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孤獨癥:科學認知早期干預

2024-05-08 06:55康復科
幼兒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譜系皮皮障礙

康復科

門診案例:

2歲的皮皮幾乎不張口說話,即使對最親密的媽媽,也很少交流。皮皮不僅語言上缺乏互動,眼神也是如此。他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所有人都不理不睬。爸爸媽媽帶皮皮到醫院就診,經過醫生的評估和臨床診斷,明確為孤獨癥。

醫生與皮皮的爸爸媽媽進行了深入溝通,引導他們調整心態,對孩子進行積極干預。經過兩年的康復訓練和家庭干預,皮皮有了很大進步,能進行基本的日常對話,在幼兒園能和同伴玩簡單的互動游戲。

每年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日,全稱為“世界提高孤獨癥意識日”。設立“世界孤獨癥日”的目的是呼吁全世界提高對孤獨癥的認識,更加關注孤獨癥患者。孤獨癥全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又稱自閉癥,并非罕見疾病。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常見、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全球兒童孤獨癥患病率達1%-2%,近年來呈上升趨勢。調查顯示,我國兒童孤獨癥患病率為7‰。

為什么會得孤獨癥

孤獨癥譜系障礙,簡稱孤獨癥或自閉癥,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范圍狹窄以及重復刻板行為為核心癥狀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多數研究認為,孤獨癥譜系障礙與遺傳或基因異常有關,有關孤獨癥的病因目前仍在研究中。家庭教養方式只會影響癥狀的輕重,不會直接導致孤獨癥的發生。

臨床表現有哪些

就日常行為而言,孤獨癥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特征:很少與人進行眼神對視,叫名字不回應,不愛搭理人,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互動,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上尤其敏感,喜歡重復玩同一種玩具或游戲,性格固執。

孤獨癥一般在出生后不久或嬰兒早期就有癥狀,但也有約三分之一的孤獨癥孩子1歲半之前的發展是正常的,1歲半到3歲之間出現語言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退化,導致家長不能及時發現。

家長如何應對孤獨癥

如果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癥,家長應盡早帶孩子進行專業的行為干預。專業人員應根據孩子年齡、發育水平等情況,選擇有循證醫學依據的早期干預方法,以改善社會交往、語言和非語言溝通能力為核心內容,以行為療法為基本手段,以結構化教育與自然情境下養育為基本框架,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獨立生活能力,減少不適應行為,提高生存技能和交往能力。

此外,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家人的參與和支持是孤獨癥兒童干預和康復的重要策略和措施。家庭干預主要原則包括:

對孤獨癥兒童行為的理解、接納、包容、尊重和關愛;

對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通過養育過程中的陪伴互動、生活照護和游戲玩耍,以快樂、適度和巧妙的方式,進行家庭干預;

關注兒童的成長表現,發現兒童的特殊興趣和個人能力,進行相應的培養和轉化;

同時,父母應關注自身心理狀態和身體健康,及時尋求相應的幫助。

孤獨癥能否治愈

孤獨癥與生俱來并終生存在,目前尚缺乏針對兒童孤獨癥核心癥狀的藥物。孤獨癥的治療并非以“治愈”為標準,而是以能夠增加社會適應性行為為目標。目前主要治療途徑為康復訓練,最佳治療期為6歲前,如能在3歲前接受科學干預,可不同程度改善兒童的癥狀和預后,提高孤獨癥兒童自理、認知、語言、社交、情緒行為等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其融入社會。因此,對兒童孤獨癥進行早期篩查、早期干預尤為重要。

社會支持很重要

當社會對孤獨癥的態度能夠從關注孤獨癥個體的劣勢與問題,轉變為對差異的接受和對與孤獨癥相關優勢的認可上;當越來越多的孤獨癥社會群體被組建和發展,孤獨癥患者才能在色彩斑斕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對于孤獨癥兒童,積極的干預和支持必不可少,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減少對孤獨癥群體的異樣眼光,讓每個孤獨癥患者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這種溫柔,不來自于同情和憐憫,而是來自于求同存異的真誠接納。

猜你喜歡
譜系皮皮障礙
神族譜系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與文化自信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再論東周時期銅簠的譜系和源流
跨越障礙
誰厲害
如此晨跑
書低了
考前準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