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普融通視域下職業教育、勞動教育和實習:目標融通與實踐策略

2024-05-08 19:55問清泓
職業技術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實習勞動教育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

問清泓(1965- ),男,武漢科技大學二級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法制(武漢,430081)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實習制度創新研究”(BJA190101),主持人:問清泓

摘 要 “職普融通”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為推進職業教育、勞動教育與實習融通提供了理論依據。我國新修訂施行的《職業教育法》和新《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都確定了職業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這為職業教育與勞動教育和實習的目標融通奠定了法制基礎?!傲⒌聵淙?、德技并修”也是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及實習的目標;同時,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勞動教育及實習也應當以之為目標。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勞動教育都需要與實習有機融通。融通之實踐策略有:一是將勞動教育與實習有機融通;二是將勞動教育與就業見習融通;三是在思想政治課中進行勞動教育;四是單列勞動教育課程與勞動學分;五是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元素融入“課程思政”之中。

關鍵詞 職普融通;職業教育;勞動教育;實習;就業見習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4)07-0033-09

一、理論依據與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盵1]這是“職普融通”首次上升為黨和國家的最高方略,是中國式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質量融通發展的總遵循和理論依據?!奥毱杖谕ā睂ν苿咏逃哔|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2]。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將“職普融通”作為現代職教體系改革的關鍵。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與“推進職普融通”。

職普融通的重大前瞻性創新是“職”(職業教育)與“普”(普通教育)之順位的變化,即“職”為先為主,“普”為次為從,這不僅僅是傳統“普職”順位的改變,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優先發展職業教育的新思想,其引領作用巨大。職普融通內涵豐富,層次上是職教和普教各學段的滲透融通;形式上為支援、共享、共建、交融等[3]。職普融通主要有三層基本內涵。

一是橫向融通,或稱為外部融通,即職教與普教兩大體系的相互融通,職教在前而為主,普教在后而為輔?!奥殹陛^“普”的前置體現了未來教育體系改革重點的遷移[4]。二是縱向融通,或稱為內部融通,即職教與普教各自內部育人環節的相互融通,如職教與普教必須與勞動教育融通,高等教育應當與實習和就業見習融通,職教包括不同層級,如中職、高職、職業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融通。三是交叉融通,或稱為類型化融通,“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性與前瞻性提出的關于職業教育的新思想,也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定位與新要求。因此,解讀與貫徹落實此新思想,還必須將職教類型化作為職普融通的新內涵。有研究認為,職普融通對教育結構優化具有決定性作用,是我國加強教育體系內循環及教育體系與經濟、社會體系互動(外循環)的關鍵環節[5]。職教類型之優化融通應當包括職業教育之學校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教育或培訓、就業見習三者的融通,此融通并非是職教內部之融通,而是橫向融通與縱向融通之交叉融合,具體類型化就是學校職業教育和現代學徒制教育或培訓為職教內部融通。就業見習則屬于交叉融通,因為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都不能離開就業見習,就業見習是二者育人目標檢驗的第一環,也是重要一環。因此,就業見習與普教及職教都應當融通,都應與勞動教育和實習有機融合。交叉融通內涵當包括“職業性”與“學術性”的相互融合?!奥殬I性”并非職教所獨具,“學術性”亦非普教所獨有,二者應當成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全過程共同融合的目標價值,也是“立德樹人”宏觀目標的具體形態。勞動教育是貫穿其中的主線,實習與就業見習是融合的實踐與檢驗環節,勞動教育與實習之融通是職普融通的具體內容之一。本文以目標為切入點,研究職教、勞育與實習之目標融通及實踐路徑。

二、職業教育、勞動教育與實習融通的法制基礎與問題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職業教育法》26年以來的首次大修,對我國新時代職業教育及勞動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我國還沒有出臺《實習法》的情形下,還可以為規范學生實習活動提供法制基礎。新《職業教育法》第十四、十七、十九條分別對職普融通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規定,是職普融通的直接法律依據。

2016年,教育部、財政部等五部門印發了《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2022年1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新修訂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以下簡稱《實習新規》),并且首次涉及到了學徒制度,它是我國最新的實習大“法”,是我國各類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正式制度規范,對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勞動教育和實習育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其還可以為普通高校的勞動教育及實習提供參考范式,以實現勞動教育與實習的有機融通。

新《職業教育法》和《實習新規》為職業教育、勞動教育與實習融通提供了新的法律制度依據。

(一)職業教育目標

新《職業教育法》和《實習新規》都明確了職業教育和實習的基本目標,即“立德樹人、德技并修”。二者都將德育與職業道德放在了的重要位置,新《職業教育法》已將其法定化,從立法層面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基本內涵,也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制度化,對職業教育具有重要導向意義;由于我國還沒有出臺《實習法》,實習的目標還沒有法定化,但是,有關實習的部門規章已經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目標,這充分說明了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實習,都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同時,這也是職業教育、勞動教育與實習三者相互融通的目標基礎,三者一致性地彰顯了育人之宏觀目標。

新《職業教育法》首次界定了職業教育的概念,使得職業教育具備了法定的含義,為職業教育的目標奠定了邏輯基礎。其第2條規定: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其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宏觀目標與基本價值導向。我國職業教育新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要求,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應當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6]。

新《職業教育法》第4條對職業教育的德育目標進行了界定,可概述為七個堅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該條還明確規定了職業教育之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其中,“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是新《職業教育法》首次正式確定的目標,具有重要開創性意義?!傲⒌聵淙?、德技并修”是我國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總綱領和總方向,新《職業教育法》將之入法并作為職業教育的宏觀目標,不僅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勞動觀的有力舉措,更是職業教育頂層制度設計的邏輯原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教育工作者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中心環節,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這為新時代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7]。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盵8]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傲⒌聵淙恕币呀洺蔀榱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總遵循。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針對職業教育指出:“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源源不斷為各行各業培養億萬高素質的產業生力軍?!盵9]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必須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堅守職業教育辦學使命,推進“立德樹人”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培養“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10]??梢?,“德技并修”不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辦學目標。因此,新《職業教育法》將“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明確納入法律規范,具有時代意義。

“立德樹人”與“德技并修”關系密切,二者具有內在融通性。第一,二者都將“德”放在首位,強調了“德”之重要地位,彰顯了“德”是教育及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第二,二者是整體與局部、宏觀與微觀的關系,“立德樹人”是整體目標,而“德技并修”為局部目標,“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總方針和總綱領,是包括了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等各級各類學校培養人的總目標;而“德技并修”主要針對的是職業院校,它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總方針和總綱領,也是職業教育的具體目標。第三,二者針對的對象側重點有所不同,法律關系主體不同,“立德樹人”主要針對的是職業學校,還包括職業培訓機構,它是職業學?;蚵殬I培訓機構培養人的宏觀目標和價值導向;“德技并修”主要針對的是學生個人,主體關系為學生,它是學習或實踐的微觀目標和具體要求。

(二)實習目標

“職普融通”在教育目標相互融通上的重要表征是實習上的融通,無論是職教還是普教,實習都是育人及“立德樹人”不可或缺的實踐環節,其實然法制上的困境是職教實習目標明確,而普教則相反,普教亟待向職教“取經”,以突顯實習在職普融通中的相互借鑒之旨義。

1.職業教育實習目標的確定性

“立德樹人”與“德技并修”已經從法律規范上升為我國職業教育辦學的根本目標,而職業教育學生實習活動屬于職業教育的下位概念,其實習是職業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即教學實踐環節,當然要遵循職業教育的宏觀目標,即職業教育之實習的目標也應當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因此,從職業教育來看,實習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這應當沒有任何疑義,況且新《職業教育法》已將其法定化,對整個職業教育包括其實習都具有法律拘束力。

除了新《職業教育法》已經明確規定了實習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外,其下位“法”《實習新規》也已經明確了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目標也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這進一步強化和固化了職業教育實習的目標,法理與法律依據已經非常明確。

《實習新規》第二條界定了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的概念與內涵,實習是指實施全日制學歷教育的中職學校、高職??茖W校、高職本科學校學生按照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和人才培養方案安排,由職業學校安排或者經職業學校批準自行到企(事)業等單位進行職業道德和技術技能培養的實踐性教育教學活動。其中包括“職業道德”和“技術技能”兩大內涵。

《實習新規》強化了職業道德與技術技能二者并修的宏觀要求,也是職業教育與實習相互融通的具體內涵或融通的基本方式?!秾嵙曅乱帯返诙l明確規定實習是“職業道德和技術技能培養的實踐性教育教學活動”,而舊版規定僅僅只有“專業技能培養”,而缺乏“職業道德”,新規增加“職業道德”之育人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道德規范直接“入法”的新嘗試,突顯了我國職業教育及高等教育與實習的根本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第三條還特別提出了學生實習的本質是教學活動,其基本目標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該條與《職業教育法》的規定一字不差,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實習的目標就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因此,“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在我國職業教育及其實習中已經具備充分的法理與法律依據。

2.普通教育實習目標的非確定性

新《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實習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但是,普通高等教育實習是否也應當以之作為基本目標?

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實習法》,也無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二者統一的法規或部門規章,因此,“立德樹人、德技并修”作為普通高等教育實習之基本目標,還缺乏法理與法律依據。筆者認為,無論是從學理還是法理上,“立德樹人、德技并修”都應當作為普通高等教育實習的基本目標。

我國實習關系的調整除了一部針對職業教育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外,還有教育部于2019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但它不僅規范階位低,缺乏足夠的法定拘束力,而且非常簡單化,僅有原則性的16個條文。故此,我國目前亟待出臺實習法律法規,從法理與法律上明確普通高等教育實習的基本目標——“立德樹人、德技并修”,這同時也是貫徹落實新《職業教育法》之職教與普教融通發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

將“立德樹人”作為普通高校實習的基本目標,應該沒有太大疑義,因為“立德樹人”是我國整個教育的總目標,而實習又是學校教學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是學校課堂教學向社會實踐的延伸,從邏輯上看,“立德樹人”應當成為實習的目標,將“德”放在所有教育類型的第一位,不會存在爭議。但是,可能存在較大爭議的地方是“德技并修”中的“技”?!凹肌弊鳛槁殬I教育的實習目標,完全符合職業教育重“技”之特點,但普通高等教育卻并非這樣,“技”的含量并不像職業教育極其突顯,因此,將“技”與“德技并修”直接納入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也存在較大爭議。

筆者認為,“德技并修”也完全可以作為普通高等教育及實習的基本目標。此“技”不能僅僅從狹義上理解,普通高等教育也需要“技”,只不過其為廣義之“技”,即包括“技術”“技能”“技巧”“技藝”等,“技”也應當是學生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并非限于狹義的某些專業技術或技能?!叭巳擞屑寄堋敝寄苄蜕鐣粌H面向職業教育,同時也是面向普通教育提出的為全社會打下技能基礎的要求[11]。因此,如果能夠明確將修“技”納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共同實行“德技并修”,才能構建“人人有技能”之技能型社會。

第一,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二十大精神之“職普融通”需要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融通,而“德技并修”是最佳契合點。因此,普通高等教育及其實習也應當以“德技并修”為基本目標,以從目標導向上彰顯職普融通。第二,以“德技并修”為基本目標能夠有效彌補普通高等教育實習與勞動教育之制度短板,將“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起來,加強普通高校大學生之修“技”,并將勞動教育融會于修“技”之中。第三,比較契合我國目前普通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標,即研究生教育已經成功類型化為學術型和專業型兩大基本類別,其中專業型研究生教育應當將修“技”及其“德技并修”作為培養目標,并且從邏輯推理上,專業型研究生之實習也應當以修“技”與“德技并修”為基本目標。第四,能夠為實施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融通發展奠定基礎,修“技”應當成為兩大教育相互取長補短與相互融通的有效路徑之一,既然是融通,當然的邏輯證成是兩大教育共同協調與共同努力,否則難以實現融通。第五,為立法或修法提供參鑒。雖然新《職業教育法》已經明確規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并應當融通發展,還將“德技并修”作為目標,但是,有關普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相關法律還有待及時跟進,應當立即啟動修法程序,有效呼應新《職業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將“德技并修”和融通發展全面納入教育法與依法治教范疇。另外,我國亟待出臺《實習法》《就業見習法》與《學徒法》,以便統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實習與就業見習,并將“德技并修”全面納入所有實習目標,普通高校實習目標應當借鑒職業教育的先進立法理念。

(三)勞動教育目標

1.勞動教育目標立法

新《職業教育法》和《實習新規》不僅確定了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而且首次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法定化,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及實習之融通提供了堅實的法理基礎。

勞動教育屬于我國教育方針“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一種,雖然勞動教育(簡稱勞育)排在最后,但是,它既有自己的獨立性,又與其他四育直接關聯,“德智體美”都離不開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在育人中具有重要地位?;仡櫸覈鴦趧咏逃臍v史沿革,勞動教育始終遵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本質,在不同歷史時期,勞動教育的育人目標始終如一[12]。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勞動教育,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14]。我國對勞動教育進行了前瞻性的頂層設計。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同年7月,教育部出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勞動教育與我國的教育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立德樹人”與“德技并修”都離不開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也是“德技并修”的具體方式和手段。勞動教育體現高校全方位育人方針,突出反映育人的現實性、實踐性、全面性與發展性,是人才強國戰略、高教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13]。

職業教育是國家大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必須貫穿執行國家勞動教育的方針政策。新《職業教育法》第四條第二項明確規定了職業教育應當“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這為職業教育之勞動教育奠定了法理基礎,具有重要的戰略引導價值和作用。新《職業教育法》第十二條還規定了“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這也是“勞動光榮”在法律規范中的明確確認,具有法定效力。

2.勞動教育立法之不足

新《職業教育法》關于勞動教育的規定還有許多不足,成為了職業教育與勞動教育和實習融通的制度障礙。

第一,原則性規定多,缺乏實踐可操作性。新《職業教育法》主要規定了勞動教育的價值目標,即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勞動光榮,并無有關職業教育中勞動教育的具體規范和實現路徑,更缺乏有關勞動教育的考核評估或評價要求,使得勞動教育規范非常原則化和邊緣化,也使得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無的放矢”。

第二,沒有將實習與勞動教育直接“掛鉤”,沒有突顯實習與勞動教育之相互融通性。無論是普教還是職教,實習都是實踐教學環節,是學校教育向社會實踐的延伸。既然學校教育不能離開勞動教育,那么,實習也應當從邏輯上與勞動教育緊密關聯,即實習也應當遵循教育方針而不能缺少勞動教育。另外,從實習過程看,實習本身就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勞動過程,是一種試驗性的勞動,也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而進行職業勞動的第一步,故實習過程中應當融合勞動教育,實現實習之教學與育人目標。

第三,缺乏學徒與勞動教育的關聯性。雖然新《職業教育法》將學徒關系納入了職教的法律范疇,彌補了我國學徒關系(學徒合同)長期以來沒有納入法律范疇的巨大缺陷,具有重要的立法創新價值。但是,學徒關系本身與勞動教育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學徒規范不能離開勞動教育;學徒活動的考核評估也不能缺少勞動教育的考核指標?,F代學徒制度的構建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學徒的教育目標之一也是這樣,勞動及勞動教育天然不可或缺,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都只能在勞動及勞動教育中實現,因此,勞動教育是蘊涵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實踐路徑。

《實習新規》對職業院校的學生實習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規定,但是,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將勞動教育納入實習或學徒的范疇,勞育與實習或學徒仍然相互分隔,既不能突顯職業教育“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基本目標,又不能引領學生實習或學徒的基本走向?!秾嵙曅乱帯愤€不是真正的法律,它屬于法律階位下的部門規章,而新《職業教育法》是其上位法,具有高于規章的法律效力,因而,職業教育之實習或學徒應當遵循其上位法的規定,即將勞動教育明確納入其中。但是,普通高校大學生實習,仍然沒有法律規范的調整,其勞動教育與實習幾乎完全分離,克服這些缺陷只能期盼《實習法》的出臺。

第四,缺乏就業見習與實習及勞動教育之融通。無論是職教還是普教及二者融通,都應當考量就業見習,都應當重塑新認知——就業見習既是一種廣義的實習,也是實習與勞動教育和勞動就業之融通,就業見習是職教與普教之共同的法定類型之一,創建就業見習之融通機制與法制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之“職普融通”與“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不可或缺的路徑。

就業見習一般是“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或“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的簡稱,也稱為“職業見習”。就業見習的目標不僅針對高校畢業生,還包括已經畢業但未就業的大學生和社會上其他未就業的社會青年。我國就業見習一直還沒有納入法律范疇,制度規范嚴重缺失。一般意義上的狹義實習是指在校學生的實習即教學實習,是學校教學的實踐環節,其目標當然是育人之“立德樹人”,與普教和職教及勞動教育都具有天然融通性。但是,就業見習卻因其主體為離校學生或社會青年,其直接目標是為了勞動就業,因而常常與教學實習完全阻隔,實現二者融通非常困難。教學實習與就業見習具有許多一致性,特別是在育人目標上都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二者還與勞動教育具有一致性,都是育人檢驗之“試金石”,故此,教學實習、就業見習與勞動教育三者應當相互融通,其融通機制與制度應當法制化,應當創建融通之法律規范,《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和應然的《實習法》《學徒法》和《就業見習法》都應當將其納入進來。

三、職業教育、勞動教育與實習融通的實踐策略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盵15]堅持“勞動精神”的價值引領,使得“五育”同向同行,發揮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綜合育人成效[16]。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關系密切,能促進其協同發展,具有綜合育人價值[17]。因此,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勞動教育都需要與其他“四育”及實習與就業見習有機融通;職業教育之勞動教育還應當與現代學徒制和就業見習有機融合。

(一)勞動教育與實習相互融通

實習與勞動教育具有天然關聯性,都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德技并修”之育人目標;都是培養學生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的重要領地;都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路徑。同時,實習與勞動教育還是實現該目標的基本手段或方式,實現實習與勞動教育的融通是指在實習中實行勞動教育,在實習中培育勞動精神;在勞動教育中開展實習,在勞動教育中培育實習契約精神。

實習的本質是教學的實踐環節,實踐是其邏輯基點和核心要義;勞動教育也與實踐緊密關聯,實踐也是其邏輯基點,實踐還是貫徹勞動教育之“關于勞動的教育”“通過勞動的教育”和“為了勞動的教育”的主線和手段。高校勞動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實踐性,高校勞動教育就是基于實踐的教育活動,需要強化勞動實踐[18]。因此,基于實習與勞動教育之“實踐”共性,二者具有融通的天然邏輯,不可分離。

我國高校勞動教育課程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通識(必修課)+專業實習實踐”模式;二是“思政勞育+專業實習實踐”模式;三是“專業(必修課)+專業實習實踐”模式。這三種模式都與實習高度關聯,發揮了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19],也成為了高校勞動教育與實習融通的主要路徑,從實然狀態看,實際操作性比較強,值得全面推行。

有研究指出,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是一種創新教學方式,根據實習實訓目標,結合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推動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專題教育進入實習實訓計劃[20]。將學校實習實訓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是實現勞動教育與實習融通的有效路徑之一。

實習的本質特征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實驗性與試驗性勞動,其勞動教育不能脫離實習勞動的這些特征,雖然這種實驗性與試驗性勞動容許犯錯,但必須首先保證安全;其次,不能因為犯錯,而遠離或停止勞動,而應當在實習中總結經驗教訓并虛心學習,以塑造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的精神;最后,要在實習中堅持誠信原則,實習學生要積極投入到實習勞動中去,堅決反對“虛假實習”和“付費內推”實習,以培養大學生的實習契約精神。

學徒教育也應當遵循實習規范的要求,以工匠精神和大國工匠為基本目標導向,將勞動教育與勞動納入“德技并修”的評價與考核范疇。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大學生的頂崗實習(現改為崗位實習),大量的學時被安排為在實習或學徒中不斷磨礪專業技能,這些實踐教學中的勞動元素正是高校勞動教育的直接評價對象[21]。職業教育的學徒應當與其普遍實施的崗位實習一樣,將勞動教育作為首要評價要素,以引導勞動教育與實習或學徒有效融通。

(三)勞動教育與就業見習融通

德國的職普融通涉及職業教育的學術性融通和高等教育的職業性融通兩大方面[22]。在職業教育中融入學術性較易,而在高等教育中融入職業性較難,我國應當強化高等教育的職業性[23]。我國的“職普融通”需要學術性與職業性二者的相互融通,職教需要強化學術性,普教需要強化職業性,而勞動教育、實習與就業見習恰恰是職教與普教相互融通的共同實踐路徑。因此,就業見習是職教、普教與勞動教育相互融通的重要實踐路徑。職教與普教都應當將就業見習融入學校的常態化培養方案之中,制定專門的就業見習融通方案。其方案可以分為兩大類別:一是在校應屆大學生(含中職生)的就業見習,二是已經畢業但未就業往屆大學生的就業見習。前者可以與畢業實習緊密結合起來,將就業見習與教學實習融通;后者需要學校與見習單位(基地)協商共同制定。

日本的就業見習制度(職業見習)比較成熟,新世紀又將其作為大學教育改革的新舉措與新方法,很多大學把該制度作為課程實施的方式,課程設置也從重視專業教育轉向注重實戰能力[24]。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從大學教育改革課程設置中固化與強化就業見習,將之作為大學的常態化育人方案。在校大學生的就業見習方案可以有多種選擇:一是納入思想政治課,明確就業見習的重要意義,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與擇業觀教育,從思想觀念上改變大學生對就業見習的看法,為今后工作奠定思想基礎。二是納入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我國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但內容抽象而枯燥,將就業見習融入其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提升學生興趣。三是在專業課中的“課程思政”中融入就業見習元素。四是在勞動教育課程中融入就業見習,就業見習本身就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嘗試性勞動,不僅可以為就業做準備,還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并提高勞動能力,進而增強就業能力。五是將就業見習與教學實習或見習有機整合。就業見習方案不僅需要實現校內以上各種方式的相互融通,還需要與校外的就業見習單位或基地進行溝通與優化,將校內就業見習方案與見習單位緊密結合,打通教學見習、畢業實習與就業見習的融通之路。

(三)在思想政治課中進行勞動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堂?!盵25]思想政治課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強化價值引領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主戰場,思政課改革應當在守正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養進行改革創新[26]。思想政治課是我國大中小學的必修課,更是大學德育與“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勞動教育應當成為其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與手段之一。

高校的勞動育人必須遵循立德樹人的客觀規律,逐步落實“三全”即全員、全程、全方位之勞動育人目標,高校要有機結合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融入勞動教育理念[27]。將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立德樹人與勞動育人為思政課的雙重教學目標和任務。

第一,在思政課中融入勞動教育,不僅可以豐富課程教學內容,還可以克服思政課的抽象枯燥性,增加課程的吸引力和實際效果。第二,有利于道器合一,形而上勞動之道與形而下勞動之器需要實現有機融合,勞動教育既要抽象的道,更不能脫離具體的器即勞動,只能在勞動中進行勞動教育,在勞動中培育勞動和工匠精神,在勞動中培育大國工匠;同時,這種融入思政課的勞動教育,才能實現教育目的與手段的高度統一,即勞動教育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同為育成才之大器。第三,有利于思政課改革,思政課改革要緊隨時代步伐,要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服務,要為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28]這為思政課改革指出了基本遵循,也是落實思政課改革的基本依據。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是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四重向度,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9]。高校思政課融入勞動教育的路徑可以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學論斷,從“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四重維度融入勞動教育,將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和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課堂,并將理論與勞動實踐緊密結合,增強勞動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不斷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

(四)單列勞動教育課程與勞動學分

勞動教育還應當單列勞動教育課程,增設獨立的勞動學分?!罢n程是教育活動的核心載體,教育活動是課程的生動演繹”[30]。課程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形式與載體,應當強化“課程勞育”的理念,將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從小學到中學、大學,都要設立勞動必修課,確保開足課時[31]。一項針對六省大學生勞動教育現狀的調查表明,僅有16.4%學生認為學校開展了一定形式的勞動教育,67.8%學生指出學校并未將勞動教育納入學分體系[32]。實證調研表明,我國目前高校勞動教育并未全面與有效開展,勞動學分還非常邊緣化。大學單列勞動教育課程,并設置為畢業的必要學分,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可行。如江蘇海洋大學建立了勞動教育學分課程實施及學分認定標準,設置了勞動教育學分課,學生至少應獲得2個學分[32]。勞動教育學分課程設置形式可以有多種選擇:一是設置必修課;二是設置選修課;三是納入實習或實訓的范疇相互打通,實習實訓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勞動。

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還遠遠落后于普通教育,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也嚴重不足。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結構失調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及師資缺失。職業院校中勞動教育課程設置的失衡,導致實踐落實層面的隨意性[34]。新《職業教育法》為職業教育及其勞動教育與實習或學徒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在實習之勞動教育方面,新《職業教育法》第29條明確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關于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政府職責;第30條規定了“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還首次將學徒關系納入了法律范疇。這些法律規范不僅為職教實習或學徒與勞動教育融通提供了法律依據,還是單列勞動教育課程與創建勞動學分的制度基礎。

(五)專業課程中適當融入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元素融入“課程思政”

勞動教育需要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專業是學生今后從事職業勞動的基礎,職業院校勞動技能與工匠精神的培育都需要與專業緊密結合起來,學術型專業研究生的學習與研究也離不開勞動。另外,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豐富教學內容,有益于提高學習效率。

勞動教育“融入專業”是指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 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35]。勞動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要善于挖掘專業課中顯性和隱性的勞動教育元素,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勞動價值觀傳導的有機統一,在課內實現勞動育人[36]。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路徑還沒有成熟的經驗,筆者認為可以“搭便車”,借助目前我國高校正在進行的將“課程思政”全面納入課程大綱的改革“東風”,將勞動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實現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課程思政的有機融通。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目前,各高校都已經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將“課程思政”納入了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之中,并在實踐中開始實施;但是,普遍缺乏勞動教育元素。有實證調查指出,我國目前開展勞動教育的高校不足兩成,而進行了系統化勞動教育設計的高校更少,大約僅占開設勞動教育高校的11.5%;占全部高校的比例則更低,僅為 1.9%[37]。

江蘇海洋大學勞動教育的成功經驗實證了融通之路的可行性?!督K海洋大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從勞動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課程體系、實施辦法、學分認定、保障機制等方面對勞動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明晰了“覆蓋全體、融入專業、突出特色、分類實施”四位一體課程建設原則,創建了“1+N+X”勞動教育課程新體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融通、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銜接?!?+N+X”體系是:1門勞動教育通識必修課即工程訓練、N門勞動教育選修課、X門勞動教育融入式課程。大一、大二重點開展勞動通識教育課程學習,以校內為主;大三、大四年以專業實習實踐、創新創業類活動為重點[38]。其特別創新是將實習與勞動教育相互融通:一是勞動教育必修課為工程訓練,屬于校內實習實訓;二是將校外的專業實習納入到了勞動教育的范疇。這證實了實習是大學勞動教育融通的重要路徑,實習就是最好的勞動教育,實習育人就是勞動育人。

四、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法》確定了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勞動教育及實習(含學徒與就業見習)的目標也應當如此,畢竟勞動教育和實習都屬于職業教育的下位概念。與職業教育相反,我國普通教育特別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規卻并未明確將之入法,導致了普通教育及勞動教育和實習目標融通之困境。

“職普融通”要求勞動教育需要與實習目標相互融通,首先需要從立法上創建融通之制度規范,這是法治建設的應有要義;其次,探究具體的融通實踐路徑。具體參考路徑有:將勞動教育與實習活動有機融通,將勞動教育與就業見習相互融通,在思想政治課中進行勞動教育,單列勞動教育課程與勞動學分,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元素融入“課程思政”。職業教育還要特別重視學校教育及勞動教育與學徒的有機融合。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8.

[2][3]許建領.職普融通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價值實現[J].教育研究,2023(6):10-13.

[4]胡文銳.我國職普融通的研究熱點與演進趨勢(2013-2023年)——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江蘇高職教育,2023(2):54-64.

[5]李玉靜.新發展格局下的職普融通:價值與內涵[J].職業技術教育,2021(10):1.

[6]周建松,陳正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目標與關鍵[J].職業技術教育,2022(4):6-10.

[7]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時代新人[N].新華日報,2022-05-22(1).

[8][9][25][2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3)[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8-351.

[10]劉寶民.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德技并修”有用人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19-20.

[11]張棟.王烽訪談:職普融通是職教改革的核心內容[J].團結,2023(2):36-38.

[12]王君義,馬劍.新時期高校勞動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實現策略[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55-61.

[13][21]問清泓,丁關東.高校勞育評價的三維論綱:意蘊、視域與機制[J].中國考試,2022(6):32-34.

[14]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1).

[16][32][35][38]嚴云洋,孫國紅,喬斌.正心立德,勞動樹人—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勞動教育評論,2021(2):168-173.

[17]祝猛昌.新時代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生成邏輯、核心要義及價值蘊含[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6):52-59.

[18]李宇杰,趙婉斐.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高校勞動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42-143.

[19]龍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的根本屬性與邏輯進路[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2):189-192.

[20][31]翁偉斌.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結構之困及其破解[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3):183-184.

[22]吳康妮.德國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融通的實踐路徑及啟示——基于“廣義的現代職業性”視角[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64-65.

[23]劉曉科.普通高等院校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路徑探索[J].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23(2):23-30.

[24]樂燕子.日本職業見習制度對中國的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115-116.

[26]李巧針.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問題與思路[J].中國大學教學,2022(Z1):102-106.

[27][34]徐曼,張治夏.新時代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思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2(3):181-183.

[29]曹鴻勇,郭鵬.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四重向度[J].高教學刊,2022(8):127-130.

[30]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價值、認識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0(2):57-63.

[33][37]王飛,車麗娜,孫寬寧.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現狀及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20(9):75-79+85.

[36]張仲豪,商大恒,張麗麗.對大學生勞動教育幾個問題的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5):60-62.

Vocational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 in the View of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Goal Integration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Wen Qinghong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is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path to optimize the typ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also provides accorda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 The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and the new “Regul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Practice in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basic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people with morality and skills,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and skills” is also the goal of labo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also be targeted. Whether it i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 general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needs to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with practice. There are five main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integration: one is to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 activities; the second is to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with pre-employment internship; the third is to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fourth is to list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and labor credits; the fifth is to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labor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internship; pre-employment internship

Author? Wen Qinghong, professor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猜你喜歡
實習勞動教育職業教育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淺談校企合作對畢業生實習的重要性
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實踐與體會
新建本科院校美術專業實習現狀剖析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