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要凸顯的“四種精神”

2024-05-08 01:00曹鵬胡景譜談傳生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奮斗精神勞動精神職業價值觀

曹鵬 胡景譜 談傳生

摘?要文章通過對中部某省近3萬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面臨四重挑戰:功利主義動搖大學生理想信念;泛娛樂主義解構大學生勞動認同;“躺平主義”消解大學生奮斗精神;從眾心理影響大學生創新意識。為此,必須充分發揮愛國精神、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創新精神在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中的引領、源泉、支撐、動力功能,通過拓寬橫向縱向格局、堅持知行合一理念、注重內容形式創新、推動體制機制變革等策略,助推“四種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見行見效,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增強其心理資本,促進其職業能力發展,助力高校畢業生想就業、能就業、好就業、就好業。

關鍵詞:職業價值觀;愛國精神;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創新精神

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穩”方針,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其中穩就業為“六穩”之首。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是我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重要體現。大學生作為就業群體中的主力軍,保障大學生順利就業成為國家的重點任務和核心關切。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直接影響其就業和長遠發展。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是大學生對職業、擇業、就業價值的主觀認識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客觀展望,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以大學生充分就業與專業匹配程度高為主要目標,以獲得工作、持續工作、勝任工作為根本目的,以大學生個人職業經歷和高校的專業化職業培訓為重要手段,其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有效培育不僅關乎大學生自身職業生涯的順利展開,還事關國家繁榮發展與長治久安。因此,探究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現狀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為進一步全面審視和準確把握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課題組設計編制《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調查問卷》,通過線上發布的形式,對中部某省6所高校的近3萬名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隨機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涉及性別、年級、所在學校類型層次等個人信息,期望薪資、就業城市、單位性質、專業對口等職業期待及個人能力培養、晉升通道等自我發展期望。在線完成問卷29546份,共回收有效答卷28107份,有效率為95.13%。本次調查樣本容量大,涉及“雙一流”高校、普通省屬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雙一流”校占比26.83%,普通省屬本科占比42.57%,高職高專院校占比30.60%。樣本來源分布均衡,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當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有了相對全面和量化的反映。期望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詳細準確掌握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面臨的現實困境,切實幫助高校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職業價值觀。

一、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面臨的現實困境

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拓展,社會的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巨變。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共享經濟等數字新技術的發展誕生新商業、新職業,使我國就業形態、就業結構、就業穩定性以及勞動技能需求都發生了變化。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環境,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功利主義動搖大學生理想信念

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與職業價值觀同向同行、相輔相成。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堅定與否,關系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是否順利,能否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調查顯示,在大學生擇業主要考慮的因素中,薪酬工資水平的選擇達到了77.91%。薪酬工資水平的選擇,表明大學生對以后的職業價值定位以經濟利益作為主要評判標準。同時,在對大學生首次就業期望薪酬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普遍對于首次就業薪酬期望過高,12.34%的大學生選擇3500-5000元,19.40%的大學生選擇5000-7000元,29.81%的大學生選擇7000-1000元,33.19%的大學生選擇一萬元以上,超過六成的大學生認為首次薪酬水平將會超過七千元以上。大學生過高的薪酬期望,與全國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水平相去甚遠。調查顯示,64.82%的大學生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作為就業的首選目的地,22.29%的大學生選擇了新一線城市或者省會城市作為工作城市,僅有2.3%的大學生將西部、基層作為工作地作為選項。探究原因,主要為:一方面,中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調整,利益結構不斷變化,致使“功利至上”“利益至上”的風氣不斷彌漫,高校也受這種風氣影響,部分高校將就業率作為衡量高校素質教育成效的唯一標準,導致其教學理念片面地將高等教育理解為僅僅針對職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的培養體系,忽視了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忽視了高等教育對大學生的人性教化功能。教育不僅僅在于“教人”,更在于“育人”。單純的“教人”,使部分高校將培養技能知識過硬作為主要目標,使得大學生的人生追求和價值標準出現了異化。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持續增大,高校為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就業,在大三或大四期間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簡單指導,涉及的內容包括形勢政策分析、簡歷美化、面試技巧、職場禮儀等,但是較少涉及對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理念、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的教育引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樹立與培育本是一個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過程,但高校這種急功近利的就業指導無法使大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發展理想,只追求眼前利益,沒有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社會緊緊相連。功利主義盛行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短期來看會滿足大學生順利就業和迅速就業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的社會要求,但是從長遠來看,會造成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失落。

(二)泛娛樂主義解構大學生勞動認同

勞動認同是指人們對勞動的形式、內容、意義、價值和功能的認知、贊同、體認與模仿。勞動是個體生命的一部分,每個人在勞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增長自己的才干,體現自己的價值,從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礎。職業價值觀要由外在的強制規范轉化為內在的自覺執行,勞動是人類幸福和社會財富的源泉,把職業價值上升到民族、國家的高度,必須通過勞動這一實踐載體。調查顯示,該省大學生最想從事的行業為互聯網或IT行業,互聯網或IT占比42.12%,文化傳媒娛樂占比19.34%,金融業占比12.64%,房地產或建筑業占比11.79%,農林牧漁占比6.94%,快消貿易占比為3.03%,交通運輸物流為2.14%?;ヂ摼WIT與文娛產業占據絕對優勢,成為大學生向往與羨慕的產業?!?0后”“00后”大學生完全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豐厚物質成果,同時受到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對于勞動,大學生顯得隔閡又陌生,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夜成星”成為泛娛樂主義慫恿之下的時代產物,成為大學生追求的通往成功之門的“財富密碼”,“坐享其成、少勞多獲、不勞而獲”成為大學生希望通往成功的一條捷徑。隨著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情感疏離,勞動價值觀受到很大挑戰。調查顯示,該省大學生最理想的職業為視頻博主,視頻博主占比78.23%,網絡主播(包含娛樂主播、帶貨主播)占比70.23%,游戲代練占比63.98%,劇本殺編劇占比50.39%,桌游主持人占比39.45%?;ヂ摼W、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與行為習慣,衍生出一系列的新興職業,受到當代大學生追捧。究其原因,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泛娛樂主義思潮的共同作用,給大學生帶來了極致的視覺沖擊、感官刺激和身心享受,共同組成了大學生娛樂需求的譜系,將大學生裹挾進“娛樂至死”的場景語境。在這種依靠視覺沖擊和感官刺激為主的泛娛樂化議題設置過程中,部分青年的崇高精神日益虛無、理性思維日趨凝固、人生價值日漸模糊。對新時代大學生而言,網絡空間、短視頻軟件使其擁有了更廣泛的言論自由,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娛樂載體內容豐富、形態各異,能夠精準把控大學生興趣點,激發大學生情感共鳴,使其沉溺其中,進而映射到大學生擇業、就業過程中,最終扭曲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在物質資料得到極大滿足的今天,大學生逐漸將關注點轉移到個體精神享受上,工作強度與加班時長(59.33%)和家到公司的距離(53.81%)成為繼薪資水平后,大學生就業最關心的問題,“錢多事少離家近”成為大部分大學生就業、擇業的共識。

(三)“躺平主義”消解大學生奮斗精神

“躺平主義”是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和體制機制改革下衍生的青年亞文化新樣態。調查顯示,60.34%的大學生認為就業市場態勢嚴峻,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感到無所適從,22.85%的大學生認為找一份工作容易,稱心如意卻難,只有16.81%的大學生認為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一件難事。六成大學生感到就業壓力大,就業難的背后原因在于,隨著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既有社會容量下社會密度不斷增大,導致個體間職業競爭“白熱化”。大學生共同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壓力,陷入一種“被內卷”的無奈社會氛圍中,對于當前這種狀況感到無可奈何。在大學生畢業取向去向方面,51.51%選擇了單位就業,29.74%選擇了繼續深造,10.17%選擇了自主創業,4.55%選擇了出國留學,4.03%選擇了暫不就業?!奥蜆I”“緩就業”“懶就業”“躲就業”的就業形勢突出,繼續深造和出國留學其實是慢就業的一種延伸?!熬従蜆I”“懶就業”“躲就業”是部分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作出的一種妥協選擇,是一種逃避現實的主動“躺平”,通過降低自己的生活欲望與人生追求,以一種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頹廢放棄的價值取向面對求職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躺平”是針對社會“內卷”而提出的消極方案,社會的內卷化是導致躺平現象的重要原因,一是外部發展空間受到限制;二是內部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的中國,市場空間已被眾多的企業和豐裕的產品所充斥,發展空間愈益狹??;同時“利益的分層化趨勢越發明顯,經濟上的馬太效應,社會資本的代際傳遞性逐漸增強,使‘草根逆襲的機會變得越來越渺?!?,階層固化致使上升通道的狹窄同社會生活成本劇增導致的日常生活艱難使得那些對參與競爭感到絕望的大學生群體選擇了“躺平”。對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有過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55.37%的大學生表示很迷茫,并沒有清晰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35.84%的大學生表示有想過,有大概的職業方向;8.79%的大學生表示在大學期間就已經定下了職業目標,有較為詳細的職業規劃。大多數學生擇業目標不夠清晰,大大減弱了大學生的擇業信心,對自身定位不清晰,導致在擇業過程中心態沒有擺正。除了社會的原因,“躺平”現象的形成還有“躺平者”自身思想上的深層原因——“空心病”,即精神饑荒與生命意義缺失,此乃最根本原因。精神饑荒指人們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雖享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卻陷入學習上高度的“忙”、情緒上極端的“煩”,進而喪失精神價值和主觀能動性,變得無限焦慮、迷茫和失望之狀態,其核心是缺乏支撐其存在感和意義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四)從眾心理影響大學生創新意識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大眾或多數人行為方式的心理狀態,通俗地說就是“隨大流”。在就業擇業階段,大學生容易缺乏自身獨立思考,盲目跟隨大眾思路,做出非理性決策。當前大學生就業群體中凸顯的“地域熱”“行業熱”“考研熱”“考證熱”,其背后的動因共同指向“從眾心理”。調查顯示,64.82%的大學生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作為就業的首選目的地,僅有2.3%的大學生將西部、基層作為工作地作為選項,忽視了自身的實際特點和就業需求。就業領域中,互聯網或IT占比42.12%,文化傳媒娛樂占比19.34%,新興行業的熱捧與傳統行業的冷落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對29.74%選擇了繼續深造的大學生進行原因調查發現,其中35.87%的大學生選擇了本科學歷已不具備競爭優勢,研究生學歷更有發展前景;23.64%的大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嚴峻,繼續深造能晚一步承受社會壓力;21.05%大學生目標選擇不明確,而是“周邊同學都在考,我也得考一個”的隨大流想法;對于專業的熱愛,想通過繼續深造完善知識結構與理論水平僅僅占12.15%;4.33%大學生因為家庭壓力而備考;2.96%的大學生選擇了其他。對于大學校園內的“考證熱”,例如計算機二級證書、人力資源證、會計證、教師職業資格證等是否能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有效幫助的問題,調查顯示,34.90%選擇了“身邊同學都在考,不考無形中就少了一份資本”,31.34%的大學生選擇了“為以后工作應聘增加籌碼”,19.03%的大學生認為是自身興趣使然,14.78認為考證是對于學校課程的有效補充,培養專業素養。探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為不同時空的大學生“認知聚集”“價值聚集”“興趣聚集”提供了繁衍平臺,大學生在互聯網虛擬場域下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同一性。大學生相互交流、發表觀點,從而達成對于某一問題的共識,逐漸形成圈層文化,主動劃分他群與我群,使得這一群體的價值觀不斷被強化。大學生在網絡信息的瀏覽過程中,不僅自身會對信息進行選擇性地過濾,只關注自身感興趣的內容,還會受到算法過濾信息、強化推送的影響,失去與自身“不感興趣”“不認同”信息的接觸機會,從而沉溺于相似的信息環境,不斷接觸與自己政治觀點、興趣愛好相似的個人或群體,進而形成同質化網絡社群,即所謂“圈群化生存”。另一方面,被資本裹挾的技術信息,通過大數據平臺,將大學生吸入“信息繭房”的漩渦,造成大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大量同質化的網絡信息,窄化了視野,固化了思維方式,使得大學生難以理性、全面、客觀地認識自身,消磨其創新意識。

二、四種精神融入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價值意蘊

“四種精神”融入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具有豐富的價值意蘊,主要體現為:愛國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引領;勞動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源泉;奮斗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支撐;創新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動力。深刻理解“四種精神”與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之間的內在意蘊,有益于推動“四種精神”涵育時代新人。

(一)愛國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引領

愛國精神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承,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涵,是理想信念的深刻表征。愛國精神孕育于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自古以來流淌于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精神紐帶。新時代愛國精神的核心要義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的的精神追求。將愛國精神融入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首先,愛國精神有益于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強化使命擔當意識,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國家前進的方向也就是大學生奮斗的方向。愛國精神激勵大學生自覺承擔起國家賦予的重任,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獻青春,播撒熱血。其次,新時代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是同頻共振、同向同行的。當代大學生在愛國精神中,用行動凝聚起中國力量,把自身的發展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緊結合起來,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個人價值的升華,從而成為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后,愛國精神指導大學生準確把握我國社會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深刻理解新時代、新矛盾、新使命、新方略、新征程的科學內涵和具體要求,勇攀科技高峰,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勇于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科技支撐。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大學生,致力于投身國家技術攻關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二)勞動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源泉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成為自覺自由體的決定性力量,是人能夠成為完整的人的根本途徑。勞動精神是指個體在從事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為個體所認同與追求的一種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和精神氣質的總和。將勞動精神融入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就是要引導大學生形成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是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精神內核與價值旨趣。對于虛擬世界中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保持自身獨立的判斷能力,明辨是非曲直,強調每個成功者背后成功的一般性規律就是勤勞勇敢,誠信愛崗。工匠精神是對于敬業精神的進一步升華,扭轉浮躁的社會風氣需要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腳踏實地潛心鉆研、精益求精,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立足于崗位成長成才,在勞動中增強本領、培養技能、體現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勞模精神是勞動精神升華的崇高境界,勞模精神不僅僅著眼于個人業務能力的出色彰顯,更加立足于個人對社會的奉獻與示范引領,將“小我”與“大家”深度融合,在超越“小我”中成就“大我”的雄偉魄力中追求卓越。

(三)奮斗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支撐

青春是多彩的,奮斗是幸福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中指出:“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奮斗?!贝髮W生只有經歷了激情奮斗的青春,才會留下無悔的青春回憶。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繁榮發展,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一部分大學生受到亞健康思潮(例如“佛系”“躺平”等)的侵蝕,同時也存在對自身處境及階層分化的無奈之感,以及對高房價高物價高成本的壓迫之感。有的大學生感到自身能力無法適應未來職業的發展,出現 “本領恐慌”與自信心缺位。這一系列原因造成大學生奮斗信念缺失、奮斗動力缺乏、奮斗意識式微。唯有通過奮斗精神激發大學生立足當下、設立目標、堅定信念、埋頭苦干、迎難而上,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風貌和奮斗姿態,才能克服當前障礙,破繭重生。另一方面,奮斗精神的動力來源于遠大的理想,來自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未來美好生活與職業生涯息息相關。因此,培育大學生奮斗精神,需在價值觀念、精神動力、實踐行為等多個向度引導大學生追求美好生活,讓大學生真正了解什么是值得為之奮斗的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追求這種美好生活,并為大學生美好生活的實現提供豐盈的精神底氣及思想涵養。

(四)創新精神是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精神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碑敶髮W生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而不做過客、當看客。新時代大學生創新精神具有廣義創新精神所表現出來的普遍特征,如具有開創性的思維、敏銳的洞察力、發自內心的自信、勇于挑戰的精神、富于和善于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等。一方面,創新精神引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對創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大學生創業者自如地應對創業過程中面對的競爭,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另一方面,當今時代是改革創新的時代,不論是國家、民族還是個人,要在復雜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就要在創新實踐中增強創新本領與創新能力,在創新實踐中發現、培育、凝聚和使用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發展,創新能力為第一驅動力,是指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中能否凸顯創新精神直接影響國家核心競爭力增長與“人才強國”戰略的有效實施。

三、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實踐策略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培育,事關“人才強國”戰略的順利落實,事關為黨和人民事業培養可靠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堅強保證,著力將愛國精神、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創新精神作為培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實踐策略,確保大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價值觀。

(一)拓寬橫向縱向格局,以愛國精神擦亮大學生青春底色

愛國精神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民族稟賦,是民族感情和家國情懷的高度凝練與深度融合。將愛國精神教育貫穿于大學生成長成才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客觀要求與現實需要。為此,一要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育大學生政治信念與思想品德的主渠道主陣地,在統領思政課這第一課堂的同時,將愛國主義元素貫徹于專業課與通識課始終,構建教育教學思政一體化格局。各高校應依據學校學科背景、建校歷史、科研成效,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集體備課打通課堂壁壘,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系統性整體性發展。例如:針對理工科院校,突出展現大國重器、大國建造、大國創造的科研攻關的輝煌成就彰顯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針對醫學院,應彰顯在疫情防控期間,無數醫生護士投身抗疫一線,其舍己為人,為民而戰、為國而戰的大無畏精神。引領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愛國主義信仰與神圣的職業使命,將個體發展與國家、民族、社會相聯系。二要注重隱形教育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主導功能,利用校園文化、禮儀典禮、宣傳工作營造愛國主義氛圍,讓大學生受到環境熏陶,對于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入伍參軍政策進行宣講宣傳,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還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轉化話語體系,占領輿論高地,塑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輿論環境。三要構建大中小一體化教學格局,實施貫穿各學段的全鏈條式職業價值觀教育布局,整體推進各學段的職業價值觀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發展,實現在校學生的全范圍覆蓋。

(二)堅持知行合一理念,以勞動精神砥礪大學生奮進品格

勞動精神的培育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擇業就業、勞動認可、職業判斷。高校應始終重視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體系、實現五育并舉的新格局。為此,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勞動教育垂直管理體系,將勞動精神融入課程體系、教材體系、評價體系,著力推動勞動教育在高校育人體系中的比重。建立一支技術精湛、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高素質勞動教育師資隊伍,讓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建師生互評長效機制,正向反饋與負向反饋的邏輯共同推動勞動教育質量正循環上升。二是打造勞動精神宣傳輿論高地,利用校園宣傳欄、校園官網、官微推送勞動模范的事跡、大國工匠的故事與科普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勞動精神的相關論述,營造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可貴的校園文化氛圍,培育大學生樹立勞動創造歷史、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勞動觀。同時高校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師生勞模標兵的典型案例,營造勞模就在身邊,榜樣就在身邊的現實場域,增強勞動精神的親和力、感染力、滲透力。充分發揮“五一”勞動節等重大節假日禮儀育人成效,烘托節日氣氛,著力開展樹立正確勞動觀的宣傳教育。三是開拓勞動精神實訓基地,打通勞動認同、勞動感悟、勞動實踐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內開展“常態崗位+主題立項”模式的拓展應用,在挖掘學校食堂、超市、保潔、助教、助管等勤工助學崗位的同時推動社會志愿服務、校園公益活動、學科主題競賽等活動立項,使大學生在勞動體驗過程中厚植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勞動態度、勞動品德與勞動情感。在校外,高??膳c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共建共享勞動實訓基地與實習平臺,塑造大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倫理和職業精神。

(三)注重內容形式創新,以奮斗精神涵養大學生精彩人生

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應遵循系統性和整體性兩方面的原則。一方面,構建系統、完備、全面的奮斗精神教材內容體系。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凸顯理論與歷史,理論與現實的深度契合,彰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過程中孕育的精神譜系。依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四史”學習等主題教育,將紅色血脈、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奮斗精神教育始終,引領大學生站穩歷史方位,把握歷史主動,肩負歷史擔當,奮斗于當下。針對當前困擾、迷惑大學生的“佛系”“躺平”等亞文化思潮,高校應旗幟鮮明地給予抵制,對于此類思潮的危害性予以正面回應、有效疏導,唱響“奮斗創造幸?!钡闹餍?。另一方面,對課堂教學體系進行創新性演變。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導角色,理應發揮出主導優勢,構建多元協同育人格局,邀請企業家、科學家、黨政干部、先進人物等參與到思政課堂建設,以其個人魅力、人生經歷、社會實踐激勵學生、鼓舞學生,增強“奮斗精神”的穿透力與感染力。思政課堂的空間場域限制極大地削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拓寬思政課堂時空場域渠道,賦予“奮斗精神”新的活力,將思政課搬到農村、社區、黨史館等“第二課堂”,帶領學生走出理論、走入現實、走入實踐、用腳丈量大地,以情感人,以情景育人,突破了思政課堂的時空局限性和狹隘性。

(四)推動體制機制變革,以創新精神練就大學生過硬本領

創新精神是大學生不斷進取、追求卓越、打破陳規、勇于探索的內生力量,高校應聚焦“創新精神”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獨立思考能力、敢擔當、敢作為的新時代大學生。一方面,因材施教,精準滴灌。面對大學生扎堆“考研”“考公”“考證”現象,大學生進入校園就深感迷茫,難以錨定具體目標,只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喪失人格主動權。高校應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分析調查,根據素質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四個維度考察,從職業人生的高度對大學生進行摸底評估,對學生職業能力素養精細化分析、規范化分類,對具有不同職業能力的大學生精耕細作、精準滴灌,對每位學生出具建議性就業方向指南,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管理,幫助大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掌握就業主動權。另一方面,通過“模擬+實戰”體系構建,搭建創新創業實訓平臺。高校應常態化舉辦學科競賽、技能競賽、營銷大賽、創新創業大賽、職業生涯大賽、前沿科技成果展等活動,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構建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實踐教育機制。試點“3+1”教育學制改革,積極對接校企合作,通過三年理論專業學習,結合實訓實操一年,破解高校人才輸出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供需矛盾。同時可以邀請企業進校園,為大學生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優勢平臺,以企業主導、教師指導、學生輔導,促進相關科研成果孵化,提高大學生職業興趣與熱情。

The Four Spirits to be Highlighted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Nearly 30000 College Students in a Central Province

Cao Peng?Hu Jingpu?Tan Chuansheng

Abstract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nearly 30000 college students in a central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face four challenges, namely: utilitarianism shakes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pan-entertainment d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 labor identity; " lying flat " dispels the spirit of struggl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rd mentality affect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tilize the functions of patriotism, labor spirit, struggle spirit, and innovation spirit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support, source, support, and motivation. By broadening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attern,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we can promote the " four spirits " to take roo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professional values, enhance their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self-reliance, promote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assist college graduates in wanting to find employment, being able to find employment, finding good employment, and finding good jobs.

Key wordsprofessional values; patriotic spirit; labor spirit; struggle spirit; innovation spirit

責任編輯?李?雯

猜你喜歡
奮斗精神勞動精神職業價值觀
新時代勞動精神探析
職業院校學生勞動精神的培養路徑
大學生勞動精神教育踐行機制的研究文獻綜述
論培育大學生勞動精神的重要性、困難與對策
新的時代征程中更須激發“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
不忘初心,永葆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和赤子之心
論《平凡的世界》之奮斗精神
《平凡的世界》中的奮斗精神解讀
從會計教育層次和職業價值觀探索中職會計教育新思路
中專幼師職業價值觀調查及職業認同感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