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瓦紅墻繞槐柏

2024-05-08 13:33李東林
北京紀事 2024年5期
關鍵詞:石經古柏國子監

李東林

在北京內城的東北角方向,藏著一個城市微型氧吧,那就是孔廟國子監博物館。它東側的雍和宮終日繚繞著香火,擠滿了游客,本來應該是佛門清靜地,可是一點兒都不清靜。反倒是國子監街里的孔廟國子監博物館,退了城市的商業氣、百姓雜居的煙火氣,進了院子,立即會被靜謚安詳的氣氛所籠罩,即便是有成團的游客來來去去,也不會有喧囂之感。這功勞,大半要歸于院子里的古樹,它們給景點添了一分古意、三分寧靜。

孔廟國子監博物館,是元明清以來的國學和孔廟建筑群。共有古樹150多棵。其中700年以上元代古樹就有51棵,200年上下的明代古樹40多棵,100年以上的二級古樹也有60多棵。說是微型氧吧,真的是不為過的。

徜徉其中的游客或流連于建筑,或沉靜于文化歷史,如果沒有導游講解的提醒,少有人關注院子里的古樹。與別處景點不同,這里的古樹有故事。

文廟植樹的傳統,可以追溯至孔子,子曰:風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他在講學的院子里即載有古柏。漢、唐以來,文廟內松靈柏古,漸成風景。不過呢,說是松柏,其實是松少柏多??讖R國子監內所見的古樹,即是柏和槐。

孔廟大成殿前的槐柏,由于院子里碑亭較多,阻擋了位置和視線,難見整體格局,不過殿前御路兩側整齊排列的古柏還是很明顯的,以這兩排古柏的排列位置,審視全局,即可發現,它的樹木是按橫九、縱九,這樣的九九之數安排種植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大成殿前西側一棵柏樹,七百歲棲居在大成殿階前,看著一個個走進孔廟的人。它虬曲翻卷的枝條,仿佛在向人們講述它所看到的一個又一個故事。

這一年是明朝嘉靖年,權相嚴嵩代表嘉靖皇帝前來祭祀。但他根本不把孔子放在眼里——畢竟連皇帝都在他股掌之間,大搖大擺地就往臺階上走。不料忽然狂風驟起,一根樹枝竟然挑飛了他的帽冠,嚇得他慌忙撿拾帽冠,低下身子抱頭通過???,連樹都知道他的壞。它可不是普通的樹,人們給它命名:觸奸柏。

在觸奸柏西側,有兩棵古柏也是大名鼎鼎,不可錯過。

靠西側的叫羅漢柏。因為樹腰上滿是大大小小的癭瘤,形似羅漢頭上的肉髻。所以叫這個名字。和人相通,柏樹的皮下是輸送水分和營養的管道。當樹皮受到外力或病菌侵害時,營養就會溢出傷口形成球狀保護,也就是樹瘤。這棵柏樹,在700年間歷經風雨滄桑,它把歲月變成了一場禪修,并且讓自己有了與眾不同的名字。

靠東邊的叫將軍柏。它一點不被邊上的羅漢柏與觸奸柏干擾。把自己的身體挺得直直的。筆直的樹干盤旋向上,伸展的枝杈就似戴著華麗的頭冠,持劍而立,守衛著孔廟的莊嚴。這是柏與殿的千年之約。

從將軍柏往北,跨過小門,往東,經過石經館,就可以到達國子監的前院了。別以為這條路上看不見樹,在古碑林立的乾隆石經館,其實也藏著“樹”。就在石經館里,沿著甬道走到乾隆石經展區,您需要往東探望到石經后面的石刻,就能看到一面由四塊石頭拼成的大碑,上面刻畫著一株古樹——它就是另一棵名樹:復蘇槐。

乾隆十六年,時逢乾隆母親慈寧太后六十壽辰之際,國子監的學生發現:本已節斷心空,枯死的古槐忽發嫩枝新綠。眾人皆認為是吉祥之兆,大學士蔣溥奉命“釋奠”孔廟,當即繪圖賦詩恭呈圣上。乾隆得知后非常高興,并提筆詠詩贊其瑞,朝中大臣也紛紛賦詩作畫頌揚。時任管理國子監的大臣觀保等也不甘落后,上疏請刻“御制古槐詩”碑,立于西講堂正中以垂永久。今天,這碑已經移到了石經館里,這棵古槐還在彝倫堂西側,展枝吐綠。不過,碑刻上蔣溥的繪圖與真實的樹,區別很大。這一方面是畫家的美化,另一方面是在乾隆之后的二百多年里,樹繼續傾倒所致。所以尋找畫和樹一致的地方,也是我們游園的樂趣之一。

其他地方的古樹,沒有名字,但在孔廟國子監,700年的古樹有個共同的名字:許衡手植槐(柏)。許衡是國子監第一任領導,也是元代著名的大儒,據說是許多貴族子弟的老師,正是由于他的堅持,元代堅持設立國子監和孔廟,延續中華文明尊孔重禮的傳統。人們相信,今天仍然生長的這些古樹,一定是許衡當年栽的,借由著這個名字,保留下孔廟國子監的歷史。

由復蘇槐往南,在辟雍的西北角有一棵樹,樹干向西偏傾,枝反向東生長。它的名字叫羅鍋槐,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因為乾隆皇帝在院子中間建辟雍,所以這棵樹變得偏僻礙事,大家都說要伐掉。但負責建造辟雍的劉鏞卻說他是許衡手植,不應砍伐。

傳說辟雍建好后,乾隆皇帝在工程負責人員和百官的陪同下視察驗收。走到這棵樹前,乾隆打量著這棵樹,然后說:諸位愛卿,此樹擋路,應該伐去。而且它長得彎腰曲背,甚是不雅,仿佛像個人物呀。說完壞笑著望向劉鏞。各位大臣立即明白皇帝說的就是劉羅鍋,都偷著樂。劉鏞卻一臉嚴肅,對皇上說:“不可伐呀!此樹雖貌丑,但內秀。粗壯繁茂,每天聽圣人教誨,飽有詩書氣。我們都希望跟他一樣!”這話表面是說樹,其實是說自己,而且捧著皇帝?;实坌睦锩?,卻不能表現出來,于是說:那就不伐,但羅鍋失雅,砍去修直。

據說樹干背部本來有著斧砍痕跡,由于歲月打磨而消失不見。人們總過樹下,總要有人提起這個故事,君臣斗智的幽默中反映了人們對賢臣才子的喜愛。

在國子監與孔廟之間的集賢門東側,還可以見到一處古樹值得我們停下來欣賞,稱為“柏上?!?。

孔廟建成于元代,這棵枝杈眾多的柏樹也有700年的歷史了。但在100多年前,他枯萎了,樹心漸漸成了空洞,塵土吹了進來。再后來,一只銜著桑葚的小鳥飛到這里,將桑葚掉在了樹洞里,在這漆黑的樹洞里萌芽、生長,鉆出了柏干,死去柏樹的腐殖質成為了新桑樹的營養,就這樣,一百年過去,桑樹的枝杈伸向天空,覆蓋了柏枝。遠遠望去就是一棵樹,柏的根系牢牢扎進土里,而柏樹卻代替它立在其上,千年不倒,每年枝葉繁茂地迎接下一個冬夏。

孔廟國子監里的古柏、古槐,是歲月打造的生命傳奇。松柏掩映,郁郁蔥蔥。雖然寒暑交替,但院里遍植的柏樹,為這里帶來雅趣與生機,哪怕皚皚白雪也掩不住青春的蒼翠。由于國子監太學生長期在這里生活學習,所以留下了許多關于古樹的歌詠佳句,如:“分排冉冉殿西東,常如張蓋護圣官?!薄八獙崟r時垂玉琲,風枝往往鳴笙竽。含貞挺節亭亭竦,儼如冠劍森相拱?!?/p>

如果您四五月間來到孔廟國子監,綠色之外,會看到另一番生氣盎然的新時代景色??讖R院子里,紫藤花開,掛滿樹間。屈曲蜿蜒的枝干,有若蛟龍出沒于波濤間的壯美,紫穗披垂搖曳,宛若瓔珞的柔美。原來,孔廟里的古柏因為年代久遠,部分古樹死了,應該伐去重栽,但重栽的樹太細,與眾多粗壯古樹形成反差,會顯得非常別扭。上世紀50年代,運用中山公園成功的經驗,孔廟國子監保留下死去的樹干,旁栽紫藤,讓枝葉繞樹而生,讓古樹又生新綠。不禁讓人想起乾隆皇帝的詩:“紫藤花發淺復深,滿院清和一樹陰。盡饒裊裊嫏嬛態,安識堂堂松柏心?!?/p>

大成門北側靠西的紫藤抱柏,是迎門綠景,春夏之際,紫藤花開,如美女釵簪滿頭,紅墻黃瓦映衫下,更加妖嬈。但你仔細看,會發現它實際上是三棵樹,柏、藤之間還有一株柿樹,這應該是曾經在這個院子里的人,拯救古樹的一種嘗試吧,不過時間一久,沒有人記得當初誰人手栽,我嘗試著問工作人員,也是語焉不詳。這也是歲月恩賜,讓我們在古物間徘徊時,增加些談資。

猜你喜歡
石經古柏國子監
石經
參觀國子監
柴達木映畫
韓國古代石刻文字考釋問題及華嚴石經文字的復原
Isolation and callus formation of Gracilariopsis bailiniae(Gracilariales, Rhodophyta) protoplasts*
王冠 國子監里拍片
古柏
承載歷史文化,彰顯古都風韻——北京古柏尋訪
北京的國子監——元、明、清朝的最高學府
《泰山石經》文字結體特點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