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市積極破解林業碳匯發展障礙,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2024-05-09 15:28張惠強周君金釗
中國信息化 2024年4期
關鍵詞:方法學三明計量

張惠強 周君 金釗

林業碳匯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兌現森林生態效益價值的重要舉措。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占陸地碳庫總量的56%,具有碳匯量大、成本低、生態附加值高等特點。我國此前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等目標承諾,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是其中重要保障措施。發展林業碳匯意義重大,但也面臨一些難題亟待破解。福建省三明市是我國南方重要集體林區,在“雙碳”背景下發揮林業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林業碳匯促進林農增收,持續探索全國林業碳匯改革發展新路徑,這些做法對全國面上的改革推進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林業碳匯改革面臨的四大障礙

林業碳匯是指通過標準化流程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并通過光合作用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過程。二氧化碳排放企業可通過購買林業碳匯,抵消企業自身相應的碳排放,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的新路徑,然而在探索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障礙。

一是林業碳匯交易價格與森林經營成本倒掛。碳匯交易市場尚不成熟,全國僅有9家碳資產交易所,允許個人進行開戶的碳交易所只有5家。受眾面相對較窄,缺乏穩定的交易量和參與者,林業碳匯市場交易的活躍程度受到制約,間接影響了碳匯市場林業碳匯的交易價格。以福建省為例,全省2022年林業碳匯交易價格平均為15元/噸,遠低于同期國內均價23元/噸、國外均價172元/噸。按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每年每畝(15畝=1公頃)減排量0.2噸到0.3噸(額外增量)計算,每年每畝成交價僅為15元左右,而森林經營實際投入每年每畝需約100元到300元,投入成本與交易價格差距過大,林業碳匯項目收益回報偏低,導致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性不足。

二是現行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存在結構偏差。目前國家認可的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主要有碳匯造林、森林經營碳匯、竹子造林碳匯、竹林經營碳匯等項目方法學,且均對林業碳匯項目開發的林地、樹種或林齡有限制。同樣具有固碳減排功能的重點區位商品林、生態公益林、天然林,由于缺乏相應的方法學支撐而難以開發。以三明為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78.88%,但重點區位商品林、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總計面積達1746萬畝、占比64.4%,無法納入碳匯項目計量進而無法顯現其價值。同時,碳匯計量監測系統性、專業性較強,專業碳匯計量監測人才缺口嚴重,林業碳匯方法學研發、技術標準制定及基礎科學研究都很薄弱。

三是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審核成本過高。林業碳匯項目具有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導致項目開發難度大、流程長,如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開發需1.5-2年時間,還需要滿足土地合格性證明文件、造林作業文件及批復以及編寫項目設計文件,并掛網公示后經第三方審查。受制于項目審定核證資質要求,各種文件準備及審批流程較長,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成本居高不下。據測算,平均開發一個碳匯項目需40萬元左右,其中審定和核證費用占了8成。審核費用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審核機構少而業務量多。目前,全國具備林業碳匯項目審定核證資質的只有中國林科院資信所、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6家機構,近乎壟斷的格局造成了審核成本過高,進而推高了項目開發成本。

四是現行生態補償機制還需優化。全國生態補償制度不夠完善,對森林覆蓋率較高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沒有實行差別化補償,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不夠。目前,國家建立了生態公益林補償(23元/畝)、天然林停伐補助(23元/畝)等森林生態補償制度,主要以財政轉移支付等縱向補償為主,基于林業碳匯的橫向補償機制尚未建立,林業碳匯產品消費區對林業碳匯生產區的林業碳匯貢獻無法實現精準補償。以三明市為例,每年常規營造林需投入資金不少于8億元,但每年僅獲得國家森林生態補償費2.8億元左右,二者差距較大。且林業碳匯交易屬于國家宏觀調控下的純市場化行為,短期內難以為老區山區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二、三明探索林業碳匯改革的主要做法

2021年以來,三明圍繞林業碳匯改革持續探索,針對碳匯交易市場不活躍、碳匯計量監測系統性不足、碳匯項目開發審核成本高、生態補償機制待完善等問題,不斷升級區域碳匯交易體系、優化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機制和計量方法、創新多元化的碳匯應用場景,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一是搭建林業碳匯交易機構,實現資源交易平臺化。組建全省首個區域性林權交易平臺——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并以滬明對口合作為契機,積極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合作,探索林票、林業碳匯等交易機制,助力林票加快上市交易、拓量提質。目前,福建全省有6個地市、34個縣(市、區)的林場、林企產品進入三明交易,擁有活躍會員1500余名,該平臺已成為輻射全省的林業要素綜合服務交易市場。截至2023年上半年,累計掛牌交易1052宗,成交835宗,成交總金額4.43億元,實現增值收入6527萬元。

二是率先發行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實現林業權益證券化。2021年5月,三明市發行全國首批林業碳票,流轉和收儲首單林業碳票并發放全國首筆三明林業碳票質押貸款。此后,在全國率先出臺林業碳票管理辦法、減排量計量方法,不斷創新管理辦法、計量方法和開發對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市共備案簽發林業碳票項目25個,碳減排量61.7萬噸,實現交易和再交易98.6萬元。其中,永安市林業局簽約銷售國際核證碳減排標準(VCS)林業碳匯項目第一個監測期21萬噸碳減排量,預售三個監測期共78.5萬噸的碳減排量,該項目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東南地區銷售量最大的林業碳匯項目。全省首個社會碳匯造林項目——尤溪縣社會碳匯造林項目(FFCER)完成交易8.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額149.67萬元,1965戶林農獲得收益金。

三是推進大型活動自愿減排,實現活動減排價值化。推動在三明市域舉辦的會議、論壇、展覽、賽事、演出等大中型活動,優先購買林業碳票或通過營造碳匯林的方式實現碳中和。沙縣區成立全省首個林業碳中和基金,首批捐贈資金260萬元,捐贈碳匯林100畝。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將樂皮劃艇槳板馬拉松公開賽、福建省林業行政處罰案件評析暨林業執法“一帶三”模式現場會、2021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屆全國林草碳匯高峰論壇等會議、活動,通過購買或受贈三明林業碳匯(碳票)抵消碳排放。

四是在金融和司法領域創新探索,實現林票應用多元化。三明興業銀行、三明郵儲銀行、農業銀行、沙縣農商銀行分別向福建金森碳匯科技公司、福建金森森林資源開發服務有限公司、通海鎳業科技公司、沙縣林農楊金德發放林業碳票授信貸款500萬元、質押貸款100萬元、質押貸款51萬元、“福農·碳票貸”30萬元,人保財險三明分公司為林業碳票持有人的碳票價格提供保險,實現碳票的保值增值。在生態司法實踐中,對損害生態環境的被告人,探索通過購買林業碳匯(碳票)實現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替代性修復。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適用認購碳匯案件12件24人,被告人認購碳匯6303.26噸,推動認購林業碳票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案件9件20人,被告人認購林業碳票碳減排量14261噸。

三、相關建議

一是完善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最大限度發揮森林碳匯的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以各地林業科研部門(農科院、林科院)為主要技術支撐部門,組織開展森林生態系統、森林土壤、生態修復、濕地、草原等固碳增匯研究,開展森林碳儲量現狀、變化和空間分布的動態分析評價,逐步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探索開展全口徑林業碳匯計量監測試點,研究完善區域主要樹種的碳匯計量模型,建立符合國家要求、標準規范、具有特色的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加快構建森林碳匯“一張圖”,實現林業碳匯可視化管理、智能化開發、精細化服務,為科學評價森林碳匯能力、培育林業碳匯需求市場、促進林業碳匯交易、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加快完善林業碳匯方法學,解決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結構偏差問題?;趪H市場的林業碳匯開發方法學,結合我國實際,因地制宜探索針對生態公益林、天然林、重點區位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碳匯項目方法學,為這些類型林業碳匯項目提供監測、計量依據,破解林業碳匯開發障礙。支持地方開展林業碳匯調查核算研究,逐步構建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計量監測核算體系,加快建立不同品種之間的碳匯價值兌換比例,探索允許森林固碳存量、森林禁伐轉保護碳存量等在國內進行試點交易。加大林業碳匯交易研究,逐步量化伴隨碳匯而產生的非碳效益,從政策、管理、技術、人才、融資、影響及成效等不同角度評估應用成果,為林業碳匯項目的開發建設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三是完善林業碳匯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審核成本。鼓勵培育更多的林業碳匯第三方審定和核證服務機構,圍繞碳匯造林和經營、自然生態系統保護、項目開發、碳資產管理、碳中和咨詢等領域,加強廣泛合作和聯合攻關。提高林業碳匯研究能力,系統培育儲備項目開發管理、計量監測核查認證、統計研究等綜合性專業人才,支持開展技術培訓、實踐交流、科研和社會服務,降低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成本。強化林業碳匯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健全監督機制,防止出現碳匯資源低賣、賤賣等情況,審慎開展項目交易,避免林業碳匯資源流失。加強林業碳匯審核等服務市場監督,嚴厲打擊惡意哄抬市場價格、串通漲價等行為,切實維護項目業主合法權益。

四是建立森林碳匯補償機制,拓寬林業碳匯效益補償途徑。由國務院主導建立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以?。ㄗ灾螀^、直轄市)為單位,人均GDP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森林覆蓋率低于國家設定值(如國家森林覆蓋率奮斗目標30%)的?。ㄗ灾螀^、直轄市),應當支付一定數量的資金,向森林覆蓋率高于國家設定值的?。ㄗ灾螀^、直轄市)購買相差的那部分指標,即森林面積指標可以交易(不涉及產權及收益),中央財政再按一定比例配套補償資金,以達到公共生態補償的目的。在加大森林生態縱向補償基礎上,進一步支持建立森林固碳能力橫向補償機制,推動森林固碳量少的經濟發達地區向森林固碳量大的地區進行補償,讓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诘胤綄嶋H,健全不同地區橫向補償機制,規范林業碳匯生態效益補償的標準、方式、程序,相關地方政府應加強溝通聯系,協商開展補償工作。

猜你喜歡
方法學三明計量
全球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獲批
大型學術著作《藥理研究方法學》出版發行
《化學分析計量》2020年第6期目次
關注日常 計量幸福
計量自動化在線損異常中的應用
“三明聯盟”能走遠嗎
“三明聯盟”不是夢
追蹤方法學在院前急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三明醫改應避免曇花一現
我與三明醫改同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