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試題查重的背景、困境與對策

2024-05-08 18:53郭光明吳成兵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查重教輔考試題

郭光明 吳成兵

摘? ? ? 要 高考重題現象破壞考試公平性和公信力,對中學教育教學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在高考高利害性和社會對高考不公平“零容忍”背景下,這一現象勢必妨害社會穩定。由于查重對象極為龐雜、查重資源存在盲區、查重標準模糊不清、查重機制尚未確立等原因,當前高考試題查重工作面臨重重困境。推進高考試題查重需要從拓展試題搜集渠道、制定試題查重標準、完善試題查重流程、研發試題查重系統、加強試題查重保障和做好重題應急預案等方面綜合采取應對措施。

高考命題;高考重題;試題查重;考試公平

關 鍵 詞 郭光明,吳成兵.高考試題查重的背景、困境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24(12):104-108.

引用格式 *該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考試專項重點課題“國家教育考試試題查重研究”(K-b/2021/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試題原創性是高考長期秉持的一項重要原則,并成為考生、學校和社會各界對高考的一種信念,在維護高考公平和正確引導中學教學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高考試題與社會原有試題重復或高度相似的現象(以下簡稱高考重題現象)時有發生,如某高考理科綜合試卷第25題使用了教輔資料及模擬試卷中的原題;某高考英語試卷完形填空題與外省某實驗中學模擬卷的試題素材雷同;等等。這些高考重題現象引發多次網絡輿情,引起相關教育考試機構的重視,并為此啟動試題查重工程。本文旨在揭示高考重題現象的負面影響,并針對目前高考試題查重的困擾問題提出相應解決對策,為推進高考試題查重工作提供參考。

一、高考重題現象的負面影響

1.破壞高考公平性

高考不僅是學生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工具,公平性一直被公認為高考最根本的特征。具體而言,高考公平體現在命題、考試、評卷和錄取等多個環節。其中,命題作為初始環節,對后續環節有著決定性影響,因而試題公平性是高考公平的重要基礎與基本要義[1]。當高考試卷出現社會原有試題時,可能有部分考生在考前做過,另一部分考生則沒有做過。因此,高考重題現象實際上將考生人為地分成了做過原題的考生和未做過原題的考生兩類群體,進而使考生的平等作答機會受到破壞。在相關網絡輿情中,質疑高考重題現象破壞考生平等作答機會的理由很多:其一,做過原題的考生知道解題思路和答案,能提高答題正確率,即使有時記不清最終答案,只要順著記憶中的解題思路答題,也可以拿到步驟分;其二,做過原題的考生事先理解了試題情境條件和答題要求,能提高答題速度,為其他試題的作答留出更多的時間;其三,做過原題的考生在緊張的考試環境中遇到熟悉的試題,無形中能減輕心理壓力,增強考試信心,有利于在考試中更好地發揮;等等。而未做過原題的考生則在各方面都處于不利的位置,甚至可能在得知發生重題后,因考試心態變壞而影響后續科目的考試。此外,也有人從其他方面質疑了重題現象對高考公平性的破壞,認為壓軸題之類的高難度試題出現重題,將會大大降低試題區分度,使尖子生無法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這對尖子生不公平。

2.損害高考公信力

在我國,高考是由國家考試機構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組織實施的,是一種政府行為而非民間組織行為,因而具有某種天然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但從更深層次看,高考公信力的源泉主要還在于考試本身的公正性和科學性[2]。高考命題的實質是為高考設計測試工具,這種測試工具的準確性、有效性構成整個考試科學和公正的前提。高考重題現象屬于測試工具的設計偏差問題,這一偏差不僅提高了考試成績中的運氣成分,影響對考生真實水平的有效測量,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相關考試機構專業性和嚴謹性的不足,從而導致大眾對高考的信任度與滿意度下降。在相關網絡輿情中,有人認為高考重題現象體現出命題人員的水平低下,對不起學科專家的頭銜,更對不起社會的期待;有人對高考命題流程提出了質疑,懷疑高考命題沒有嚴格的查重環節,否則不會出現明顯的重題現象;有人覺得高考重題現象使他們對高考的信仰崩塌,感到高考不再那么神圣,不能擔負起為高校選拔人才的大任;還有人因高考重題現象引發對高考改革的不滿,認為某地高考重題現象是盲目學習外國,將入闈命題改為題庫命題的結果[3]。

3.助推題海戰術

高考是連接中國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橋梁,具有為高校選拔人才的特殊功能,并對基礎教育有著強烈的導向作用。因此,高考命題方向和命題規律始終是基礎教育關注的焦點,歷屆高考真題更是中學和教輔機構爭相研究的對象。每年高考前夕,學校和教輔機構會對當年高考命題進行預測,并命制大量模擬試題用于備考,高考期間及高考結束后,則會將當年高考試題與自己的模擬試題及選用的市面原有試題進行對比。為了提升知名度或博人眼球,這些對比者一旦發現高考試題被押中,就會大肆渲染和炒作。此外,也有考生在高考中僥幸碰到平時做過的原題或與平時做的試題相似的題目,出于興奮之情或炫耀心態,會將高考真題和平時做過的相同或相似試題一并發布到網上,進而引起社會關注。所有這些現象都會給考生和教學者造成強烈的暗示,即高考中有可能會碰到原題,題做得越多,碰到的概率就越大[4]。在相關網絡輿情中,有人認為高考重題現象注定會誘導考生大量刷題,死記硬背常見結論和套路,將考生一步步推向題海;有人擔心高考重題現象會反過來導致各種各樣的模擬題或預測題更為泛濫,從而帶來拼命刷題和題海膨脹的惡性循環;還有人指出高考重題現象嚴重偏離教育部多年來強調的“杜絕盲目刷題”“突破應試教育困境”等命題導向[5],使“體現素質教育,考查能力和素養”的考試目標無從實現。

4.影響社會穩定

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高考是人生中一次極其重要的考試,它可以改變人生,改變命運,關系到眾多考生和千百萬家庭的切身利益。高考的這種高利害性,使社會長期以來對高考中的不公平現象一貫持有“零容忍”的態度[6]。無論是考試政策、考試過程,還是命題閱卷和招生錄取,利益相關者及社會各界都會嚴格對其進行公平性審視,一旦有人提出質疑,則可能一呼百應,形成聚焦效應。高考重題現象給部分考生帶來不利后果,極易使利益受損者產生不滿情緒,造成過激行為,甚至導致群體性事件的爆發。在相關網絡輿情中,有人指責高考重題現象是命題者對考生前途的漠視和十年寒窗的否定,表現出對命題人員的無比憤怒,并對命題人員進行漫罵和人身攻擊;有人提出高考重題現象是命題人員玩忽職守或重大失誤導致的命題事故,要求嚴厲處罰命題者;也有人牽頭向教育主管部門提起集體維權訴求,希望取消相關試題分值;甚至還有人不滿考試主管部門對重題現象的回應,在社交平臺上煽動利益受損者舉行游行示威;等等。這些不滿情緒的大規模傳播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會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二、高考試題查重工作面臨的困境

1.查重對象極為龐雜

中國學歷教育階段較強的升學壓力以及基數龐大的學生群體,加上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投資的普遍重視,形成了教輔資料的巨大市場[7]。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的全國圖書碼洋為986.8億元,其中教輔類圖書的銷售額約占11%,達109.43億元[8]。在圖書策劃公司、出版社和教育培訓機構等利益主體的推動下,社會上針對高考的教輔書和試題資料鋪天蓋地,層出不窮,其中的高考相關試題更是浩如煙海。不僅如此,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教輔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相關出版、策劃機構在教輔產品線上的多維度擴充[9],高考相關試題的構成情況也越來越復雜。首先,從試題載體看,既有傳統圖書、報紙、期刊等紙質媒介的試題,也有現代電子書包、手機教輔 APP、線上數字教輔平臺等電子媒介的試題。其次,從試題性質看,既有針對復習考試環節的歷年高考真題、模擬試題和預測試題,也有針對平時教學環節的同步練習、隨堂測試、專題練習和各種階段性考試的試題,如周考題、月考題、期中考試題、期末考試題、年終檢測題等。再次,從試題形態看,既有單獨匯編的試題冊或專門研發的試題庫,也有混雜在各類教輔書或教輔平臺資源庫中的試題。此外,上述不同類別的試題資料時常相互交織,讓人很難完全理清頭緒。高考相關試題這種極為龐大的數量和極其復雜的構成,給試題查重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困擾。

2.查重資源存在盲區

高考試題查重工作的核心內容是將新命制的高考試題與社會上各種原有試題進行比對,進而判斷兩者是否雷同或者高度相似。因此,開展試題查重工作之前必須全面收集社會上的原有試題,作為試題查重資源。就試題收集途徑而言,社會公開出版發行的紙質試題、試卷和教輔書等一般可以通過購買方式獲得,電子書包、手機教輔 APP、數字教輔平臺和在線題庫的試題資源等可以通過注冊付費使用,部分互聯網試題還可以免費下載。然而,并非所有試題資料都是面向社會公開的或者都能通過上述途徑獲取的。其一,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一些重點學校和教輔機構會憑借自身的師資力量和多年的教學輔導經驗,在社會已有試題之外自行編制各種高考復習備考試題,出于同行競爭和規避查重等考慮,這些學校和教輔機構通常將自編試題視為內部資料,嚴格限制外傳;其二,為了讓高三學生提前適應高考,各地區、學校在每年正式高考前都要進行多輪模擬考試,從而命制出大量模擬試卷,其中高考前的一個月是高考模擬卷的集中爆發期,而這段時間正好處于高考命題的入闈期,高考命題人員已與外界隔離,無法及時獲取相關模擬試題;其三,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高考科目設置由語、數、外三個統考科目和政、史、地、物、化、生六個選考科目組成,除了語、數、外大多采取全國統一命題外,選考科目全部由各?。ㄖ陛犑?、自治區)自主命題,因各?。ㄖ陛犑?、自治區)之間缺少相應的協作機制,許多外?。ㄖ陛犑?、自治區)未公開出版的選考科目試題獲取非常困難。這些難以收集的試題是查重資源的盲區,極有可能構成試題查重工作的潛在隱患。

3.查重標準模糊不清

試題是由考點、題型、素材、設問等多個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判斷試題是否相同或相似,應該看各試題要素的相同或相似程度。然而,現實中的試題相似情形非常復雜,除了全部要素相同或相似的情形外,有的是單個要素相同或相似,有的是多個要素相同或相似。一般來說,對于各要素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的試題,通??梢灾苯优袨橹仡},并容易形成一致意見,而對于僅有部分要素相同或相似的試題,在判斷其是否為重題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看法。特別是高考中的不同考生群體,由于利益、立場的差異,對部分要素相同或相似的試題有時持完全相反的態度,在一部分考生看來是正常的情形,但在另一部分考生眼里卻構成重題。在現階段的試題查重實踐中,由于缺少相關的研究支撐,教育考試機構和命題者對于復雜多樣的試題相似情形沒有全面的了解,對于試題哪些要素相似以及相似到何種程度可以認定為重題,認識上還比較模糊,更沒有制定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試題查重工作中難以把握尺度。

4.查重機制尚未確立

高考試題查重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涉及一系列組織管理、程序和運行規則問題,要保障試題查重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這種工作機制通常包括目標、流程、組織、能力、管控和保障等要素。其中,目標是指試題查重工作預期的效果,如通過查重工作應排除哪些情況的試題,試題查重應達到什么樣的教育測量要求和社會滿意度等;流程是指圍繞試題查重目標所采取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如怎樣搜集整理試題查重資料,在命題過程的什么階段開展試題查重,試題查重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是什么等;組織是指將試題查重工作的任務落實到人,如試題查重工作由誰統籌協調,實施試題查重的責任主體有哪些,不同責任主體之間如何分工協作等;能力是指試題查重主體順利完成查重任務所應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如試題查重主體需要什么樣的責任心、相關知識和工作技能,通過什么途徑使試題查重主體具有這些責任心、知識和技能等;管控是指針對試題查重風險所采取的管理、監控措施,如試題查重過程中可能有哪些偏差或疏漏影響查重目標的實現,通過什么樣的管理手段來避免這些偏差或疏漏的發生等;保障是指支撐試題查重工作順利開展的各種條件,如試題查重工作需要配備的人員、設備,以及開展試題查重需要的經費和時間投入等。目前,雖然相關教育考試機構對高考試題查重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也采取了一些推進措施,如加強查重資源投入,改進查重技術手段等,但從總體上來看,主要側重于硬件條件的建設,而對查重工作的組織管理關注較少,對推動工作運轉的一系列管理要素沒有形成系統的規律性認識,更沒有針對各管理要素建立完備的制度規范,這使得試題查重工作缺少必要的機制保障。

三、高考試題查重困境的應對策略

1.拓展試題搜集渠道

針對現實中存在的部分試題獲取困難問題,建議充分發揮現有考試組織架構中相關機構、人員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拓展試題搜集渠道。命題教師和學科秘書是高考命題的實施主體,對社會上公開發行的相關高考試題資源比較了解,可建議其入闈前盡可能全面搜集本學科的歷年考試真題、各類模擬試卷和教輔資料;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都設有高考命題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高考命題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組織保障,可建議其協調各地基教處和教研室,及時收集、提供命題人員入闈期間新產生的各地聯考試卷和各校模擬試卷;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負責組織實施全國性的教育考試工作,同時對各省級教育考試機構有業務指導職能,可由其牽頭在各省級教育考試機構之間建立選考科目未公開出版試題資源互通機制;學生是高考相關試題和復習資料的直接使用者,無論是社會上的試題還是學校和教輔機構的自編試題都可以接觸到,建議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嘗試通過在校學生或教輔班學員等途徑搜集各地重點學校和教輔機構的內部試題。

2.制定試題查重標準

面對復雜的試題相似情形和不同的利益主體,制定試題查重標準是一項專業性和社會性都很強的工作,不但涉及教育測量規律和不同學科的試題特點問題,也涉及社會認可度問題。對此,試題查重標準的制定總體上應分為兩大步驟。第一步,要組織教育測量專家和學科命題專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從專業角度提出試題查重標準。在這一階段,重點是結合學科試題特點和試題類型,通過大量實例詳細分析各試題要素在教育測量中的功能及其對試題相似性的影響程度,并明確各類試題的查重關鍵點。第二步,要通過有組織的網絡問卷調查和座談等形式廣泛征求考生和社會各界意見,對專家提出的標準進行修改完善。在這一階段,重點是遵循試題的公平性和導向性原則,根據考生和社會各界的反饋意見,對專家提出的標準進行審視和推敲,同時,將專家未提及但有可能導致考試不公平和考試負面導向的其他試題相似情形,補充納入試題查重標準。

3.完善試題查重流程

嚴密合理的查重流程可以使試題查重工作有條不紊,防止查重過程中出現各種疏忽,并提高試題查重效率。根據高考試題查重管理的現狀,應重點完善三個方面的流程。一是加強查重培訓。良好的查重敏銳性和查重技能是做好查重工作的能力要素。目前高考命題中沒有關于查重工作的專門培訓,命題教師雖然知道試題查重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查重職責,但對于具體的試題查重要求、查重方法和查重技巧等并不完全了解,嚴重影響查重工作的實際效果,必須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二是貫徹全程查重。高考命題包括制定藍圖、選擇素材、編制試題、審定試題和交付清樣等環節,其中每個環節都對重題現象的產生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高考試題查重大多集中在交付清樣前的審題環節,這既可能因滯后發現重題而導致前面環節的命題過程成為無效勞動,也不能保證試題在交付清樣后與社會上新產生的試題不發生重復。對此,建議將查重節點前后延伸,使查重貫穿命題全程。三是實施查重監控。執行全程查重后,由于試題查重的環節增多,且不同環節的查重工作可能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為避免查重過程中的重復勞動和防止查重內容疏漏,并便于在出現問題時進行回溯,查重工作應按學科設立臺帳,并實行專人管理,做到查重過程動態可控。

4.研發試題查重系統

查重對象的極度龐雜性決定了高考試題查重是一種海量查重,絕非單純的人工查重所能勝任。實際上,從查重工作內容的性質來看,試題查重既包含考點、設問和解題模型等理解性比對工作,也包含情境素材和文字表述等機械性比對工作,前者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工參與,后者則完全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完成?,F在國內學術論文已有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較為成熟的查重系統,通過其大數據模型可以自動識別絕大部分“非原創”情況??荚嚈C構應該借鑒學術論文查重算法和查重策略方面的現有成果,并結合高考試題查重特點和要求,進行試題查重模型和查重功能設計,研發專門的試題查重系統。與此相配套,還要對所有采集到的查重資源進行電子化和歸類處理,建立試題查重資源庫,為查重系統提供支撐。鑒于研發試題查重系統的任務較為艱巨,尤其是系統需要采集的試題資源數量浩大且分布于全國各地,僅憑個別考試機構的力量難以做到,建議在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與信息技術公司合作研發系統的基礎上,由各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參與試題資源采集,實現查重系統共建共享。這樣既有利于統一系統技術指標和減少獨自研發系統的人、財、物浪費,也可以解決試題資源的采集困難問題。

5.加強試題查重保障

試題查重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一定的保障條件,從現有情況看,設備和經費等條件不成問題,需要加強的主要是人力和時間保障。第一,人力保障。從命題工作的崗位職責來看,命題教師應該是試題查重工作的責任主體,既然是進行原創性命題,就需要將自己命制的試題與社會已有試題進行對比。然而,對命題教師而言,試題查重只是其命題工作的一個方面,其大部分精力需用于試題的構思、命制和研磨,以確保試題內部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公平性。在試題查重上耗費命題教師過多的時間、精力,勢必影響命題工作的其他方面。對此,可對試題查重的工作內容進行分解,將一些無需命題教師親自操作的查重工作交給專門的輔助人員負責。根據當前高考命題組織管理模式和闈內崗位設置,建議以學科命題組為單位,配備查重輔助人員,具體人選可以在審題教師、學科秘書和闈辦人員中指定。第二,時間保障。多年來高考命題入闈時間通常為五周左右,其中,后兩周時間是用于清樣交付后的印刷、分裝、運輸、考試及命制備用試卷,真正用于命制當年正式試卷的只有前三周時間。在這么有限的時間內,要命制一份經得起全社會審視的高質量試卷,命題工作節奏必然高度緊張。為按期保質完成任務,命題教師經常熬夜加班到很晚,在清樣交付期限的最后幾天,有的命題組甚至通宵加班。在此情況下,如果命題入闈的時間不變,試題查重的新增工作量將會超出命題教師的承受極限,要么造成命題任務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要么導致命題質量無法保證。對此,命題組織者應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適當提早入闈,為試題查重提供相對充分的時間。

6.做好重題應急預案

高考的超高關注度及命題工作自身的復雜性使高考命題成為高危領域,重題隱患則是其中的重大風險點和輿情燃爆點。尤其在當今全媒體時代,輿情的燃點低、擴散快,很容易產生規模效應,一旦處理不及時,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不良后果。對此,要深刻認識高利害考試規律,把握關鍵時間節點,制定重題突發情況應急預案。一是考試之前,在高考的正卷交付清樣之后,要按照正卷標準和流程,爭分奪秒地完成高質量的副卷,一旦正卷在進入考場前的最后階段發現重題現象,可緊急啟用副卷試題進行替換。二是考試期間,要進行24小時不間斷輿情監控,如果發現重題線索或輿情苗頭,要立即組織專家進行研判,及時穩妥地進行回應,盡可能將輿情處置關口前移,提升處置成效。三是考試之后,對于網上出現的有關重題的夸大性不實言論或煽動性有害信息,要提請高考護航組織中的宣傳、網信、大數據管理等部門進行實時管制,避免產生不該有的負面影響[10]。

總之,高考試題查重是保障考試公平和維護考試公信力的需要,也是正確引導中學教育教學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在開展試題查重工作的初期,遭遇各種因素的困擾在所難免,對此,只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應對策略,才能切實推進試題查重工作。

參考文獻

[1] 孫建明,王祖浩,王后雄,等.構建保障高考命題公平體系的策略研究——以高考化學命題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06):60-63.

[2] 胡向東.論國家考試公信力建設[J].中國考試,2005(10):9-13.

[3] 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英語春季高考“風波”:題庫建設惹的禍?[EB/OL].(2017-01-20)[2023-06-18].https://gaokao.eol.cn/shang_

hai/dongtai/201701/t20170120_1484718_1.shtml.

[4]陳根花.真題很重要,高考有重題[EB/OL].(2019-04-02) [2023-06-18]. http://www.yygrammar.com/Article/201904/5451.html.

[5]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試題分析(理科數學分冊)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

[6]楊三喜.近百名高考生被查處:以零容忍態度維護考試公平[EB/OL].(2020-07-28)[2023-06-18].https://m.gmw.cn/baijia/20

20-07/28/34036773.html.

[7]于謹.新高考改革浪潮下,2020年教輔出版行業發展前景無限[EB/OL].(2020-11-05) [2023-06-18].https://www.huaon.com/

channel/trend/661095.html.

[8] 觀研天下.中國教輔出版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R/OL].(2022-05-10)[2023-06-18]. https://

www.sohu.com/a/545522535_730526.

[9] 海洋.高考教輔圖書在新挑戰中尋找新機遇[EB/OL].(2021-02-27)

[2023-06-18].https://www.sohu.com/a/452968241_649242.

[10] 馮成火,王東,黃梓馨.高考輿情應對與危機管理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6):22-25.

[作者:郭光明(1967-),男,江蘇南通人,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碩士;吳成兵(1975-),男,四川成都人,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碩士。]

【責任編輯? ? 鄭雪凌】

猜你喜歡
查重教輔考試題
酯縮合在高考試題中的應用
酯縮合在高考試題中的應用
學位論文查重亂象引關注
一道集訓隊選拔考試題的推廣
例談幾道2018年高考試題
學術論文該“查”什么?
論文查重別大意
學術論文該“查”什么?
我待教輔如初戀
教輔虐我千百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