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助力文化活起來

2024-05-09 15:30宗禾
中國收藏 2024年4期
關鍵詞:美育文物博物館

宗禾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加強文物保護與利用,需從哪些方面著手?如何更好地推進文物數字化工作?怎樣為非遺保護與傳承賦能?出臺《博物館法》的迫切性在哪兒?提升全民美育有哪幾個要點……這一系列的熱點問題都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員們的關注,他們積極發聲,持續為文化藝術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文物保護

活化利用煥發新光彩

李群(全國政協常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

加強文物系統性保護和合理利用

2024年我們將著力辦好幾件大事,切實加強文物系統性保護和合理利用。一是健全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國家文物局將全力配合文物保護法修改,積極參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和相關條例制定修訂工作,有序推進長城、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等法規建設,筑牢文物“應保盡?!狈ㄖ纹琳?。

二是完善文物保護管理機制。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完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公布機制。實施好文物保護前置機制,推動地上文物“先調查、后建設”、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讓”的制度設計落實落細。構建國家文物督察制度,完善文物安全長效機制,織密文物保護的“安全網”。

三是提高文物合理利用水平。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構建中華文明展覽展示體系,優化免費開放服務措施,深化館校合作機制。健全國家文物鑒定體系,促進民間收藏和文物市場有序發展。編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專項規劃,實施一批革命文物連片保護和整體展示重大項目。

汪萬福(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

加強文物數字化標準建設

文物數字化是對文物進行全息記錄的基礎性工作,在實施文化數字化過程中,各級各類文博機構積攢了海量的文物數字資源數據,也建成了眾多的數據庫或媒資庫。但這些文物數字資源由于缺乏統一的數字化標準,形成眾多“數據孤島”,導致行業內分散的數字資源無法互聯互通、全面共享,造成人力、財力及數字資源的浪費,致使文物數字化工作無法規范、科學開展。

為破解“數據孤島”,進一步加強文物數字化標準建設與資源共享,建議加強文物數字化標準建設,從國家層面規范文物數字化標準體系,將文物數字化工作從采集、整理、存儲、加工、使用全流程納入標準規范,從而形成標準的文物數字資源。

同時,促進文物數字資源共享,強化文物資源、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和開發應用,提高行業領域內數字資源的交互性,實現文物可公開數據的資源共享,為文物數字化保護研究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從而促進我國文物數字化行業創新性與可持續性發展,以適應新時代文物數字化保護工作需求。

文博事業

法律制度多層面推進

王春法(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博物館館長):

建議盡快出臺《博物館法》

我國尚沒有頒布專門性的博物館法律,僅有《博物館條例》作為法律依據,不僅法律效力層級低,而且已出臺將近10年未作修改,許多規范既不符合博物館發展實際情況,也與中央最新部署要求有差距,不能滿足博物館事業飛速發展的現實需要?,F行《文物保護法》主要是從文物收藏角度對館藏文物進行規范,對博物館綜合管理及展覽、研究、教育等功能則鮮有提及。我國博物館法制體系長期具有法律效力層級多、制定主體類型多、低位階文件多的突出特點,很多宏觀層面的指導性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強制執行力且彼此沖突,確有必要盡快從國家立法層面制定一部統一高效的《博物館法》。

王瑞霞(全國人大代表、青州市博物館研究館員):

進一步促進國有中小博物館發展

將中小博物館中體量大、社會影響力大、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納入國家和地方共建博物館行列,樹立中小博物館發展的標桿。督促地方按照中小博物館工作量,逐步增加其人員編制,由國家指導,以省或地區為單位,充分利用文博系統已退休或接近退休年齡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業務工作組,深入到中小博物館,集中攻堅,一館一策,用2至3年時間,幫助中小博物館提升業務能力,針對中小博物館領導多數為非專業出身,或沒有文博從業經歷,用1至2年時間開展館長輪訓。

在解決經費困乏方面,建議國家財政經費和項目向中小博物館傾斜,以彌補其匱乏的業務經費;政府主導,設立文物保護基金,用于文物保護、陳列展覽、業務研究等博物館業務工作;明確支持博物館部分展覽收費。

推進美育

優化提升藝術感受力

吳為山(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

推進全民美育 提升人口素質

全民美育是全面性、終身性的美育,不局限于某個時段、某些對象、某類范疇,而是要打通“圍墻”,統籌構建一體設計、分段實施的“大美育”工作體系。全民美育的實施策略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一是通過優質美育資源占領網絡高地,實現網絡凈化。要善于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通過展示經典藝術作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網絡環境的凈化。通過各種新媒體、新技術傳播美,打造品牌,加強互動,引領風尚,提升公眾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二是在推動全民美育中改善社區環境。要將全民美育與社區建設、社區治理有效結合,在社區中推廣公益廣告,提升公共空間的美學價值,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通過美化公共空間、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等方式,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三是通過全民美育帶動教育改革。要進一步在學校教育中強調中華美學精神,將美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審美能力。讓經典藝術系統性地進課本、進課堂,打造高質量的美育課程體系,帶動改變功利性思維,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造力;四是通過書法普及帶動全民美育。書法藝術不僅飽含中國文化精神,同時對于人民群眾而言,也是一種便于起步和學習的藝術形式。當下,可以從現在非常便捷的軟筆書寫等形式逐步推廣、拓展到毛筆字,在全民進一步普及書法教育,更好感受中國字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焦興濤(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

將藝術療愈納入學校美育體系

把藝術療愈內容納入學校美育教育,可以拓展學校美育內涵,并成為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措施的重要補充。建議在藝術療愈實踐中融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自我認知和情感管理能力;將藝術療愈作為美育課程教育的延伸,結合“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實施,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建設的另一種路徑;在有條件的藝術院校開設藝術療愈專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資源,結合中國實際,制定適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為社會培養專業的藝術療愈人才;在校內建設藝術療愈工作室等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藝術療愈安全、舒適的環境。組織定期的藝術療愈工作坊和講座,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的治愈力量;選擇有基礎有條件的省市的大學和中學進行試點,建立大學和中學聯動、學校和社會共建的藝術療愈融入學校的美育體系,及時總結經驗,形成切實有效的“藝教醫”心理健康建設新方案。

賦能非遺

科技人才雙管齊下

成新湘(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以科技賦能非遺創新發展

第一,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內容形態進行創新和轉化,創造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數字文化產品;加強政策扶持,由相關部門牽頭,專門制定“文化+科技”扶持政策;用數字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數字文化產品的吸引力。

第二,鼓勵高等院校學生將藝術設計、非遺保護與數字技術結合,培養非遺科技研發和創作人才,提升文化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現代化水平,引導產業鏈以全新的方式、手段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

第三,對“非遺+科技”的項目給予資金引導,堅持價值導向和技術賦能,打造權威性的文化數字平臺,進一步加強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培育文化內容生產全流程數字化、數據化模式,不斷提升數字文化產業競爭力。

第四,各級各類媒體要加大對非遺科技的挖掘、宣傳和推廣,引導文化、文創、藝術等組織和機構開展科技非遺創新,讓非遺科技相關創意和設計落地,實現數字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融合與優勢互補,真正實現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劉莉莉(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國家一級演員):

著力培養德才兼備的非遺傳承人

一是做好非遺傳承人的管理工作。建立傳承人資源庫,全面、動態掌握非遺傳承人的存續狀態和日常工作情況,為他們開展傳承工作創造條件、提供幫助。提升非遺的知曉度,讓大眾愿意協助他們開展培訓、組建社團等。進一步健全傳承人認定機制,推進職業傳承,科學設置認定標準,探索集體傳承制度,完善多渠道的認定啟動機制,構建發現、推薦非遺傳承人的個人和單位激勵機制。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監督和培訓。二是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前提下,結合當前群眾的喜好進行技藝創新升級,研發新產品,增強非遺項目的影響力和生命力。三是更好地構建全社會聯動機制。整合社會力量,加強非遺傳承系統建設,建議采取政府組織傳承的方式,采取“訂單式”培訓,為鄉村振興培育更多優秀的人才。

猜你喜歡
美育文物博物館
文物的棲息之地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博物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露天博物館
文物掉包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