過陪診服務,一開始談好價格是399元,誰知在他付費并將病歷寄出后,對方告知他,如果幫他領取快遞,需要另行收費,接送、解讀報告等,費用也屬于額外收取。因為李先生前期已經付了費用,為了確保前期投入不浪費,他只能按照陪診師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加錢,以保障服務順利進行。

陪診行業亟待規范

目前陪診行業仍然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陪診員與患者之間尚未形成很好的供需對接,很多患者對陪診員的能力將信將疑,下單前會反復確認屏幕后那個人是不是騙子或者黃牛。

淘寶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僅2022年里就有2.6萬人次通過淘寶搜索“陪診”。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至少有超過500家店鋪提供陪診服務,有些店鋪月銷量顯示多達上千單。

上海開放大學非學歷教育部部長王松華表示,現在陪診市場存在魚龍混雜現象,有些所謂的陪診員打著“陪診”的旗號,實際上是做著醫托的勾當。

醫療機構對陪診行業的發展并沒有那么熱情。上海某三甲??漆t院的門診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院方希望家屬陪同患者就診,或者是值得信賴的監護人陪同就診?!熬湍壳皝碚f,陪診還處在一個模糊地帶,也可能擾亂醫療秩序,容易出現問題。比如,陪診是不是會變成醫托?是不是會泄露患者隱私?大量陪診員涌入醫院開展商業行為,有可能打破公平就醫的模式,這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p>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青年副研究員王雪輝則表示,陪診師優化了不少人的就醫體驗,但要想服務特殊人群就醫,單憑市場力量遠遠不夠。他建議,基層組織整合各類資源,推出針對社區老年人的陪診服務。

傅女士希望社區或街道出面破局,提高陪診供需雙方的信任度。目前,浙江、上海等地已經開始探索社區陪診服務。2023年8月,上海市長寧區老年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上海百之善科技有限公司”在虹橋街道試點了“金色暖流” 就醫陪診愛心公益項目。

長白新村街道是上海市楊浦區高齡老人集中的社區,陪診需求相當迫切。長馨養老院院長蔡惠英表示,平時社區對轄區內老人情況排摸很清楚,大家對社區信任度很高,社區提供陪診服務做起來也更容易。目前長白新村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已經有6名持證陪診師開始試點陪診服務?!澳壳皩︷B老院內的老人試點開展陪診服務,將逐漸向社區內的老人開放?!辈袒萦⒄f。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余鋒說,目前陪診員提供的服務內容和項目尚未標準化,需要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提供陪診服務的頭部企業等共同來制定一些基礎性、可供執行的標準,同時對現在良莠不齊的陪診服務進行正向引導與監管。

上海開放大學目前正在聯合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起草《陪診師從業技能標準》和《陪診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爭取年內向社會公布。這兩份標準和規范分別對陪診師的準入條件、基本素養、專業培訓、服務項目提出了細化要求。例如,陪診師的服務必須包含診療前、診療中和診療后三個環節,每個環節均有規范性的操作要領,缺少了任何一項,雇主都可以主張權益。

猜你喜歡
社區服務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