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的變遷與啟示

2024-05-08 13:31陶志歡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2期

陶志歡

摘?要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的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展現空間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更加注重在合作開放的全球化中謀取正當的民族權益,網絡愛國行動更加積極主動;表現形式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理性愛國成分占比逐步增加,愛國行為更為匹配愛國認知;心理狀態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正在從外顯自尊向真實自豪轉變,反向表達多是為了抒發正向情感。這些變遷啟示我們: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未來應以復雜的全球化和加速的網絡化為主要場域,應以言行理性化和實踐指向性為主要方向,應以國家現代化和民眾獲得感為主要基礎。

關鍵詞:外顯自尊;真實自豪;正向情感;反向表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鄙鐣髁x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秉h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愛國主義教育極端重視,不斷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同時,深挖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創新愛國主義教育載體,繼續利用一些蘊含傳統文化或當代政治豐富內涵的重要節日來加強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并按照時代發展,參考國際經驗,設立若干紀念日,完善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頒布聚焦青少年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23年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教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助力愛國主義教育向制度化和法治化邁進,激勵和增強包括青年大學生在內的全體人民的民族認同和愛國情感。在此情境下,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正在發生總體上的積極變化。

一、?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變遷的表現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變遷的主要表現是他們總體上更重視全球化和網絡化的展現空間,更具有理性化和實踐性的表現形式,以及更富含自豪感和正向性的心理狀態。

(一)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更注重在全球化中謀取民族權益

“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弊匀蚧_啟尤其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在教育青年大學生愛國問題上始終涉及如何正確處理民族化和全球化的關系。全球化帶來全人類意識的增強,這不同程度上會帶來國家主權意識的淡薄和民族情感的弱化。加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披著“普世價值”的外衣對其他國家的民族觀念和國家理念進行指責,青年大學生在感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物質豐富性和泛娛樂化的感官享受時,易失去深思的意識和必要的警覺,往往中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圈套,進而不自覺地滑入主要符合他們利益的所謂“全人類的整體利益”。其實,大部分青年大學生確有較強的基于國內發展成就的一種樸素的民族自豪感。當然也還可能有另一種情形,即叔本華認為的:“如果一個人號稱為他的國家或民族自豪,那只能說明他本身并沒有什么可值得驕傲的,否則也不會抓著那些千百萬人共有的東西引以為榮了?!贝祟惽嗄甏髮W生多是社會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失勢者,他們或許出于保護自身長遠利益的考量不方便向社會發泄,只能借助日益強大的國家之力向外發泄,這也是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生發源之一。

同時,在系統觀念的指引下,青年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未必意味著對全球認同的否定,他們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感并不意味著其缺乏全球意識和人類觀念,國家認同與全球意識間未必是此消彼長、難以相融的關系,而是可以實現和諧共生的。愛國主義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意味著對自己國家的某種偏愛,否則就成為世界主義者了,但這種偏愛未必以損害外部世界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是完全可能在合作中實現共贏的。當然,其中既有共生也有沖突。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總體上是開放包容的。全球化加深了民族交往,國家關系日趨緊密,相處中的矛盾和沖突往往也隨之增多。但在處理分歧和國別比較中也可能有利于提升對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成效。在同各國交往中,民族凝聚力未必會減弱,反而可能在對比中有所增強。如今,不少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就是在開放的國際比較中逐步形成的。

新型愛國主義重塑了傳統封閉狹隘的民族主義,使其更為積極開放地面向全球。中國既是不公正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受害者,某種意義上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由此在青年大學生中產生出積極的民族主義思潮。這一思潮較為顯著的變化是從排斥到包容。如在中美貿易爭端上,青年大學生中并未出現盲目抵制美貨運動,反而是借此機會積極地配合黨和政府的決策,審視自身的不足,努力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逐漸做到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融合,民族情懷和天下情懷相融通,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又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梢哉f,提倡合作共贏、強調彼此理解、尊重他國正當權益的新型愛國主義讓青年大學生不同程度上拋棄了極端狹隘、異常自私的言行,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更注重在全球化中謀取正當的國家權益。

(二)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網絡愛國行動更加積極主動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線下愛國言行逐漸轉到網上,并通過網絡助力線下愛國,這是愛國場域的歷史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統一的典型表現。當然,他們并不局限于虛擬空間,還以行動落實其言論,變現其主張。但青年大學生的網絡言行在道德上時常呈現出異化的狀態。一方面,網絡的便捷自由化使青年大學生網民心理和行為上的隨意性被強化和放大;另一方面,網絡的少約束性使青年大學生將在線下可能受到約束甚至被譴責的言行轉移到網上,這加速了網絡言行異化,其中網絡憤青尤甚,他們是網絡情緒化愛國言行的主體,是在網絡語境下情緒化表達愛國主義的青年群體,以有一定認知但認知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年大學生居多。須知,動物是知足而不知恥,而人往往是知恥而不知足,但網絡減弱了知恥且放大了不知足。

同時,在近些年虛擬空間興起的“網絡出征”的文化現象中,作為民族復興先鋒力量的青年大學生網民積極通過網絡手段反擊敵對勢力,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如在韓國樂天事件的最高潮時期,部分青年大學生網民不僅在網絡上發表言論,還有不少青年發表自己制作的愛國歌曲、愛國視頻,在視頻網站上發布自己剪輯制作的愛國宣傳片。這些在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凝聚核心價值共識和深化國家身份認同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他們還利用網絡出征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以回擊污蔑、甚至瓦解中國的消極言論,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發展利益和民族尊嚴。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自發組織的網絡出征中不同程度展現出了有組織紀律性的主動愛國行為,加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他們作為抗疫生力軍勇于擔當的事實,都不斷證明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政治心態已然發生深刻的正向轉變。

另外,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自信心的增長與公知影響力的走衰幾乎與中國從傳統紙媒轉向互聯網的過程同步發生,西方敵對勢力不斷試圖通過新聞輿論、非政府組織支持、宗教傳播、學術交流、教育贊助等途徑對其進行的意識形態滲透已告失敗。2012年,青年大學生還曾用“你幸福嗎”“感覺不會再愛了”表達對生活的某種失望之情,而到了2019年他們就喊出了“阿中哥哥,沖鴨”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用“C位”展示他們的責任擔當和拼搏精神。在2019年的“港獨”事件中,借助“帝吧網友”的力量,“飯圈女孩”用報紙鍵盤替換長槍短炮出征臭名昭著的“蘋果日報”和海外平臺Facebook、Instagram等媒體?!靶聲r代大學生是當代中國偉大發展成就的全方位見證者和親歷者,他們能在自發性的網絡聚集中呈現短暫圍觀,更能在國家受到抹黑和詆毀時挺身而出?!彼麄冇袠O大的創造和傳播力量。

(三)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理性愛國成分占比逐步增加

愛國主義有兩種:一種是本能性的愛國主義,是指一個人愛國只是因其出生和成長在那里,這是一種盲目和狹隘的愛國主義,它更多凸顯人的動物性一面,彰顯著一種客觀層面的自我中心思維;另一種是反思性的愛國主義,是指以信仰真理為價值坐標,經過理性審思的,而非源自動物本性的盲目性抑或被他人強制的愛國,它更多是超越環境的精神主張。從青年大學生的特點看,他們往往有自發的愛國情懷,更多包含本能性的愛國主義,對國際上的不公平現象較敏感,易疾惡如仇,這種單純且樸素的情感易使其情緒化,加之他們還處于成長階段,身心發展未必成熟,不同程度欠缺認知經驗和辨別能力,叛逆式批判、挑剔式懷疑,思想雖有些超前卻往往略顯簡單,情感較豐富但時常過于激烈,易被利用。雖然不排除有部分青年大學生的確發自純正的赤誠之心來愛國,但因其知識結構、辨別能力和道德基礎存有一定的缺陷,常使其所謂的愛國言行導致了對國家不利的后果。如在2012年的釣魚島事件中,部分抵制日貨的愛國行為因缺乏理智而演變成滿足私欲的打砸搶掠的鬧劇等。

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使得青年大學生更少仰視西方,而越來越多的是平視世界,這就更容易實事求是地看待外部世界并客觀地審視自己,平視者往往有主見、不盲從,能明辨是非并擇善而從,包括從西方文明中汲取有益的東西。在此情境下,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理性愛國成分占比有增加的趨勢。如一項針對上海地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就顯示,“在‘抵制日貨是愛國的表現和‘條件允許的話應盡快用武力解決釣魚島或臺灣問題的問題上,大多數的青年大學生持反對意見,而不同程度表示贊成的比例不到20%?!蓖瑫r,他們對待西方發達國家的物質文明和政治制度的態度也是涇渭分明的,在擁抱前者時也并未完全認可后者。如一項研究發現,包括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內的中國民眾收看美劇并未增強他們對于西方價值觀的接受程度。相反,有近四分之三的大學生非常同意或同意“在中國,照搬西方式的言論自由會導致社會混亂”的觀點。

以對美國的再認識為例,長期以來,不少青年大學生對美國較為迷信,將其奉若神明,更將其作為他們留學海外的主要目的地,但這場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教育了他們,使其發現資本主義終究還是精英統治的社會。窮人難以真正享受所謂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吧鐣P系實際上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即人的自由實現度取決于歷史進程中社會關系的發展狀況。資產階級總是企圖把暫時性的社會關系說成是永恒的理性存在,把自己的片面之詞說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將自身的利益說成是全體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利益。資本主義國家是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偽善同盟,對被統治階級而言,它不僅是虛幻的,而且會造成新的桎梏。資本主義社會并非一個真正自由開放的社會,而是“單向度”的社會,生活在這種制度中的人,也非立體豐富的全面發展的個體,而是喪失了真正自由的“單面人”。美國也并非真想要將中國“改造”成所謂美式的自由民主國家,自由民主只是幌子,維護霸權才是根本,如它在成功和平演變蘇聯后依然打壓俄羅斯,對中國同樣會如此。

(四)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行為更為匹配愛國認知

青年大學生的確需要具備正確愛國認知指導下的愛國情和強國志,但更重要的是有彰顯其正確觀念的報國行為。數字化中生存的青年大學生易處于資訊和行動越發失衡的狀態:知道的越多,行動的越少?!霸谟^念形態轉化為實踐行動中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深究,那就是青年即使具有了科學認知與正確觀念,也未必敢于或愿意實施良善行為?!毙聲r代以前,青年大學生對國家前途的態度雖總體上也是充滿信心的,但不少人其實對未來有一定的迷茫感,“當時,黨內和社會上不少人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币驗槟承┤酥饔^上雖愛國熱情高漲、志向明確,宣稱遵守愛國原則但實際行動上卻時常違背。這一現象的出現既有人本身的內因,例如在康德看來人性中存在根本惡,但也有當時思想教育知識化、信仰教育專業化的外因:“當我們向學生‘宣布真理而不是‘證明真理的時候,學生也只是把真理當作‘知識點加以把握。在這里,學生的‘知和‘德是斷裂的,而‘知和‘德之間的斷裂又導致了部分青年學生‘知和‘行的分離?!碑敃r有調查顯示:在愛國行為上,有過半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青年學生缺少實際的愛國行為,選擇有實際愛國行為的只有1/4左右;選擇“愛國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實際行動”占到了總數的34.51%。

觀念認知不具有改造客觀世界的力量,更不具有外在的可見性,它需要在被青年大學生所掌握的情形下才有可能轉化為實踐行動并因此具有外顯的可見性。正確的愛國認知最終要通過具體的愛國行動來展示。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庇姓{查顯示,“90.7%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實力愛國的人?!畬嵙蹏褪怯眯袆盂`行愛國主義精神,它可以體現為‘捐軀赴國難的壯懷激烈之舉,可以體現為‘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躬耕圖強之為,也可以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之處?!绷碛醒芯堪l現:“大學生也普遍在網絡上表示‘愛國不是空談,不是口頭講講,而是要‘踏踏實實做事,努力為祖國添磚加瓦?!_始用自己的方式將愛國情懷轉變為實際行動?!?/p>

關注未必代表著熱愛,也可能來自其他更復雜甚至負面的情感,?但漠不關心通常意味著不愛。進入新時代以來,青年學生關注熱點的變化趨勢之一就是青年大學生對國內政治熱點關注度呈平穩上升趨勢。與此同時,通過調查也再次印證了大學生政治關注度上升的結論,今天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大學生開始主動關注國家大事和時事政治,如在提及“您平時是否會關注一些國家時事?”這一問題時,73.34%的學生表示會經常關注國家時事;在提及“您平時是否會參加重大的愛國節日,比如收看國慶大閱兵等?”這一問題時,有94.28%的學生表示會參加,這表明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越來越高,對國家時事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是青年大學生愛國熱情高漲的直接反映。此外,國家利益至上也是變現愛國認知的具體表征之一。尤其新冠疫情暴發后,一批批青年大學生走向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不怕危險,爭當志愿者??梢?,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行為與其正確的愛國認知越發匹配。

(五)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正從外顯自尊向真實自豪轉變

近代以來屈辱的歷史記憶形塑了國民的弱者心態,這種心態即便在民族獨立后也長期存在,至今也難說完全消除,這種弱勢心態形塑了一種自卑的觀念。國民對待外國人常有一種生怕服務照顧得不夠好而被其輕視的擔憂,其中或許有傳統文化中以好客待人來爭取其心的因素在起作用。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逐漸學會了對他國尤其西方發達國家及其國民的祛魅,在強調抗爭的傳統愛國主義之外,其愛國觀念和行為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其對愛國主義的解讀也有了與時俱進的新內涵?!耙浴》奂t為代表的‘95后公開表達自己濃厚的愛國主義熱情,公開展示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公開贊揚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睋Q言之,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新型愛國主義的心理特質就是從謀求自尊到達成自強,再到生成自信的轉化中。在注重自尊的基礎上,自強和自信將會不斷增強,當然也要適時警惕和防止因此而可能出現的自負。這是一種過度自信,它易使大學生難以認清我國的真實處境并采取恰當的方式來維護正當的國家權益。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面對波詭云譎的國際環境時,不再是過往一味地無力抗議、口頭反制,追求一種他國未必會給的外顯自尊,而是敢于和善于深刻地反思自身的不足,查找可以優化的方向,逐漸學會了理性平和地化憤怒為動力,努力建設自己的國家。同時,他們在看到國家發展取得的巨大進步與偉大成就時,雖不免時常還會心潮澎湃,但很少再會跑到公共場所去歡呼雀躍。這種面對國家無論受損抑或增益時的“寵辱不驚”未必是其民族情感的冷淡,反而更可能是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強者心態的重要表征,也是社會倡導的理性、平和心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面對波詭云譎的國際形勢和復雜的國內發展環境而獨有的定力。須知,不屑于口頭反駁和行動反制,更可能是強者的表現之一。

自尊源于人際關系,并常常在人際的下行比較中確立起來,它是個體基于相互比較對自我的評價。這種自尊可能導致對自我的片面抬高或對他者的刻意貶損。這種對他國的刻意貶損,時常是源于對他國發自內心的羨慕乃至嫉妒。人越是崇拜什么,越易對其自卑。為了掩蓋自卑心理,常用貶損他人以彰顯外顯自尊來對沖內心的自卑。這也是一種重要的名為投射的心理防御機制在起作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事人的自戀成分。國家的過去及社會的現在會塑造青年大學生的情感模式和認知框架,使其會受制于特定認知程式的影響來表達愛國情感。雖然社會意識的改變具有相對滯后性,但現狀的改變通常會沖淡歷史的遺跡。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界別討論時指出的:“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

(六)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反向表達意在抒發正向情感

“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比绻f前者是對國家的正向情感,那么后者則是反向表達,維護的仍是前者。黨的十八大后,校園文化活動主題始終圍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之隨著一系列彰顯新時代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大型電視政論片和電影的熱播,特別是2018年的貿易戰、2019年的“港獨”問題及2020年的疫情問題,可謂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上了一堂堂現實版的國情教育課,而黨和國家的一次次成功應對也增強了他們的“四個自信”。同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開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教師座談會,出臺多個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并保障落實。要求高校高標準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建設,要求黨員和團員分別參與學習強國和青年大學習。每年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常和青年大學生在一起并發表主題講話,常給青年大學生朋友回信,講話和回信內容都在青年大學生乃至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這些舉措不同程度上都在以意識形態為核心的思想文化領域形塑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正向情感。

愛國主義的忠誠理應包含批判性因素,對某些問題的恨之切,乃是因為對國家的愛之深。祖國未必一定是一個自然的國度,也可能是一個不斷追求的未竟的理想??傮w看,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和意識形態形勢根本好轉是主流,但也不可否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仍在無償享受著現行國際制度的紅利,中國在現行國際制度體系中總體上仍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這種錯配會帶給青年大學生“大國實力”與“弱勢地位”交織的矛盾心理,加之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前所未有,期待與日俱增,這種關注和期待中所蘊含的要求可能超越其不平衡不充分的真實發展水平,尤其是盲目片面地要求中國承擔更大的與其實際能力不相稱的國際責任,何況中國的社會價值觀念體系尤其是彰顯其獨特性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有別于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差異中就潛含著被國際社會挑剔和責難的更大可能,這些都可能導致青年大學生對國際社會產生過于激烈而負面的應激式反應。這種反應中往往會不同程度上含有反向表達的內容,即通過抗議、抵制和反對某事以此期望維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合法權益。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日益改善和優化的社會環境中成長,“長期的成長背景使當下青年對國家未來發展前景抱有強烈的積極心理暗示,”從而具備了較強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但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和改革進入深水區,不少社會問題更加凸顯,很多問題短期內難以被徹底解決,這使得不少青年大學生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不滿情緒,且隨著表達方式的拓寬,他們對社會問題的不滿情緒和批評聲音將可能越發顯現。但這種在表達層面展現出的不滿未必意味著青年大學生對民族和國家的消極立場和負面態度,更多反映出他們希望通過一種“反向”的方式彰顯出迫切希望改變社會不良現象及國家對外交往中的被動局面以助力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切實增強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強烈愿望。這種愛國意識層面的“正向情感”與愛國展示層面的“反向表達”所蘊含和展示的雙重性,是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因為愛國未必是努力維護這個國家的全部現狀,而更多是在遵循這個國家的基本制度價值的基礎上促其向好。何況作為促進我國發展的關鍵一招,“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p>

二、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變遷的啟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年大學生在展示空間、表現方式和心理狀態等方面所展現出的總體上積極正面向好的愛國主義變遷,對未來繼續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示。

(一)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以復雜全球化和加速網絡化為主要場域

青年大學生的愛國可以在非涉外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展示,如努力學習、積極生活、服務他人和奉獻社會等,這些行為某種意義上都可以上升到愛國層面,但其愛國表現更多更直接地還是凸顯在面對我國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時所秉持的態度和采取的行動。政治和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筑通常要服務于經濟基礎,何況經濟建設還是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中心工作,當前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非經濟因素沖擊,逆全球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新形勢,要“使各項改革朝著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聚焦發力?!毙聲r代青年大學生要在正確理解和積極支持我國目前正在努力構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落實真正的愛國主義。他們的愛國言行既要立足于我國的自立自強,集中精力辦好我們自己的事,又要善于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服務。既要抵制和反對國外反華勢力對我國的敵對言行,又要發揚斗爭精神,用有理、有利、有節的方式,分化瓦解敵對勢力,爭取中間力量,壯大友好力量,營造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要教育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既擁有作為中國公民的意識和自覺,又擁有作為世界公民的頭腦和境界?!爸袊藲v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p>

網絡化是真正意義上的虛擬空間全球化,各國網絡的互聯互通是全球化的重要引擎。在網絡時代,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把網信工作擺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來謀劃,切實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睂?,雖然不能要求所有青年大學生網民都觀念正、看得準、說得對、做得好,對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一些耐心和包容。要及時吸納他們有關建設性的愛國言行,面對其因不了解情況而產生錯誤言行的情形,要及時對其宣介,對他們愛國上的含混認知要及時澄清,對國家的不滿意和不滿足要及時消解,對錯誤看法要引導和糾正,造成嚴重后果的需依法處置。對外,要積極培育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網絡空間的權利意識和公共精神?!熬W絡出征”現象也說明:“青年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創造能量和活力。要充分認識青年的這種特質,適應這種特質去拓展工作,否則就會落后于青年?!币逃嗄甏髮W生堅守互相尊重各國網絡主權、共同維護網絡安全、推動網上文明交流和依法互動的原則,嚴禁利用網絡捏造虛假信息,制造抹黑、破壞和顛覆他國政權,危害他國安全的言行。同時,青年大學生要增強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敏感性和敏銳性,提升對信息背后可能潛含的意識形態隱形輸出的鑒別力,學會利用國際通用的網絡話語維護國家的正當權益。另外,在網絡愛國斗爭中,要更多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拔覀兪侵袊伯a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不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不可以發聲!越是有人要壓制正面輿論的聲音,我們越是要發聲?!币镁W絡進行規則建構和議程設置,積極掌握制網權,做到攻防兼備,助力網絡強國建設。

(二)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以言行理性化和實踐指向性為主要方向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我國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边@種壓力有來自內部的因素,例如隨著我國的發展,人民的期待和訴求會越來越高,過去因經濟高速增長被掩蓋的矛盾可能會集中呈現出來,但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視。因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秩序的塑造力越來越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的遏制和打壓只會越來越重,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有可能惡化。外部的高壓易誘發青年大學生的過激反應,它可能使國家在國際斗爭中處于更不利的地位。此時,青年大學生保持理性的愛國言行尤為緊要。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穩定持久的價值觀是青年大學生情緒和行為穩定的基礎。人民當家作主,某種意義上的確預示著青年大學生有一定的表達愛國方式的自由,但這種自由需在依法治國的軌道上進行:對內需遵守以憲法為根本的國內法,對外要遵守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法。法治思維往往就潛含著摒棄情緒化和沖動性的理性精神?!胺墒歉灿谧匀坏?、指揮應然行為并禁止相反行為的最高理性(reason),……。這一理性,當它在人類的意識中牢固確定并完全展開后,就是法律?!碑斎?,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要做到真正的愛國還需有適當的勇氣和擔當的精神,避免成為不良現象發生時持旁觀者心態的沉默大多數??档抡J為勇氣不僅是身體上的勇敢,還包括道德上的堅韌。在面對困難和道德沖突時,需要勇氣來堅守道義。因此,勇氣是智慧的一部分。同時,人道主義基礎上的人文理念,甚至科學的態度,在全球化時代落實愛國主義都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如何真正地愛國還要有尊重科學的精神。

愛國是具體而歷史的。落實愛國主義要讓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知曉,在當下的現實生活中,愛國,究竟應該具體愛什么?因為其具體內涵會隨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征是決定其命運的關鍵一招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為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優勢都是黨的領導,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和利益所在。因此,“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毙聲r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就是要堅持和擁護黨的領導,尤其堅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是要助力完善和發展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具有顯著優越性的社會主義制度。具體說,它還包括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做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等。另外,由于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的本質最終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的邏輯是三者都有利于愛最廣大的人民?!盁釔廴嗣癫皇且痪淇谔?,要有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毙聲r代青年大學生要在落實這些具體而現實的要求中踐行愛國主義。

(三)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以國家現代化和人民獲得感為主要基礎

國家層面上,如果要求人們愛國,那么前提是應該從各方面讓“國”逐步變得更可“愛”一些,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對其產生一種自發的歸屬感和驕傲感?!白硬幌幽赋?,狗不嫌家貧”的俗語鮮活地表達了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感恩、孝順等美德,一定程度上也意蘊著中華兒女對生養自己的祖國不離不棄、忠貞不渝的情感,這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能取得成效的重要的信仰和情感基礎。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的精神狀況始終受制于社會發展的客觀物質條件。何況與父母之情和主人之愛相比,愛國主義更可能包含理性研判的向度。國家并不具有像父母、家庭、宗族、部落、村落、地方社區甚至城市那樣的直接可感性和具體經驗性,甚至被視為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人們對國家觀念的領悟及對其的認同與歸屬的情感,不一定是自發的和現成的,某種意義上是需要教育和養成的。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及在國際秩序中總體上仍處于相對不利地位的格局沒有變,要集中精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的逐步現代化會不自覺地促發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群體榮耀性,從而提升和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雖然國家的強盛未必代表個人一定能享有以更高程度的自由為主要標識的更高程度的幸福感,但國家的衰敗一定會損害個人的自由。

個人層面上,人之所以愛國,社會之所以有權利要求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愛國,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社會或國家對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賦予了適當的機會。愛國當然要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發展利益和民族尊嚴,但愛國更根本的是愛這個國家的人民,且不宜以維護抽象的整體的人民的名義行民粹主義之實,要愛現實生活中具體的人。何況“遵行民粹主義理念所做的決策多是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失敗多于成功,反復無常多,政策連續性少?!蓖瑫r,國家的強大不僅是指國家擁有更高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能保障全體人民身心免受外來的整體性侵害,更重要的是增強人民在日常實際生活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把促進大國崛起和保障人民尊嚴、對外維護主權和對內發展人權統一起來,使其相互促進。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看重社會的流動性、公平感和正義化,但在其自我發展的信心普遍相對低于對國家發展的信心,普通民眾日常的實際生活感受與國家在國際的地位及發展前景不完全相符的情形下,愛國主義教育要取得實效,不僅要在宏觀敘事中給新時代青年大學生以國家發展的期待,更要在微觀敘事中給他們以個人發展的希望,由于只有少數具備抽象辯證思維能力的人才能在總體上把握宏大敘事的邏輯,甚至于某種意義上它是易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定義和利用的,因此后者在培育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上更為重要。要把攸關青年大學生生存和發展的具體問題逐個解決好,此種情境下,他們通常會自然生發出一種因滿意自己的生活、認可和熱愛自己的國家而具有的保護她的良好動機和服務她的美好愿望。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總體上積極的愛國主義變遷,是社會發展向好與愛國主義教育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

The Changes and Inspirations of Patriotism amo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ao Zhihuan

AbstractThe positive changes of patriotism amo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in terms of display spac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pay more attention to seeking legitimate nati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openness, and network patriotic action is more proactive ; in the form of expression, the proportion of rational patriotism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patriotic behavior is more in line with patriotic cognition ;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stat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re changing from explicit self-esteem to real pride and reverse expression is mostly to express positive emotions. These changes enlighten us that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hould take complex globalization and accelerated networking as the main field in the future, should tak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words and deeds and the direction of practice as the main direction, and should tak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ense of gain of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asis.

Key wordsexplicit self-esteem; real pride; positive emotions; reverse expression

責任編輯?李秀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