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世界的回歸:勞動教育的“真題真做”
——勞動教育原則與方法談之四

2024-05-09 09:53安徽藝術學院柳友榮
教育文匯(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真題勞動生活

安徽藝術學院/柳友榮

在教育實踐領域,當下的勞動教育常常被方興未艾的“研學游”遮蔽,被擠占掉應然的育人地位,甚至在有些學校被直接冠冕堂皇地取代。我這里說的“冠冕堂皇”意思是指,勞動教育因為缺少專門的教育經費,政府購買服務不足,教育者認識不到位等原因,“研學游”便“自然而然”“大大方方”地取而代之了。

當然,在“研學游”中安排勞動教育,也未嘗不可。關鍵是在研學中,對勞動教育育人內核和實施的把握是否精準、育人效果是否達成。很顯然,研學中的勞動只是基于素質教育,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書本、走出校園,走進生活、走進現實、走進實踐,去體驗、感悟、體悟真實生活的過程,目的在于糾治應試教育的頑疾,提升學生的能力素質。因此,研學中的勞動可以說是“體驗式”“驗證式”“觀察式”的,而這與《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中強調的,要求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很顯然是有差距的。勞動教育的育人目標達成是體現在勞動教育的“真題真做”上,決不能“玩擺拍”“作秀”“走過場”,否則勞動教育不但缺少育人活動應有的重視,難以在學校教育中實現真正的“五育并舉”,還極有可能像前些年的“音樂”“體育”課程一樣,成為“課程表上的勞動教育”。

誠然,勞動教育必須“真題真做”,“真題真做”的失位是當下勞動教育出現問題的根本所在,解決問題路徑也就必然要回到如何處理好“真題真做”問題。

一、“真題真做”政策話語里的規定性

“真題真做”原本是針對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而言的,要求本科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時,利用來自教師橫向項目或者實踐領域的真實課題,把學到的專業理論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踐,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那么在勞動教育的話語體系里“真題真做”應該作何理解呢?我在2020 年就提出了勞動教育的“真題真做”原則,“真題”指勞動必須面對真實世界,“真做”指勞動必須動手動腦、手腦并用。[1]換一句話說,就是在真實的勞動世界里學生手腦并用,參與真實勞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真實情境,體悟滿足存在感和責任意識的欣悅。

《意見》的“基本原則”的“遵循教育規律”中明確要求,勞動教育必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強調利用適合年齡階段特點的體力勞動來開展勞動教育;在“二、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里清晰闡明“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指出勞動教育中“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的價值;在“三、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明確要求“不得擠占、挪用勞動實踐時間”,顯然真實“實踐”對于勞動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必須關注“實踐”在《意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4700 字左右的文件中總共25 處提到“實踐”,對真實勞動實踐的重視不言自明。在遵循勞動教育原則上要求以“體力勞動”來標識“實踐”;在教育實施中,以“動手實踐、出力流汗”來注解“實踐”;在開展勞動實踐時,強調以真實勞動來支持“實踐”。

二、“真題真做”的現實審思

今天大概每一個讀者面對“真題真做”的勞動教育都會有同樣的疑問:為什么今天的勞動教育還必須“出力流汗”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先讓大家理解三組概念,這樣大家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了。

(一)今天的“勞動教育”不是昨天的“勞動技術”

“勞動與技術教育”屬于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旨在從學生真實生活出發,通過探究、合作、服務、體驗、制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具有自主性、實踐性、生成性等特性。綜合實踐是我國基礎教育為了走出應試教育的藩籬,打破學生主要從教師處和課堂、課本上獲取知識的固著傳統,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生活、走進現實,通過自我探究、合作學習等積極學習形態,掌握知識,生成能力。而勞動教育除了上述目的之外,《意見》中明確要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皠趧蛹夹g”和“勞動教育”無論是課程培養目標還是實施過程都有著顯而易見的不同。有一個中小學常見的“勞動”形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其中的玄奧:

現在,不少中小學都有“開心農場”。顧名思義,“開心農場”就不是真正實施勞動教育的地方。但是,我們也不能說“開心農場”與勞動教育沒有任何干系。在“開心農場”里,學生們通過種棵辣椒、插顆蒜子、撒幾粒蘿卜籽……并通過觀察農作物生長、成熟的過程,獲取直接的感性經驗,避免囿于書本和教師抽象的講解,而難以理解活生生的真實世界。然而,通過這樣的方式勞動教育雖然也有結果的快慰,在有序而又自覺的教育組織下,也會有充滿生氣和活力的勞動過程,但真正的“真題真做”一定不是“開心農場”里的那種輕松愉悅,而是“出力流汗”。

(二)勞動教育不只是“身體喚醒”,更是“心靈參與”

馬克思說過,包括生產勞動在內的所有實踐活動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必由之路?!皠游镏皇前凑账鶎俚哪莻€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改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則來構造?!盵2]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給人類的勞動活動無與倫比的贊譽: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創造了美。勞動原本就是人類社會獨有的、自覺的對象化實踐。缺少了勞動實踐,人就不可能與周圍世界深刻地聯系在一起,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尺度”改造世界,也就缺失了從對象化的世界中反觀自己的載體和能力。勞動在創造一個對象的世界,也在創造一個美的世界。勞動在改造自然時,也在使自然人化,成為人化的自然。換一句話說,人的勞動就是勞動者按照美的“內在尺度”塑造“人化”自然。這種依照人的內心“尺度”構造的自然在沒有成為客觀現實之前,就觀念地存在于人的心智之中。[3]如此觀之,勞動不僅可以獲得物質財富,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還是人們與外在發生客觀聯系的一種“類”表達。這種“表達”就是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在原本客觀的、冰冷的物質世界烙印人的“類”屬性,而這種屬性就是人在身體的“勞力”和心理的“勞心”共同作用下發生的。

誠然,我們可以這么說,勞動教育必須喚起主體的“心靈參與”,而不僅僅局限于對主體的“身體喚醒”。通常情況下,我們可能會把勞動教育中學生參加勞動,或者勞動時的身體投入,視為最為重要的因素。殊不知,在勞動教育中,喚起學生的“心靈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比對學生的“身體喚醒”更加重要。因為只要“心靈參與”其中,身體的疲乏、筋骨的酸痛等左右辛苦的勞作活動才不會讓勞動教育戛然而止。由此,我們大概就不難理解蘇霍姆林斯基那塊“獻給母親的果園”[4]的勞動設計的“匠心”了: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讓學生種植葡萄,這些葡萄苗一般都是三年才有望看到收成。學生的勞動熱情和保持熱情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需要喚醒學生參與育苗、整塽、栽種、修剪枝蔓、施肥等辛勤的身體勞動,更為重要的是他在其中設置了喚醒孩子們“心靈參與”的“支點”,這個“支點”就是把這塊果園稱為“獻給母親的果園”?!矮I給母親的果園”就像阿基米德的“支點”一樣,撬動了孩子們主動參與勞動、熱愛勞動的熱情。

“正如由于晨曦微露而黑夜的幻影會消失一樣,經過勞動之后的人們的愉快而又安詳的臉龐上不會出現寂寞、憂愁、任性、苛求……”[5]因為“心靈參與”,勞動的辛勞竟變得有些愜意,蘇霍姆林斯基用“三年后獻給母親第一串葡萄”不僅喚醒了學生的身體參與,也給了學生內心的歡愉。

(三)走出虛擬世界,走進真實生活

在現今真實的生活中,隨著信息化、智能化向日常生活的彌漫和浸潤,智慧勞動已然不是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是不離左右了。

前一段時間,我去杭州出差住酒店時,一位“機器人”很有禮貌地招呼著我,并一起登上電梯。在很多地方見過類似“機器人”的我并不感到特別意外,可是等我站到酒店房間門口,準備拿門卡開門時,門自動打開了。剎那間我很是驚愕:“怎么會?門沒鎖好?”我下意識地伸手關了門,正準備重新開門時,門又奇奇怪怪地為我敞開了。我疑惑地電話咨詢前臺,才發現自己“OUT”了,門禁裝有自動識別系統,只要登記了,進房間就能識別,不需親自動手。

對于酒店自動打開的門,我是釋然了??墒俏覀兯幍倪@個時代有關勞動的話題,可不能不講清楚。當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勞作的時候,夢寐以求的顯然是休息;而隨著物質生活的充沛,機器人、人工智能款款而來,越來越普遍地幫我們帶走很多簡單而又必不可少的體力勞動甚至是工作時,留給人們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我們是會把這大把大把的閑暇時間用作休息,還是沉浸于網絡、電子游戲等虛擬世界?

一些學校和教師以為,人工智能走入我們的現實生活,替代了我們太多的簡單勞動,不正好“解放”了人的自身嗎?甚至因此錯誤地將網絡平臺的勞動指導、游戲化勞動等當作勞動教育,試圖用線上資源取代真實世界里的勞動教育,很顯然是不可取的。人工智能解放了人的部分體能和勞動,恰好說明現代人更有必要、更有閑暇去超前體驗“自由人聯合體”里的那些事了。勞動者在“真正的共同體”即“自由人聯合體”中生產生活,消滅了“異化勞動”,勞動在“自由人聯合體”是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勞動者“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6]

今天的我們會用更多豐富的生活方式來提升生活品質。這樣,自由勞動離我們越來越近,而個體已經掌握的豐富的勞動技能就成了我們從事快樂的自由勞動的基礎。凱恩斯曾在19 世紀預言:到2030 年社會經濟會發展到人類幾乎不需要工作。到那時,發達國家人們的主要困擾是“無聊”,居民可能需要每天工作3 小時,每周工作15 小時去對抗無所事事的問題。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是早早預言:手工勞動在遭受300 年的歧視后,開始受到尊重。馬克思智慧地對自由勞動給出了令人愉悅的注解:“我的勞動是自由的生命體現,因此是生活的樂趣?!盵7]因此,我們也不難得出,真正的快樂不是簡單的“閑暇”享受,而是“一個能夠擁有勞動意義感的勞動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這個世界”[8]。

三、“真題真做”的內在邏輯

“真題真做”是今天開展勞動教育的內在邏輯,其題中之意就是什么樣的“勞動教育”才能符合“真題真做”的要求。

(一)回歸真實生活世界

“回歸真實生活世界”第一層含義就是走出虛擬世界,走進真實生活。在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替代人類勞動的今天,遵從“真題真做”的勞動教育,其根本意涵就是回歸真實生活世界。對于現代人來說,過于頻繁而持續過久的虛擬空間生活或者閑暇生活狀態造成個體發展的空白“地帶”,勞動特有的與客觀事件的真實聯系,對于維護心理健康,追求美好生活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人是一種生成性的存在,在勞動中人類的有關“人”的屬性才得以不斷充盈,“類”聯系才得以日益完善,“類”屬性得以持續生成與確證。[9]勞動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從虛擬的網絡生活中走出來,從被人工智能替代了的“被閑暇”的生活世界里走出來,用“自由勞動”在身心愉悅中發展自我,健康身心。

“回歸真實生活世界”另一層含義是“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勞動本身天然就有育人的價值,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本身就是一門樸素的民間教育學?!蔽覀冊谡鎸嵉膭趧舆^程中,通過“出力流汗”,就能獲得有關勞動的知識技能,懂得勞動的付出與辛勞。原始人就是在狩獵、捕魚等原始勞動過程中,向年幼的下一代傳授勞動教育,進而讓他們獲得生存本領的,這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最原初的形態。陶行知也堅持勞動教育就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二)走進現實生活世界

現代社會勞動形態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在解讀馬克思經典著作中有關職業世界里的“生產勞動”之于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個體發展的重要性日漸式微,諸如“生活世界的勞動”“休閑世界的勞動”越來越顯示出重要價值。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職業世界”的生產勞動之外,休閑世界里的消費勞動、服務性勞動已然在現實生活中被人們廣泛接受,并不斷實踐著了。因此,我們不能一談到勞動教育,就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是博士研究生,還是小學生,都是插秧、割麥子、拔蘿卜。很顯然,這是“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的?!胺粗侵髁x”是1962 年美國歷史學家霍夫斯塔特(R.Hofstadter)針對美國人表現出來的小鎮文化與都市文化對峙,在《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其大致含義是暗諷不思進取墨守成規的人生態度,進而否認創新和社會進步。今天的勞動教育不是回到農耕生活,更不是“復古”,而應該直面現實,對青少年開展面向現實生活世界的勞動。

四、把握勞動教育里的“真題真做”

在實施勞動教育時,教育者從“真題真做”的角度入手,應該如何做好呢?我想把握好“真實現實”“勞力勞心”“體驗體悟”三點,就可以做到切中肯綮,達成要義了。

(一)真實現實

在真實的勞動世界里、在現實的勞動生活中實施勞動教育,才能達成勞動教育的育人目標。什么是“真實”“現實”?我們沒有必要在晦澀難懂的哲學定義里試圖闡釋這個道理。實質上,所謂“真實”“現實”就是生活中存在、事實如此,我們只是經過勞動教育的課程設計后信手拈來,為我所用。沒必要挖空心思,刻意走出校園,到農場、勞動基地去走一程、練一遭。校園里、教室里、家里、宿舍里,處處是我們勞動教育的實踐場所。在我的一次走訪中,一位小學校長嘆息:學校位居城區,面積小,沒有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勞動教育難以實施。當然,有塊試驗田確實可以開展“最新最美”的勞動教育,但是沒有正確勞動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可能有塊地也是枉然。學校里衛生工作的參與、實驗室的整理、校園綠化的養護等,都是勞動教育的實踐任務,經過科學設計都是十分好的勞動教育課程。

誠然,面向“真實現實”世界,因地制宜、因校而易,經過科學嚴謹的課程設計開展勞動教育,才是最好的勞動教育形態。為什么我要強調“課程設計”呢?譬如,學校里為了節約資源,要求每個班級都應該在早晨學生到班級時開燈,教室沒人時及時斷電關燈,這種簡單勞動在班級要求多次,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那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這件事,學會承擔這份責任,樂意為大家服務呢?在班級中指定一名甚至可以是自律意識較差的孩子,任命他為班級的“光明使者”,負責班級的開關燈和開關風扇,結果會讓我們出乎意料的滿意。這就是勞動教育中一次機巧的課程設計,只有經過合理的課程設計的勞動,才能轉化為勞動教育。

(二)勞力勞心

《意見》強調“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勞動教育中,不僅要求學生動手,動腦也不可或缺,正所謂“動手動腦,心靈手巧”。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動手,還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怎樣才能干得更好,最重要的是在干的過程中學會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培養責任心和同理心。那種在教師要求下亦步亦趨,按照操作程序“照方抓藥”的勞動,只是一次體能的付出,至多是勞動技術的學習,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教育。正如烏申斯基所說:“如果在進行體力勞動時心靈機能不起作用,那么這會對人產生有害的影響?!盵10]

現實中不少學生家長會說,學習不也是腦力勞動嗎?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那么重,還需要進行勞動教育嗎?其實,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間的區分,不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經濟學意義上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學習本身不能創造財富,是一種消費活動。而勞動則是一個生產過程,是創造財富的過程。體力勞動創造物質財富,腦力勞動創造精神財富。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習和勞動不是一回事,學習不能等同于勞動;從個體行為來看,學習重在吸收、內化,是外在的知識轉變、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概念體系的過程。勞動則重視付出和奉獻,是我們內在的知識品質能力外化的過程。這是勞動和學習在個體行為上的差異。從英文來看,“學習(study)”實質上是指“活動(activity)”,而“勞動(labor)”本質上是指“工作(work)”。因此,在西方話語中,“學習”實質上是一種活動“activity”,而“勞動”是“work”(工作)。由此可見,從教育學意義上來說,勞動和學習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不能以學習來替代勞動。

(三)體驗體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特別強調了將勞動教育納入育人范疇,他指出:“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眲趧又趥€體成長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在勞動的體驗中才能體悟到。孩子不通過“挖野菜”“包餃子”是不會真正理解父母一日三餐的操勞,也不會真正理解盤中餐的來之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強調勞動教育的體驗體悟時,要充分關注一個原則:對于學生來說,“勞動”是為了“教育”。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常說付給報酬的勞動,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教育。因此,勞動教育中的“勞動”不能只讓學生感受“出力流汗”、感受辛苦勞累,而應該通過有效設計,讓勞動成為教育。其實,原本生活中就有很多現成的勞動教育設計,如開展勞動競賽、進行集體勞動、喊喊勞動號子等,都可以使辛勤的勞作活動一下子鮮活有趣起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為什么孩子會成為‘懶漢’呢?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勞動的幸福?!苯o兒童以勞動的歡樂,在他們的心中激發自豪感和自尊心——這是教育工作的頭條“金科玉律”[11]。勞動應該成為孩子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一個人的勞動的廣度和深度,將會極大地豐富其關系的多樣性,進而增加生命的厚度。

猜你喜歡
真題勞動生活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玩轉高考真題——比較大小問題
玩轉高考真題——集合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玩轉高考真題——幾何圖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轉高考真題——集合篇
熱愛勞動
漫生活?閱快樂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生活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