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2024-05-08 22:32韓延明
廣東教育·高中 2024年4期
關鍵詞:香囊本題災害

韓延明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我國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十分復雜,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災害多發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歷朝歷代都對災害防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并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治理理念和應對策略。

理念:敬天與愛民

災害在古代是引起社會動蕩,甚至政權更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當政者十分重視災害的防治,提出了許多主張方略,其大都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著手,核心理念可以歸納為敬天與愛民。

從預防的角度來說,古人倡導“天人合一”的理念。遠古時期,以神怪之力來解析自然災害是通行的方法?!蹲髠鳌ば迥辍费浴疤旆磿r為災”,《詩經·大雅·云漢》也有詩句“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都將災害發生的原因歸結為上天。在“災由天降”的觀念警示下,重新建立和諧的“天—人”關系至關重要。漢代董仲舒將這種“天—人”關系理論化,進一步提出“事各順于名,名各順于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自此,“天人合一”成為一種重要的災害防治理念,為后世朝代所承襲。古人認為,道德與自然規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于是形成了“逆時生災”“順時立政”的觀念?!澳妗迸c“順”均以“天”為中心,不論是修德彌災、祈福禳災,還是薄賦省刑,皆為協調天與人的矛盾,客觀上促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從治理的角度來說,古人堅持民本思想。早在西周時期,統治者奉行“敬德保民”的施政理念,本著“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的原則,救災防災制度舉措相當成熟完善?!吨芏Y》載有“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即:災害發生后,通過實行發放物資、減輕賦稅、減緩刑罰等十二條舉措,達到減災安民的效果。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倡“養民”之道??鬃犹岢觥梆B民也惠,使民也義”。孟子主張“制民之產”,家家有田地產業,能夠豐衣足食,達到養民富國的效果,進而防災備災;荒年則要主動賑災救災,安撫平民。據史料記載,從保民到養民,再到愛民、治民,民本思想貫穿于古代災害治理史,內涵不斷衍變豐富,呈現出科學化、系統化的趨勢。

制度:災前預防與災后應對

治國無其法則亂,防災救災理念的推行需要制度的保障。古代在應對災害的過程中,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包括災前預防機制和災后應對機制。

災前預防機制大致有改良自然條件和改良社會條件兩種。改良自然條件主要包括水利和林墾。所謂水利,即國家通過設立“都水監”“河渠司”等機構來興修水利,應對水旱災害。所謂林墾,即造林和墾荒。造林是為了維護自然生態平衡,進而避免災害的發生。墾荒是為拓展農田面積,提高農業產量,以備荒年救濟。改良社會條件主要包括重農和倉儲。所謂重農,即國家通過實施“重農抑商”政策來鼓勵農業發展。所謂倉儲,又分為平倉、義倉、社倉等類型。平倉的作用在于平定谷價,國家在豐年谷賤時以較高的價格收貯,在饑荒谷貴時以較低的價格賣出。義倉是指把所得捐之谷物貯于倉中,在饑荒發生年將倉中谷物發放給百姓。社倉是指每二十五戶置一倉,每戶根據自身情況將谷物貯藏于社倉,由民間自營輸納賑濟。綜上,改良自然條件和改良社會條件,一方面可以有效預防災害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災后應對機制大概由四個步驟構成。首先是勘災,指地方官員查勘災情,并確定受災分數的過程。其次是報災,指地方官員將勘災結果通過郵驛系統送達朝廷的過程。報災力求及時,災情必須第一時間上報朝廷。為此,古代專門制定了法律法規。再次是審戶,即根據百姓的受災情況劃分極貧、次貧等級,用作賑濟的依據。最后是賑濟,即政府向災民提供救災物資。有研究表明,僅在順治元年(1644)至道光十九年(1839)近二百年間,政府用于購買救災物資的經費就達到4.5億兩白銀。

模式: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

我國自古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故而救災重建涉及面廣、任務繁重,中央政權難以對廣大的地域實行全面有效的救助?;诖?,形成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輔相成的災害治理模式。

國家救助即官方在災后采取一系列補救措施來減少損失、安撫災民,主要有三種方式。其一,賑濟,具體表現為賑銀、賑糧、賑物等。這一方式自周以來已有定型。其二,蠲免,即減免賦稅。蠲免是一項利于災后恢復生產的寬松政策。其三,借貸,指給災民提供農業生產本金的做法,具體借貸形式除了貨幣,還有種子、耕牛、農具等。除上述三種方式之外,國家救助還有以工代賑、移粟就民、勸獎社會助賑等形式。古代官方作為救災職責的主體,發揮了統籌調配資源的作用,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救助制度。

民間自救主要分為家族自救和社會團體救助。家族自救即家族內部富有者對貧弱者提供幫助。社會團體救助即農民互助組織主動賑濟災民、恢復生產。這一救助形式起源較早,《周禮·大司徒》中已有以“里社”為單位的救助方式。元代的“鋤社”、明代的“義社”、清代的“普濟堂”等,均可視為“里社”的變異形式。民眾守望相助、相互扶持,不僅能夠共渡難關,而且可以增強鄉鄰宗族的凝聚力,迅速穩定災后秩序。綜上可見,民間自救有效調動了基層救災力量,成為國家救助的有益補充。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一部與災害抗爭的奮斗史。古人面對自然災害,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形成了系統的思想理念和機制舉措,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整體觀,彰顯了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對于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摘自張進紅《中國古代災害治理的理念與策略》,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災害防治意義重大,重視災害的防治有利于社會的安穩和政權的穩定。

B.以神怪之力解析自然災害,雖然具有局限性,但也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C.造林、墾荒、興修水利能有效地預防災害的發生,提高人們的抗災能力。

D.民間自救和國家救助是災后救助的模式,民間救助起到了補充國家救助的作用。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古代有成熟的防災治理理念和應對策略,這與我國是一個災害多發的國家密切相關。

B.古人認為天災的發生與德行不修有關,要想消除天災,應當修德彌災、祈福禳災,協調天與人的矛盾。

C.保民、養民、愛民都是民本思想的體現,這一思想決定了古代防災治災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D.設立倉儲是古代救災的重要措施之一,倉儲包括平倉、義倉、社倉,三者都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證明文中“愛民”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貞觀二年,發生蝗災。唐太宗有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惫适郴认x以救百姓。

B.《宋史·富弼傳》載:“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凡活五十余萬人,募為兵者萬計?!?/p>

C.宋朝將“招募饑民為兵”作為一項國策,救災手段由單向的撫恤救助,轉變為集賑濟、徭役、募兵為一體的綜合舉措。

D.《后漢書·朱暉傳》記載:“建初中,南陽大饑,米石千余,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里故舊之貧羸者,鄉族皆歸焉?!?/p>

4.請簡要分析“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這一部分的論證特點。(4分)

5.對比材料和下面的一則新聞,分析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有哪些相同點? (6分)

截至9月8日18時,發生在夏河縣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已導致3人死亡、4人失聯、3人受傷,603戶3072人受災,村民房屋和河堤、道路、人防工程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毀。3名受傷人員在夏河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生命體征平穩。群眾轉移安置方面,當地按照應轉盡轉原則,通過就地安置、投親靠友、縣內賓館安置等方式,共轉移安置27戶118人,同時還緊急調配食品、藥品、棉被、大衣、火爐、折疊床等物資,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要。當地已謀劃啟動災后恢復重建,開展規劃編制、項目申報等前期基礎性工作。同時,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植樹造林,并加強值班值守,嚴防次生災害發生。

(二)現代文閱讀Ⅱ (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一抿香 李景澤

找尋,是個艱難的過程。男人找尋,女人找尋,連咿咿呀呀的小孩都知道要找尋。①被找尋的人叫一抿香,真名不得而知。

我也要去找尋。臨行前,年邁的祖父將我喊到身邊?!安挥梦叶嗾f了吧?”②祖父正襟危坐,嚴肅而莊重。我使勁兒點著頭,也嚴肅莊重。

“那就好,你拿著這個?!弊娓附唤o我一個錦囊,“只有找到恩人的那一刻你才能打開,記住了嗎?”我連連點頭,祖父老淚縱橫。

祖父是我唯一的親人。我的父母在我兒時就死于饑荒。彼時家園罹難,至親歿去,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片陰暗之中。

一抿香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一抿香五十歲上下,馬褂長袍,頭戴六瓣合縫瓜皮帽,足蹬錦緞雙梁福字履。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祖父說,誰也不清楚,③“一抿香”這個名字還是大家跪請他說出來的。

小時候,我喜歡蜷在祖父懷里,仰著頭,聽他講一抿香的故事。

“真是個大善人??!”祖父每每凝神慨嘆,“怎么也得留個名呀,可他就不說,要不是害怕大家長跪不起,估計連這名號都不肯留下?!弊娓钢v得繪聲繪色,眼圈泛淚;我聽得心潮澎湃,津津有味。

“那渾身散發的陣陣香味??!”祖父一講到這兒,就盯著我笑?!澳阏f,一個男人怎么會那么香呢?難不成是天上派下來的神仙?”

我眨著眼,搖搖頭又點點頭,祖父哈哈大笑?!靶∩倒?,你以后就知道了,那是酒香?!?/p>

一抿香究竟何許人也?找尋,成了我的初衷之一。但不管他是何許人,他救了我們,在我心里,他就是神。

我到處打聽,逢人便問。盡管戰亂頻仍,人人自危,但當得知我是在尋找救命恩人的時候,主人家總會拿出珍藏的食物,友好地招待我。

“怎么會有人叫一抿香呢?”主人家問我。我說:“那是恩人既不想我們報答他,又看我們跪著不起,故意講給我們的。但既然講了,就一定跟他有多多少少的聯系?!?/p>

“那他有什么相貌特征嗎?”

“這祖父倒沒提,不過祖父說他身上有股酒香,很可能是個酒鬼?!蔽议_玩笑地說。

“要是這樣,就不要去找他了。你們該慶幸他沒耍酒瘋,給你們雪上加霜……”主人家打趣著。

“那不行!”我斬釘截鐵地說,“恩人就是恩人,他救了我們,這是改變不了的?!?/p>

主人家笑了,他告訴我往南走,或許在那里能找到我要找的人。

我一路向南,身上的盤纏已然用盡,仍一無所獲。情急之下,我敲響了一大戶人家?!澳懿荒苡扅c兒食物……”我懇求著為我開門的大叔。

當得知我是因為尋找救命恩人才落魄于此時,大叔取出好酒熱情地招待我?!斑@年頭世道不濟,像你這樣的年輕人還能知恩圖報,難得難得??杉热徽伊舜蟀肽甓颊也坏?,干脆回家吧,不是還有老祖父需要照料嗎?”

我愣了下,眼前盡是祖父的蒼老容顏?!拔矣趾螄L不想留在祖父身邊??!”我說,“可我們一輩子的心愿都是尋找恩人……”我頓了頓,斟滿酒一飲而盡。

“好酒!”我忍不住喊,“醇而不烈,回味悠長?!?/p>

“這酒我喝過!”我對大叔說。我確信這是我這半年來多次喝的那種酒。我正想再喝一杯,大叔趕緊將我攔?。骸按司泼麚P四海,沒喝過才奇怪,但不能貪杯?!?/p>

我忽地恍然大悟,請大叔指點迷津。大叔告訴我,如果兩者真有關系,就繼續往南走,到宛城。

我一路打聽,逢人便問,終于到達目的地?!澳勒l叫一抿香嗎?”我激動地詢問一位老人。

“一抿香?”老人捋了捋胡須說,“人名沒聽過,不過有個地方倒是寫著‘一抿香?!?/p>

我興奮不已,問老人能不能帶我去,老人欣然同意。他將我帶進了一座酒莊,只見這座酒莊古樸典雅,到處彌漫著美酒的香氣,仿佛置身瑤池圣地,整個人都飄飄欲仙起來。

“這就是你要找的一抿香,我當初還是這里的伙計呢!”老人指著一副對聯,誦道:“寧品駱家一抿香,不喝勾兌一大缸?!?/p>

我大喜,反復念叨著這副對聯,難道恩人一抿香就是這酒莊的主人?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我問老人:“戊子八年,北方鬧了一場大饑荒,這酒莊的主人是否帶著糧食去賑過災?”

“對,有那么回事,當年還是我跟著老爺一起去的呢!”

④我喜極而泣,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祖父啊,我終于找到咱們的救命恩人了!”我歇斯底里地喊,默默地打開祖父交給我的錦囊。

錦囊里是一張字條,上面端端正正地寫著幾個大字:留下來,報恩!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反復地強調“找尋”這兩個字,既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節,也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B.當人們知道“我”在報恩后,很多人都熱情地招待了“我”,反映了人們對重情重義人的認可。

C“寧品駱家一抿香,不喝勾兌一大缸”這副對聯以酒寫人,突出了駱家釀酒技術之高,經商誠信為本。

D.文章大量運用“怦怦直跳”“指點迷津”“繪聲繪色”“津津有味”等成語,使小說語言凝練典雅富有文采。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照應題目,同時引起下文,“真名不得而知”使故事具有神秘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B.句子②“正襟危坐,嚴肅而莊重”屬于動作、神態描寫,生動表現出祖父對這件事情的高度重視。

C.句子③中的“跪”字,一方面展現了村民知恩圖報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說明“一抿香”做好事不愿留名。

D.句子④中“喜極而泣”“跪在了地上”主要寫出了“我”找到恩人的激動心情以及對恩人的報達之情。

8.小說以“一抿香”為題有何好處,請簡要分析。(4分)

9.小說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凡與敵戰,將使士卒赴湯蹈火而不違者,是威嚴使然也。春秋齊景公時,晉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景公乃召穰苴,與語兵事,大悅之,以為將軍,將兵捍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親,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痹S之,使莊賈往。穰苴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軍門?!别谙锐Y至軍中。賈素驕貴,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日中而賈不至。穰苴則行軍勒兵,申明約束。夕時,賈乃至。穰苴曰:“何為后期?”賈對曰:“大夫親戚送之,故留?!别谠唬骸皩⑹苊談t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彼鞌厍f賈以徇三軍,三軍皆震栗。士卒次舍、飲食、問疾,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以享士卒。三日而后勒兵,爭奮出為之赴戰。晉師聞之,乃罷去;燕師聞之,渡河而解。穰苴乃率眾追擊之,取所亡邦內故境,率兵而歸。

(節選自《百戰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嚴刑峻法,使眾畏我而不畏敵,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軍當王莽百萬之眾,非有刑法臨之,此何由乎?”靖曰:“兵家勝敗,情狀萬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如陳勝、吳廣敗秦師,豈勝、廣刑法能加于秦乎?光武之起,蓋順人心之怨莽也,況又王尋、王邑不曉兵法,徒夸兵眾,所以自此敗。臣案《孫子》曰:‘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若愛未加而獨用峻法,鮮克濟焉?!?/p>

(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卒未親附A而罰之B則不服C已D親附E而罰F不行G則H不可用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閭伍,是古代民戶編次的單位,用以指代平民所居,后也用來借指民間。

B.期,指約定的期限,與《歸去來兮辭》“帝鄉不可期”中的“期”詞義相同。

C.暴露,文中指軍隊受日曬雨淋,其中“暴”與成語“暴殄天物”中的“暴”詞義不同。

D.徒,文中指“只、僅僅”,與《孔雀東南飛》“徒留無所施”中的“徒”詞義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景公執政期間,晉國和燕國出兵攻打齊國,擊敗了齊國軍隊,齊景公為此憂心忡忡,這時,晏嬰向齊景公推薦了田穰苴。

B.齊景公召見田穰苴,與他一起談論用兵之事后非常高興,任命田穰苴擔任將軍一職,讓他率領士兵去抗擊燕國和晉國的軍隊。

C.田穰苴治軍威嚴,對違犯軍紀之人毫不留情,同時對士卒關愛有加,拿出自己的俸祿犒勞士卒,因此,士兵們都爭著效勞他。

D.唐太宗對光武帝不用刑法憑借孤軍就戰勝王莽感到困惑,李靖認為戰爭中情況復雜,作為將軍應審時度勢,恩威同時施行。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穰苴乃率眾追擊之,取所亡邦內故境,率兵而歸。

(2)若愛未加而獨用峻法,鮮克濟焉。

14.兩則材料認為應如何治軍呢?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秋 思陸 游

____少日猖狂不自謀,即今垂死更何求?

____簡編不隔圣賢面,夢寐時為河岳游。

____濁酒未傾心已醉,長歌欲發涕先流。

____石帆射的【注】煙嵐晚,過雁聲中又一秋。

【注】 石帆射的:指石帆山和射的山兩座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追敘自己年少時不知謀劃而難以實現志向,與《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表意不同。

B.首聯下句運用反問,寫自己將死之身不敢再有所求,渲染出詩人晚年悲哀凄涼的心境。

C.頷聯說自己手執書卷,感受圣賢教誨;執著功名,不如漫游河岳,體現詩人的歸隱情懷。

D.詩人本想借酒澆愁,長歌當哭,但“未”“已”“欲”“先”點出詩人無須這樣便情難自抑。

16.本詩尾聯堪稱“絕妙”,請簡要分析其妙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兩句妙用比喻描寫琵琶在短暫停歇后突然迸發出鏗鏘激昂的聲音,給人以強烈的視聽震撼。

(2)韓愈在《雜說(四)》中用“____,____”兩句,無情地駁斥了“天下無馬”的謬論,揭示了“不識馬”的本質。

(3)在“學與思”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巧用古詩文中的“____,____”兩句闡明二者之間的關系,言簡意賅,催人警醒。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孔雀東南飛》有云:“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本渲械摹跋隳摇?,往往用錦緞做成,繡著精美的圖案,里面放滿植物香藥,滿是芬芳,是古人重要的佩飾之一。

香囊除了佩飾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用途。A.____ 。明清章回小說中經常有小姐送書生香囊私訂終身的情節。如在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七十三回中,抄檢大觀園時,從王善保家的外孫女司棋的箱中搜出包袱,里面是一個同心如意香囊,并一個字帖兒,帖子上寫“外特寄香囊一個,略表我心”。從中可見,香囊早成了男女感情聯系之物了。而明代戲劇家邵燦的《香囊記》,B.____ ,貫穿全劇,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香囊還有殺菌防疫的作用。①東晉《肘后備急方》記載了桑根、女青制成香囊佩戴或掛于帳中的防疫方法。②清代以降,民間有在端午節前后佩戴香囊,上了年紀的老人,喜歡用五彩紛呈的絲線繡個香囊,③內裝艾葉、菖蒲,掛在孩子們胸前,以驅邪辟疫。④時值疾病多發、天氣逐漸變熱之時,佩一香囊,⑤可以收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的有效作用。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19.文中第三段畫橫線的語句,有四處表述不當,請任選三處,指出其序號并提出修改意見,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我見過“①死掉的土地”。地面堅硬、發白。田埂卻依然完整,一道挨著一道,整齊地、堅硬地隆起。于是整塊地看上去像一面無邊無際的白色搓衣板。上面稀稀拉拉扎著好幾年前殘留的葵花殘稈,也被太陽曬得發白。

我無數次感慨北方大地的貧瘠。雖然戈壁灘本身也是硬地,但卻是生態系統完全正常前提下的硬??裳巯逻@塊地,卻是極度不自然的硬。像一塊死去的皮膚,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我猜這是不是因為過量施加化肥,因為不合理灌溉,因為鹽堿化,因為各種透支等原因被廢棄了的耕地。

我們眼下租用的這塊地是一塊已經連續種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說該停種了,養兩年地再接著種??晌覌屵€是決定頂著各方面壓力再種一年。

這一年的雨水極多,三天兩頭灑一陣??墒?,雨水多的同時,風也多……往往雨還沒灑幾滴,烏云就被大風吹散。雨很快②偃旗息鼓。盡管損失慘重,甚至放棄了一塊土地,但眼看著河邊這塊地總算沖出槍林彈雨③挺到了最后一刻,我媽還是很欣慰的。

葵花收獲了。眼下這些從金燦燦轉變為黑壓壓的財富啊,不但榨干了大地的力量,也快要把我媽④榨成渣了。

20.文中加點的詞語都運用了比擬的手法,請任選兩處,結合文本簡析其含義。(4分)

①死②偃旗息鼓③挺④榨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如何表現出畫面感的?請簡要分析。(3分)

22.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力。請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23年10月25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在即,飛行乘組指令長湯洪波在記者見面會上說:“身體可以失重,但心靈永遠不能失重?!?/p>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復興中學以“青春不能失重”為主題組織征文比賽,請你據此寫一篇文章參賽,闡明自己的觀點態度,體現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項,“造林、墾荒、興修水利能有效地預防災害的發生”錯,墾荒并不能預防災害的發生,只能備荒年救濟用。

2.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項,“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文無據。

3.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項,屬于民間自救中的家族自救,并不是“愛民”的體現。

4.①采用“總分”式論證結構,首先提出觀點,然后分別論證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的相關措施,論證結構嚴密,條理清晰。②論證手法上,運用舉例論證,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從論證結構上,第一段提出“基于此,形成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輔相成的災害治理模式”的論點,后兩段分別從“國家救助”和“民間自救”兩方面展開論述,是“總分”式結構。從論證手法上,元代的“鋤社”、明代的“義社”、清代的“普濟堂”屬于舉例論證,用事實說話。

5.①以民為本,災害發生后,都重視救濟百姓。②都重視災后重建工作。③都采取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結合的方式。④都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從“從治理的角度來說,古人堅持民本思想”和“群眾轉移安置方面,當地按照應轉盡轉原則,通過就地安置、投親靠友、縣內賓館安置等方式”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強調以民為本。從“災后應對機制大概由四個步驟構成”“當地已謀劃啟動災后恢復重建,開展規劃編制、項目申報等前期基礎性工作”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重視災后重建。從“形成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輔相成的災害治理模式”和“通過就地安置、投親靠友、縣內賓館安置等方式”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采用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結合的方式。從“古人倡導‘天人合一的理念”和“植樹造林”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

6.A【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項,“也點明了文章的主題”錯。原文卒章顯志,最后一段“留下來,報恩”點明主旨,而選項中“找尋”“也點明了文章的主題”與原文不符。

7.D【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D項,“主要寫出了‘我找到恩人的激動心情以及對恩人的報達之情”錯,參考該句前“我大喜”“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等詞語可知,小說運用心理和動作、神態描寫“喜極而泣”“跪在了地上”,體現“我”找到恩人時的激動心情,沒有“報達之情”。

8.①情節上,“一抿香”是貫串全文的線索,小說講的是“我”尋找“一抿香”報恩的故事。②主題上,“一抿香”表達了對酒莊主人樂善好施和對祖父二人知恩圖報的贊美,點明小說的主題。③以此為題,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標題作用的能力。小說寫“我”尋找“一抿香”的故事,題目和情節緊密相聯;“香”既是寫酒香,也是寫人物的品德高尚,是對人物品格的贊美;從藝術角度思考,標題新穎別致,具有吸引讀者的作用。

9.①照應前文,前文交代祖父交給錦囊,結尾揭開謎底,首尾呼應,結構完整。②“留下來,報恩”卒章顯志,點明“知恩圖報”的主題。③故事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人們思考。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小說最后一段只有五個字“留下來,報恩!”這是錦囊里的內容,分析時可以從結構、主題和讀者等角度思考。結構上,前文交代錦囊,留下懸念,篇末交代錦囊的內容,首尾呼應。主題上,“報恩”是小說的主旨,文末點明,卒章顯志。從讀者角度,故事戛然而止,引發人們思考。

10.BCG【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白湮从H附而罰之”意為“士卒還沒有親附就處罰他”,意思完整連貫,中間不應斷開,故應在“罰之”后即B處斷開;“則不服”是“卒未親附而罰之”的結果,應單獨成句,故應在“則不服”后即C處斷開;“已親附而罰不行”與“未親附而罰之”意思相對應,故應在“不行”后即G處斷開。

11.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了解并掌握常見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B項,“詞義相同”說法錯誤。文中的“期”指約定的期限,而“帝鄉不可期”中的“期”意為“期望、期求”,二者詞義不同。

12.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恩威同時施行”說法有誤。根據材料二中的“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可知,李靖認可的是先施恩而后用威。

13.(1)田穰苴于是率軍追擊他們,收復了所失去的國土,率領軍隊凱旋歸來。(2)如果愛護沒有施加卻只用嚴峻的刑法,很少能夠成功。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乃:于是。?。簥Z取,引申為收復。所亡:所字結構,所失去的。(2)獨:只。鮮:少。濟:成功。(關鍵字詞各1分,句意1分)

14.①將帥應盡忠職守,起到表率作用;②應愛護士卒,用情感動士卒,凝聚人心;③應嚴格按軍紀要求處罰違犯軍紀的人,約束將士。(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可知,將帥應盡忠職守,起到表率作用。由材料一中的“士卒次舍、飲食、問疾,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以享士卒。三日而后勒兵,爭奮出為之赴戰”和材料二中的“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可知,將帥應愛護士卒,用情感動士卒,凝聚人心。由材料一田穰苴對誤期的莊賈的處罰和材料二中的“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可知,將帥應嚴格按軍紀要求處罰違犯軍紀的人,約束將士。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大凡對敵作戰,將帥能使士卒赴湯蹈火而不違抗(命令),是威嚴的軍紀促使(士卒)這樣的。春秋齊景公執政期間,晉國攻打(齊國的)東阿、鄄城,燕國侵犯(齊國)的河上地區,齊國軍隊被打敗了,齊景公(非常)憂慮這件事。晏嬰于是(向景公)推薦田穰苴。景公于是召見田穰苴,同(他)談論用兵之事,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將軍,率兵抗擊燕、晉的軍隊。穰苴說:“我一向地位低下,君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官位在大夫之上,士兵不會服從,百姓不會親近,人的地位低微就沒有權威,希望得到(一個)為君王所寵信、全國所尊崇的人來作監軍,(我)才可以(統軍作戰)?!保ň肮┐饝怂恼埱?,派莊賈去(做監軍)。田穰苴與莊賈約定:“明天中午(在)軍營門會面?!保ǖ诙欤谙闰T馬趕到軍營。莊賈一向顯貴驕橫,不是很著急,親戚朋友給他送行,留(他)宴飲。中午時分莊賈還沒有到達。田穰苴就檢閱隊伍指揮士兵,宣布軍紀。傍晚時分,莊賈才來到(軍營)。田穰苴問:“為什么過了約定時間?”莊賈回答道:“官員和親戚們為我送行,所以有所耽擱?!别谡f:“將帥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忘掉自己的家庭,親臨戰陣指揮部隊就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進擊的緊急時刻就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國深深侵入(我國內地),國內人心動蕩,士卒們在邊境日曬雨淋,君王睡不安穩,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系在你的手里,還說什么送行呢?”(穰苴)召來軍中執法官問道:“定好時間而遲到的人,按軍法該怎么處置?”(執法官)回答說:“應當處斬?!保ㄌ镳冢┯谑菙貧⑶f賈并示眾,全軍將士都震驚戰栗不已。(對于)部隊的行軍宿營、士卒伙食、看病吃藥,(田穰苴)都親自慰問。(他)拿出自己全部的官俸糧餉來供士卒們享用。三天之后率軍出發,(士卒)奮勇爭先地為他奔赴戰斗。晉軍聽到這個消息,便撤兵而去;燕軍聽到這個消息,渡過黃河,解除了對齊國的圍困。田穰苴于是率軍追擊他們,收復了所失去的國土,率領軍隊凱旋歸來。

材料二:

唐太宗說:“嚴刑峻法,讓眾人畏懼我卻不畏懼敵人,我很困惑這件事。過去光武帝憑借孤軍抵擋王莽多達百萬的軍隊,沒有用嚴刑峻法對待他們,這是什么緣由呢?”李靖說:“戰爭的勝敗,情況有很多不同,不可以用一件事情去推導。比如陳勝、吳廣擊敗秦國軍隊,難道陳勝、吳廣的刑法比秦二世更為嚴苛嗎?光武帝的興起,是順應了怨恨王莽的人心,況且又有王尋、王邑不知曉兵法,只夸口士兵眾多,所以自取失敗。我察看《孫子》說:‘士卒還沒有親附就處罰他,就會不服;已經親附但處罰不能正確執行,就不可以任用。這句話(說的是)凡是將領應先用愛護之心跟士卒結交,然后才可以用嚴刑;如果愛護沒有施加卻只用嚴峻的刑法,很少能夠成功?!?/p>

15.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賞析詩歌內容、思想情感和藝術特色的能力?!皥讨γ?,不如漫游河岳,體現詩人的歸隱情懷”錯誤,“夢寐時為河岳游”是說詩人夢見自己重回中原游覽黃河與五岳,表達的是渴望收復故土的愛國情志。

16.①以景結情,耐人尋味。山中煙嵐晚景亦是人生晚景,過雁鳴叫意境悲涼,將年老無為、壯志難酬的悲愴之情寓于秋光晚景之中,更顯深摯。②用詞精妙,意味深長?!坝帧弊滞怀隽嗽娙藢q月流逝的無奈,又一次經歷季節變換,加深了詩人光陰虛度、無所作為的悲愴之情。③運用雙關,拓展詩境?!吧涞摹币徽Z雙關,既是描繪的山景之名,又象征射的建功的理想,用語巧妙,意蘊深長。(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從表達技巧、用詞、修辭三個方面作答。在表達上,本詩的尾聯寫景,與眾不同,將悲愴之情寓于秋景之中,顯得更加深沉。在用詞上,一個“又”字將詩人的“無奈”“無為”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吧涞摹奔仁巧矫?,又象征建功立業的理想,用語巧妙,意味深長。

17.(1)銀瓶乍破水漿迸 鐵騎突出刀槍鳴

(2)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3)示例: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名篇名句默寫的能力。第(1)題易寫錯的字有“乍”“迸”;第(2)題易寫錯的字有“邪”;第(3)題易寫錯的字有“臾”“罔”“殆”。

18.A古人常用香囊表達愛情 B則以香囊為線索(每句2分)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簡明、準確的能力。A處,根據前文“還有其他一些用途”及下文“小姐送書生香囊私訂終身”“香囊早成了男女感情聯系之物”可知,此處補寫的句子應領起下文,概括香囊的用途,故應填“古人常用香囊表達愛情”之意的句子。B處,此處所在的語境是介紹香囊在戲劇《香囊記》中所起到的作用,結合下文“貫穿全劇”可知,此處應填“則以香囊為線索”之意的句子,扣住“線索”即可。

19.①在“桑根”前加“用”或“取”;②在句末加“的習俗”;④將“疾病多發”移至“天氣逐漸變熱”之后;⑤將“收到”改為“起到”。(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處并修改正確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成分殘缺,應在“桑根”前加“用”或“取”;②“民間有在端午節前后佩戴香囊”賓語殘缺,在句末加“的習俗”;④“時值疾病多發、天氣逐漸變熱之時”語序不當,將“疾病多發”移至“天氣逐漸變熱”之后;⑤“收到……作用”搭配不當,將“收到”改為“起到”。

20.死:沒有活力,指地力遭到嚴重破壞,地面堅硬、發白,寸草不生,毫無生氣。②偃旗息鼓:指停止,突出大戈壁的惡劣氣候,風多風大,雨水次數多但雨量少,給耕作帶來了重重困難。③挺:熬、支撐,表面上是說土地“挺”過來,實際上是指“我媽”挺過來,突出“我媽”的勤勞、堅忍。④榨:壓榨,榨取,指“我媽”為了土地的豐收,付出了太多,突出了人們在貧瘠的土地上求生存的不易。(每點2分,任選兩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鑒賞詞語表現力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應先結合文本,解釋詞語的字面意思,再揭示其深層含義,鑒賞其表達效果。加點的詞語都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表現出北方大地的貧瘠和氣候的惡劣,地力透支,生態遭到破壞,那里的人們以不屈的韌性和勤勤懇懇的勞作在貧瘠的土地上求生存,但又被自己的欲望所驅使,過度透支土地,導致土地的死亡。

21.①巧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像一面無邊無際的白色搓衣板”,形象地突出了這塊死掉的土地堅硬、坎坷不平的特點,形成觸目驚心的畫面。②巧用色彩,一個“白”字,寫出了這塊土地毫無生機的景象,白地面,白田埂,白殘稈,構成了單調、刺眼的畫面。③定點觀察,作者站在特定的視點俯察大地,一句一景,如電影鏡頭一般,從各個側面展現出這塊土地的死寂,具有畫面感。(每點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鑒賞語言表達效果,可以從精彩的詞語、修辭手法、句式特點、表現手法等角度入手,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即“畫面感”,結合語境及描寫對象的特征、作者情感來分析。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土地板結、寸草不生的荒涼畫面。從詞語來看,畫波浪線的句子用一“白”字,寫出了單調的色彩,形成了蕭條、死寂的畫面。從修辭來看,“像一面無邊無際的白色搓衣板”運用比喻,寫出了堅硬的地面被白色的田埂隔開的坎坷不平,觸目驚心。從觀察角度來看,作者站在某個特定的視點俯察大地,一句一景,構成電影鏡頭般的畫面,既有整個地面的全景,也有田埂、殘稈的特寫鏡頭,畫面感極強。

22.用三個逗號將四個“因為……”分隔開來,停頓時間較長,對這塊土地“死掉”的每個原因進行強調,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表達對土地遭到人為破壞的憂思。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標點符號的作用的能力。用逗號在句中標示停頓,其表現力需結合畫橫線語句具體展開分析。畫橫線處是對土地“死掉”的原因的推測,每個原因后用一個逗號,相比于頓號停頓的時間較長,強調了土地遭到破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留給讀者思考的時間,進而引起讀者的關注,表達作者對土地遭到人為破壞的憂思。

23.【寫作點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射這一信息并不是材料的關鍵信息,湯洪波在記者見面會上的發言才是審題立意的切入口?!吧眢w可以失重”,可以指面臨外界的質疑、困難的考驗、險惡的困境、嚴峻的挑戰等,身體遭受到的打擊或傷害;“心靈永遠不能失重”,則是指內心要意志堅定,要保持高昂的斗志,要有必勝的信念,要有果敢的行動,要堅持不懈地奮斗,等等。寫作本題,只要圍繞“磨難與堅守”“困境與奮斗”“不忘初心,青春無悔”等立意,都是符合題意的。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陰晴雨雪青春路,從容淡定踏征程”等。

責任編輯 廖宇紅

猜你喜歡
香囊本題災害
中考英語易錯題解析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床頭掛香囊,安神又助眠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略說民俗文物香囊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TREASURE TRAIL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仲夏巧手做香囊
擺放套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