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雅率真的楊絳之美

2024-05-08 06:30朱振山
北京紀事 2024年5期
關鍵詞:錢瑗錢鐘書楊絳

朱振山

說到美,可謂爭芳斗艷、姹紫嫣紅。世俗眼中的女性之美,包括溫柔體貼、奉獻包容、俊俏嫵媚、敦厚善良,等等。而楊絳,除了具備、超越這些世俗之美之外,還向世人展示了,她獨一無二的楊絳之美。

楊絳之美,好似天籟,詮釋著高貴與圣潔。解讀楊絳之美,還要從她的堅韌、高潔與率真入手。

楊絳,當代著名女作家,錢鐘書夫人。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2016年5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5歲。楊絳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她不僅是著名作家,還是著名戲劇家、翻譯家。

一位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依憑著一顆高貴的心靈,扣動著從知識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作家翻譯家的同時,也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她守候“家”這個人類最小的社會單元,以一個優雅率真的精神貴族,敞開著令人感動的平民情懷。

堅韌,

在孤寂中放射生命光華

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并與錢鐘書相識。錢鐘書曾在詩歌里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腆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第一次見面,錢鐘書就說:“我沒有訂婚?!?/p>

“我也沒有男朋友?!睏罱{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

錢鐘書是清華著名的才子,書生意氣,而楊絳也是名門閨秀。1935年,楊絳與錢鐘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其間,楊絳與錢鐘書愛情的結晶——女兒錢瑗降臨??谷諔馉幈l后,楊絳與丈夫選擇回國,輾轉任教北大、清華等高校,同時從事文學研究。

“文革”時期,楊絳受盡折磨和屈辱,但她始終熱愛讀書,堅持高潔心性,不計較得失?!拔母铩苯Y束,春回大地,楊絳夫婦也被平反,重新繼續開始文學創作,并在這一時期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1994年,錢鐘書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因病住院。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愛女錢瑗去世。

1998年12月19日,錢鐘書離世,楊絳輕吻愛人的額頭,將臉貼在他的臉頰上,久久不舍得放開。她見錢鐘書有一只眼睛沒有閉上,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內心之沉穩和強大,令人肅然起敬。 面對錢鐘書的遺體,楊絳自言自語地說,“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p>

送別親人之后,楊絳墜入了孤寂無助的深淵。然而,她沒有沉寂,沒有頹廢,以接近90歲的高齡,著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2003年,緬懷丈夫與愛女的紀實作品《我們仨》出版問世,她在這本書中,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楊絳追憶那些與錢鐘書一起走過的日子,整理出版了《錢鐘書手稿集》。2001年,捐獻了72萬元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為那些寒門弟子可以好好讀書提供經濟幫助。后又寫出《錢鐘書生命中的楊絳》《走到人生邊上》等作品。

高潔,

在思考中袒露開闊胸襟

解讀楊絳之美,我們還可以在她告誡年輕人的語錄中窺視她開闊的襟懷。她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弊x書不多的后果勢必要導致精神空虛,而“想得太多”則是妄念太多,妄自尊大,自戀、自負、自我膨脹。這是許多年輕人的通病?!白x書不多想得太多”,就會使精神空虛而性情狂妄,用自我感覺遮蔽他人的不屑一顧。其結果,只能讓自己的生命之花漸漸枯萎,甚至貽笑大方!

楊絳將讀書與妄想對照提出,足見她對構建精神世界的真知灼見。

楊絳在《100歲感言》中有一段話值得我們記?。骸耙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這段話有兩個著眼點,一個強調修身的極端重要性:“不同程度的鍛煉,就會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一個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許多人不理解淡定與從容的極端重要性,就是不懂得每個人的心靈根底是不同的。如果一個人的心靈根底很厚,心靈之樹很茂盛,那么外界的指點與榮辱又何足道哉?楊絳所說的“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也可以兌換成,精神家園是自己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際云卷云舒”??追蜃釉缭趦汕Ф嗄昵熬驼f過:“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比松淖詈髮嵲?,除了心靈質量之外,其余都是過眼云煙。

率真,

在寫作中堅守文學狀態

楊絳是當代著名作家,我們管窺楊絳之美,當然要涉及先生的文學狀態。

楊絳先生的主要作品包括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干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等等。

我們從《我們仨》這部作品中,去探尋楊絳之美的文學狀態。所謂“文學狀態”,也就是作家的存在狀態、生存狀態。那么楊絳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呢?

1998年,錢鐘書先生逝世,然而,令楊絳先生無法面對的是,她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丈夫而去。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絳晚年的孤獨無助實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而楊絳之美就在這里——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用心記述了這個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寫成回憶錄《我們仨》。

按照常規,此時的楊絳已經是風燭殘年,她已經無力、無心通過寫作來實現各種功利欲望。然而,那一顆訴說自己的人生體驗,為后來者燭照前行的拳拳之心并未泯滅。這樣,我們就能走進她充滿真情的文學狀態。

眾所周知,文學的原點是有感而發。而這個“感”,卻要分為低級感覺與高級感覺。低級感覺是生理感覺,而高級感覺則是審美感覺。從以上兩部作品的創作起點來看,楊絳完全拋棄了生理感覺,忘記了身體不適和病痛折磨,拋棄了物質享樂安度晚年的常人模式,將自己的感覺定位在審美感覺之上。

只有這種高級感覺,才使楊絳的精神站位“會當凌絕頂”。把個人的苦難,升華到普世的苦難,把個人的遭遇,置放在普世的遭遇之中,這就是楊絳的文學狀態,也是楊絳的生存狀態。從正面說,就是那種思考狀態、孤獨狀態、無所求狀態;從反面說,則是非功利狀態、非市場狀態和無目的而合于目的性(康德語)狀態。

楊絳的“無目的”是沒有利欲熏心的功利目的,楊絳的“合于目的性”是她通過自己對命運的講述,暗合于人類謀求幸福的目的性。這是因為,先生有一顆優秀的心靈,這心靈里面包括敬畏之心、謙卑之心和憐憫之心。

猜你喜歡
錢瑗錢鐘書楊絳
錢鐘書清華園養貓
選擇
選擇
女兒的感恩
言傳不如身教
錢鍾書還是錢鐘書?
一封“提前”的回信
楊絳:高雅如蘭 靜若止水
錢鐘書被女兒“難倒”
錢鐘書的讀書筆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